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45)
2023(14948)
2022(12437)
2021(11499)
2020(9304)
2019(21588)
2018(21515)
2017(41083)
2016(22541)
2015(25360)
2014(25552)
2013(25035)
2012(22934)
2011(20558)
2010(20532)
2009(18852)
2008(18054)
2007(15833)
2006(14178)
2005(12011)
作者
(64763)
(53919)
(53266)
(50950)
(34225)
(25837)
(24246)
(21153)
(20502)
(19095)
(18606)
(18030)
(17175)
(16827)
(16523)
(16197)
(16171)
(15837)
(15481)
(15165)
(13362)
(13121)
(12829)
(12371)
(12102)
(11988)
(11915)
(11782)
(10776)
(10696)
学科
(91938)
经济(91834)
(58751)
管理(58433)
(43641)
企业(43641)
方法(37601)
(36098)
数学(31849)
数学方法(31517)
中国(27173)
农业(24094)
业经(23485)
地方(23470)
(20027)
(19752)
(16188)
理论(15015)
环境(14511)
(14135)
(13674)
贸易(13666)
(13517)
(13123)
技术(12586)
(12178)
银行(12142)
(11772)
教育(11769)
金融(11769)
机构
学院(315645)
大学(315084)
管理(125646)
(119623)
经济(116626)
理学(108718)
理学院(107412)
研究(106313)
管理学(105521)
管理学院(104946)
中国(77981)
(69840)
科学(68279)
(56110)
(52434)
(52292)
业大(49598)
中心(48839)
研究所(47935)
(46629)
(45827)
师范(45462)
北京(44294)
农业(42702)
财经(42302)
(38983)
(38448)
(38439)
师范大学(36900)
经济学(34827)
基金
项目(221634)
科学(173904)
研究(163227)
基金(159476)
(138380)
国家(137158)
科学基金(118240)
社会(102815)
社会科(96998)
社会科学(96974)
(86698)
基金项目(86497)
自然(76204)
自然科(74347)
自然科学(74331)
教育(73095)
自然科学基金(72946)
(72806)
编号(68077)
资助(63561)
成果(54291)
重点(48945)
(48276)
(47330)
课题(46230)
(45188)
创新(42055)
国家社会(41797)
科研(41603)
大学(40538)
期刊
(137487)
经济(137487)
研究(90929)
中国(61327)
(55732)
学报(50400)
科学(48346)
管理(42065)
大学(38499)
农业(37578)
(37171)
学学(35984)
教育(35499)
技术(26056)
业经(25855)
(25801)
金融(25801)
问题(20050)
经济研究(19535)
财经(18978)
图书(18252)
(17103)
资源(16584)
(16131)
(16113)
科技(15547)
理论(15013)
现代(14729)
(14622)
实践(13965)
共检索到4592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亚娟  陈田  王婧  王昊  
大城市边缘区的乡村旅游地由于其特殊的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区域,本文以北京市为例,对北京市边缘区的乡村旅游地进行土地、产业结构、社会结构和乡村景观分析,透视旅游经济作用下乡村旅游地城市化进程。研究发现北京市边缘区乡村旅游地旅游城市化进程主要表现在以旅游用地的递增、耕地面积的缩减和宅基地的流转为特征的土地非农化,以旅游经济上升、外来经营者成为主体以及村民就业形式多元化为特征的经济结构多元化,以乡村人口的外流和乡村聚落的社区化为特征的社会结构解体化以及以现代建筑的入侵和乡村风光的质变为特征的乡村景观破碎化四个方面;北京市边缘区乡村旅游地在城市化进程中形成了乡村嵌入型、城...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瑗  
土地、经济、人口、社会和景观犹如几个巨大的齿轮相互契合着,形成推动乡村城市化进程的动力和重要的权衡要素,是研究中国乡村城市化问题的共同关注要素。在城市边缘区这个同时兼具自然特性和社会特性,城市和乡村激烈碰撞的空间地带里,乡村旅游以一种新兴的姿态切入其中,形成一条充满活力的经济线索将土地、经济和人口社会等要素串联成一部拉动乡村发展的巨大机器。本文以成都城市边缘区的乡村旅游地"三圣花乡"为对象,通过观察其发展历程中的土地、经济、人口和景观变革来透视旅游经济作用下的乡村城市化进程。变革的结果表明,在城市边缘区乡村地带发生的乡村旅游并非是乡村抵御城市的有力防线,而是通过一种非工业化的路径创建了乡村向城...
[期刊] 技术经济 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瑗  
大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地的兴起和发展是当前中国城市推进统筹城乡战略进程中出现的一种实践产物。旅游经济顺应大城市休闲消费经济发展,以一种新兴的姿态切入乡村,打破了传统乡村的封闭格局,并形成一条充满活力的经济线索将乡村土地、产业、社会和自然文化景观等要素串联成一部拉动地区发展的巨大机器,不仅促进了乡村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增长,更被主动地运用成为统筹城乡的战略手段。本文选择成都统筹城乡建设中最具代表性的乡村旅游地———三圣花乡作为研究案例,从经济视角出发,通过观察其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前后的经济格局和产业结构变化,分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志钢  保继刚  
城市发展空间外拓对其边缘区乡村影响较大,旅游化是乡村发展过程中有别于工业化的一种形式。在对山东省日照市王家皂村农户问卷调研所得数据基础上对旅游化的效应进行评价,得出:旅游化使得村民旅游经济收入得以迅速增加;村民就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农村劳动力向单部门经济转移;村民旅游参与意识增强,对旅游经济前景普遍看好;生活环境与质量发生改变,社区问题开始显现;正、负旅游示范效应影响并存,社区社会生态平衡面临挑战等结论,并对旅游化效应的社会意义进行了探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魏超  戈大专  龙花楼  刘嗣明  
乡村转型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开发引导的乡村转型发展是大城市边缘区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之一。文章以"机制解析—案例选取—特征分析—模式总结"为研究主线,结合武汉市10个典型案例村,分析了大城市边缘区旅游开发引导的乡村转型发展动力机制、主要特征及发展模式。研究表明:(1)旅游引导的乡村转型是区位优势(场域力)、乡村内部力量整合(内聚力)和外部诱导因素(外源力)共同作用的结果。(2)旅游引导的乡村转型发展特征主要表现在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和景观风貌转变、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经营方式旅游化、农户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型;"空心村"整治和乡村振兴的示范效应等方面。(3)武汉城市边缘区旅游引导的乡村转型发展模式主要有社区提升模式、景区依托模式、文化重构模式和近郊休闲模式。不同发展模式其核心驱动力不同,发展思路、发展路径亦不相同,旅游引导的乡村发展转型具体实施过程中应遵循因地制宜和因势利导的原则,综合考虑自身基础条件、文化特色和宏观区域政策等因素。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小芳  耿建忠  宋金平  
随着城市蔓延的不断加剧和近郊休闲旅游的日趋升温,大城市边缘旅游资源非优区成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地域类型。简要回顾了大城市边缘区和旅游资源非优区的研究背景,界定了大城市边缘旅游资源非优区的概念和内涵。以河北省三河市为典型个案,通过实地调查,揭示大城市边缘旅游资源非优区旅游发展的现实意义和条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大城市边缘旅游资源非优区旅游发展模式,为同类区域旅游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卞广萌  程文  
"十三五"期间,建设循环低碳发展的乡村产业体系是加快农村地区改革创新的主要驱动力。本文针对大城市边缘区乡村产业空间存在的功能结构单一、基础设施陈旧、发展特色缺失、生态环境恶化、保障体系不足等问题,创新性指出从经济、文化、生态和社会四个维度构建大城市边缘区乡村产业空间的多维发展格局。提出产业空间的多维优化策略为:"三产共融"的新型乡村产业空间结构、传承创新的文化发展策略、生态文明导向下的"田园山水式"布局、政府扶持下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和"规模化、网络化与集约化"的乡村产业空间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卞广萌  程文  
"十三五"期间,建设循环低碳发展的乡村产业体系是加快农村地区改革创新的主要驱动力。本文针对大城市边缘区乡村产业空间存在的功能结构单一、基础设施陈旧、发展特色缺失、生态环境恶化、保障体系不足等问题,创新性指出从经济、文化、生态和社会四个维度构建大城市边缘区乡村产业空间的多维发展格局。提出产业空间的多维优化策略为:"三产共融"的新型乡村产业空间结构、传承创新的文化发展策略、生态文明导向下的"田园山水式"布局、政府扶持下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和"规模化、网络化与集约化"的乡村产业空间模式。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汪芳  郝小斐  
良好的乡村旅游社区参与能够发挥多重功能:延长乡村旅游地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生命周期,为其塑造良好的旅游地形象,同时,促使当地居民的经济、生活状况得到提升和改善。因此,良好的社区参与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以北京市平谷区黄松峪乡雕窝村为例,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将社区参与复杂的内涵进行逐层分析,发挥其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优点,对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情况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从社区参与的角度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黄慧明  魏清泉  
文章总结了大城市边缘地区休闲度假旅游待开发的小城镇的一般特点 ,分析了其旅游开发所面临的产业转移与旅游发展矛盾、旅游资源品质、旅游基础等几个问题 ,提出相应的“二元转换”、“向心系统”、旅游资源与形象塑造互动进行、与旅游相适应的城区建设等开发思路 ,并以高明市杨梅镇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宋智  余颖  
山地型地貌占城市边缘地貌面积的比例达一半以上,对山地开发的研究是城市边缘规划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山地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和处于城乡交界区域所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使得它的开发有着比平原地区更高的难度。本文从歌乐山生态旅游产业带的规划实践出发,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对山地开发中存在的主要矛盾进行分析,着重研究水文单元和景观单元在开发项目选址和规划决策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艺芳  韩海荣  
在旅游城市生态评价中,选择旅游子系统的关键性指标,与旅游城市生态结构子系统、功能子系统、协调子系统的指标结合,以提取公因子的方法,计算出旅游城市生态综合指数值以及辨识影响旅游城市生态发展状况的关键因子(指标),为旅游城市生态规划、生态发展政策的制订、调整和实施提供依据。该方法可以用于分析同一个旅游城市在不同时期生态水平发展状况,也可以用于分析不同旅游城市在同一时期的生态发展水平的比较。对桂林市1998~2005年的生态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桂林市生态综合指数总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城市生态状况逐年改善,生态发展水平逐年提高。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于英士  
把北京建成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于英士北京旅游学会引言我国旅游业经过十几年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经走出自己的摇篮,完成了自身产业化配套,成为国民经济产业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综合性的大型产业部门。中国旅游业已跻身于国际旅游发达国家之林,而且在本世纪末可望达到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谢彦君  
本文将旅游城市所具有的巨大的客源输出潜力作为乡村旅游开发的基础,探讨了乡村旅游开发的目标市场定位和策略问题。本文指出,面向旅游城市的乡村旅游开发的关键是乡土化,具体体现在文化性、特殊性、民俗性、生态性和参与性等几个方面。保持与城市旅游供给的互补性和差异性是乡村 旅游开发的基本原则。文章还就此提出了面向回城知青、城市离退休职工、周末工薪阶层、城市学生和自城市输送出来的外国游客等几个富有潜力的市场开发农业旅游、乡村民俗旅游和农事旅游的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