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44)
- 2023(9303)
- 2022(7807)
- 2021(7499)
- 2020(6338)
- 2019(14493)
- 2018(14038)
- 2017(26573)
- 2016(14173)
- 2015(16549)
- 2014(15423)
- 2013(15186)
- 2012(14170)
- 2011(12933)
- 2010(12832)
- 2009(12061)
- 2008(11824)
- 2007(10460)
- 2006(9046)
- 2005(8056)
- 学科
- 济(63380)
- 经济(63324)
- 业(48720)
- 管理(47434)
- 企(42079)
- 企业(42079)
- 方法(32823)
- 数学(29860)
- 数学方法(29752)
- 中国(20716)
- 财(20007)
- 技术(16282)
- 农(13924)
- 贸(13774)
- 贸易(13763)
- 易(13479)
- 务(12957)
- 财务(12954)
- 财务管理(12931)
- 业经(12536)
- 企业财务(12517)
- 技术管理(12406)
- 制(12168)
- 融(10140)
- 金融(10140)
- 银(10135)
- 银行(10129)
- 行(9731)
- 农业(9489)
- 体(8958)
- 机构
- 大学(204623)
- 学院(196726)
- 济(95853)
- 经济(94577)
- 管理(80378)
- 理学(70299)
- 理学院(69592)
- 管理学(68859)
- 管理学院(68455)
- 研究(65927)
- 中国(52253)
- 财(43622)
- 京(41921)
- 财经(35572)
- 科学(32952)
- 经(32883)
- 经济学(31846)
- 所(30192)
- 中心(29241)
- 经济学院(28898)
- 北京(27126)
- 研究所(27098)
- 财经大学(27011)
- 江(26752)
- 范(24562)
- 师范(24418)
- 商学(24269)
- 商学院(24066)
- 院(23755)
- 业大(22474)
- 基金
- 项目(129924)
- 科学(106666)
- 研究(99731)
- 基金(99185)
- 家(84080)
- 国家(83422)
- 科学基金(74006)
- 社会(69342)
- 社会科(66128)
- 社会科学(66114)
- 基金项目(51808)
- 教育(47584)
- 省(47340)
- 自然(44361)
- 自然科(43499)
- 自然科学(43491)
- 自然科学基金(42863)
- 资助(40404)
- 划(40280)
- 编号(37231)
- 创(33234)
- 部(31972)
- 成果(31233)
- 国家社会(30211)
- 创新(30069)
- 教育部(29126)
- 重点(28958)
- 大学(28253)
- 人文(27903)
- 发(27090)
共检索到2977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杨伽伦 朱玉杰 盛大林
创新是长期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人力资本是创新增长的来源。本文从地理空间距离的角度出发,研究精英大学对公司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与大学的地理距离越远,创新能力越弱。进一步研究表明,大学主要通过知识溢出效应和精英人才溢出效应,来影响公司创新。高铁开通提升了交通便捷性,降低沟通成本,方便了人才就业流动,促进了校企人员信息流通,弥补了地理距离对公司创新的影响。安慰剂检验支持了高铁开通促进公司创新的结论。
关键词:
公司创新 大学 距离 高铁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张洪辉 平帆 章琳一
利用手工收集的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地理距离数据,实证检验了独立董事地理距离对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独立董事距离上市公司越远,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越低;独立董事距离上市公司越远,导致独立董事参会次数越少,进而影响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这是地理距离影响独立董事履职,发挥监督作用的直接证据。其次,通过手工收集高铁、机场开通数据,发现高铁、机场的开通提供交通便利性,能够削弱独立董事地理距离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同时考虑了独立董事独立性问题,采用多个变量度量财务报告质量、考虑自选择问题等,结果仍然支持假设。该研究发现,丰富了独立董事监督作用的研究文献,也有助于从经济地理角度理解独立董事监督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关键词:
独立董事 地理距离 财务报告质量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易巍 龙小宁 林志帆
本文通过匹配中国专利引用数据库、城市高铁开通数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及高等学校科技统计数据,构造2000—2015年12922个地级市配对面板数据,考察中国高校知识在城市间流动的特征。研究发现:(1)高校专利的被引可能性与被引次数随地理距离的增大而减小。"985"高校和"211"高校专利技术传播范围相对较广,化学、机械和电子类专利技术的传播受地理距离的影响较大。与"高校对高校"的知识溢出相比,"高校对企业"的知识溢出呈现更强的本地化特征。(2)高铁带来的"时空压缩效应"可使本地引用两小时车程内的外地高校专利的可能性增加4%,引用数提升17%。从全国范围看,高校知识越来越集中于东部地区,导致西部地区高校知识的"流失"。(3)高铁开通通过促进学术会议举办、科技服务以及技术转让等渠道促进了高校技术知识的传播。本文为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高校专利质量以及平衡高校资源的地区间差异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参考。
关键词:
地理距离 高铁 高校知识溢出 专利引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耿勇 向晓建 徐飞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地理距离对企业贸易的“引力效应”能否被打破?本文基于企业供应链地理分布数据,重新审视了地理距离与企业贸易这一经典命题,考察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贸易规模和贸易地理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在扩大企业贸易规模的同时,并未改变企业本地根植性的贸易地理结构,数字化转型使距离效应得到弱化但未被完全打破。原因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降低地理距离引致的交易成本扩大了企业贸易规模,但并未改变企业的交易成本地理结构,因而无法改变企业贸易地理结构,且数字化转型的“降成本”效果在异质性产品、重工业行业和西部地区企业中相对有限。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在加快要素流动速度的同时,并未改变要素区域流动结构,只有在高双边数字化交互模式中,企业才能进一步突破地理距离的约束。本文的发现回应了距离效应消亡的争议,对打造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畅通经济双循环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田利辉 王可第
鉴于信息不对称程度、制度实施成本和心理文化差异,文章提出"监管距离"假说,认为监管者和被监管者之间距离远近可以影响监管效果。实证分析中国沪深上市公司数据,文章从非对称风险视角出发,研讨了上市公司注册地距所在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的地理距离对公司层面的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我们发现,监管机构与上市公司总部的地理距离越远,该上市公司股价的崩盘风险越大。进一步分析发现,如果开通高铁或者上市公司所在地社会信任水平足够高,那么监管距离和崩盘风险的正相关关系是不显著的;如果监管负担严重或政府效率低下,那么监管距离和崩盘风险之间正相关关系更为显著。文章认为,地理距离具有监管信息效应、监管威慑效应和监管执行效应,能够影响股价崩盘风险。也就是说,"山高皇帝远"可以改变上市公司行为,提高金融监管效率不应忽视非正式制度的影响。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 监管距离 股价崩盘风险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程新生 王向前
获取外部技术已成为企业当前愈发重要的并购动机,但技术并购对企业创新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质疑。中国企业的技术并购是只获取了短期技术,还是能够据此促使其未来的再创新呢?本文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技术并购事件研究发现,虽然技术并购带来的异质性知识有助于企业再创新,但技术并购占用的企业资源以及带来的整合动荡都会影响企业原有技术进程,并由此减少企业未来再创新的可能。控制内部研发的替代作用后发现,技术并购的意义在于提高企业未来创新成果的新颖性,而非提高创新效率。此外,使用文本分析技术得出的结论表明,当新知识带来的收益大于随着知识距离增加而提高的知识整合成本时,技术并购仍然是经济的。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本文展开分析技术整合的作用机制,并深入探究技术并购的创新动机以及制度环境的异质性。本文的结论不仅拓展了开放式创新理论和知识基础理论在技术并购中的应用边界,而且为创新引领下中国企业技术并购战略决策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也为进一步优化创新激励环境提供参考。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聪 孔闪闪 魏宝祥
"一带一路"倡议将西北五省定位为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往来通道,基于此,研究如何优化西北五省入境旅游客源国结构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使用2003-2013年西北五省来自各国的入境旅游人数数据,运用亲景度-竞争态分析、最优投资组合理论、引力模型分析西北五省入境旅游客源国构成及其最优组合,并分析客源国经济距离对西北五省入境旅游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西北五省主要的入境旅游客源国以及各省最优入境旅游客源国组合中均缺少来自中亚、西亚和南亚的国家,西北五省目前的客源国结构与"一带一路"倡议中关于西北五省的定位并不完全吻合;入境旅游客源国的经济距离,即客源国与周边国家经济联系的困难程度,对西北五省的入境旅游规模具有显著降低作用。为优化西北五省入境旅游客源国结构,应加强西北五省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钱雪松 金芳吉 杜立
基于手工搜集整理的企业集团内部委托贷款数据,我们考察了地理距离对企业内部资本市场贷款价格的影响。研究发现,借贷双方之间的距离与企业内部贷款价格显著正相关,距离越远,贷款价格越高。这与地理邻近有利于信息搜集和监督的经济直觉一致。进一步实证检验显示,距离对贷款利率的推高作用在三种情形相对更强:(1)贷款企业管理者面临的时间约束较紧;(2)在样本覆盖时间的早期,当时互联网和交通基础设施相对欠发达;(3)借款企业信息不确定性较大和"软信息"更具价值。这些结果表明,距离引致的信息不对称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文研究具有清晰的政策含义:一方面,地理距离及相关的信息监督问题是组建企业集团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推进信息网络、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通过改善信息沟通和监督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钱雪松 金芳吉 杜立
基于手工搜集整理的企业集团内部委托贷款数据,我们考察了地理距离对企业内部资本市场贷款价格的影响。研究发现,借贷双方之间的距离与企业内部贷款价格显著正相关,距离越远,贷款价格越高。这与地理邻近有利于信息搜集和监督的经济直觉一致。进一步实证检验显示,距离对贷款利率的推高作用在三种情形相对更强:(1)贷款企业管理者面临的时间约束较紧;(2)在样本覆盖时间的早期,当时互联网和交通基础设施相对欠发达;(3)借款企业信息不确定性较大和"软信息"更具价值。这些结果表明,距离引致的信息不对称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产生了负面影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王聪聪
本文以2013-2020我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以本地任职作为地理距离的替代变量,实证检验了独立董事任职地理距离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本地任职能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国有控股企业,非国有控股企业中独立董事本地任职对于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作用更低;政治关联会降低独立董事本地任职对于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雅炯 幸丽霞
通过建立贷款人与投资人之间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地理距离对贷款人、投资人决策的影响机制,并基于证券化产品底层基础资产数据进行验证。研究表明,贷款人倾向对与其地理距离较大的借款人开展更多的风险评估,同时倾向持有优质贷款、出售劣质资产和混合资产,导致投资人采取逆向选择策略,购买与贷款人地理距离较小的借款人的贷款。对于资质良好的贷款人,投资人会侧重评估基础资产风险;而对于资质较弱的贷款人,则会侧重贷款人的主体信用风险。为防范金融风险、促进证券化市场健康发展,应通过监管指标引导属地经营较强的中小银行开展证券化业务,建立更完善、更标准化的信息披露体系,提高大型银行的基础资产信息、中小银行和非银机构主体的信息披露程度。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金刚 沈坤荣 胡汉辉
本文利用2002—2012年中国31个省域统计数据,基于地理距离视角实证研究了中国省际外显、内隐知识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地理边界。本文研究发现,中国省际外显知识和内隐知识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中外显知识空间溢出效应大于内隐知识空间溢出效应。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外显、内隐知识空间溢出效应均呈现下降趋势,但外显知识空间溢出效应在1 000千米范围外快速下降,而内隐知识在1 100千米范围外已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空间溢出效应。与简单增加研发人员和资本相比,促进研发人员交流互动及优化资本结构更能促进地区知识增长。
关键词:
外显知识 内隐知识 空间溢出 地理距离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波
山东省滕州市滨湖镇不断探索创新服务,打造"智慧滨湖"服务群众零距离。在新建的政务服务中心,合理规划了办公区、等候区、辅助功能区,并配套了导服台、残疾人无障碍通道、led显示屏等,把民政、农业、经管、劳动保障等部门单位统一纳入服务大厅,真正实现了"一门式受理、一站式服务"。同时,利用数字电视技术,将镇域内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医疗、卫生、教育、交通、镇级政务公开、村级财务公开等实时信息予以播报,使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长庚 李琪辉 张松彪 王宇航
基于数字经济背景,本文从"量质"双重视角探讨了金融科技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联。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实现了企业创新的"增量提质",并产生较长时间序列上边际递减的动态叠加效应。金融科技能够精准识别优质创新型企业,并通过缓解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提升企业商业信用价值以及改善流动性限制等机理对企业创新体系发挥作用。企业过度金融化和代理问题削弱了金融科技对企业创新的驱动效果,而对处于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和财务绩效欠佳的企业而言,金融科技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更为突出。进一步将金融科技嵌入企业生命周期动态演变轨迹中,发现金融科技具有激发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技术创新潜力的"靶向性"功能。因此,持续推进金融科技的发展,将有助于高效推进我国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数字经济 金融科技 企业创新 精准识别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许家云
CEO在不同企业之间的交流是否能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目前国内还尚未有文献对此进行定量研究。本文将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数据进行匹配,构造了CEO交流的微观样本,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系统地评估CEO交流对流入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即CEO交流效应)。结果表明:CEO交流与企业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的因果效应,并且CEO交流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具有持续性,而且是逐年递增的;CEO交流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因CEO是否具有海外留学及工作经历、性别差异、年龄差异以及企业所有制的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我们还特别关注了CEO交流对企业创新持续期的影响,发现CEO交流在总体上显著地延长了流入企业技术创新的持续期,但不同类型CEO的流入对企业创新持续期的影响存在差异。本文从微观层面证实了中国上市公司CEO交流确实能产生显著的创新效应,这意味着鼓励和促进CEO在企业之间的交流对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生产效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