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9)
2023(1243)
2022(1052)
2021(1122)
2020(920)
2019(2078)
2018(2056)
2017(3214)
2016(2178)
2015(2764)
2014(2759)
2013(2210)
2012(2052)
2011(1936)
2010(1980)
2009(1851)
2008(1762)
2007(1704)
2006(1476)
2005(1337)
作者
(4780)
(3988)
(3897)
(3847)
(2532)
(1873)
(1862)
(1575)
(1524)
(1504)
(1420)
(1356)
(1338)
(1252)
(1230)
(1214)
(1191)
(1182)
(1182)
(1133)
(1034)
(1024)
(992)
(969)
(928)
(906)
(904)
(879)
(866)
(823)
学科
教育(5248)
中国(3309)
管理(3120)
(2763)
经济(2758)
教学(2746)
理论(2528)
思想(2433)
政治(2411)
思想政治(2343)
政治教育(2343)
治教(2343)
德育(2326)
(2166)
(2026)
企业(2026)
学校(1705)
研究(1654)
学法(1469)
教学法(1469)
工作(1409)
高等(1344)
(1281)
高等教育(1064)
学理(960)
学理论(960)
图书(943)
业经(843)
书馆(843)
图书馆(843)
机构
大学(28850)
学院(22487)
研究(8397)
教育(7116)
(6518)
(6346)
师范(6291)
管理(5529)
师范大学(5068)
科学(4898)
(4706)
理学(4465)
中国(4403)
经济(4400)
北京(4355)
理学院(4334)
(4274)
管理学(4050)
管理学院(4003)
(3745)
中心(3403)
(3372)
(3337)
研究所(3304)
业大(3303)
图书(3061)
技术(3005)
书馆(2999)
图书馆(2999)
(2997)
基金
项目(13538)
研究(12239)
科学(10222)
教育(8028)
基金(7785)
社会(6555)
成果(6298)
(6125)
社会科(6023)
(6021)
社会科学(6020)
国家(5883)
编号(5757)
大学(5565)
(5447)
课题(5186)
科学基金(4878)
(4731)
基金项目(3906)
规划(3704)
项目编号(3695)
研究成果(3648)
高校(3336)
重点(3269)
(3263)
(3257)
(3236)
(3145)
(3113)
资助(3109)
期刊
教育(15707)
研究(11789)
中国(10067)
(6355)
经济(6355)
大学(5450)
学报(5171)
高等(4161)
图书(3898)
高等教育(3559)
学学(3388)
书馆(3139)
图书馆(3139)
科学(3062)
(2894)
(2877)
管理(2789)
职业(2517)
农业(2185)
成人(2167)
成人教育(2167)
技术(2036)
(1804)
教研(1754)
高教(1754)
(1522)
(1487)
论坛(1487)
财经(1433)
科技(1424)
共检索到437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传燧  
“道”与“器”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问题,也是中国传统大学的基本问题。长期以来,大学“道”“器”疏离,其整体功能被严重肢解,大学之理想及其精神沉沦。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和本质,是大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石。随着多元化、综合化、个性化时代的到来,人们提出了实现“道”与“器”、人文与科学、学术性和工具性、思辨理性和技术理性的整合,崇尚理性与追求功利的有机统一,重建当代大学精神的历史使命。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寿荣  黄国昌  
大学的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所在,大学的理念是大学的办学思路,大学的精神是大学的航标,大学的理念是大学的航道,大学的精神和理念之间的关系就是通过把握大学之精神实质来确立大学之办学理念,再通过大学之理念这条航线达到大学之精神这个航标。从8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大学之精神和与之相对应的大学之理念,即思想自由之精神与开放式教育的理念、反思批判之精神与创新教学研的理念、人格独立之精神与尊重个性发展的理念、追求卓越之精神与全面发展的理念、求知主义之精神与以学术为业的理念、人本主义之精神与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人文主义之精神与德育为首的理念、爱国主义之精神与服务社会的理念。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胡弼成  孙燕  
大学的文化精神对于大学组织发展而言是生命的和灵魂的。大学治理离不开大学文化:大学文化的精神层面是大学治理的方向和根本;大学文化的制度层面是大学治理的规范和保障;大学文化的物质和环境层面是大学治理的基础和载体;大学文化的行为层面是大学治理的方式和体现。大学精神文化的遮蔽、大学制度文化的倾斜、大学环境文化的异化、大学行为文化中正义和良心的泯灭等,是大学治理的问题出现的根源。因此,大学治理需要从大学要"为人"而治,大学人要为"文化精神"而存在;大学要"为人"而设计,大学治理要为文化而塑形;大学治理要坚守文化公正和恪守自律这三个层面展开,并辅之公正的制度和良知双管齐下,才能促使大学治理在正确方向的引领...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郭大成  孙刚成  
大学精神可以称为大学素质教育之魂,因为大学精神可以为大学素质教育提供价值导向,指导学人信念养育,并通过自身规范的轨迹与清晰坚定的内涵指向给大学素质教育以方法论的启示,使大学素质教育有望落到实处。同时,大学精神可以引导学人在宽松、人本的环境中追求自我超越,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为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和不竭动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孔春辉  
保守与超越是人类的一种共生现象,大学有效地承载这一共生活动。大学的超越不只是与时俱进,它超越实用,超越既有,超越天宇。在大学里,保守与超越是一对孪生姐妹。保守的价值往往被低估了,超越的意义离不开保守而存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彭道林  张楚廷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大学的素质教育在原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拉开了序幕。在之后的二十年中,素质教育在全国高校得到了广泛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素质教育是中国大学独创的,从根本上说,它是一种教育思想。回首过去的二十年,我们希望素质教育的思想能延续下去,只要我们一直坚守它,素质教育就不容易被遗忘。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曾山金  
校风是一个学校在悠久的发展历史中形成的关于治学、品德、作风等等文化内容的积极沉淀。它具有喻、润、熏的教育功能。校训、校歌、校史、校徽是校风形成后的固化形态,也是校风形成时的初生形态。学术自由是大学的生命,也是大学的特色,校风若无这一特色,犹如魂无体附。“产业论”、“阵地论”有悖于教育生命和校风之魂,应受到质疑和抛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侯长林  张新婷  
大学是充满灵性的有机体,灵性是大学创造的源泉动力,是大学存在的有机基础,是大学智慧的丰满场域。灵性教育是大学教育目标的最高境界,发展人的灵性是大学教育的本真价值选择。构建充满灵性的大学共同体,须制定灵性教育方案,开展灵性教学科研,打造文化管理团队,创建优雅校园环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浩  
大学发展不能总是喧闹浮躁。大学管理者对何谓大学之道和大学正义,不知不成,知而不行也等于未知。大学的使命之重大、理想之远大、精神之伟大、胸怀之阔大、文化之博大、学问之弘大、师爱之恒大、声望之高大,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大学正义,玷污和亵渎其中的任何一项核心理念,都是一种罪过,必须共同遵守、坚持践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钟秉林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这为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指明了方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乔治·马斯登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美国大学之魂》着眼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大学的历史变迁,探析了原本浸透宗教精神的高等教育逐渐走向世俗化的路径。该书在美国图书市场上创造了学术著作畅销的奇迹。其背后原因不乏当代美国基督教意识的隐隐复兴,亦与作者立场鲜明、敢于破除窠臼的新观点直接相关。世俗化即宗教仪礼与精神在社会生活以及个体世界中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江敏  刘进平  
大学精神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选择、积淀、传承所形成的共同的道德情感、价值追求、理想和信念,既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先进文化的重要体现,也与中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们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打造并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吴民祥  
欧文·白璧德从新人文主义思想出发,批判美国大学在"功利的人道主义"与"情感的人道主义"的双重影响下,日益受制于"物的法则"与科学方法的律条,陷入到一种枯燥乏味、毫无生气的专业化与狭隘的职业主义中,导致人文精神衰落,民主精神扭曲。他认为大学应该依靠选择性民主,通过对古典著作的模仿、想象与创造来实施人文教育,以完善人性,造就"精神贵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朱明  杨晓江  
综合分析学科评价发展基本脉络,结合学科的诊断、比较、发展三种情形,指出学科水平是学科评价的逻辑起点与循环归根。学科内在的知识与组织双重特性既赋予了学科水平内涵以新的解读,也突出其具有知识管理与组织管理的二元价值属性。在这一价值实现过程中,学科水平评价体现着对学科发展应然的关注,并顺应拨动着管理的调幅,最终实现学科的层次飞跃和水平的理性回归。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清杰  
高等学校制定学校章程,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深入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一项重要举措,它标志着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武汉理工大学章程作为教育部首批核准的高校章程,对于促进学校的发展,推进现代大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