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95)
- 2023(12245)
- 2022(10549)
- 2021(10214)
- 2020(8411)
- 2019(19527)
- 2018(19548)
- 2017(36581)
- 2016(20653)
- 2015(23873)
- 2014(24226)
- 2013(23291)
- 2012(21430)
- 2011(19214)
- 2010(19252)
- 2009(17080)
- 2008(16519)
- 2007(14663)
- 2006(12713)
- 2005(10691)
- 学科
- 济(71718)
- 经济(71626)
- 管理(56224)
- 业(47968)
- 企(40113)
- 企业(40113)
- 方法(32396)
- 数学(27626)
- 数学方法(27263)
- 财(23976)
- 中国(22942)
- 农(20783)
- 学(18237)
- 地方(17510)
- 理论(16496)
- 业经(16418)
- 教育(16060)
- 制(15123)
- 农业(13235)
- 和(13137)
- 财政(11928)
- 环境(11728)
- 体(11673)
- 技术(11625)
- 贸(11361)
- 贸易(11355)
- 易(10982)
- 教学(10942)
- 银(10935)
- 银行(10889)
- 机构
- 大学(281891)
- 学院(277613)
- 管理(107092)
- 济(99193)
- 经济(96590)
- 研究(93525)
- 理学(92490)
- 理学院(91378)
- 管理学(89596)
- 管理学院(89089)
- 中国(66598)
- 京(61222)
- 科学(60628)
- 财(50133)
- 所(47152)
- 农(45792)
- 业大(43113)
- 研究所(42959)
- 中心(41820)
- 江(41798)
- 范(41252)
- 师范(40852)
- 北京(38924)
- 财经(37718)
- 农业(35805)
- 院(34577)
- 经(34278)
- 州(33929)
- 技术(33450)
- 师范大学(32878)
- 基金
- 项目(192712)
- 科学(149241)
- 研究(144879)
- 基金(134717)
- 家(116991)
- 国家(115939)
- 科学基金(98507)
- 社会(86331)
- 社会科(81343)
- 社会科学(81319)
- 省(77546)
- 基金项目(71939)
- 教育(69286)
- 划(65287)
- 自然(63961)
- 自然科(62405)
- 自然科学(62387)
- 编号(61491)
- 自然科学基金(61210)
- 资助(55134)
- 成果(52021)
- 课题(44092)
- 重点(43212)
- 部(41868)
- 发(40385)
- 创(39959)
- 项目编号(37805)
- 大学(37607)
- 创新(37005)
- 科研(36656)
- 期刊
- 济(110903)
- 经济(110903)
- 研究(86464)
- 中国(61987)
- 教育(50793)
- 学报(47551)
- 农(41662)
- 科学(40762)
- 管理(38895)
- 财(38723)
- 大学(36453)
- 学学(32620)
- 农业(29344)
- 技术(26296)
- 融(20049)
- 金融(20049)
- 图书(19692)
- 业经(18490)
- 财经(18007)
- 经济研究(17026)
- 经(15265)
- 业(14489)
- 科技(14243)
- 问题(14165)
- 理论(13516)
- 书馆(13405)
- 图书馆(13405)
- 版(13219)
- 职业(13124)
- 实践(12625)
共检索到4149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柳 许晓辉
党的十八大以来,课程思政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进一步明确和加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大学外语课程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构建大学外语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充分发挥大学外语语言教学的特点,使其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对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至关重要。从教学内容、教师队伍、评价体系和保障机制四个方面,深入剖析大学外语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立足于实践,提出大学外语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的建设路径,使大学外语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着力构建大学外语课程思政育人格局。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柳 许晓辉
党的十八大以来,课程思政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进一步明确和加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大学外语课程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构建大学外语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充分发挥大学外语语言教学的特点,使其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对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至关重要。从教学内容、教师队伍、评价体系和保障机制四个方面,深入剖析大学外语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立足于实践,提出大学外语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的建设路径,使大学外语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着力构建大学外语课程思政育人格局。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康霞 田梅荣
文章分析了“微思政”的时代内涵,认为其具有生活化、渗透性和交互性三大优势,将长尾理论和道德体验理论作为职业教育公共外语课程开展“微思政”的理论依据,据此提出了精选微内容、丰富微产品,利用微平台、打造微阵地,开展微对话、促进微互动,精干微队伍、优化微环境,发挥微力量、落地微成果五项实施路径,以期促进职业教育公共外语课程思政教育成果的有效落地。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公共外语课程 微思政 课程思政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挺 马新新
建立高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体系是高职院校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深化“三教改革”、提升人才培养综合质量的重要之举。高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类型层次清晰度上表现为类型特色融入课程思政不深、思政课程吸纳类型特色不足;在互融互促粘合度上表现为教师双向协同意识不强、课程双向协同机制不活;在协同绩效满意度上表现为质量评价落脚点聚焦不准、成果转化应用性评价不实。高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体系的定位为顺应高等教育时代特征、适应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对应高职教育层次特质。据此提出高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体系的重构策略:在供应链层面优化课程供给侧协同基础;在创新链层面健全育人管理侧协同机制;在价值链层面完善质量需求侧协同评价。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付丽莎 杨格格 马辛 梁天屹 夏菊萍
基于新时代卓越工程师“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素质要求,结合工程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分析卓越工程师思政育人的培养目标,提出以“家国情怀”为“根”、“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工程素养”为三脉的“一根三脉”思政素养指标体系,并结合高校育人实践提出“教学思政”“科研思政”“工程思政”三个维度的实施路径,系统构建“教学–科研–工程”三融汇的卓越工程师思政育人体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俊峰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立德树人的关键,需要将历史主动精神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全过程,以高度的历史自觉构建“大课堂”育人体系、以勇毅的历史担当完善“大师资”育人格局、以科学的历史思维构建“大平台”保障体系,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更好地完成高校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
关键词:
历史主动精神 “大思政课” 育人体系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海成
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新时代农林高校的重大使命和责任担当。在"大思政"视域中,"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各部门协同合力作用的结果,不是某一个部门的职责。农林高校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从顶层设计、课程体系、协同育人、区校联合等方面下功夫,构建与农业大学使命相统一的"大思政"育人体系,充分发挥育人合力,给予学生全程、全方位引导,将学生培养成为"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关键词:
农林高校 大思政 乡村振兴 人才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静
文章阐述了能力本位教育与高职院校外语课程体系的内涵,分析了能力本位在高职院校外语课程体系中的应用。同时,指出能力本位框架下高职院校外语课程体系的构建策略:强化外语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外语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改进外语课程的考核制度。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莹
课程思政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作为教育的传播者要有目的、有规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传播,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教学全过程,对整个教学所涉及的各环节进行创新,从而起到育人的重要作用。课程思政所构建的是一个完整的育人体系,要全员、全程、全方位地培育人才,因此要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验教学、实习、考核等各教学环节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旨在为社会培育出更多、更好的有用人才。文章对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工作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教学评价 体系构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窦桂梅
新课程改革,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学生是完整的个体,教育的对象是完整的人。学校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须打破原有分科课程间的壁垒,有效整合国家课程,补充相应的校本课程,使之形成一套较为科学的、基于国家课程又丰富国家课程的课程体系。清华附小围绕"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的办学使命,通过多样化、全方位的课程整合,结构化、弹性化的管理整合,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1+X课程"育人体系,取得了初步成效。
关键词:
基础教育 课程整合 课程改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谢琪 丁金昌
"双高"建设是新时期推动我国高职教育迈向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构建高职教育校企"双元"育人体系既是"双高"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双高"建设能否形成良好示范效应的关键。文章从分析高职教育校企"双元"育人体系构建的必然性入手,系统阐述了校企"双元"育人的内涵,梳理了当前高职校企"双元"育人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面向"双高"建设的高职教育校企"双元"育人体系的构建路径。
关键词:
“双高”建设 高职教育 校企“双元”育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晓萌
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使得“课程思政”教育开始进入教师研究视野。在专业课程中融合红色文化思政内容,实现红色文化思政内容和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能够充分发挥出专业课程、红色文化“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基于此,文章针对新媒体背景下外语翻译专业课程融入红色文化思政育人的实践路径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雁林 李巧巧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党建都是着力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大学生党建夯实教育基础,大学生党建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引领示范。教育目标的一致性、教育内容的渗透性和教育方法的融合性,使两者具有协同育人的立论基础。高等学校可以从顶层设计、日常管理、资源配置、网络拓展、队伍建设和文化嵌入六个维度出发,构建联动融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党建协同育人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郭芳
对课程思政育人效果评价研究进行了文献梳理和述评,基于真实性评价理论,从评价目标、真实任务、评价标准、评价量规、评价反馈5个维度构建了职业教育课程思政育人效果评价体系。在评价目标上,该体系以“企业所需要的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基准;在真实任务上,该体系以“企业真实工作情境”为导向;在评价标准上,该体系以“重参与、有深度、讲态度”为原则;在评价量规上,该体系以“规则透明、等级分明、榜样鲜明”为标准;在评价反馈上,该体系以“勤于思辩、动态调整”为宗旨。以电子商务专业为研究对象,对该体系进行了应用验证,结果证明该体系具有良好的育人效果。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井明伦 李明娟 王小东 杜洪涛
坚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思想品德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生产劳动、社会服务、就业创业、工农群众等相结合,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和制度保障、思想品德保障、能力保障体系,按照知行合一的原则,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