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09)
2023(10220)
2022(8255)
2021(7104)
2020(5611)
2019(12663)
2018(12427)
2017(23866)
2016(12456)
2015(13744)
2014(13948)
2013(14202)
2012(13815)
2011(12833)
2010(13299)
2009(12390)
2008(11991)
2007(10795)
2006(10197)
2005(9668)
作者
(37886)
(31605)
(31478)
(30073)
(20509)
(14885)
(14227)
(12181)
(12090)
(11295)
(11009)
(10354)
(10342)
(10136)
(9876)
(9847)
(9380)
(9103)
(9027)
(8731)
(8175)
(7740)
(7720)
(7394)
(7222)
(7151)
(6918)
(6823)
(6496)
(6150)
学科
(85787)
经济(85726)
管理(32195)
(30048)
地方(27946)
中国(25128)
(22136)
企业(22136)
方法(21496)
业经(18576)
数学(18367)
数学方法(18276)
(17873)
地方经济(17170)
产业(13972)
(13590)
(13080)
农业(12523)
环境(11915)
(11901)
(11529)
金融(11529)
(11217)
银行(11209)
(11009)
(10341)
(10238)
贸易(10224)
技术(9751)
(9666)
机构
学院(192068)
大学(189098)
(94868)
经济(92960)
研究(76493)
管理(68876)
中国(57686)
理学(57327)
理学院(56567)
管理学(55856)
管理学院(55471)
科学(42841)
(41765)
(39306)
(38483)
研究所(34368)
中心(33300)
(30823)
经济学(30711)
财经(30376)
(28218)
(27606)
北京(27300)
(27297)
经济学院(27197)
(27103)
师范(26896)
(24930)
业大(23450)
科学院(23292)
基金
项目(118704)
科学(94779)
研究(89805)
基金(85001)
(72902)
国家(72278)
科学基金(62125)
社会(60974)
社会科(58029)
社会科学(58013)
(47212)
基金项目(44604)
(38828)
教育(38512)
自然(35941)
自然科(35066)
自然科学(35061)
编号(34758)
自然科学基金(34419)
(34010)
资助(33660)
发展(28610)
(28164)
成果(28082)
重点(27125)
课题(25931)
国家社会(25792)
(25434)
(24719)
创新(23257)
期刊
(122081)
经济(122081)
研究(68469)
中国(43355)
管理(28575)
(27805)
(27513)
科学(25308)
学报(23470)
(21839)
金融(21839)
经济研究(20453)
业经(19221)
教育(18689)
农业(18663)
大学(18576)
技术(17873)
学学(17577)
问题(17081)
财经(16039)
(14278)
技术经济(11843)
(11244)
世界(11237)
商业(10542)
现代(10379)
(10332)
经济问题(10184)
国际(9997)
统计(9772)
共检索到3181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卓贤  
我国大城市要在经济增速放缓期成功实现转型发展,须把握好产业升级的步骤、方向和时机。从国际经验看,服务业高端化和制造业高端化是国际大城市产业调整的两个方向,而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有赖于制造业向高端化转型。我国大城市只有经历"提二进三",即在发展高端制造业基础上推进生产性服务业,才能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退二进三",从而避免进入"过早‘去工业化’陷阱",防止出现经济失速、产业断层以及收入分配恶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蒋三庚  
2012年6月20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举办了"特大城市发展高层论坛",参加本次论坛的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市科学委员会、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百名专家学者。现将主要与会专家的观点综述如下:一、中国特大城市发展形成和演化的研究进展1.特大城市将成为拉动地区经济、社会转型的引擎。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卓元教授指出,中国目前正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国城市化将有力地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快速发展,这已经成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颖  刘林青  
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二维性表明政府和企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主要有政策驱动模式、龙头带动模式、特色集群模式、创新驱动模式、模仿创新模式五种。武汉市青山区城区产业发展的模式主要有龙头辐射模式、创新驱动模式、特色集群模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鹏飞   黎佩雨   刘新智  
文章以2008—2020年我国五大城市群10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采用个体固定效应、广义矩估计与门槛模型考察了产业的空间集聚、城市劳动力流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的空间集聚与劳动力流入均能显著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且两者的相互作用能扩大这种促进作用;不同产业集聚类型对五大城市群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异;另外,通过门槛检验发现,五大城市群产业的空间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门槛效应,其门槛值为1.2289。对此,各城市群应致力于城市产业集聚水平的提升和劳动力流入规模的扩大,并根据各城市实际情况实施差异化产业政策和人才引进机制。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2014年12月6日,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主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CBD发展研究基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科研处联合承办的201 4特大城市治理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美国马里兰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物资学院、中国人民银行政策研究室的专家学者以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师生参加了此次论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卜伟   刘珊珊   李晨曦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正在成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文章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CRITIC-熵权法、核密度估计法对我国三大城市群2011—2020年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差异性比较,并进一步分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三大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都呈稳定上升趋势,三者的相对差异呈现缩小的演进态势;分维度看,三大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各有优势和短板。创新创业水平、城镇化、产业结构高级化、环境规制、市场化和交通基础设施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显著。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敏华  
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方法 ,建立一评价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标体系 ,并对 1 1个大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综合比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程德理  
产业集群是大城市郊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带动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在大城市郊区规划创建产业集群既有独特的天然条件,也能够享受到大城市功能和内涵,是自然和必然的有机结合。文章以上海郊区发展为背景,对郊区经济发展与产业集群发展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分析。对于政府在培育、发展产业集群促进城市化发展的措施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林宝  
1.坚待规划先行,以规划指导建设。养老产业发展带的建设是一个新事物,应该加强规划,增加建设的科学性和统筹性。具体来讲:一是将养老产业发展带纳入大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大城市与周边地区协同发展规划之中,明确发展养老产业是所选择地区的主导产业,明确被选地区在大城市与周边地区协同发展中的角色和功能。二是制订养老产业发展带建设专项规划,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朱华晟  魏佳丽  徐雪雅  李伟  
创意产业园已经成为不少城市新的投资增长区。文章通过对京沪等地的实地调查,分析了我国大城市创意产业园的开发模式与集聚动力,指出了园区发展在产业定位、引资方式、地产经济与土地产权等方面普遍存在的若干问题,并从市场、政府和开发商三方探讨其成因,继而提出创意产业园的改进策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舒雯  
平台经济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产物,在推动我国流通业创新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基于2017-2022年的样本数据,以我国最具典型代表性的四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平台经济发展对我国流通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平台经济发展对四大城市群流通业创新效率都会产生显著正向赋能作用,并通过了各种稳健性检验。但与此同时,平台经济发展对我国四大城市群流通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整体表现为“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特征。相比较而言,平台经济发展对长三角城市群流通业创新效率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强,而对成渝城市群流通业创新效率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弱。最后,本文从加强对平台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不断优化平台经济发展的营商环境、加强科技创新对平台经济发展的赋能作用、加强平台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和引进以及加强平台经济发展中相关数据安全和隐私的保护五个方面提出了加快平台经济发展助力流通业创新效率提升的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任杲  宋迎昌  
本文通过建立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1961~2016年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城市化与大城市化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城市化和大城市化均是促进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同时经济增长对于城市化与大城市化的发展也具有正向带动作用,且城市化为大城市化进程做出了必要准备,但大城市的过度发展不利于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本文结合中国的发展实际,从城市化与大城市化的视角,提出进一步加快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的对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唐杰  孟亚强  
本文通过采用两种生产边界方法将中国三大城市经济圈(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38个城市1990~2005年的劳动平均GDP分解为物质资本积累、效率改善、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投入所贡献的经济增长,然后采用绝对收敛方程考察这4个因素的收敛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效率改善是其中唯一使地区间差距缩小的因素,而且其收敛效应随时间的推移呈现出"先减后增"的趋势,即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区间差异有先拉大后缩小的趋势,但是缩小的效果还很不显著。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胡玉洲  
通过在科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引入物流能力来考察其对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资本投入对城市群经济的贡献仍然最大,当前城市群经济发展对投资仍然有较强的依赖性;劳动力投入的贡献最小,中国的人口红利逐渐丧失;物流能力对城市群经济的贡献高于劳动力投入但低于资本投入,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在新常态下,城市群经济发展将从人口红利、资源红利等传统红利转向制度红利,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迎来重要的历史机遇。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新智  张鹏飞  史晓宇  
产业是城市经济运行的基本单元,其集聚程度和类型已成为影响我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以2008—2019年五大城市群107个城市为样本,采用双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产业集聚、技术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集聚和技术创新均能显著推进五大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且产业集聚能通过技术创新产生中介效应;不同产业集聚类型对五大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差异;对于不同城市群,不同产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也不尽相同;另外,利用门槛模型检验发现第三产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门槛效应。为此,各城市群应致力于产业集聚水平的提升和创新投入力度的强化,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实施差异化区域政策,加大公共产品供给,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