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34)
2023(4249)
2022(3368)
2021(3181)
2020(2623)
2019(5751)
2018(5630)
2017(9390)
2016(5674)
2015(6870)
2014(6766)
2013(6262)
2012(6014)
2011(5502)
2010(5553)
2009(5000)
2008(4958)
2007(5024)
2006(4594)
2005(3814)
作者
(17747)
(14733)
(14660)
(13925)
(9321)
(7053)
(6730)
(5787)
(5726)
(5525)
(5108)
(5069)
(4961)
(4794)
(4687)
(4652)
(4438)
(4433)
(4415)
(4338)
(3845)
(3786)
(3700)
(3570)
(3567)
(3470)
(3406)
(3257)
(3138)
(3089)
学科
(16772)
经济(16748)
管理(12708)
(8517)
中国(8005)
教育(7107)
(6752)
企业(6752)
(5562)
(5376)
方法(5334)
地方(4884)
理论(4793)
业经(4727)
教学(4389)
数学(4240)
数学方法(4164)
(3773)
农业(3568)
(3402)
(3317)
思想(3070)
政治(3064)
工作(3033)
环境(2932)
思想政治(2904)
政治教育(2904)
治教(2904)
学校(2903)
德育(2869)
机构
大学(78951)
学院(73133)
研究(31103)
(23044)
经济(22195)
管理(21948)
中国(21471)
科学(20849)
(19090)
理学(17572)
(17531)
理学院(17249)
管理学(16611)
管理学院(16492)
(16452)
研究所(14930)
农业(14060)
业大(13855)
(13723)
中心(13718)
(12712)
北京(12487)
师范(12478)
(12130)
教育(11948)
(11098)
(11083)
技术(11065)
(10603)
师范大学(9913)
基金
项目(48283)
科学(35970)
研究(35516)
基金(31037)
(28613)
国家(28321)
科学基金(22413)
(20441)
社会(19209)
教育(18625)
(18217)
社会科(17798)
社会科学(17790)
基金项目(15617)
自然(15215)
自然科(14808)
自然科学(14798)
编号(14787)
自然科学基金(14523)
成果(13946)
资助(13188)
课题(12928)
重点(11891)
大学(11192)
(10778)
(10515)
(10265)
(10265)
计划(10063)
科研(9573)
期刊
(32002)
经济(32002)
研究(26992)
中国(25640)
教育(23481)
学报(17299)
(16310)
大学(13846)
科学(13131)
农业(11476)
学学(11251)
管理(9734)
(8590)
图书(8026)
技术(7427)
(6376)
书馆(6309)
图书馆(6309)
(5805)
金融(5805)
职业(5517)
高等(5451)
业大(4900)
高等教育(4632)
业经(4460)
(4452)
经济研究(4410)
财经(4184)
科技(4142)
(4141)
共检索到1318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宋军  
认为大学的发展必须依靠城市的资源,城市的发展需要大学的支撑,两者相互融合,共生共荣。分析了大学与城市的关系,探讨了我国大学新校区建设与城市发展进程的内在联系,提出了大学新校区建设中应该如何处理好自身的问题及与城市之间的关系问题。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高新  
在分析智能建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做出了智能建筑建设项目需要构建供应链的基本判断,并分析了智能建筑建设项目构建供应链的两个重要意义:降低智能建筑的建设成本、推进智能建筑的合作开发;然后提出了智能建筑建设项目供应链的3种备选模式:即"智能建筑技术集成机构全供应链主导+专业物流公司全程物流服务"模式、"智能建筑项目代建机构全供应链主导+专业物流公司全程物流服务"模式和"智能建筑项目总承包商全供应链主导+专业物流全程物流服务"模式,最后分析了智能建筑建设项目供应链的构建过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何志军  柳肃  陈晓明  
建设资源节约型校园是岳麓山大学城建设"两型校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在阐述资源节约型校园概念的内涵的基础上,论述了建设岳麓山大学城资源节约型校园的重要性,并从城市规划、经济模式、消费方式、文化观念和法制体系等等多方面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校园的具体措施。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峰玉  朱丽娟  
对功能混合以及相关的理论进行梳理和总结,从当前我国大学城普遍存在的功能单一和机械分区现象出发,总结其发展历程、空间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功能混合对大学城建设的启示:引入高新技术产业、居住、商业服务设施等用地,实现土地用途的多样化,并提出多种功能混合模式,实现集约用地和紧凑布局,塑造大学城综合的城市功能和丰富的城市空间形态,从而聚集人气和提升活力。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何愉舟  韩传峰  
健康信息服务是智能建筑持续运行的支撑条件之一。分析界定智能建筑健康信息服务管理的概念及内涵,阐述智能建筑相关方的需求;提出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的智能建筑健康信息服务管理系统的功能,分析设计健康信息服务管理的物联网部署和大数据处理模型,形成智能建筑健康信息服务管理系统的集成框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花小丽  陈丽  张小林  
大学城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张的情况下,各级地方政府寻求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在短短的几年内它已在中国大地悄然兴起,并且逐渐盛行。本文以南京仙林大学城为例,论述了大学城建设对南京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发展的作用,并给出了南京大学城建设需注意的问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庆勋  闫军  
本文在阐述了大学城和城郊经济内涵的基础上,从城郊的城市化、教育文化素质提升、商业开发、人文环境改善和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等方面,归纳了大学城建设在促进城郊经济发展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并提出具体实现的途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初帅  曾湘泉  张哲元  
本文以中国大学城建设作为外生冲击,从集聚经济视角探究了高校集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以大学城建设为外生冲击的高校集聚能够促进城市创新。机制检验发现,高校集聚能通过共享效应为所在城市吸引更多的新建企业,促进研发投入。异质性分析表明,包含精英院校和以4年制标准大学为主类型的大学城以及高行政级别城市中,大学城建设对城市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政策上,企业应尽量落户于高校集聚的城市;高校应选择进入高校集聚的区域,城市政府则应鼓励高校集聚,并重点引进高水平大学,并将这些高校优先选择在中心城市和已有高校集聚的地方。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许世龙  苏维词  祖广哲  张晓东  
[目的]大学城建设涉及所在区域文化教育和经济发展,影响当地产业结构及人口规模。大学城以集约方式汇集高等教育资源,提高地区科学文化水平,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我国大学城规划建设由政府主导,计划性、目的性较强,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与区域协调程度存在较多不确定性,考虑到建设成本与区域发展等因素,大学城选址越来越倾向于城市边缘区。贵州省主要高校集中分布于贵阳市城市边缘地带花溪区,即花溪大学城,包括高校聚集区、科技创业园区、配套服务综合区三大片区。[方法]该研究以花溪大学城为例,通过构建大学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协调性评价模型,运用基于模糊数学统计分析的关联度计算方法,分析了二者的协调关系,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结果]结果显示,近4年花溪大学城常住人口年消费总额、大学城基建年投资总额、周边房地产及配套设施年投资总额3项指标,与全区生产总值年增加值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全区第二产业年增加值、第三产业年增加值呈高度正相关关系,花溪大学城与全区各指标间的关联系数平均值为0.858,协调性很高。基于投资乘数效应、产业结构定律、钻石模型等区域经济理论,分析认为花溪大学城对花溪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竞争力提高等方面具有推动作用。[结论]研究区地貌属典型喀斯特山地,未来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包括大学城建设用地规模大,建筑成本高,资金需求量大,位置距贵阳市区较远,往返交通不便等。结论认为,大学城规划建设应因地制宜,通过打造以文化教育产业为中心的区域城市综合体,适度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强与其他科研机构合作等方式促进花溪大学城与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初帅  
本文通过构建存在溢出效应的集聚经济模型,刻画与验证了以中国大学城建设为代表的区位导向性政策对本地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学城建设能够显著促进本地就业规模与就业增长率;机制分析显示,大学城在促进与其紧密联系型行业的就业的同时,还会通过“集聚-溢出”效应影响本地其他行业;异质性分析发现,高行政级别城市、4年制普通大学占比高和规模较大的大学城对本地就业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本文的发现对于如何通过实施针对性的区位导向性政策提升本地就业承载力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为评估中国大学城建设绩效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许世龙  苏维词  祖广哲  张晓东  
[目的]大学城建设涉及所在区域文化教育和经济发展,影响当地产业结构及人口规模。大学城以集约方式汇集高等教育资源,提高地区科学文化水平,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我国大学城规划建设由政府主导,计划性、目的性较强,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与区域协调程度存在较多不确定性,考虑到建设成本与区域发展等因素,大学城选址越来越倾向于城市边缘区。贵州省主要高校集中分布于贵阳市城市边缘地带花溪区,即花溪大学城,包括高校聚集区、科技创业园区、配套服务综合区三大片区。[方法]该研究以花溪大学城为例,通过构建大学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协调性评价模型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宏  何海涛  杨存祥  李丹丹  李红涛  
当前,伴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以及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建筑、绿色智能建筑、超智能建筑以及智慧建筑等概念层出不穷。结合实际,首先针对AIoT(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Internet of Things)技术、智慧建筑内涵及其人工云脑等内容进行介绍,随后开展了针对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技术为基础的AIoT在实际绿色智能建筑楼宇自控中的融合应用研究,主要包括基于AIoT的智能建筑楼宇自控系统总体层级架构、智能自动照明系统的节能优化控制及其故障诊断与预测等研究,积极构建“AIoT+智慧建筑”的理想组合,从而掌握应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理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为行业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切实可行的工程设计思路和整体解决方案,从而为真正实现建筑的“绿色化”和“智能化”打下基础,为智能建筑向超智能建筑以及智慧建筑的进一步转化创造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