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42)
2023(8277)
2022(6967)
2021(6434)
2020(5453)
2019(12461)
2018(12212)
2017(23101)
2016(12686)
2015(13999)
2014(13642)
2013(13137)
2012(11588)
2011(10384)
2010(10534)
2009(9579)
2008(9191)
2007(7764)
2006(6587)
2005(5579)
作者
(38693)
(32295)
(32136)
(30237)
(20501)
(15706)
(14326)
(12687)
(12185)
(11303)
(10979)
(10805)
(10394)
(10255)
(9957)
(9897)
(9894)
(9669)
(9299)
(9269)
(8318)
(8094)
(7704)
(7357)
(7307)
(7103)
(7095)
(6984)
(6592)
(6466)
学科
(50572)
经济(50522)
管理(34729)
(34018)
方法(27974)
(27667)
企业(27667)
数学(25805)
数学方法(25274)
(12851)
中国(11651)
(11348)
(11009)
(10348)
贸易(10343)
业经(10251)
(10088)
农业(8724)
地方(8283)
技术(8146)
理论(8031)
环境(7740)
(7303)
(7296)
财务(7260)
财务管理(7247)
(6851)
企业财务(6846)
(6459)
(6418)
机构
学院(177258)
大学(175739)
管理(69234)
(68885)
经济(67653)
理学(61514)
理学院(60810)
管理学(59177)
管理学院(58904)
研究(58589)
中国(42233)
科学(40661)
(38368)
(36353)
业大(33816)
农业(30771)
(30633)
研究所(28667)
(28096)
中心(26710)
(24980)
财经(23380)
北京(22257)
(21418)
(21313)
农业大学(20998)
(20881)
经济学(20693)
师范(20479)
技术(20175)
基金
项目(130803)
科学(102037)
基金(95568)
(87469)
国家(86818)
研究(85265)
科学基金(73631)
社会(54016)
(52610)
自然(52078)
社会科(51334)
社会科学(51318)
自然科(50964)
自然科学(50947)
基金项目(50723)
自然科学基金(50021)
(44799)
教育(40109)
资助(39774)
编号(32304)
重点(30013)
(27867)
计划(27565)
(27504)
(27286)
科研(26150)
创新(26054)
科技(24378)
成果(23394)
大学(23340)
期刊
(65153)
经济(65153)
研究(42656)
学报(36869)
(33210)
科学(31428)
中国(30872)
大学(26675)
学学(25780)
管理(24236)
农业(22494)
(20488)
技术(15723)
教育(15689)
(13110)
(12107)
金融(12107)
经济研究(12074)
业经(11698)
统计(11297)
财经(10759)
业大(10750)
(10730)
科技(10016)
(9912)
决策(9441)
(9155)
技术经济(9028)
农业大学(8918)
商业(8769)
共检索到2398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彭徐剑   刘讯   华国莉   丁波   武燕   张延威   李剑峰   张运林  
【目的】灌木作为森林可燃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载量对森林垂直方向燃烧及极端火发生可能性有重要影响,西南林区作为我国第二大林区,年均火灾次数位于全国前列。调查该区域典型林分灌木载量,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对于该地区预防森林火灾和林火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以大娄山6种典型林分内灌木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布设并调查基本信息,进行野外实验及室内实验,获得灌木地上干、枝、叶及总载量,得到其影响因子并分别建立预测模型。【结果】1)对相同林型不同标准地进行研究,马尾松林灌木枝载量及柏树林灌木叶载量均有显著差异,阔叶混交林灌木枝、叶载量具有显著差异,且干载量及总载量具有极显著差异;不同林型之间灌木干、枝、叶及总载量之间无显著差异。2)同一林型内灌木干、枝、叶及总载量与平均树高、平均地径、平均高、平均胸径、林分密度、坡度、海拔等均有相关性(相关性逐渐减弱);不同林型内灌木干、枝、叶及总载量与平均地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高、坡度、平均冠幅等均有相关性(相关性逐渐减弱)。3)建立模型:杉木林灌木干、枝载量模型及灌木林灌木干、枝、总载量模型(R~2=0.998)拟合效果最好,马尾松林枝载量模型拟合效果最差(R~2=0.318)。【结论】通过本研究,为大娄山地区典型林分内灌木载量调查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方法,对于森林火险预报和森林火灾风险普查中可燃物载量调查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讯  黄韵  丁波  武燕  张延威  李剑峰  张运林  
【目的】森林地表细小死可燃物作为森林火灾的引火物,其载量决定一系列火行为和火灾发生的危险程度,快速准确地获取地表细小死可燃物载量值对于森林火险预报和林火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以西南林区大娄山6种典型林分(马尾松林、软阔林、柏木林、杉木林、阔叶混交林和灌木林)地表细小死可燃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烘干,测定林分特征和载量值,得到地表细小可燃物载量的影响因子,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1)不同林型地表细小死可燃物载量存在显著差异,马尾松林和阔叶混交林显著高于其他林分。马尾松林和阔叶混交林的不同标准地间载量差异显著,其余林分不同标准地间的载量均无显著差异;2)除杉木林和灌木林外,其他林分的地表细小死可燃物载量与某些林分特征因子(林龄、郁闭度、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地径、坡度和海拔)均有显著相关性,林分密度和平均冠幅对研究区地表细小死可燃物载量无显著影响;3)建立马尾松林、柏木林、软阔林、阔叶混交林的地表细小死可燃物载量预测模型,柏木林预测效果最好,误差仅为3.6%,马尾松林预测误差高达27.4%,不能在实际中应用。【结论】通过本研究可获取大娄山典型林分的地表细小死可燃物载量基础数据,并得到影响因子和预测模型,对于该区域载量研究和林火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萌  牛树奎  李连强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松山自然保护区内5种灌木[小叶鼠李(Rhamnus parviflolius)、小叶丁香(Sytinga microphylla)、白蜡(Fraxinus pennsylvanica)、大果榆(Ulmus macrocarpa Hance)、三裂绣线菊(Spiraea trilobata L.)]的地上生物量进行研究.以植株地径和植株高度为指标,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曲线估计,建立并筛选出最优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5种灌木的最优地上生物量模型均为幂函数方程(P<0.001),其中R2值为0.679~0.802.R2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小叶丁香、大果榆、小叶鼠李、白蜡、三裂绣线菊.经检验模型拟合结果较好,可以用于灌木地上生物量的估算.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遐林  马钦彦  康峰峰  曹文强  张国华  陈宗伟  
本文采用收获法研究了山西太岳林区榛子、虎榛子、黄刺玫 3种有代表性的灌木林类型的生物量和生产力。 3种灌木群落的总生物量分别为 :5 4 3、4 3 3、35 7t·hm- 2 ,其中木本层、草本层、枯落物层的生物量占群落总生物量比例为 :榛子群落 75 6 7%、9 9%、14 4 % ;虎榛子群落 80 3%、8 7%、11 0 % ;黄刺玫群落 76 7%、11 0 %、12 3%。在活生物量的构成中 ,3种群落的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占 32 7%、30 6 %、34 7% ;地下部分生物量分别占 6 7 3%、6 9 5 %、6 5 3% ;这种生物量结构与同一地区的乔...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程冀文  王树森  罗于洋  张岑  
[目的]以库布其沙漠沙柳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沙柳生物量模型,探究不同建模因子下的沙柳生物量估算模型变化,以期探究沙柳生物量估算模型的最优形式。[方法]选取6种沙柳生长因子,并根据与生物量相关性大小加入输入变量,从而组成6组不同输入变量,输入变量包含因子数量逐步增加(1~6种)。对比BP神经网络沙柳生物量模型不同输入变量所拟合模型的性能,确定最佳输入变量,并在最优输入变量的基础上,确定BP神经网络隐层数量,经过反复训练,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沙柳生物量估算模型。[结果]基于BP神经网络的沙柳生物量模型最优结构,即输入层节点数(N_(in))∶隐层节点数(N_h)∶输出层节点数(N_(out))为:4∶9∶1。其中训练数据R~2=0.97,RMSE=0.67,MAE=0.50;测试数据R~2=0.96,RMSE=1.10,MAE=0.77。[结论]基于BP神经网络的沙柳生物量,随着输入变量中输入因子的数量不断增加,发现其R~2、RMSE、MAE所表现出的模型性能逐渐变好,但是输入变量每增加1种后,当输入因子数量为5时,模型精度相比输入因子数量为4时提升幅度较小,考虑模型使用时的精度和野外工作的便利性,输入层最优输入因子数为4种,当隐层数为9时模型性能表现为最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曹小玉  李际平  委霞  
【目的】研究林分空间结构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揭示影响土壤养分含量的主导空间结构因子,为以改善森林土壤养分含量为目标的森林空间结构优化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亚热带人工针叶纯林、人工阔叶纯林、人工阔叶混交林、人工针阔混交林、天然次生林和竹林6种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在比较其空间结构与土壤养分含量差异的基础上,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法分析林分空间结构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天然次生林的林分空间结构在整体上最优,其土壤有机质和氮磷含量也最高,其他5种人工林分的空间结构和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含量的优劣排序随着指标的改变而改变,没有呈现出规律性;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林分混交度、角尺度和林层指数均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显著正相关(P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运林   罗华   罗爱霞   孙甜甜   丁波  
【目的】喀斯特生态系统农林交错,火源复杂,极易发生森林火灾,对喀斯特生态系统恢复等造成严重影响,研究该区域典型针叶床层平地无风条件下的林火蔓延速度,对于该区域植被恢复和森林防灭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喀斯特生态系统内3种典型针叶林下地表可燃物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平地无风条件下,构造与野外结构相似的针叶床层,以床层含水率、厚度和载量因子的不同梯度组合为变量,进行了188次点烧实验。【结果】(1)相同条件下,云南松和华山松针叶床层的林火蔓延速度没有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马尾松针叶床层(P <0.001)。(2)可燃物床层含水率对针叶床层蔓延速度有显著的阻滞作用,床层厚度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床层载量对云南松和华山松针叶床层的蔓延速度有促进作用。(3)马尾松、云南松和华山松针叶床层林火蔓延速度的加式模型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013、0.029和0.020 m/min,乘式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014、0.023、0.018 m/min,两种预测模型能解释75%以上的林火蔓延速度变化情况。(4)加式模型的外推误差的平均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分别为0.108 m/min和42.50%,乘式模型外推效果优于加式模型,误差均值分别为0.086 m/min和28.20%。【结论】研究揭示喀斯特生态系统典型针叶林可燃物床层特征对林火蔓延速度的影响情况,3种针叶床层平地无风条件下蔓延速度较大,具有蔓延成灾的可能。综合预测精度和外推效果,建议选择乘式模型建立林火蔓延速度预测模型,为该生态系统内森林防灭火工作提供基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少杰  邓华锋  向玮  黄国胜  王雪军  
【目的】建立预估精度高的林分蓄积量混合模型,为北京地区不同初期密度油松林分提供个性化模型方程,为森林经营和采伐利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方法】以北京地区76块油松连续清查样地为研究对象,按初期的油松林分密度(ID)将油松样地分为Ⅰ(ID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伊琨  赵云  马智杰  戴群莉  廖雪菲  吕志远  王高敏  查同刚  
选取贵州黔东南地区3种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通过外业调查和室内测定,研究常绿阔叶次生林、马尾松和柏木人工林的碳储量差异及在乔木层、林下层和土壤层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常绿阔叶次生林、马尾松和柏木人工林乔木层碳储量分别为42.31、30.82和8.34 Mg/hm2,林下层碳储量表现为常绿阔叶次生林显著大于柏木人工林和马尾松人工林,常绿阔叶次生林土壤层有机碳密度为112.60 Mg/hm2,分别是马尾松和柏木人工林的1.8和4.8倍。2)林分碳储量分布均表现为土壤层(0~30 cm)>乔木层>林下层,土壤碳储量占林分总碳储量的66%以上,乔木层碳储量占林分碳储量的26%以上。3)较少受到干扰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冰清  王云琦  赵晨曦  余蔚青  刘辉  
以重庆缙云山为例,对4种典型林分(毛竹林、阔叶林、针叶林、苦竹林)夏季和秋季PM2.5进行观测,并选取典型天气,对不同粒径颗粒物(TSP、PM10、PM2.5和PM1)进行检测,研究西南地区典型林分PM2.5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选取典型天气类型,研究其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PM2.5质量浓度秋季高于夏季,不同林分夏季颗粒物浓度差异不显著,秋季苦竹林明显高于其他3种林分。PM2.5质量浓度日变化趋势为上午>中午>晚上,4种林分2个时段PM2.5下降规律在夏季有较大不同,秋季有较高的一致性。4种典型天气条件下,"雨后晴天"颗粒物浓度最低,尤其是细颗粒物。说明降雨对颗粒物的消减有一定的...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杨宇哲  蒋远胜  
目的:研究不同医疗保障制度的差异是否在各国的卫生水平差异中实现了其制度的优越性。方法:借用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指标表征国家卫生水平,在初步比较不同医疗保障制度的特征后,建立因子分析模型。结果:简约深入的公共因子指标体系更清晰了不同制度的优越性在卫生现状中的实现。公共因子可识别不同医疗保障制度,其数值可以表征医疗制度对卫生水平的保障成效。结论:中国现有医疗制度,较免费医疗,与社会医疗有更高的共性;较商业医疗,与储蓄医疗有更高的共性。储蓄医疗在公共因子的得分,论证了在较低的个人和政府的卫生支出下,储蓄医疗制度不仅得以建立和完善,而且保障了国家卫生水平。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云琦  王玉杰  
该文根据2004年8月的实测数据,对三峡库区重庆缙云山4种典型林分(马尾松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楠竹林和常绿阔叶灌丛)森林土壤的持水和入渗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典型林分森林土壤的非毛管持水量是农地的1.5~2倍;除楠竹林外,各林分土壤的有效蓄水容量为农地的1.1~1.9倍;各林分土壤持水量为:常绿阔叶灌丛(454.1 mm)>马尾松阔叶混交林(327.6 mm)>常绿阔叶林(292.5 mm)>楠竹林(218.9 mm);4种典型林分森林土壤稳渗率的顺序为:常绿阔叶灌丛(10.169 mm/min)>楠竹林(0.927 mm/min)>马尾松阔叶混交林(0.743 mm/min)>常绿...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唐晓芬  王云琦  王玉杰  张会兰  郭平  胡波  
选取重庆缙云山的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毛竹林、灌木林4种典型林分,观测酸性降水过程中林外雨、穿透雨及干流等林内水分转换分量中的主要离子含量变化,分析林分冠层对雨水化学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降雨中的离子当量浓度大小依次是SO42->Ca2+>NH4+>Mg2+>K+>Na+>NO3-;(2)降雨经过林冠层后pH值降低,干流的酸化程度增加最大;(3)降雨经林冠层后离子浓度明显增加(除灌木林),穿透雨中通量增加最大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分别为SO42-(2.19×1036.47×103eq·hm-2)和Ca2+(1.41×1033.39×103eq·hm-2),离子来源主要为大气沉降和植物分泌物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云琦  王玉杰  朱金兆  
对三峡库区重庆缙云山4种典型林分(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楠竹林和灌木林)林地土壤的抗蚀性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并以农地土壤作对照,研究表明,可将衡量土壤抗蚀性的13个指标压缩为7个最佳指标。用抗蚀性指标主成分分析综合指数表明4种林分林地土壤抗蚀性为:灌木林(45.51)>混交林(41.94)>阔叶林(32.65)>楠竹林(23.35);重庆缙云山土壤从表层到底层抗蚀性能呈下降趋势(49.32,41.86,32.03,27.11)。通过模糊聚类分析可将重庆缙云山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层次的19个土壤样本划分为抗蚀性强度不同的3类。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邓静  陈宇拓  
以Richards方程为林分生长预测方程,结合林分的少量实测和经验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求得Richards方程的各个参数重构方程,根据重构的Richards方程预测林分的整体生长,然后根据预测量得到平均增长量,基于"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原则的增长量分配模型,将增长量合理地分配到每株林木上。在预测林分生长时,提出一种全林分生长模型到单木生长模型转换的新算法,即全林分生长模型采用Richards方程预测林分某个生长因子整体的平均增长量,然后根据增长量分配模型将整体增长量合理分派到每株林木,实现由整体到个体的转换。采用湖南省攸县黄丰桥林场1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分样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