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25)
- 2023(11100)
- 2022(9424)
- 2021(8673)
- 2020(6811)
- 2019(15830)
- 2018(15716)
- 2017(29838)
- 2016(16377)
- 2015(18663)
- 2014(18845)
- 2013(18583)
- 2012(17662)
- 2011(16040)
- 2010(16436)
- 2009(14788)
- 2008(14574)
- 2007(13349)
- 2006(12228)
- 2005(11258)
- 学科
- 济(73451)
- 经济(73383)
- 业(44733)
- 管理(43443)
- 企(34204)
- 企业(34204)
- 地方(27589)
- 中国(26134)
- 农(22209)
- 方法(20927)
- 业经(17388)
- 数学(17319)
- 数学方法(17124)
- 农业(15838)
- 财(14989)
- 地方经济(14595)
- 学(13581)
- 发(13071)
- 贸(12890)
- 贸易(12874)
- 制(12814)
- 易(12314)
- 环境(12224)
- 银(12118)
- 银行(12103)
- 行(11697)
- 融(11674)
- 金融(11671)
- 理论(11221)
- 技术(10889)
- 机构
- 学院(229418)
- 大学(222920)
- 济(91248)
- 经济(88865)
- 研究(83357)
- 管理(81483)
- 理学(67498)
- 理学院(66515)
- 管理学(65425)
- 管理学院(64931)
- 中国(64416)
- 科学(50825)
- 京(50104)
- 财(42650)
- 所(42448)
- 江(39468)
- 中心(38377)
- 研究所(37754)
- 农(36741)
- 范(35346)
- 师范(35062)
- 州(33957)
- 北京(32342)
- 财经(32183)
- 院(30835)
- 业大(30518)
- 经(28692)
- 省(28134)
- 农业(27929)
- 师范大学(27858)
- 基金
- 项目(142190)
- 科学(110569)
- 研究(109219)
- 基金(97600)
- 家(83994)
- 国家(83164)
- 科学基金(70508)
- 社会(67123)
- 社会科(63422)
- 社会科学(63407)
- 省(58597)
- 基金项目(51859)
- 教育(49597)
- 划(48227)
- 编号(46884)
- 自然(43337)
- 自然科(42146)
- 自然科学(42137)
- 自然科学基金(41310)
- 资助(39037)
- 成果(38789)
- 发(37494)
- 课题(34465)
- 重点(32370)
- 发展(30520)
- 展(30003)
- 部(29492)
- 创(29252)
- 年(28370)
- 性(27365)
共检索到3770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隆少秋
大城市边缘区中小城市的发展具有其特殊性,特殊的区位和特殊的功能定位决定它必须与大城市协调发展。当前"撤县设区"、"撤市设区"发展大城市,加快城市化进程成为我国当今城市发展的一个主导趋势。行政区划调整使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发生调整,其边缘区的发展条件、发展背景发生了变化,其发展战略也相应要调整。本文通过揭示新的背景下广州市边缘区增城市的城市产业发展、空间发展、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布局等方面的战略取向,探讨了大城市边缘区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
广州市 边缘区 撤市设区 可持续发展战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范凌云 雷诚
在辨析边缘区概念发展的基础上,指出边缘区已成为大城市发展的核心空间,实质上承担了大都市"自上而下"的空间外拓和撤市(县)设区后"自下而上"式的城镇蔓延。通过分析大城市边缘区的演化,归纳了演化要素、结构模式、管理方式、空间边界等若干要素和特征,并提出对"边缘区"内涵的补充。由此展开对广州市案例的研究,从空间形态、产业发展、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多方面分析二元发展的矛盾及深层原因,并进一步探索新发展背景下大城市边缘区治理体系建构的合理模式。
关键词:
大城市边缘区 都市区化 二元发展 广州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何伟
苏北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也是中小城市快速发展阶段。苏北经济发展水平比苏南、苏中低,大力发展中小城市,走中小城市带动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是必然选择。文章指出苏北中小城市的驱动力目前主要来源于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分析了中小城市发展现状与作用,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六个方面探讨苏北中小城市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中小城市 驱动力 发展战略 苏北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衍毓 刘彦随
研究目的:系统诊断大城市边缘区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土地利用问题,提出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战略框架。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大城市边缘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土地利用形态变化急剧,土地利用中的矛盾十分突出,地域功能紊乱、土地配置失调、非农就业困难、土地利用粗放、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制约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结论:应通过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统筹城乡土地配置、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土地资源生态开发战略及相关保障措施构建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战略体系,推动土地宏观调控更加系统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日新 吴伟权
大都市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使其邻近的中小城市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本文以临近广州的番禺为例,分析大都市背景下中小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从城市定位、空间发展战略、产业、交通、生态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策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钱紫华 孟强 陈晓键
国内对城市边缘区的发展研究主要限于一些经验性的分析,针对这一问题,总结了国内目前大城市边缘区发展的五种主要亚模式,分析了与这些模式相关的三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就国内大城市边缘区发展模式的选择论述了相关的原则和途径。
关键词:
大城市 边缘区 发展模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红,马勇
观光农业是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交叉型产业 ,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边缘区是观光农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区域。本文在对观光农业发展历史回顾的基础上 ,分析了大城市边缘区观光农业的发展优势与特征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大城市边缘区发展观光农业的初步构想
关键词:
观光农业 城市边缘区 大城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郭晓东 李欢 穆镁锐 麦凤霞
超大城市边缘区是城市空间扩展蔓延的前沿区域,是亟需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场域。论文以广州市白云区为例,借助FROM-GLC10 LULC数据产品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灰色关联度分析、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1985—2020年白云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城市空间演变的过程、特征、影响因素与驱动机制,在此基础上探讨超大城市边缘区的治理路径与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 1985—2020年,白云区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快速增长和耕地、林地和草地面积减少,耕地与建设用地此消彼长的特征极为显著。(2)研究时段内,白云区建设用地呈现出“急剧扩张”“高速稳定扩张”“扩张减缓”“低速扩张”4个阶段的演变过程与特征。建设用地扩展受到中心城区辐射的显著影响,呈现由南向北扩展的空间态势。(3)超大城市边缘区空间演变受到自然因素、地理区位、经济发展、要素投入、政策制度等因素影响,多种因素共同驱动超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和空间演变。(4)新时期中国超大城市边缘区治理应以革新治理理念、完善内容目标、创新手段模式、健全体制机制等为重点,有效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城乡共治、多元共治、整体智治和基层自治。研究结果可为新时期中国城市规划、建设和现代化治理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肖健飞
中小城市道路系统发展探讨肖健飞目前,我国城市交通问题不仅仅出现在大城市,中小城市也开始为城市交通问题所困扰。特别是随着城市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和建设管理事业面临着新的挑战。解决中小城市的道路交通问题,必须治本,即必须重视中小城市的道路...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饶传坤 赵宪峰
随着大城市空间扩张的加快,其边缘区城镇日益成为城镇化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通过对杭州市良渚城镇13年间的空间发展历程与扩张机理分析,总结其城镇功能与空间结构等特征,认为良渚城镇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空间破碎、功能分散、建设用地混杂以及旧城更新缓慢等问题,其发展受到多元主体、中心城区产业外迁和大型项目开发等因素的影响。如若缺乏合理的引导,边缘区城镇极易沦落为大城市空间扩张和功能疏散的无序载体。为此,今后应积极构建多方参与的共同决策框架、制定双向融合的空间发展战略和紧凑有序的空间开发时序,以促进边缘区城镇健康有序发
关键词:
大城市边缘区 城镇空间 城市扩张 良渚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祁新华 程煜 陈烈
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作为城市化前沿地带,大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系统的演变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探讨其动力机制可以为人居环境优化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以广州市为例,从不同角度将人居环境演变动力划分为三类,宏观层面的动力(城市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科学技术发展、市场体制的确立);政府层面的驱动力(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改革、城镇发展政策、城市空间重构、产业结构调整、行政区划调整、大型项目投资);城市内部不同地域相互作用力(核心区推力、乡村推力、边缘区自身吸引力),并构建了综合动力机制的概念模型。
关键词:
大城市边缘区 人居环境 演变 动力机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任致远
本文通过对我国大城市(包括特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包括建制镇)自跨世纪以来的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的综合分析,论述今后我国城市发展的走势应当是大城市集约发展,中小城市蓄势发展和重点发展,以便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使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迈上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
大城市 中小城市 协调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勇 张红亮 王介勇 王艳霞
在大城市边缘区,土地资源对于支撑快速城镇化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天津市东丽区为例,对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东丽区耕地减少的速度加快,城镇建设用地规模逐渐扩大,其未来城市化的关键是促进农民的非农化。近年来,新农村建设"迁村并点"的逐步实施,使得农村居民点用地趋向集约化。提出了保障东丽区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土地利用战略与对策。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贾小乐 周源 延建林 魏亿钢
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将示范型中小城市湖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的绿色GDP核算研究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及健康水平研究结合起来探讨内部的深层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6年湖州市能值利用结构特点为不可更新资源能值占比最大,2000年之后占比超过85%;可更新资源能值占比在6%~10%;输入能值占比在1%~6%。2000—2016年湖州市绿色GDP发展特点为绿色GDP与传统GDP年际呈正相关变化,传统GDP总量增长88.85%,绿色GDP总量增长94.22%;不可更新环境资源在传统GDP的占比从4.52%下降到1.05%;不可更新能源在传统GDP的占比从68.78%下降到31.67%;环境损耗在传统GDP的占比从最高值4.47%下降到2.79%。2000—2016年湖州市城市发展特点为可持续指标ESI从2000年的6.31逐年下降到2016年的1.20,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标EISD从2000年的39.20逐年下降到2016年的2.60,湖州市生态经济系统具有可持续发展特征;城市健康能值指数EUEHI从2000年为26.40,逐年下降到2008年为9.59,而后上涨到2016年为15.70,湖州市城市健康发展水平很高,据此结果提出了有助于中小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