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65)
- 2023(8946)
- 2022(7386)
- 2021(7280)
- 2020(6168)
- 2019(14477)
- 2018(14278)
- 2017(27391)
- 2016(14694)
- 2015(17171)
- 2014(17021)
- 2013(16244)
- 2012(14597)
- 2011(13154)
- 2010(13700)
- 2009(12640)
- 2008(12661)
- 2007(11594)
- 2006(10254)
- 2005(9381)
- 学科
- 济(61107)
- 经济(61047)
- 管理(42642)
- 业(39062)
- 企(34686)
- 企业(34686)
- 方法(29697)
- 数学(25643)
- 数学方法(25022)
- 中国(16852)
- 农(14216)
- 财(13513)
- 理论(13159)
- 业经(12838)
- 贸(12388)
- 贸易(12374)
- 易(12013)
- 制(11886)
- 学(11409)
- 教育(9850)
- 融(9669)
- 金融(9668)
- 银(9542)
- 银行(9529)
- 地方(9151)
- 行(9140)
- 策(8735)
- 和(8652)
- 农业(8484)
- 划(8484)
- 机构
- 大学(212386)
- 学院(206311)
- 济(83250)
- 经济(81420)
- 管理(80525)
- 理学(69028)
- 理学院(68300)
- 研究(66647)
- 管理学(66647)
- 管理学院(66266)
- 中国(52074)
- 京(45178)
- 财(39811)
- 科学(38169)
- 所(32345)
- 财经(31570)
- 江(31435)
- 中心(30937)
- 农(29291)
- 北京(28768)
- 研究所(28768)
- 经(28734)
- 范(28258)
- 师范(28024)
- 业大(27948)
- 经济学(25658)
- 州(25152)
- 院(24218)
- 财经大学(23713)
- 经济学院(22933)
- 基金
- 项目(132419)
- 科学(105311)
- 研究(98778)
- 基金(96512)
- 家(82905)
- 国家(82246)
- 科学基金(71860)
- 社会(62448)
- 社会科(59311)
- 社会科学(59293)
- 省(50974)
- 基金项目(49619)
- 教育(48624)
- 自然(46357)
- 自然科(45480)
- 自然科学(45470)
- 自然科学基金(44641)
- 划(43235)
- 资助(41187)
- 编号(40523)
- 成果(34393)
- 部(29949)
- 重点(29676)
- 课题(28493)
- 创(27831)
- 大学(27819)
- 发(26822)
- 教育部(26586)
- 创新(25719)
- 人文(25592)
共检索到3215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学斌 王永钦 杨净云 陈宪
本文在双边市场的框架下研究了规模约束下的双寡头大学在竞争师生上的博弈以及相应的薪酬和学费决定,教师在意薪酬与学生的能力,学生也在乎学费与老师的能力,且师生能力皆有差异,其纳什均衡是一所大学吸收高能力的、另一所吸收低能力的师生,且两大学所获利润相等:由于挖墙脚效应,好大学出现了差异化的薪酬与学费;由于比照效应,差大学也出现了差异化的薪酬与学费;有趣的是,整体来看,师生的薪酬和学费与其能力并不成正比。比较静态分析表明,当任何一边的能力分布趋于分散时,竞争将更加激烈,两大学利润下降;趋于集中时,竞争变缓,两大学利润提高。
关键词:
双边市场 大学 薪酬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蔡继明 高宏 李亚鹏
本文在广义价值论框架下以劳动异质性为前提阐释了垄断竞争市场条件下分工和报酬的决定。通过构建包含家庭和企业两部门的一般均衡模型,本文分析了劳动者分别从事个体劳动(或家务劳动)、雇佣劳动和经营企业各自获得的实物报酬,由此依据相对实物报酬的高低决定专业化分工的方向,并最终确定均衡的交换比例。这种分工结果在垄断竞争条件下实现了社会成员的总体福利最大化。比较静态分析结果表明,垄断势力的增加,导致部分雇佣工人转变为个体劳动者(或家务劳动者)或企业家,这掩盖了部分劳动者的比较优势,降低了人力资源配置效率。
关键词:
劳动异质性 分工 实物报酬 广义价值论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海 张勉
本文以Mintzberg的五字组织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五字组合薪酬模式,即在一个组织中将员工分为五类,对不同类型的员工采用不同的薪酬制度,以使薪酬体系更具灵活性和适应性,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本文还给出了一个应用案例。
关键词:
薪酬 薪酬模式 综合 案例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田效勋
实践中的薪酬制度有很多种称谓,如岗位绩效工资、职能工资、岗位技能工资、协议工资、计件工资等等不下十个,理论家在总结时就事论事者多,对实践者来说无所适从,很难理清设计脉络。概括来讲,薪酬有五种基本的模式:基于岗位的薪酬模式、基于绩效的薪酬模式、基于技能的薪酬模式、基于市场的薪酬模式、基于年功的薪酬模式。只要掌握其基本原理,在实践中,对这五种基本薪酬模式进行巧妙的组合,就能够设计出适合自己企业特点的薪酬制度来。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赵纯祥 罗飞
我国A股上市公司管理者薪酬存在明显粘性特征,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管理者权力对薪酬粘性均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而且随着市场竞争加剧,管理者权力对薪酬粘性的影响显著增强。对不同产权性质企业的比较研究发现,市场竞争压力显著增强了非国有企业管理者权力与薪酬粘性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但由于国有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较弱,其管理者面临薪酬管制,效用函数显著异于非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对国企管理者权力和薪酬粘性关系的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
市场竞争 管理者权力 薪酬粘性 产权性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东清 刘艳辉
以2011~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薪酬辩护的视角,考察管理层权力对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以及产品市场竞争的监督约束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企业高管利用手中权力获取超额薪酬、谋取私利的同时,会通过提升薪酬—业绩敏感性为自身薪酬进行辩护,形成薪酬契约合理有效的表象;产品市场竞争能够显著抑制企业高管的薪酬辩护行为,降低管理层权力对薪酬契约的影响和扭曲。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姚曦 张珂
考虑到中国作为转轨经济背景下的弱法制环境国家,上市公司所处的产品市场竞争条件有很大差异,文章以2009—2014年期间的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产品市场竞争视角,研究管理者权力、薪酬契约与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管理层薪酬激励能够有效减少公司过度投资,但是管理者权力却抑制了薪酬契约对过度投资的治理效应,并且在国有企业中这种抑制作用更加显著;同时,基于不同产品市场竞争环境研究发现,产品市场竞争越激烈、企业的产品市场竞争地位越低,越能够弱化管理者权力对薪酬契约改善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为中国上市公司中高管薪酬与投资效率的关系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玉珊 张越
基于锦标赛理论,以2006-2016年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CEO与关键下属高管之间的薪酬差距对战略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CEO与关键下属高管之间的薪酬差距越大,公司资源配置偏离行业主流趋势的程度越大,即战略差异程度越大;薪酬差距对战略差异的影响会因市场竞争强度的高低而产生差异,即市场竞争强度越低,薪酬差距对公司战略差异的影响越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相较于CEO与所有高管之间的薪酬差距,CEO与关键下属高管之间的薪酬差距对战略差异的作用更明显;薪酬差距可以通过增加公司的战略差异程度来改善公司价值。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震 汪静
高管薪酬契约一直被作为缓解企业委托—代理矛盾的必要手段,如何设计薪酬契约中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将决定着契约的效率。规模因素作为薪酬契约中重要的因素,在契约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从管理层权力视角出发,研究管理层权力对规模因素的影响,以及公司治理对权力滥用的抑制作用。研究发现,企业高管可以凭借管理层权力提高薪酬—规模敏感性,降低自身薪酬风险,而作为企业外部治理机制的产品市场竞争对这种权力滥用有显著的治理效应。此外,企业所处的成长性环境差异对薪酬契约有重要影响,高成长性企业既有着相对较高的薪酬—规模敏感性,又能为产品市场竞争提供较大的治理空间,从而提高竞争对薪酬契约的治理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岳颖
薪酬支付依据不仅决定薪酬支付的方式,更决定薪酬模式的有效性和员工的满意度。本文提出应该建立一种以科学评价为基础,以岗位(岗位职责、岗位等级)为载体,以投入(知识、能力、素质等)、产出(成果、绩效)为维度的投入产出薪酬模型,并根据不同性质单位、不同的发展战略、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岗位特点以及这些因素的所占的不同权重,来科学地选择适合自己单位的薪酬依据和薪酬模式。
关键词:
薪酬依据 薪酬模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浩 许楠 张然
在中国高管薪酬合约中,多个业绩指标之间怎样相互竞争?这种竞争是否会使得薪酬合约谈判前置?中国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通常会披露次年的收入目标,利用2001~2012年的数据,我们采用差分模型发现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合约是复杂而动态的。复杂性体现在,对于民营企业,利润始终决定着高管薪酬的变化;但是对于国有企业,收入达标是利润指标使用的"门槛"(条件函数)——收入达标的情况下薪酬与利润高度相关,收入未达标的情况下薪酬与利润的相关性显著降低。动态性体现在高管薪酬可能不仅是事后的结果,国有企业高管更愿意通过事前谈判来减轻收入考核的影响。本文丰富了我们对于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合约结构的理解,揭示了国有企业高...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勇
高管是企业组织架构调整和文化建设的领导者,因此高管的意识形态会影响企业组织效率,而薪酬差距成为高管选择执行“良性治理”或“恶性治理”的重要因素。文章选取2011—2020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通过测度了企业组织效率水平,研究了企业高管外部与内部薪酬差距与企业组织效率的关系,并探讨市场竞争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整体来看,高管外部薪酬差距与高管内部薪酬差距与企业组织效率均存在正相关性,即本企业高管薪酬超过行业平均高管薪酬差距越大或者企业内部高管之间的薪酬差距越大,都能促进企业组织效率上升,支持薪酬竞赛理论。市场竞争会正向调节高管薪酬差距与组织效率的正相关,即企业所在行业竞争越激烈,薪酬竞赛效应越明显,但这一调节机制只存在非国有企业中。
关键词:
组织效率 高管薪酬差距 市场竞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魏卉 郑伟
在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下,企业降本提质增效的迫切性增强,降低企业的成本也是贯彻落实供给侧改革目标的重要举措,权益资本成本是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权益资本成本的降低对于该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以2004—201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基础,考察了产品市场竞争、管理层薪酬激励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管理层薪酬激励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显著负相关;产品市场竞争有助于降低权益资本成本,在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环境下,管理层薪酬激励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弱化,即产品市场竞争与管理层薪酬激励之间存在替代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企业要降低权益资本成本需要继续完善管理层激励机制;与此同时,应进一步完善产品市场竞争机制,发挥产品市场竞争的外部治理作用,从而降低权益资本成本。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江伟
针对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薪酬逐渐增长的现象,本文采用地区市场化程度和行业竞争这两个外部治理机制变量,检验了管理者权力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行业薪酬基准使用的解释力,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上市公司在制定管理者薪酬契约时采用了行业薪酬基准,并由此导致了管理者薪酬的逐渐增长;而且对处于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以及被保护性行业的上市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弱化增强了管理者对于薪酬契约的影响,因此,这些公司的管理者越可能因为公司采用行业薪酬基准而获得薪酬的增长;进一步地研究发现,与民营上市公司相比,由于国有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更为弱化,由此导致国有上市公司的管理者更可能通过采用行业薪酬基准来谋求薪酬的增长。本文的研究...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孟祥嘉
本文利用2010-2017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验证了高管薪酬差距、产品市场竞争和企业创新的关系。研究发现,高管薪酬差距与企业创新显著正相关,与锦标赛理论一致;产品市场竞争与企业创新显著正相关;当产品市场竞争越激烈,高管薪酬差距对公司创新的正向影响越明显。分组检验发现:非国有企业样本中,高管薪酬差距、产品市场竞争对公司创新的正向影响越明显;国有企业样本中,高管薪酬差距、产品市场竞争对公司创新的正向影响越不明显。基于本文结论,希望能给上市创新决策提供借鉴。
关键词:
高管薪酬差距 产品市场竞争 企业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