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73)
- 2023(17594)
- 2022(15106)
- 2021(14229)
- 2020(11654)
- 2019(27023)
- 2018(26883)
- 2017(51557)
- 2016(28383)
- 2015(31924)
- 2014(31860)
- 2013(31503)
- 2012(29467)
- 2011(26863)
- 2010(27232)
- 2009(24803)
- 2008(24202)
- 2007(21560)
- 2006(19532)
- 2005(17548)
- 学科
- 济(116236)
- 经济(116109)
- 管理(77313)
- 业(74364)
- 企(59209)
- 企业(59209)
- 方法(44670)
- 数学(37914)
- 数学方法(37396)
- 中国(36587)
- 农(34266)
- 地方(32415)
- 业经(26572)
- 财(26547)
- 学(26155)
- 农业(23155)
- 制(21001)
- 贸(20742)
- 贸易(20721)
- 易(19967)
- 环境(19181)
- 理论(18788)
- 银(18692)
- 银行(18641)
- 和(18342)
- 融(18126)
- 金融(18121)
- 行(17954)
- 技术(17602)
- 发(17568)
- 机构
- 大学(399910)
- 学院(399353)
- 济(157555)
- 管理(154012)
- 经济(153778)
- 研究(143798)
- 理学(131465)
- 理学院(129780)
- 管理学(127497)
- 管理学院(126729)
- 中国(107357)
- 科学(89905)
- 京(88248)
- 所(73359)
- 财(72857)
- 农(67635)
- 研究所(66629)
- 中心(64499)
- 江(62157)
- 业大(59155)
- 范(57829)
- 师范(57343)
- 财经(56990)
- 北京(56634)
- 院(52807)
- 农业(52416)
- 经(51613)
- 州(51491)
- 师范大学(46451)
- 经济学(46053)
- 基金
- 项目(268047)
- 科学(210169)
- 研究(196979)
- 基金(191985)
- 家(167702)
- 国家(166222)
- 科学基金(141711)
- 社会(122361)
- 社会科(115725)
- 社会科学(115693)
- 省(104840)
- 基金项目(102233)
- 自然(92203)
- 自然科(89969)
- 自然科学(89942)
- 教育(89866)
- 划(89244)
- 自然科学基金(88266)
- 编号(81312)
- 资助(78375)
- 成果(67328)
- 发(60801)
- 重点(60407)
- 部(58216)
- 课题(57340)
- 创(54797)
- 创新(51061)
- 科研(50295)
- 国家社会(49425)
- 教育部(49337)
- 期刊
- 济(184862)
- 经济(184862)
- 研究(123619)
- 中国(83747)
- 学报(62672)
- 农(62543)
- 科学(59815)
- 管理(57321)
- 财(52912)
- 教育(49654)
- 大学(46963)
- 学学(43766)
- 农业(42969)
- 融(39232)
- 金融(39232)
- 技术(34407)
- 业经(30972)
- 经济研究(28008)
- 财经(26700)
- 问题(25298)
- 图书(23271)
- 经(22796)
- 业(22287)
- 资源(19997)
- 科技(19389)
- 现代(19092)
- 理论(18916)
- 技术经济(18801)
- 发(18522)
- 版(18487)
共检索到6139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饶传坤 赵宪峰
随着大城市空间扩张的加快,其边缘区城镇日益成为城镇化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通过对杭州市良渚城镇13年间的空间发展历程与扩张机理分析,总结其城镇功能与空间结构等特征,认为良渚城镇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空间破碎、功能分散、建设用地混杂以及旧城更新缓慢等问题,其发展受到多元主体、中心城区产业外迁和大型项目开发等因素的影响。如若缺乏合理的引导,边缘区城镇极易沦落为大城市空间扩张和功能疏散的无序载体。为此,今后应积极构建多方参与的共同决策框架、制定双向融合的空间发展战略和紧凑有序的空间开发时序,以促进边缘区城镇健康有序发
关键词:
大城市边缘区 城镇空间 城市扩张 良渚镇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钱俭
从城市规划政策形成和实施过程来探索城市边缘区的发展困境,提出解决城市边缘区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对城市规划本身及其外部环境进行反思,进而分析了城市边缘区与核心区冲突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研究城市边缘区城市规划政策框架,提出引导与控制城市边缘区发展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城市扩展 城市边缘区 协调发展 政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黄慧明 魏清泉
文章总结了大城市边缘地区休闲度假旅游待开发的小城镇的一般特点 ,分析了其旅游开发所面临的产业转移与旅游发展矛盾、旅游资源品质、旅游基础等几个问题 ,提出相应的“二元转换”、“向心系统”、旅游资源与形象塑造互动进行、与旅游相适应的城区建设等开发思路 ,并以高明市杨梅镇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关键词:
休闲度假旅游 大城市边缘 小城镇 高明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胡道生 宗跃光 邹婕羽
我国城市化已进入空间、生态、有效投资等多重约束的发展阶段,提高城市化发展质量是新时期面临的重要任务。大城市边缘区是农村聚落形态与城市社区的交错地带,空间变动活跃,发展潜力大,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而边缘区现行的乡镇空间组织模式面临很多问题,难以承载城市功能扩散要求,这是我国大城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命题。我国东部沿海大城市在率先转型的过程中必须更加注重优化提升中心城边缘区发展空间,传统的以乡镇为空间单元的组织模式弊端凸显,边缘区空间组织模式研究极为迫切。以东部沿海城市宁波为例,在对大城市边缘区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宁波中心城边缘区的发展背景与要求,探讨边缘区整合...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中心城—组团 空间布局 宁波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徐清 周璇 周思文
城市边缘区作为城市与乡村的交界地带,是实现城乡统筹的关键区域。在识别杭州市城市边缘区范围的基础上,从人群活力和空间活力两个视角,探讨杭州城市边缘区活力水平。结果表明:(1)基于POI核密度分析的范围识别以及土地利用信息熵的结果验证,最终筛选出43个杭州城市边缘区镇街。(2)通过对百度热力图以及人口密度的量化分析,杭州市边缘区人群活力空间分布总体上呈现圈层式由内向外递减的特点。(3)边缘区GDP水平、服务设施密度、用地功能多样性、交通可达性、开发强度等指标在空间上有较为明显的集聚核心,总体上内边界空间活力水平高于外边界。(4)从功能适应、生态整合、产业升级、文脉传承四个方面为杭州城市边缘区活力营造、资源配置和规划管理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万辉
现代人文地理学哲学思潮的社区空间研究方法论,已从宏观因素讨论转变为基于人本为主体的微观认知研究,强调人与社会空间的和谐,其焦点已由城市功能转向空间的社会价值方面,为社区公共空间价值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城市边缘社会区域是空间剧烈变化和社会功能快速转型的城市发展敏感区,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本文聚焦于我国大城市边缘社区公共空间价值的共性问题,从"文化转向"以来的社区"空间性"视角,探讨新型城镇化下公共空间社会价值营造的理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范凌云 雷诚
在辨析边缘区概念发展的基础上,指出边缘区已成为大城市发展的核心空间,实质上承担了大都市"自上而下"的空间外拓和撤市(县)设区后"自下而上"式的城镇蔓延。通过分析大城市边缘区的演化,归纳了演化要素、结构模式、管理方式、空间边界等若干要素和特征,并提出对"边缘区"内涵的补充。由此展开对广州市案例的研究,从空间形态、产业发展、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多方面分析二元发展的矛盾及深层原因,并进一步探索新发展背景下大城市边缘区治理体系建构的合理模式。
关键词:
大城市边缘区 都市区化 二元发展 广州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红,马勇
观光农业是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交叉型产业 ,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边缘区是观光农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区域。本文在对观光农业发展历史回顾的基础上 ,分析了大城市边缘区观光农业的发展优势与特征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大城市边缘区发展观光农业的初步构想
关键词:
观光农业 城市边缘区 大城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郭晓东 李欢 穆镁锐 麦凤霞
超大城市边缘区是城市空间扩展蔓延的前沿区域,是亟需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场域。论文以广州市白云区为例,借助FROM-GLC10 LULC数据产品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灰色关联度分析、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1985—2020年白云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城市空间演变的过程、特征、影响因素与驱动机制,在此基础上探讨超大城市边缘区的治理路径与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 1985—2020年,白云区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快速增长和耕地、林地和草地面积减少,耕地与建设用地此消彼长的特征极为显著。(2)研究时段内,白云区建设用地呈现出“急剧扩张”“高速稳定扩张”“扩张减缓”“低速扩张”4个阶段的演变过程与特征。建设用地扩展受到中心城区辐射的显著影响,呈现由南向北扩展的空间态势。(3)超大城市边缘区空间演变受到自然因素、地理区位、经济发展、要素投入、政策制度等因素影响,多种因素共同驱动超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和空间演变。(4)新时期中国超大城市边缘区治理应以革新治理理念、完善内容目标、创新手段模式、健全体制机制等为重点,有效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城乡共治、多元共治、整体智治和基层自治。研究结果可为新时期中国城市规划、建设和现代化治理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隆少秋
大城市边缘区中小城市的发展具有其特殊性,特殊的区位和特殊的功能定位决定它必须与大城市协调发展。当前"撤县设区"、"撤市设区"发展大城市,加快城市化进程成为我国当今城市发展的一个主导趋势。行政区划调整使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发生调整,其边缘区的发展条件、发展背景发生了变化,其发展战略也相应要调整。本文通过揭示新的背景下广州市边缘区增城市的城市产业发展、空间发展、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布局等方面的战略取向,探讨了大城市边缘区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
广州市 边缘区 撤市设区 可持续发展战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万辉 李九全
城市边缘社会区域社区的地理现象和空间分化与构成及其规律研究,是国际城市(社会)地理学界的基本研究属性和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自19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学术界已对城市边缘社区从经济、土地和社会空间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有益的实践应用,国内学术界结合相关案例从城市边缘社会区域空间演化、居住流动等方面进行了实证性研究。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我国大城市边缘社会区域社区正面临生态、公平、经济、交通和社会压力的多重挑战。文章以近年来西安城市边缘正在形成的典型社区为例,从多元化视角研究其现实发展,构建多样化、包容性和充满选择空间的城市边缘社会区域社区发展理论。
关键词:
多元化 城市边缘 社区 西安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轶 刘涛 李子豪 尹俊超 陈文珺 羊妍玙
以南京市江北新区为案例地,选取7个农村社区的276份样本问卷调查数据,运用二值Logistic回归模型,以居村农民属性特征和居住环境评价为切入点,分析居村农民就地城镇化意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1~40岁、具有初中/高中教育程度、已婚的居村农民群体就地城镇化意愿强烈。务工形式、住房类型等对居村农民的就地城镇化意愿影响显著,外出工作意愿、土地流转支持度对其就地城镇化意愿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媛 姜博 初楠臣 代路伟 李晓庆 马玉媛 张雪松
利用Landsat TM数据获取2000和2015年哈尔滨市建设用地矢量数据,构建了一种更为简单可行的城市边缘区空间提取模型,界定了城市核心区、内缘区和外缘区的边界,探讨了城市边缘区的空间变化过程和扩张模式。结果表明:基于建设用地变化构建的城市边缘区提取方法——"滑动切割"模型,通过设定提取阈值,获取城市核心区、内缘区和外缘区的边界是可行的;近15年来,哈尔滨城市边缘区已从二环和四环之间延伸到哈尔滨绕城高速公路外围,城市边缘区建设用地集中化与破碎化并存;根据边缘区建设用地破碎化程度,城市边缘区扩张模式包括"外延式、跳跃式和稳定式"三种,基本形成了"东张西建",多种扩张模式并存的城市扩张格局;在交通设施、政策导向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基本形成了"南工北农"的城市区域空间特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钱紫华 孟强 陈晓键
国内对城市边缘区的发展研究主要限于一些经验性的分析,针对这一问题,总结了国内目前大城市边缘区发展的五种主要亚模式,分析了与这些模式相关的三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就国内大城市边缘区发展模式的选择论述了相关的原则和途径。
关键词:
大城市 边缘区 发展模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勇 张红亮 王介勇 王艳霞
在大城市边缘区,土地资源对于支撑快速城镇化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天津市东丽区为例,对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东丽区耕地减少的速度加快,城镇建设用地规模逐渐扩大,其未来城市化的关键是促进农民的非农化。近年来,新农村建设"迁村并点"的逐步实施,使得农村居民点用地趋向集约化。提出了保障东丽区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土地利用战略与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