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52)
- 2023(8084)
- 2022(6596)
- 2021(5944)
- 2020(4540)
- 2019(10347)
- 2018(10171)
- 2017(18231)
- 2016(10303)
- 2015(11870)
- 2014(12067)
- 2013(11506)
- 2012(11141)
- 2011(10460)
- 2010(10846)
- 2009(9683)
- 2008(9585)
- 2007(8967)
- 2006(8318)
- 2005(7499)
- 学科
- 济(48153)
- 经济(48111)
- 管理(23169)
- 中国(22672)
- 地方(21354)
- 业(19647)
- 农(14533)
- 企(12679)
- 企业(12679)
- 业经(11920)
- 发(11167)
- 地方经济(10867)
- 农业(10165)
- 方法(9725)
- 教育(9445)
- 环境(8925)
- 融(8647)
- 金融(8646)
- 银(8360)
- 银行(8352)
- 行(8248)
- 发展(7939)
- 展(7918)
- 数学(7842)
- 学(7813)
- 数学方法(7785)
- 理论(7518)
- 制(7286)
- 城市(7185)
- 和(6906)
- 机构
- 大学(142483)
- 学院(142001)
- 研究(56822)
- 济(55704)
- 经济(54051)
- 管理(47450)
- 中国(41514)
- 理学(38424)
- 理学院(37774)
- 管理学(37005)
- 管理学院(36718)
- 科学(33975)
- 京(33628)
- 所(28333)
- 中心(25329)
- 范(25216)
- 财(25204)
- 研究所(25174)
- 师范(25026)
- 江(24808)
- 农(23482)
- 北京(22280)
- 院(21366)
- 州(20604)
- 师范大学(19931)
- 业大(19115)
- 财经(18478)
- 省(18145)
- 农业(17766)
- 教育(17722)
- 基金
- 项目(87735)
- 研究(70197)
- 科学(68695)
- 基金(58059)
- 家(49189)
- 国家(48631)
- 社会(43298)
- 科学基金(41400)
- 社会科(40797)
- 社会科学(40788)
- 省(37272)
- 教育(33179)
- 划(30934)
- 基金项目(30664)
- 编号(30092)
- 成果(26142)
- 发(26117)
- 课题(23899)
- 自然(23624)
- 自然科(23023)
- 自然科学(23021)
- 自然科学基金(22537)
- 资助(22470)
- 发展(21613)
- 展(21212)
- 重点(20331)
- 年(19863)
- 创(18318)
- 规划(18267)
- 部(18155)
共检索到2489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宋军
认为大学的发展必须依靠城市的资源,城市的发展需要大学的支撑,两者相互融合,共生共荣。分析了大学与城市的关系,探讨了我国大学新校区建设与城市发展进程的内在联系,提出了大学新校区建设中应该如何处理好自身的问题及与城市之间的关系问题。
关键词:
大学城 大学新校区 城市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庆勋 闫军
本文在阐述了大学城和城郊经济内涵的基础上,从城郊的城市化、教育文化素质提升、商业开发、人文环境改善和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等方面,归纳了大学城建设在促进城郊经济发展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并提出具体实现的途径。
关键词:
大学城 城郊经济 三农问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许世龙 苏维词 祖广哲 张晓东
[目的]大学城建设涉及所在区域文化教育和经济发展,影响当地产业结构及人口规模。大学城以集约方式汇集高等教育资源,提高地区科学文化水平,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我国大学城规划建设由政府主导,计划性、目的性较强,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与区域协调程度存在较多不确定性,考虑到建设成本与区域发展等因素,大学城选址越来越倾向于城市边缘区。贵州省主要高校集中分布于贵阳市城市边缘地带花溪区,即花溪大学城,包括高校聚集区、科技创业园区、配套服务综合区三大片区。[方法]该研究以花溪大学城为例,通过构建大学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协调性评价模型,运用基于模糊数学统计分析的关联度计算方法,分析了二者的协调关系,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结果]结果显示,近4年花溪大学城常住人口年消费总额、大学城基建年投资总额、周边房地产及配套设施年投资总额3项指标,与全区生产总值年增加值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全区第二产业年增加值、第三产业年增加值呈高度正相关关系,花溪大学城与全区各指标间的关联系数平均值为0.858,协调性很高。基于投资乘数效应、产业结构定律、钻石模型等区域经济理论,分析认为花溪大学城对花溪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竞争力提高等方面具有推动作用。[结论]研究区地貌属典型喀斯特山地,未来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包括大学城建设用地规模大,建筑成本高,资金需求量大,位置距贵阳市区较远,往返交通不便等。结论认为,大学城规划建设应因地制宜,通过打造以文化教育产业为中心的区域城市综合体,适度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强与其他科研机构合作等方式促进花溪大学城与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许世龙 苏维词 祖广哲 张晓东
[目的]大学城建设涉及所在区域文化教育和经济发展,影响当地产业结构及人口规模。大学城以集约方式汇集高等教育资源,提高地区科学文化水平,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我国大学城规划建设由政府主导,计划性、目的性较强,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与区域协调程度存在较多不确定性,考虑到建设成本与区域发展等因素,大学城选址越来越倾向于城市边缘区。贵州省主要高校集中分布于贵阳市城市边缘地带花溪区,即花溪大学城,包括高校聚集区、科技创业园区、配套服务综合区三大片区。[方法]该研究以花溪大学城为例,通过构建大学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协调性评价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花小丽 陈丽 张小林
大学城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张的情况下,各级地方政府寻求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在短短的几年内它已在中国大地悄然兴起,并且逐渐盛行。本文以南京仙林大学城为例,论述了大学城建设对南京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发展的作用,并给出了南京大学城建设需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南京 大学城 仙林 作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初帅 曾湘泉 张哲元
本文以中国大学城建设作为外生冲击,从集聚经济视角探究了高校集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以大学城建设为外生冲击的高校集聚能够促进城市创新。机制检验发现,高校集聚能通过共享效应为所在城市吸引更多的新建企业,促进研发投入。异质性分析表明,包含精英院校和以4年制标准大学为主类型的大学城以及高行政级别城市中,大学城建设对城市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政策上,企业应尽量落户于高校集聚的城市;高校应选择进入高校集聚的区域,城市政府则应鼓励高校集聚,并重点引进高水平大学,并将这些高校优先选择在中心城市和已有高校集聚的地方。
关键词:
高校集聚 城市创新 大学城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拴豹 张志国 高文杰
为提升城市竞争力,一些城市建设了大学城(高教园区);有些原来没有大学教育基础的城市也"邯郸学步",规划专门文教区、高校区。一些位于市中心的高校,出于各种原因考虑搬迁。实践证明,有些大学城确实发挥了应有作用,但有些却经营不善。在这个大背景下研究高校位置选择、变迁以及高校选址、发展与城市建设的关系,明确高校区位变迁影响因素,阐明大学城区位变迁对城市经济、文化、生态环境和空间结构的影响。
关键词:
大学城 区位变迁 城市发展 驱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元青 薛东前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郊区化和乡村城市化共同作用的地区,也是城乡矛盾凸显的地区。大城市边缘区作为国内大学城的主要地域载体,大学城的开发建设对其健康、有序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以城市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运用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分析法,对西安西部大学城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如下:(1)大学城对城市边缘区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2)大学城与城市边缘区之间存在用地矛盾、交通问题以及"城中村"隐患等不协调音符。最后,对大学城与城市边缘区的协调发展对策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大学城 城市边缘区 协调发展 西安市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建华
城市发展阶段与其新城建设具有直接关系。从国际大都市发展经验来看,如果没有中心城区坚实的经济基础与成熟的社会发展作为支持条件,郊区新城要建设成功是较为困难的。目前上海郊区新城存在人口规模不足、产业关联效应不强与社会发育不成熟等问题,新城未能起到疏散中心城区过于集中的人口与产业的作用。上海郊区新城发展状况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关。上海的郊区化方式与特征直接影响到新城的人口导入、产业发展与社会发展。上海必须加快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加强制度环境建设,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发展郊区生活性服务业,从而促进上海城市空间结构向多心多核开敞式方向发展。
关键词:
国际大都市 郊区化 新城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何志军 柳肃 陈晓明
建设资源节约型校园是岳麓山大学城建设"两型校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在阐述资源节约型校园概念的内涵的基础上,论述了建设岳麓山大学城资源节约型校园的重要性,并从城市规划、经济模式、消费方式、文化观念和法制体系等等多方面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校园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岳麓山大学城 资源节约型 措施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峰玉 朱丽娟
对功能混合以及相关的理论进行梳理和总结,从当前我国大学城普遍存在的功能单一和机械分区现象出发,总结其发展历程、空间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功能混合对大学城建设的启示:引入高新技术产业、居住、商业服务设施等用地,实现土地用途的多样化,并提出多种功能混合模式,实现集约用地和紧凑布局,塑造大学城综合的城市功能和丰富的城市空间形态,从而聚集人气和提升活力。
关键词:
功能混合 大学城 活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希胜 章仁彪 白庆华
中国的大学城建设出现种种问题,以致引人深思其种种原因。与大学的服务和交往功能相适应的创业型大学则是未来大学发展的重要方向或目标,而实行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城市社区互动协作是其发展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大学城 创业型大学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越 叶高斌 姚士谋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各大城市的空间扩展十分迅速,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变化令人瞩目。我国的城市空间扩展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同世界其他大城市一样也面临着空间扩展与城市不断向外蔓延的新问题。其发展动力与起因也是由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巨变和经济高速增长及其结构的转变所引起的。社会、经济的变化是通过城市郊区化即许多工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立促进城市空间的迅速变化。改革开放后我国大中城市的边缘地区开发区、新城建设(包括大学城)数以百计,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其突出表现在人口城镇化率虚高、土地城镇化冒进、水土资源过度消耗。本文主要探索我国新型城镇化形势下,开发区、新城建设与城市空间扩展的相互关系、特大城市空间扩展问题,探索其动力机制、变化的因素以及今后发展的新趋势,对于我国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与学术讨论价值。
关键词:
开发区 城市边缘区 郊区城市化 空间扩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