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95)
2023(5700)
2022(4461)
2021(4639)
2020(3739)
2019(8971)
2018(9219)
2017(15852)
2016(9988)
2015(11718)
2014(12037)
2013(10518)
2012(9308)
2011(8660)
2010(9116)
2009(7920)
2008(7580)
2007(6916)
2006(6132)
2005(5590)
作者
(23885)
(19535)
(19464)
(18996)
(12483)
(9264)
(9076)
(7689)
(7612)
(7233)
(6868)
(6463)
(6289)
(6258)
(6204)
(6060)
(6012)
(5869)
(5797)
(5586)
(5080)
(4841)
(4745)
(4647)
(4587)
(4475)
(4407)
(4331)
(3927)
(3907)
学科
(28200)
经济(28179)
教育(21985)
管理(20148)
方法(16635)
(16468)
数学(15249)
中国(14864)
数学方法(14712)
(14231)
企业(14231)
理论(11681)
教学(10410)
(7895)
(6810)
技术(5563)
(5549)
学法(5527)
教学法(5527)
(5391)
业经(5268)
研究(5120)
发展(4711)
学校(4700)
(4588)
思想(4521)
学理(4485)
学理论(4485)
政治(4404)
(4400)
机构
大学(130546)
学院(121911)
研究(41850)
管理(41629)
(37294)
理学(36167)
经济(36070)
理学院(35624)
管理学(34309)
管理学院(34065)
教育(33195)
(29732)
(28910)
师范(28786)
科学(24723)
中国(23903)
师范大学(23720)
北京(19918)
(19710)
(19702)
技术(18424)
研究所(18020)
中心(17859)
职业(17236)
(17013)
业大(15712)
(15566)
(15345)
(13942)
财经(13609)
基金
项目(78594)
研究(65823)
科学(63622)
基金(52155)
(43729)
国家(43236)
教育(41816)
社会(37465)
科学基金(37274)
社会科(35182)
社会科学(35172)
(32856)
编号(30719)
(30124)
成果(28282)
基金项目(25727)
课题(25293)
自然(23021)
资助(22591)
自然科(22548)
自然科学(22546)
自然科学基金(22102)
(21521)
重点(19296)
规划(19172)
(19058)
项目编号(18722)
大学(18035)
教育部(17414)
(17162)
期刊
教育(60403)
研究(48088)
(37968)
经济(37968)
中国(36588)
技术(17331)
学报(15625)
管理(15576)
大学(14793)
职业(14413)
科学(14364)
(12871)
(12030)
学学(10683)
技术教育(8959)
职业技术(8959)
职业技术教育(8959)
高等(8747)
农业(8716)
图书(8531)
高等教育(7510)
(7452)
论坛(7452)
统计(7410)
(7003)
成人(6898)
成人教育(6898)
(6829)
财经(6547)
(6346)
共检索到1920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甘阳  
中国大学人文教育的问题涉及到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的转型问题,亦即从以往那种只注重专业教育而缺乏通识教育的本科培养模式,转向“以通识教育为基础的专业发展”的本科教育模式。文章首先提出中国大学人文教育所面临的七个主要问题,然后比较详细地讨论和分析了美国现代大学通识教育近百年的历程及其不同阶段,并指出美国通识教育的核心特点是以人文社会科学为重、采取深度阅读经典阅读的方式以及小班制的讨论课。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了所谓哈佛模式的误导,认为我国通识教育的道路应该是在有限的学分时间限制下、精心设计少而精的几门“共同核心课程”作为第一步。文章最后强调:中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中心任务是要把从民国以来断裂的文化传统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维武  
围绕现代大学人文教育的失落与复兴这一主题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现代大学人文教育失落的原因 ,人文教育的意义与作用 ,并在此基础上 ,探讨了复兴大学人文教育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当前发展通识教育应当注意的若干问题。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张金福  薛天祥  
我国大学人文教育自近代以后出现了诸多问题 :人文教育受到科学教育的遮蔽 ,位序式微 ;人文教育科学化、政治化、意识形态化、形式化 ,导致人文教育中的人文性缺场。要改变大学人文教育的这种境况 ,就得重构大学人文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楚廷  
人文教育即人的教育。正常的教育以人本身为目的,人文教育以人本身为直接目的。人文教育是赋予人以人的精神的教育,是使人维护和发展自由的教育,是使人成为自由人的教育,是使人更智慧的教育,是使人更像人的教育,是使人获得解放的教育,因而,人文教育具有引领大学教育的作用。凡一流大学必拥有一流人文教育,凡没有一流人文教育的大学成不了一流大学。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叔子  
本文简扼论述了知识经济对现代大学的要求;指出了知识经济中可能出现的"五精五荒",而"荒于人文"则为其根源;指出了中国大陆高等教育中"五重五轻"的时弊,而轻视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则为其实质;分析了"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的关系,指出了中国优秀的教育传统,即边学习、边思考、边实践,较好地解决了如何升华与内化为素质的问题;指出了办好现代大学,应认识到人文教育是基础,并探讨了人文教育、感情、责任感、人生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强调应提高大学文化品位及其所应包含的内容。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薛天祥  庞青山  
作者认为 ,和而不同是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融合的前提 ;人文中体现科学基础、科学中内含人文精神是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融合的中介 ;素质教育是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基本途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友红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国内外经济、政治、文化等背景的作用下,我国教育理论界对加强和普及大学人文教育、促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通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的研究和探索。但是,对当前我国大学人文教育存在的误区鲜有论及,甚至缺乏明确的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训贵  宋婕  
通过反思当前大学人文教育路径的弊端,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探讨以国学教育为切入点的大学人文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实践路径,目的在于使人文教育和职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人文教育既成为学生喜闻乐见、身心受用的教育,又成为提升其就业空间和实力的教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丁琴海  
人文教育是一种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我国大学人文教育不容乐观的现状,除了历史、现实等多方面的因素外,人文教育理论研究薄弱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虽然许多教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惠  沈倩  徐茂  
怎样对理工科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一直是学术界及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通过对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现状的分析,提炼出当前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种主要教育形式所面临的困境,结合教育理论的新进展,从MOOC模式的视角出发,构建了"任务与分享"式人文教育新课堂,主张借助网络平台,通过线上学习与线下分享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理工科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先亮  陈玉兰  蔡伟  
认为构建教育硕士"一点二线三面"的培养模式,可以有效地克服目前教育硕士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一点,即以在校期间知识与能力的有限发展为未来教学的无限发展奠定基础作为一个关键点;二线,即以理论框架建构与多层次教材建设作为教学发展双主线;三面,即以互动对话、适度自教、教育实践作为具体教学过程的三大操作立面。这一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语文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何亚平  
人文教育如何在专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中得以体现,日益受到专业院校的关注。本文以国外医学院校为例,探讨如何在未来医生培养中重视人文教育理念的融入。论文首先分析了若干国外医学教育标准中的医学人文教育理念,尔后对国外医学人文教育课程的主要特点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以期对尚处于探索阶段的我国医学人文教育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