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79)
- 2023(14596)
- 2022(12259)
- 2021(11157)
- 2020(9294)
- 2019(20981)
- 2018(20114)
- 2017(38392)
- 2016(20614)
- 2015(22511)
- 2014(22157)
- 2013(21430)
- 2012(19176)
- 2011(16927)
- 2010(16366)
- 2009(14657)
- 2008(13712)
- 2007(11360)
- 2006(9391)
- 2005(7605)
- 学科
- 济(82925)
- 经济(82845)
- 管理(59903)
- 业(53864)
- 企(43686)
- 企业(43686)
- 方法(39529)
- 数学(35462)
- 数学方法(35004)
- 农(21829)
- 中国(21603)
- 财(19988)
- 学(19131)
- 地方(18118)
- 业经(17614)
- 环境(17055)
- 贸(15580)
- 贸易(15571)
- 易(15158)
- 农业(15042)
- 务(13133)
- 财务(13090)
- 财务管理(13066)
- 技术(12886)
- 企业财务(12444)
- 划(12436)
- 和(12384)
- 制(11583)
- 理论(11474)
- 发(10313)
- 机构
- 学院(282709)
- 大学(282255)
- 管理(113917)
- 济(111795)
- 经济(109571)
- 理学(100575)
- 理学院(99412)
- 管理学(97623)
- 管理学院(97126)
- 研究(93549)
- 中国(67149)
- 科学(62150)
- 京(58621)
- 农(52738)
- 业大(48784)
- 财(46676)
- 所(45770)
- 中心(44240)
- 研究所(42872)
- 农业(41898)
- 财经(39562)
- 江(39153)
- 经(36386)
- 范(36279)
- 师范(35796)
- 院(35416)
- 北京(35149)
- 经济学(34150)
- 经济学院(31283)
- 州(31165)
- 基金
- 项目(215964)
- 科学(171285)
- 基金(159945)
- 研究(148043)
- 家(143493)
- 国家(142441)
- 科学基金(122722)
- 社会(97144)
- 社会科(92340)
- 社会科学(92315)
- 基金项目(86283)
- 省(83793)
- 自然(83034)
- 自然科(81094)
- 自然科学(81069)
- 自然科学基金(79553)
- 划(71990)
- 教育(66985)
- 资助(63281)
- 编号(56619)
- 重点(49429)
- 部(46764)
- 发(46281)
- 创(45297)
- 创新(42512)
- 科研(42430)
- 计划(42071)
- 国家社会(41594)
- 成果(41547)
- 教育部(39541)
- 期刊
- 济(107661)
- 经济(107661)
- 研究(68984)
- 学报(50514)
- 中国(48875)
- 科学(46282)
- 农(44986)
- 大学(37217)
- 管理(36867)
- 学学(35806)
- 财(34716)
- 农业(31042)
- 技术(22629)
- 教育(21615)
- 业经(19378)
- 财经(17906)
- 经济研究(17461)
- 融(17249)
- 金融(17249)
- 资源(17031)
- 业(17025)
- 问题(15999)
- 经(15430)
- 科技(14727)
- 版(14487)
- 业大(13465)
- 统计(13215)
- 策(13045)
- 技术经济(12886)
- 商业(12524)
共检索到3782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建华 王春晓 刘殿锋 程航 石青青
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迅速,从生态网络与物种角度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生境质量的影响更具有生态学意义。选取位于大城市边缘区的鄂州市为研究区,以具有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普通翠鸟、棕背伯劳、池鹭为目标物种,依据目标物种栖息地条件划定生境斑块,以鸟类的最大迁移距离为连接阈值构建生态网络,从生境斑块景观格局与生态网络连通性变化两个层次入手,分析2004~2014年期间土地利用变化对生境质量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鄂州市建设用地与林地面积增加、水体面积减少,2004~2009年林地面积增长更加显著,2009~2014年水体面积下降较为明显,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不断破碎化。从斑块角度分析,鄂州市生境质量呈下降趋势,林地生境质量先上升后下降,水体生境质量下降比林地更为明显;从连通性角度分析,生境质量表现为先上升后降低的倒"U"结构。斑块面积对维持网络连通性与生境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新城区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对林地与水体的分割、占用是典型斑块周边生境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因此,鄂州市发展中应注重大型生境斑块的保护,将其设为禁止或限制开发区,同时也应保护"垫脚石"斑块以维持网络的连通性,提高大都市边缘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明 吕芳 吴怡璇
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为研究对象,基于GIS技术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方法,分析2000、2003、2006和2009年4个时序的大连市甘井子区土地利用数据,研究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大连市甘井子区作为典型的城市边缘区,对其进行研究,可以得出城环边缘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特征,对城市边缘区的土地利用规划与整理提供科学价值。结果表明,大连市甘井子区2000~2009年土地利用发生明显变化,耕地、园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林地、水域面积有所增加,耕地土地利用动态度为-6.10%,建设用地土地利用动态度为1.27%;2000~2006年甘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明 吕芳 吴怡璇
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为研究对象, 基于 GIS 技术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方法, 分析 2000、 2003、 2006 和 2009 年 4 个时序的大连市甘井子区土地利用数据, 研究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大连市甘井子区作为典型的城市边缘区, 对其进行研究, 可以得出城环边缘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特征, 对城市边缘区的土地利用规划与整理提供科学价值。结果表明, 大连市甘井子区 2000 ~ 2009 年土地利用发生明显变化, 耕地、 园地、 未利用地面积减少, 建设用地、 林地、 水域面积有所增加, 耕地土地利用动态度为-6.10% ,...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勇 张红亮 王介勇 王艳霞
在大城市边缘区,土地资源对于支撑快速城镇化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天津市东丽区为例,对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东丽区耕地减少的速度加快,城镇建设用地规模逐渐扩大,其未来城市化的关键是促进农民的非农化。近年来,新农村建设"迁村并点"的逐步实施,使得农村居民点用地趋向集约化。提出了保障东丽区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土地利用战略与对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魏伟 周婕 许峰
大城市边缘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复杂而迅速,采用定量模型对此地域的时空格局进行模拟,在土地规划领域有重大意义。以武汉市洪山区为例,首先采用DPSIR模型对大城市边缘区的工业用地、居住用地、服务设施用地、绿地等进行驱动力机制的定性分析,得出每种用地相应的驱动力、压力和状态;进而采用CLUE-S模型,通过用地变化驱动力因子作用权重系数的求解,模拟时段内各类用地的需求分析与用地变化的动态分配过程,对边缘区的用地演变进行模拟;最后通过用地现状图对模拟用地进行验证,模拟结果基本拟合。在模拟的基础之上,设定了两种大城市边缘区空间发展的情景模式,即不作任何空间约束的用地演变和进行可持续发展约束的用地演变,有针对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许月卿 崔丽 孟繁盈
大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化最敏感、变化最大、最迅速的地区,也是土地利用变化最显著的地区,研究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时空过程及其驱动机制,对实现大城市自身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数理统计与综合分析方法,对北京市平谷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与GDP、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城镇化以及人口等社会经济发展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6~2004年,平谷区农用地面积持续减少,其中耕地减少较多,园地增长速度较快,林地略有减少。建设用地持续增加,其中交通用地增长速度最快。平谷区的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城镇化发展、消费结构变化以及人口增长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社会经济发展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浮 陈刚 包浩生 彭补拙
利用多期遥感影像 ,对土地利用进行了测量。再运用GIS软件进行空间叠加求得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转移矩阵 ,分析马山区11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过程。结果表明 :1988~1998年之间农业景观为主的农田、林地显著减少 ,城镇沿公路迅速向外扩张 ,旅游度假区沿湖岸不断扩大且呈集中化趋势。这一变化趋势的驱动力是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外资大量涌入、城镇人口增长和农副产品的价格波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唐秀美 陈百明 路庆斌 方琳娜
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以1993、20012、007年3期土地利用图为基础,对城市边缘区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首先对3期土地利用图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利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S分别计算三个时期土地利用图的景观指数。结果表明:①大兴区的景观类型主体是耕地和建设用地。从1993-2007年,大兴区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耕地面积持续减少,林地、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园地、草地、水域、荒土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②大兴区景观格局的总体破碎化程度逐年增加,斑块形状相似性变小,形状越来越不规则,景观分离度持续增加,各类景观...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大兴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衍毓 刘彦随
研究目的:系统诊断大城市边缘区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土地利用问题,提出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战略框架。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大城市边缘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土地利用形态变化急剧,土地利用中的矛盾十分突出,地域功能紊乱、土地配置失调、非农就业困难、土地利用粗放、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制约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结论:应通过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统筹城乡土地配置、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土地资源生态开发战略及相关保障措施构建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战略体系,推动土地宏观调控更加系统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侠 王嘉陵 彭补拙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中最活跃、变化最为迅速的地区 ,是城市研究的重点地区之一。在分析了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特征以及土地利用结构的形成机制的基础上 ,设计了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动态规划管理系统 ,包括动态监测子系统、预警子系统和决策子系统三部分。系统的建立围绕边缘区土地的增值特点和土地利用动态更替规律 ,通过对边缘区土地质量和地价的动态评价 ,模拟边缘区土地利用的动态更替趋势 ,在此基础上 ,从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方面对边缘区已有的土地利用规划进行分析和调整 ,并据此提出管理措施。作为一个循环反馈的运行机制 ,系统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作为调节的终结 ,以保证规划的合理调整和实施可能 ,从而...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 土地利用 动态规划管理系统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群红 左文卿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边缘区在改善城市空间、调整产业布局、提升环境品质等方面起了重大作用。本文从综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分析了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的现状,进而提出了提高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效益的建议。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 土地 利用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黄宝华
利用Fragstats 4.2景观指数和InVEST生态系统服务模型分析山东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耕地是土地类型中转移量最多的,主要转向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和其他建设用地。土地类型的增加量依次为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和其他建设用地。耕地主要分布在鲁西南平原地区和胶东半岛丘陵区,耕地整体分布较为集中;林地分布相对单一,主要在山地丘陵区,由于复杂地形导致该分布集聚性一般,分离度较高;草地主要分布在东营和滨州等市,由于土地利用类型转移变化大,因此聚集度一般;城乡工矿用地斑块密度最大。生境质量空间冷热点分布主要由地形引起,热点呈现"两主两次+黄河三角洲",两主热点主要为鲁中南山区和胶东丘陵地区,次热点主要分布在微山湖和五莲山区域,最后为黄河三角洲。鲁北、鲁西平原为生境质量冷点。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郑辛酉 贾铁飞 倪少春
运用RS和GIS技术,根据上海1987年1、995年和2003年3期Landsat5 TM遥感影像记录的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和有关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以上海西南城市边缘区典型轴向城市化样带为例,采用生态足迹法分析了该样带内人类的生态供给与需求;提出一个评价区域人类活动生态效应的新方法,得出区域生态效应综合指数与弹性指数的模型,并根据该模型计算出的指数,对样带区域总体及其中城乡区域在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态效应进行了比较与动态分析,发现20a来在人类影响下城市化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呈现骤减-缓减-回复的过程,在空间上使城乡区域生态效应的性质和强度产生分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师君银 马勇刚 许仲林
【目的】结合生态模型与植被指数,从区域尺度上研究喀什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生境质量的影响,为干旱区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土地资源管理、生境质量改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InVEST(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Services and Trade-offs)模型生境质量模块对喀什地区生境质量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境质量的影响。结合植被指数验证InVEST模型在西北干旱区的适用性。【结果】2000—2020年喀什地区生境质量均值在0.47~0.49,总体处于较差等级,且生境质量逐年下降;生境质量与生境退化度的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生境质量等级与土地利用分布基本一致,人类活动较为剧烈的土地利用方式生境质量相应较差。模型运行的生境质量结果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和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 LAI)变化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强的一致性,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 NPP)一致性较差。【结论】将生态模型与植被指数(NDVI、LAI、NPP)相结合,对比得出InVEST模型能较准确地分析喀什地区的生境质量状况。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姜广辉 张凤荣
研究目的:在对城市边缘区景观要素及其矛盾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城市边缘区景观要素的不谐调问题。研究方法:定性分析法。研究结果:应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加强以下4方面的工作来营造边缘区谐调景观风貌:(1)城市边缘区的视觉形象设计;(2)城市边缘区的土地规划分区;(3)调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密度和强度;(4)创建边缘区和谐的生态空间。研究结论:城市边缘区存在景观不谐调问题,应利用边缘区土地利用规划予以缓解,创建边缘区谐调景观关系。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景观 谐调 城市边缘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