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68)
2023(5039)
2022(4344)
2021(3881)
2020(3223)
2019(7368)
2018(7447)
2017(13542)
2016(7733)
2015(8835)
2014(9321)
2013(8951)
2012(8246)
2011(7663)
2010(7896)
2009(7062)
2008(6818)
2007(6121)
2006(5497)
2005(4842)
作者
(24444)
(20184)
(20067)
(19123)
(12816)
(9738)
(9275)
(8180)
(7828)
(7250)
(6970)
(6968)
(6625)
(6469)
(6385)
(6346)
(6161)
(5986)
(5854)
(5690)
(5152)
(5000)
(4917)
(4738)
(4616)
(4596)
(4499)
(4288)
(4273)
(4187)
学科
(30685)
经济(30639)
管理(20423)
(15368)
中国(12342)
(12317)
企业(12317)
方法(10433)
地方(9220)
数学(8829)
数学方法(8676)
(8193)
(7484)
(7247)
(6728)
理论(6389)
城市(6376)
(6156)
业经(5792)
环境(5358)
(5035)
银行(5018)
(4843)
金融(4835)
(4816)
农业(4777)
(4702)
(4674)
城市经济(4586)
教育(4392)
机构
大学(111038)
学院(110031)
研究(42722)
(39844)
管理(39606)
经济(38518)
理学(33262)
理学院(32758)
管理学(32050)
管理学院(31844)
中国(31099)
科学(28196)
(25826)
(22389)
(21351)
研究所(20423)
中心(18951)
(18711)
业大(17994)
(17881)
农业(16804)
(16688)
师范(16465)
(16260)
北京(16222)
财经(14237)
(14032)
(13790)
师范大学(13383)
技术(13367)
基金
项目(74958)
科学(58034)
研究(53050)
基金(52276)
(46607)
国家(46233)
科学基金(38839)
社会(32242)
社会科(30420)
社会科学(30407)
(30116)
基金项目(27788)
(26044)
自然(25694)
自然科(25078)
自然科学(25067)
自然科学基金(24550)
教育(24219)
编号(21586)
资助(20976)
成果(17903)
重点(17088)
(16343)
课题(16333)
(15636)
计划(14797)
(14685)
科研(13910)
创新(13854)
科技(13220)
期刊
(48046)
经济(48046)
研究(34167)
中国(26596)
学报(19361)
(18668)
科学(17544)
教育(15278)
(14327)
管理(14122)
大学(14009)
学学(13074)
农业(12409)
技术(10526)
(8348)
金融(8348)
问题(7670)
业经(7376)
城市(7147)
经济研究(6945)
(6771)
(6611)
财经(6348)
资源(6258)
图书(5971)
(5649)
统计(5619)
(5581)
现代(5507)
科技(5422)
共检索到1720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林麒琦  徐斌  张亚平  
【目的】探索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中使用者的综合要求。【方法】以杭州市西湖区绕城村田园综合体为例,以大城市近郊乡村风光和乡村生活感知营造为出发点,利用使用后评价(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POE)方法进行调研和信息反馈,对POE结论、各景观节点使用者的空间参与度和景观偏爱度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使用者主要来自绕城村周边和杭州市区;②绕城村田园综合体主要用于日常休憩,短期或长期度假的仅占9.26%;③影响使用者对田园综合体满意度水平的主要因子为田园体验、景观风貌、人文风貌和配套服务设施,对满意度影响较大的是田园体验和景观风貌;④景观节点的乡村感知度与使用者偏爱度、使用者密度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景观规划设计不仅要保留和转译乡土元素,还需考虑使用者的来源和行为模式需求。图2表4参14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明  
~~
关键词: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朱明芬  张公望  
鲁家田园综合体位于浙江省安吉县递铺街道鲁家村,全村共有13个自然村、面积16.7平方公里。2017年,鲁家村被整体纳入田园综合体试点村建设后,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导向,将全村规划为"一心、二环、四区"格局,即一个旅客中心、二条观光车环线、四大农业功能区,目前已完成招商20多亿元。创设"公司(村级)+家庭农场+农户"的经营模式,依托21家特色家庭农场,大力发展体验农业、乡村旅游、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苏畅  邹欣怡  
田园综合体是相对城市综合体而提出的概念,是集农业生产、产业融合和文化传承等一系列要素形成相关产业主体的汇聚、集结和融合。田园综合体将乡村农业、休闲旅游和社区生活聚集一起,形成多种产业、文化和经济的产业综合体,代表农业、加工业和服务业融合,体现生产、生活和生态同步,三位一体协同推进,是一种乡村振兴的可复制推广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乡互动发展模式。但目前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缺失优秀的顶层设计与项目规划,产业缺失特色和带动能力不足,产业短缺管理人才、技术及劳动力,需要更加有效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未来田园综合体应该优化设计与规划,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强化产业融合发展提升,突出地方经济带动活力;创新财政倾斜扶持方式,优化金融支持与特色服务;培育新型经营管理主体,建立专业人才培训和认证体系;强化科技支撑和依托,鼓励新兴城乡产业发展模式。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杜胜男   马郝佳   刘静   李娟英   陈以芹   何文辉  
中国正在不断推进农村绿色经济转型与乡村振兴战略,田园综合体等各种以生态环境为导向的农业开发模式是乡村振兴建设的新途径,驱动农业固碳减排的同时,也带动着传统农业不断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转变。以EOD(Ecology-Oriented-Development,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的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郊野村庄田园综合体为研究对象,在现场调研与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分析了园区内的碳输入和碳输出以及碳在园内各区域间的流动和储积;同时,根据碳源和碳汇清单和估算结果,分析了田园综合体各区的碳平衡特点。结果显示,上海市金山区郊野村庄田园综合体2021年碳平衡表现为净碳汇区,净碳汇量为152.09 tC,其中排放量为588.79 tC,碳固定量为740.88 tC。田园综合体内,作物种植区通过低碳有机种植模式成为净碳汇量最大的区域,净碳汇量185.76 tC;水产养殖区通过高效的水草多级循环利用模式净碳汇量达62.20 tC;高空间利用率的立体农业区因农肥的碳排放量大表现为碳源区,净碳汇量为-10.81 tC;生产生活区是最大的碳源区,净碳汇量达-85.05 tC,人类文旅活动是其中最大的碳排放源。分析结合该田园综合体的碳流动,提出了发展高物质循环利用率、高空间利用率、低碳有机种植模式和农业科学管理四个农业降碳增汇的方向。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卢贵敏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这不仅是中央在新形势下对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政策创新,也是赋予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建设田园综合体试点的重大意义和主要作用,提出了田园综合体建设理念、功能区域,举例介绍了田园综合体建设的主要模式。围绕农业综合开发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分别从建设定位、推进力量、建设内容、实施路径等方面,提出了相关举措和具体要求。本文旨在对田园综合体建设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农业综合开发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进行政策解读和安排部署。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卢贵敏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这不仅是中央在新形势下对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政策创新,也是赋予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建设田园综合体试点的重大意义和主要作用,提出了田园综合体建设理念、功能区域,举例介绍了田园综合体建设的主要模式。围绕农业综合开发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分别从建设定位、推进力量、建设内容、实施路径等方面,提出了相关举措和具体要求。本文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戴旭宏  
田园综合体建设对新时代完善乡村体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升级、重构乡村治理机制都具有重要意义。受城乡二元体制的长期影响,支持保障体系不健全成为当前制约田园综合体建设的突出障碍。为此,需要在厘清田园综合体理论内涵及主要特征的前提下,明确努力方向,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构建财政投入、主体参与、乡村治理、生态与文化保护四大支持保障机制,为田园综合体建设营造有利的制度环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贵文  曹健宁  
城市综合体业态组合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前期工作的开展,与开发商、投资者、经营者及消费者的利益息息相关,甚至关系到项目的成败,进而影响到城市的形象。在对城市综合体发展现状、业态特点、影响业态组合的因素以及成功运营的城市综合体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适合城市发展的项目体量、业态类型、业态组合比例等相关建议。城市综合体各业态比例存在于一定的范围,但并没有固定不变的黄金比例,需要根据项目所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投资环境、开发商自身实力以及企业差异化经营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决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江泓  
商业空间日益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总结城市商业综合体的特点,对商业综合体与城市公共空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详尽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倪莹莹  侯杰  
长株潭城市群积极相应国家乡村振兴和建设美丽乡村的号召,着力发展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的田园综合体模式。文章总结了田园综合体的意义,长株潭城市群农业发展现状,对比分析国内外田园综合体发展经验,选取长株潭城市群有代表性的浔龙河小镇田园综合体项目为样本,分析田园综合体可持续发展存在核心问题,为后续研究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内田园综合体项目可持续发展路径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向梦杰  方斌  胡晓亮  
[目的]"田园综合体"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体现,能较好地整合乡村山水林田湖资源,符合区域统筹、特色产业融合、城乡协调发展理念,而选址评价是乡村开发建设的前提,因此,构建田园综合体选址评价体系,并探索建设路径,对指导我国县域"田园综合体"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方法]文章首先依据相关理论对"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内涵进行了界定与辨析,进而提出了田园综合体定义的"三性"特征,选取景观性、乡村性、体验性三大类12个指标,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江苏省溧阳市为例,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FANP模型(模糊网络分析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定量评价了县域田园综合体建设的适宜性等级。[结果]溧阳市建设田园综合体的总体情况好, 15个备选村中评判等级为"高度适宜"10个,"中等适宜"4个,"勉强适宜"1个,无"不适宜"级的乡村。最后,结合空间分布特征,规划了溧阳市田园综合体综合开发建设的"两轴三区四环"空间布局,并提出田园综合体建设路径建议。[结论]选址评价体系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评价结果直观真实,建设路径有针对性,可为田园综合体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亦平  陶林  
田园综合体具有产业、区域与人员的兼容与集聚的功能,"综合"是其最本质的特点,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有效机制。基于农业产业升级与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内在期许以及与非农产业统筹发展的迫切需要,田园综合体对不同人员、资金、土地与产业等资源的整合与"综合"功能及其早期效应不断凸显。田园综合体"综合"特点、结构及其早期效应已基本形成,但同时在特色显示、性质定位、发展深度与机制设计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制约与影响着"综合"的集聚功能。田园综合体"综合"功能的系统构建与提升,既需要以农业为背景奠定基础,以地域为标识强化特色,进行"综合"功能的特色打造与重塑;也需要通过以培育与建设综合体主体人力资源,以经营服务培育客户资源为主线贯穿并锻造其"综合"功能;更需要在资本优化配置、经营资源有机结合等领域,进一步凝聚田园综合体"综合"力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郎昱  
文章选取"中部崛起"代表城市——合肥市为研究对象,建立以城市规模、城市经济、城市交通、城市市场、城市消费状况为准则的城市综合体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城市综合体发展能力指数的计算公式及综合体理论发展规模与该城市自身条件的关系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