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09)
2023(12610)
2022(10472)
2021(9543)
2020(8507)
2019(19458)
2018(19038)
2017(36098)
2016(20766)
2015(23676)
2014(23926)
2013(23517)
2012(22119)
2011(19687)
2010(20114)
2009(18917)
2008(19465)
2007(17917)
2006(15744)
2005(14519)
作者
(61603)
(51674)
(51482)
(49082)
(33179)
(24894)
(23583)
(20241)
(19609)
(18784)
(17553)
(17372)
(16955)
(16550)
(16370)
(16054)
(15981)
(15514)
(15206)
(15035)
(13166)
(12985)
(12840)
(11965)
(11921)
(11693)
(11639)
(11544)
(10610)
(10547)
学科
(88227)
经济(88110)
(85227)
(77091)
企业(77091)
管理(70562)
方法(40075)
数学(31336)
数学方法(31034)
业经(28946)
(28803)
(28679)
中国(21547)
(21327)
财务(21310)
财务管理(21277)
农业(20294)
企业财务(20119)
理论(18608)
技术(18301)
(17779)
(16448)
(16213)
贸易(16205)
(15895)
(15731)
(15367)
(15244)
地方(14826)
(13488)
机构
大学(302436)
学院(301530)
(124090)
经济(121562)
管理(114335)
研究(103066)
理学(97389)
理学院(96307)
管理学(94705)
管理学院(94161)
中国(77483)
(64682)
科学(63195)
(59615)
(57418)
(54446)
(49200)
研究所(49029)
业大(47675)
农业(47564)
中心(46014)
财经(45291)
北京(41138)
(41042)
(39010)
师范(38551)
(37997)
经济学(37202)
(36886)
经济学院(33778)
基金
项目(191410)
科学(149468)
研究(140372)
基金(135603)
(118611)
国家(117483)
科学基金(99948)
社会(86431)
社会科(81708)
社会科学(81682)
(77777)
基金项目(71289)
教育(66876)
自然(65269)
(64781)
自然科(63771)
自然科学(63745)
自然科学基金(62659)
编号(57776)
资助(56459)
成果(47355)
重点(44000)
(42728)
(42698)
(42665)
(41775)
课题(41215)
创新(39104)
大学(37542)
科研(36973)
期刊
(142489)
经济(142489)
研究(91674)
中国(65499)
(55036)
学报(49412)
(49272)
管理(46511)
科学(44095)
教育(42439)
大学(37883)
农业(37627)
学学(34557)
技术(28988)
(25933)
金融(25933)
业经(24414)
(23881)
财经(23334)
经济研究(21819)
(20282)
问题(18707)
技术经济(17514)
(16159)
世界(15608)
(14875)
财会(14647)
国际(14322)
现代(14041)
科技(13930)
共检索到4675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世岳  
工业博士是欧洲大学校企联合培养博士的一种特殊形式,博士候选人通常会和企业签订工作合同,完成企业交付的科研任务。为了使联合培养顺利实施,不同国家采取了不同的联合方式,其核心都是要协调好大学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在德国,企业主导了博士联合培养,但是只有大型企业才可能参与博士的联合培养;在北欧和法国,中介组织和政府主导了联合培养。在联合培养的过程中,大学和企业之间的边界仍然是清晰的,政府和中介组织为企业提供"担保"和"补贴"服务,激发中小企业参与校企联合培养的积极性。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亚敏  胡甲刚  
分析了欧洲校企联合博士教育项目发展的背景、动机、类型与内容。在推进欧洲高等教育区和欧洲研究区的建设进程中,大学与企业基于不同的动机和利益诉求,在博士生教育阶段签署合作协议,建立了不同类型的联合博士生教育项目,企业实质性地参与到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并为博士生课题研究、就业提供支持和帮助,建立了富有成效的"开放式创新模式",实现了大学、企业和博士生三方的共赢。这对我国博士生教育改革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周琴  
1999年6月,29个欧洲国家的教育部长在意大利的博洛尼亚举行峰会,共同签署了《博洛尼亚宣言》(Bologna Declaration),提出通过各方密切合作力争在21世纪前10年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的构想。"博洛尼亚进程"(Bologna Process)2005年的主要议题是博士培养一体化和提高博士培养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宪  
在法国的枫丹白露,有一所欧洲最大的,被公认为最好的商业学院,它就是因施德——欧洲商业管理学院(INSEAD:European Business Manage ment Institute)。该院是一所非盈利性的私立学院,自一九五八年开办以来已有五千多名商务硕士生陆续毕业,其中绝大多数在各类公司里担任了经理或其他高级职务。每年商务硕士班招生名额仅280名,但来自世界各地的报考者至少在1,500人以上。每当该院学生毕业之际,总有三百多家公司企业派员云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雪垠  
为推动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博洛尼亚进程,“博洛尼亚宣言”各缔约国加快了博士生阶段的办学方式、课程结构、培养模式方面的改革。作者主要从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与“欧洲科学研究区”的背景框架出发,进一步介绍和分析当前欧盟高等教育博士生培养改革的大体状况,以便更多地了解发展的新趋势。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罗英姿  陈尔东  
在知识经济不断延伸的社会背景下,欧洲社会希望博士教育在推动知识创新、供给创新型人才等方面扮演战略性角色。通过分析知识经济背景下欧洲博士人才需求与博士职业发展现实情况,理解欧洲博士培养定位转变的成因,探究欧洲博士教育领域出现的相关培养动向,包括多元化的职业发展导向、迁移性胜任力训练、社会联合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博士教育面临的社会发展趋势进行思考,并结合国际经验,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丁岚  李海峥  
为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我国政府于2007年开始实施"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根据项目资助条件下1977名赴美联合培养博士生建立的独特的数据集,构建GLS模型和截断模型,着重研究非传统因素(如社会关系)对学校与学生之间双向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社会关系的广度显著影响高校接纳的联合培养博士生人数;国际化水平高的高校接纳国际学生的可能性较大;相对于私立高校,美国公立高校更愿意邀请中国学生;美国高校的排名、声誉对联合培养博士生的择校倾向也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正青  
指出校企联合培养博士是大学与产业界强化合作关系的重要方式与途径,是一种新型的博士生培养方式。认为欧盟国家校企联合培养博士的兴起既源于外部的社会发展需要,也是各方为推动建设知识欧洲的主动变革。介绍了欧盟各国实施校企联合培养博士的现状并分析了其共同点。指出尽管存在风险和弊端,但欧盟国家校企联合培养博士的措施仍可作为我国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有益参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丁笑炯  
欧洲联合培养强调高校在项目开发、课程教学和学生管理上的深层次合作。其从项目设计到学生毕业,都具有更强的跨国合作性质。为适应这种特性,欧洲设计了一系列政策与工具,推动和引导联合培养项目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和政治实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外国高校希望与我国加强合作。及时了解联合培养项目的发展趋势与政策走向,可以让我国为参与这类项目做好准备。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宋德发  
介绍了"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周益春教授指导博士生的"独门秘笈":在态度上,将研究生视为自己的孩子,认为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导师;在方法上,善于运用"聊天式选材法"、"潜移默化法"、"圆桌会议法"、"论文修改一段法"、"战略眼光选题法"、"九九八十一难法"来激发学生的科研潜质;在团队建设上,用极高的专业成就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打造出一支优秀的学术队伍。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付飞亮  
介绍了曹顺庆先生在比较文学博士生的培养方面取得的成绩,曹顺庆老师以重视基础、中西打通为教学原则,采取的培养方式包括引导博士生阅读中华文化元典,背诵古代文论名篇;使用双语教学,采用英文原版教材;精心设置课程,实现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当代文论强烈对撞;鼓励博士生参加各种学术实践;因材施教,扬长避短,指导确立毕业论文选题方向及研究内容;重视研究生德育与身心健康教育。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谢冉  母小勇  
厦门大学与哈佛大学的教育博士研究生培养步骤或环节设置基本一致,但具体到各个环节,两所学校各有侧重和特色。虽然基于国情、体制等原因,我们不能全盘套用美国教育博士培养的模式,但其广泛的招生范围、灵活的培养目标、跨学科辅修计划等经验对我们具有启发意义。同时美国教育博士培养中与教育学博士的趋同以及教育博士低俗化的诟病也是我国在具体的教育博士培养中需要警惕和避免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何峰  胡晓阳  贾爱英  
自"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启动后,国内高校在读博士生以"联合培养"方式赴国外学习和开展研究,成为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以北京大学的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生为研究样本,归纳和总结其留学期间的学术活动,分析和探讨了所取得的成效,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公派留学效益、做好公派留学工作的有关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务农  
消除"唯论文"是当前学术治理领域破除"五唯"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清华大学明确不再将博士在学期间发表论文作为学位申请的硬性指标,该规定出台后通过网络媒体广泛传播,引起了广泛讨论。本研究旨在对清华大学新规网络传播中的不同解码进行分析,以剖析新规的潜在影响,规避新规执行的风险,推动后续学术治理的实效性。研究发现,简单地消除博士生发文要求将会引起一系列新的学术治理困境,而要超越这些困境则需要从以下四方面综合施治:政策引导与高校自主相结合,考虑不同学科、水平高校的具体特点;从论文治理回归科研治理,处理好发表论文与学术研究的关系;从数字依赖到数据改进,用更好的数据评价科研产出;从局部手术到生态治理,系统性优化博士生学习和成长环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扬  雷庆  
博士生对博士学位论文的价值感是影响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要因。本研究对典型工科研究型A大学的博士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了他们对其博士学位论文的价值感,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博士学位论文价值感的主要因素做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工科博士生的年龄、研究兴趣、未来发展方向、课题关联度、导师指导满意度等因素对其博士学位论文的价值感存在显著影响,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了针对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提高和改进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