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49)
2023(2756)
2022(2034)
2021(2174)
2020(1483)
2019(3440)
2018(3348)
2017(4756)
2016(3236)
2015(3958)
2014(3775)
2013(3026)
2012(2829)
2011(2539)
2010(2745)
2009(2212)
2008(2137)
2007(1908)
2006(1617)
2005(1545)
作者
(6754)
(5666)
(5630)
(5518)
(3618)
(2739)
(2632)
(2251)
(2238)
(2180)
(1950)
(1913)
(1798)
(1798)
(1794)
(1766)
(1766)
(1752)
(1683)
(1624)
(1537)
(1516)
(1373)
(1373)
(1361)
(1358)
(1297)
(1254)
(1218)
(1214)
学科
教育(6767)
管理(5233)
教学(5146)
中国(4604)
(4447)
经济(4434)
理论(4342)
学法(3263)
教学法(3263)
(2925)
政治(2869)
思想(2860)
研究(2739)
思想政治(2705)
政治教育(2705)
治教(2705)
德育(2686)
工作(2594)
学理(2455)
学理论(2455)
(2396)
企业(2396)
学校(2353)
(2274)
业经(1743)
(1719)
高等(1642)
(1577)
农业(1527)
(1327)
机构
大学(37783)
学院(32363)
研究(12098)
教育(9865)
管理(8718)
(8587)
师范(8521)
(8403)
中国(7598)
(7295)
理学(7053)
师范大学(6950)
理学院(6890)
科学(6869)
经济(6863)
管理学(6569)
管理学院(6499)
(6376)
北京(5694)
技术(5612)
职业(5593)
中心(5473)
(5155)
(4955)
(4907)
研究所(4437)
图书(4259)
(4247)
书馆(4124)
图书馆(4124)
基金
项目(20673)
研究(20393)
科学(15733)
教育(12866)
基金(11763)
社会(10832)
成果(10333)
编号(10172)
社会科(10047)
社会科学(10045)
(9200)
(9040)
国家(9019)
课题(8480)
(7940)
(7811)
科学基金(7620)
大学(7128)
项目编号(6318)
研究成果(6046)
规划(5844)
(5575)
(5545)
基金项目(5458)
(5370)
重点(5146)
(4935)
高校(4770)
年度(4746)
(4726)
期刊
教育(22759)
研究(15779)
中国(14982)
(9773)
经济(9773)
大学(5857)
图书(5748)
职业(5570)
学报(5446)
高等(5014)
技术(4814)
(4314)
书馆(4299)
图书馆(4299)
高等教育(4148)
管理(3769)
科学(3714)
(3491)
学学(3468)
农业(3263)
技术教育(3156)
职业技术(3156)
职业技术教育(3156)
成人(2663)
成人教育(2663)
(2615)
论坛(2615)
教研(2271)
高教(2271)
情报(2236)
共检索到620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冯向东  
大学学术权力自诞生以来随着大学组织—权力结构的演变,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权力运行逻辑。学术权力是因大学知识生产的需要而赋予一部分学者在学术场域中制订规则和分配资源的话语权力;学术责任和对权力的监督与制衡,是学术权力正常运行不可缺少的条件。中国大学"行政化"背后的体制弊端,造成了学术权力难以走出的困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马永霞  葛于壮  
大学学术治理是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行动与学术治理在目标上的耦合意味着理论上的适用性,将集体行动理论引入大学学术治理议题,能够厘清学术治理集体行动实践逻辑并为走出集体行动困境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其中制度因素与组织因素在集体行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集体行动视阈下学术治理的实践逻辑主要包括,选择性激励:学术治理集体行动的核心动力,制度建构:学术治理集体行动的重要依托,学术创新:学术治理集体行动的价值导向。基于此,应从寻求学术道德共识、坚持优良的制度实践、完善评价规则标准层面构建学术治理集体行动的整合机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永  
"国家行动"是理解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维度。基于"国家行动"之学术创新话语体系的构建,学术创新策略及其实践逻辑呈现出了鲜明的整体性特征,这一特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术创新不可或缺的外在保障,然而,以此为前提构建出的"外生型的学术生产模式"难以做到实践逻辑的自洽,由此也引发了学术创新的异化。面对这种现状,如何理顺学术生产的内在理路,澄清学术创新的制度缺陷,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制度矫正,是当前大学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宋伟  
作为学术组织的大学,学术权力在其内部管理权力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无论考察大学组织的历史渊源、社会功能、大学基层学科组织的规训,还是审视大学组织内学科评价标准等学术活动,都可以发现无法离开学术权力。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大学自主是学术权力的基本特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祥柽  范丽娟  
在行政化管理模式下,政治逻辑、行政逻辑、市场逻辑超越了教育逻辑和学术逻辑而成为大学行政权力运行的主导逻辑。社会政治力量主要通过使命转换与功能拓展、制度嵌入与组织同构、身份塑造与资源控制三个过程实现了对大学行政权力主导逻辑的型塑。因此,必须推进大学行政权力主导逻辑的转换,使其按照教育和学术规律而不是行政化思维手段来管理大学,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去行政化。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马廷奇  郑政捷  
学科治理是基于知识生产、组织行为、社会需求三重逻辑的必然选择,从学科建设走向治理是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制度保障。现实审视,学科治理主体"貌合神离"、学科治理权力"僭越缺位"、学科治理制度"内外失衡"、学科治理文化"藩篱阻隔"等,制约了大学学科发展及其治理成效。实践中,亟须推进多元主体及其权力的协同共治、加强学科治理制度内外联动、强化学科治理文化的价值认同,实现学科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任增元  
大学需要自治,但是作为组织首领的大学校长却不采取行动争取更多的自治权,这种知行不一的矛盾现象即大学自治悖论。解释这种广泛存在的悖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权力制约、资源依赖和公共选择机制是大学自治悖论存在的重要成因和现实逻辑。中国不是缺乏具备教育家素质的人才,而是缺乏有利于教育家生存的制度架构和制度环境,优化制度环境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抉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唐玉光  潘奇  
本文通过对现代学科概念的解析提出学科的两种认知,即基于知识传播、人才培养的学科认知和基于知识创造、问题解决的学科认知,并梳理了两种学科认知与大学学术组织变革的关系。同时,通过分析学科分类、学科建设规律和学科发展的内在矛盾在大学学术组织变革中的作用,总结大学学术组织变革应遵循的学科逻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俊宗  
学术是大学的本质所在,是大学形成与发展的内在根据。大学是以人才培养为主线,将其他学术活动有机联系起来的学术机构。大学职能的演进是学术潜能与日益丰富的社会需要相互作用的结果。学术活动的特点与原则规定着大学的实存状态与行为规律。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闫广芬  范秋艳  
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的国家诉求,为研究生教育学这门新兴学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使其学科身份认同问题显得更为紧要。系统认识研究生教育学的合理性是其获得身份认同的逻辑前提,而将合理性转变为合法性是其获得身份认同的关键。研究生教育学学科身份认同的实践逻辑在于深入分析和阐明研究生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进而走出经典学科范式,在现代学科视野下重建其合法性。涵育学术共同体自觉的现代学科意识,守持兼具中国立场与国际视野的学科发展理路,依托"学科智识"推进知识社会中研究生教育的变革,是当下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建设之路。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蔡先金  
学分制的生成与发展是遵循一定的内在逻辑的。探究学分制的源流,应关注与剖析其生成逻辑,方能不为表象所遮蔽。学分制是德、英、美三国教学制度的“化合物”,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中结出的成果。从地理版图来看,选修制首先产生于德国,然后被引入美国,在美国得到发展与完善,并在美国催生出学分制,于是美国成为学分制的诞生地,而学分制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新问题,美国又从英国引进了导师制,导师制是英国高等教育的创造。从人文版图来说,学分制中夹有日尔曼文化、盎格鲁—萨克逊文化、美利坚文化三支血统,可谓地道的“混血儿”,故显示出“混血者”的优势与特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石中英  
教育实践的逻辑是教育实践行为的一般形式、结构或生成原则,是各种教育实践样式得以可能并共同分享或遵循的内部法则。习性赋予教育实践以历史性,情境不断地改变着实践的意向,时间和空间的结构也与实践行为有内在关联。教育实践不是一种纯粹理性活动的过程,它有其自身独特的逻辑。基于这种实践逻辑的认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需要从多方面进行重新思考和定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俞婷婕  
大学文化之于大学组织的重要价值之一在于其具有无可替代的治校功能。文章在探讨大学文化治校功能的学理性问题即厘清大学文化与大学文化治校功能的内涵,以及分别从大学组织属性与大学功能的角度阐释大学文化治校功能存在合理性的基础上,围绕大学文化影响大学治校要素所涉及的四个方面进一步分析了大学文化治校功能的发挥须遵循的实践逻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程悦  刘赞英  刘兴国  
学术是大学的灵魂,学术属性是大学的本质属性。大学的存在为学术发展及其内涵延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大学学者是学术发展的领导者和大学学术尊严的缔造者。真正的大学须具备崇尚学术的品格,遵循以学术为轴心的本然生存逻辑,倡导学术自由、弘扬学术创新、强化学术权力。应保障大学学者实现以学术为志业的价值追寻,让大学在主动适应与引领社会发展中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海萍  顾海良  张楚廷  
学术权力弱化是我国高等教育中被普遍认可的现状。学术权力的内涵,重要的不是从其管理内容来看,而是从其执行主体来看。在当代中国语境下,把"学术权力"界定为大学的学术人员和学术组织基于其专业特长和学术能力对大学学术事务所拥有的控制力,这是一种通俗易懂、直指高等教育时弊的理解。权力来源于权利、外在于权利、服务于权利,权利优先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