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13)
2023(2689)
2022(2191)
2021(1990)
2020(1721)
2019(3689)
2018(3656)
2017(5957)
2016(3765)
2015(4465)
2014(4401)
2013(3971)
2012(3540)
2011(3298)
2010(3443)
2009(3129)
2008(3204)
2007(3061)
2006(2612)
2005(2374)
作者
(9779)
(8184)
(7981)
(7766)
(4882)
(3769)
(3747)
(3181)
(3105)
(3027)
(2792)
(2635)
(2616)
(2551)
(2543)
(2477)
(2444)
(2411)
(2408)
(2337)
(2088)
(2051)
(1975)
(1915)
(1888)
(1869)
(1856)
(1742)
(1694)
(1659)
学科
管理(10180)
(8997)
经济(8988)
(8063)
(7621)
企业(7621)
教育(6179)
中国(4527)
理论(4022)
(3435)
教学(3411)
方法(3298)
业经(2960)
政治(2714)
思想(2696)
(2693)
财务(2691)
财务管理(2690)
思想政治(2599)
政治教育(2599)
治教(2599)
德育(2579)
(2562)
企业财务(2551)
(2421)
数学(2378)
数学方法(2335)
(2034)
(2018)
学校(1924)
机构
大学(52159)
学院(46731)
研究(16406)
管理(15605)
(14500)
经济(14010)
理学(13196)
理学院(12981)
管理学(12634)
管理学院(12540)
(11379)
中国(10103)
科学(9824)
(9611)
师范(9558)
教育(9507)
(7988)
(7830)
师范大学(7732)
(7688)
北京(7554)
(7351)
研究所(7065)
中心(6978)
业大(6909)
(6213)
(6208)
财经(5931)
农业(5755)
技术(5510)
基金
项目(30056)
研究(24954)
科学(23386)
基金(19761)
(16930)
国家(16734)
社会(14764)
科学基金(13957)
教育(13872)
社会科(13783)
社会科学(13779)
(12289)
编号(11110)
(11011)
成果(10679)
基金项目(9941)
课题(8734)
自然(8236)
大学(8220)
自然科(8013)
自然科学(8006)
自然科学基金(7846)
(7624)
资助(7622)
重点(7250)
项目编号(7122)
(7005)
(6631)
规划(6559)
(6524)
期刊
教育(19384)
研究(18526)
(17547)
经济(17547)
中国(14988)
学报(8502)
大学(7671)
(7489)
(6785)
科学(6319)
管理(6031)
学学(5533)
农业(4848)
高等(4446)
图书(4339)
技术(3950)
高等教育(3788)
职业(3628)
书馆(3319)
图书馆(3319)
财经(3279)
(3077)
(2870)
(2810)
业经(2709)
(2648)
金融(2648)
经济研究(2562)
科技(2484)
成人(2457)
共检索到789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爱生  
在高等教育史上有关大学的隐喻不计其数。到20世纪末,一个新的大学隐喻——“(关键)基础设施”逐渐在国外学术界兴起。该隐喻不是凭空生成的,而是认知主体基于个体丰富的研究经验、深刻的洞察力和特定的社会情境对大学的功能与价值所进行的主观认知重构。隐喻具有很强的框架建构效应,既会影响我们对现实问题和情境的理解,也会引导我们生成具有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方案。“大学作为基础设施”作为一个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隐喻,能为变革大学本体实践理论提供理论先导。它不仅能够深化我们对大学立德树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高等教育促进共同富裕、高等教育公共性以及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认识与理解,而且有助于我们创造性地选择符合该隐喻所蕴涵的问题解决方案。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夏秀梅  
在城市基础设施多元投资新格局下,城市政府由传统的唯一投资者,演变为多元投资主体之一。要重新界定政府投资的合理性,有必要从城市政府投资地位、投资范围、投资方式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应当建立"一主多元"的投资格局;政府投资范围应界定在非经营性资产和未能得到合理回报的经营性资产;重视城市政府投融资方式在融合与分离上的创新。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高维  
我国当前的公共知识领域仍然普遍地持有狭义的隐喻概念,将隐喻视为一种修辞现象。在隐喻认知思潮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持有广义的隐喻概念,将隐喻视为一种认知现象。隐喻的认知观主张,隐喻的本质在于认知,隐喻建构了大部分概念系统,新颖隐喻提供了认识事物的新视角。作为人类认知的基本方式,隐喻广泛地存在于教育理论和实践中。隐喻在教育研究、教师教育和中小学教学中都可以发挥重要的认知功能。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王启云  
科研基础设施是指开展科学研究所需的经费、硬件(网络和计算机)、科研信息和成果的共享应用平台、实验室、文献保障体系等。科研基础设施的发达和先进与否,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科研环境是否良性,是一个国家的科研工作能否吸引人才、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影响科学研究能力的因素主要是科研资金投入量、科研人员的数量与素质以及科研基础设施状况。由此可见,图书馆是科研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虽然实质上均将图书馆视为科研基础设施之一,但是并不明晰,多为部分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顾昭明  张剑  
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是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培育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丁波涛  
国家数据局提出将推动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数据基础设施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情报基础设施的概念,并分析其内涵、背景与价值,提出我国情报学界应当深化学科创新、加快实践探索、强化政策发声,促进情报学进一步发展。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李南青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发生深刻变革,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在数字经济时代,如何通过数据新基建发挥数据要素价值,利用海量数据和丰富的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隐私计算作为数据新基建的关键底层技术之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丽英  俞伯阳  
文章研究了城市基础设施隐性需求的含义,建立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基于格柵获取的模糊Borda数分析法对基于隐性需求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了计算。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孟秀转  
基础设施投资与BOT孟秀转基础设施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瓶颈”问题日益严重,每年全国约有40%的工业生产能力因电力不足而难以发挥,大量原材料、物资因运力不足而积压。据估计,由于基础设施“瓶颈”问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文峥  
自首批产品上市以来,REITs产品在二级市场表现抢眼,运营表现和分红达到预期,成为资本市场令人瞩目的新投资品REITs相关的定价方法REITs的交易定价是买卖双方关注的核心。从交易过程来说,涉及资产评估(即资产或资产组的评估值)、股权评估(即对应的项目公司100%股权的评估值)、股权交易价格(即100%股权的转让价格)、基金单位份额定价等价值相关事项的确定。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钟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基础设施建设地位的重要性,决定了它直接关系到统筹城乡发展的状态、规模和后果。统筹城乡发展中,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形成建设中的"市场化",使用中的"社会化",管理中的"规范化"的基础设施运作模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祥云  
隐喻对人文教育而言 ,不仅具有方法论意义 ,更具有本体论价值。如果说语言是精神的家园 ,那么隐喻而非逻辑则是人心—精神的主要和基本的存在方式。当隐喻的绿洲荒芜或遭受破坏 ,不及物的人文精神世界就失去了存活的机缘和语言的土地。当人文学科变成了知识化、概念化、形式化、精确化、记号化的“零度语态”的表达方式 ,当我们的人文之师日益失去隐喻的能力 ,而把人文教育误当科学教育来操持时 ,人文教育必然祛魅。古典人文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智慧便是隐喻的教育智慧 ,现代人文教育必须承继这一智慧性语码 ,复兴隐喻的价值和功能 ,以使我们的人文教育变成人性化教育而非机械化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俞俏燕  
语言流变不是一种简单的纯语言现象,它所反映的不只是语言要素和语言系统整体性存在的发展变化,而且还反映着某种新旧观念或思想的进入或消失。同样,高等教育语言流变不只是作为一种简单的教育语言现象而存在,其背后隐藏的是高等教育理念、属性、结构、功能、形式等的变化或变革。高等教育语言流变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根本原因在于高等教育在不断变化,因而描绘高等教育变化的语言也自然要变。本刊发表这组笔谈,目的就是从语言流变的视角审视高等教育变革和高等教育研究,并欢迎大家参与此问题的讨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建平  李云新  
可持续的基础设施是小城镇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发挥小城镇联结城乡、统筹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功能的重要保证。在界定基础设施可持续性和揭示小城镇基础设施可持续供给的现实困境的基础上,充分考察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影响小城镇基础设施可持续性的供需两方面因素,并从小城镇功能定位、科学规划、公共财政、以城带乡、自主供给、制度构建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小城镇基础设施可持续供给的路径。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钟业飞  
本文结合相关规定、制度以及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实际,认为应由具体承担公路养护管理事务的单位作为会计核算主体;应根据资产的属性和提供的服务功能来区分是否计入公共基础设施会计核算范围;建议按照管养的线路设置明细账目,开展估值工作,区分2019年1月1日以前的存量公路、2019年1月1日后的新建公路、2019年1月1日后原有公路的后续计量三种情形;最后举例说明公路基础设施的会计处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