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28)
- 2023(10148)
- 2022(8422)
- 2021(7851)
- 2020(6122)
- 2019(14210)
- 2018(13834)
- 2017(26861)
- 2016(13985)
- 2015(15364)
- 2014(15010)
- 2013(14397)
- 2012(12778)
- 2011(11386)
- 2010(10898)
- 2009(9491)
- 2008(8847)
- 2007(7196)
- 2006(5931)
- 2005(4737)
- 学科
- 济(60566)
- 经济(60505)
- 管理(39157)
- 业(35952)
- 企(30113)
- 企业(30113)
- 方法(30022)
- 数学(26436)
- 数学方法(26080)
- 中国(17414)
- 农(14246)
- 财(14001)
- 业经(12737)
- 地方(11917)
- 学(10942)
- 理论(10626)
- 农业(9802)
- 环境(9370)
- 贸(9341)
- 贸易(9338)
- 和(9229)
- 易(9034)
- 务(8867)
- 财务(8835)
- 财务管理(8818)
- 企业财务(8416)
- 技术(8331)
- 制(8320)
- 划(7785)
- 融(7392)
- 机构
- 大学(190028)
- 学院(189669)
- 济(80197)
- 经济(78634)
- 管理(77810)
- 理学(68984)
- 理学院(68297)
- 管理学(67138)
- 管理学院(66773)
- 研究(56820)
- 中国(41150)
- 京(37734)
- 财(35179)
- 科学(33400)
- 财经(29633)
- 经(27295)
- 中心(27293)
- 经济学(26347)
- 业大(25762)
- 江(25082)
- 范(24997)
- 师范(24795)
- 所(24623)
- 经济学院(23942)
- 农(23554)
- 研究所(22752)
- 财经大学(22563)
- 北京(22261)
- 院(21651)
- 商学(20697)
- 基金
- 项目(140410)
- 科学(113730)
- 基金(105078)
- 研究(104040)
- 家(90310)
- 国家(89588)
- 科学基金(79670)
- 社会(69693)
- 社会科(66278)
- 社会科学(66264)
- 基金项目(56245)
- 省(53749)
- 自然(50624)
- 自然科(49505)
- 自然科学(49496)
- 自然科学基金(48585)
- 教育(48352)
- 划(45502)
- 编号(41575)
- 资助(41006)
- 部(31556)
- 成果(31517)
- 重点(31431)
- 发(30342)
- 创(30091)
- 国家社会(29837)
- 教育部(28093)
- 创新(28089)
- 人文(27594)
- 课题(27524)
共检索到2523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任媛 赵晓萍 钟少颖
本文基于城市经济学的理论和经验研究指出,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大城市的职业和居住空间关系发生深刻变革,突出表现为工作地和居住地两者之间的地理距离和通勤时间不断延长,这种"职住分离"现象会对居民就业、居民幸福感、城市交通、通勤效率产生负面影响。长期来看,需要通过积极疏解就业热点、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公共交通建设等措施进行调整和平衡。
关键词:
大城市 职住分离 理论阐释 平衡路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郭力
当前,我国大城市职住分离现象呈加剧之势,这一现象体现了城市郊区化过程中就业与居住非同步集聚、产业布局重构、市场化改革与地方政府偏好的多重约束。使用"就业—居住比"指标和空间错位指数实证分析了郑州市的职住分离现象,认为居住区与就业区的进一步分化、新开发区功能的过度单一化以及高房价下的被动郊区化等导致了普遍的职住分离。提出应以"产住一体"、"混合居住"为目标建设3-5个环境宜居、就业多样化、公共服务完善的复合型城市副中心,以避免城郊"空城"或"睡城"的产生;应在老商业区拆迁改造过程中建立就业补偿机制,以维系弱势群体的就业和居住可达性。
关键词:
大城市 职住分离 郊区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申犁帆 张纯 李赫 王烨
随着城市的扩张,人们的就业—居住空间跨度不断扩大。通勤方式的多样化和通勤效率的提高会对就业者的职住状况产生影响。以通勤时间作为通勤成本能从就业者的角度辨析个体的职住失衡状况。本文基于贝叶斯-tobit的统计分析方法,结合北京市7个街道和地区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慢行交通、机动车、轨道交通、地面公交等4种通勤方式与职住失衡的相互关系。同时,引入就业可达性和用地混合度作为调节变量,考察其对不同通勤方式与职住失衡之间原有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①慢行交通的通勤方式与职住失衡程度存在负相关性;②机动车、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的通勤方式与职住失衡程度存在正相关性;③就业可达性和用地混合度会弱化慢行交通、轨道交通、地面公交通勤方式与职住失衡程度的原有关系,即在低就业可达性和用地混合度条件下,慢行交通通勤者的职住失衡度更低,而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通勤者的职住失衡度更高;④就业可达性和用地混合度的差异对机动车通勤与职住失衡之间的关系没有影响。上述结果表明:低就业可达性和用地混合度能够缓解慢行交通通勤者的职住失衡程度;但对于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的通勤者来说,低就业可达性和用地混合度会加剧其职住失衡的程度。此外,机动车通勤者不易受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而改变出行方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史新宇
计算机、智能通信及遥感技术等现代科技的普及运用造就了城市的大数据环境。收集、提取和分析城市中的各种时空数据,并进行大数据的挖掘分析,对研究城市发展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多源轨迹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城市居民的通勤行为特征,并基于此进一步研究城市居民的职住空间平衡和分离现象。主要采用移动轨迹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轨迹数据分析模型,从语义聚合的角度分析,针对城市居民通勤的轨迹数据进行计算。并以上海市出租车和社交网络的轨迹数据为对象,分析上海市居民当前的职住空间整体特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志林 张艳 柴彦威
以北京为案例城市,基于2007年对北京市内600户家庭的问卷调查数据,以居住地和就业地之间的直线距离——职住距离(job-housing distance)作为职住分离程度的测度指标,描述了北京市职住分离格局,除社会经济属性外,重点比较了不同居住社区类型、住房产权属性、居住搬迁年份的居民的职住分离程度,以期反映影响居民就业可达性的制度性和结构性因素。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魏国彬
如果以文化系统论作为理论视野来研究地方文献,那么地方性、地方权和地方化就不仅是地方文献的三个文化本质特征,还是它的三个选择标准。地方性的内涵要素包括地方定位、地理对应和地域结构。地方文献的知识产权有个人权、单位权和地方权的区别。地方化则表现为三种形态:静态化、动态化和系统化。地方文献是指在文献文化系统的某一个层次结构上必须具有地方性、地方权和地方化这三个文化本质特征当中的其中一个特征的文献。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周庆山
文本阐释原理与文献传播研究●周庆山ABSTRACTThetheoryoftextexplannationisputforwardwhileanalyzingthesignificanceoftextexplanationinthestudyofdoc...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恩平
文章完善了城市化时间路径方程的推导,归纳了城市化时间路径曲线的趋势特征,并纠正和阐释了理论界对城市化参数关系的诸多误解。在不变URGD(城乡人口增长率差)设定下,城市化水平路径表现为一条右上倾斜的"S"型曲线,城市化水平速度路径表现为一条倒"U"型曲线,城市化水平加速度路径表现为一条斜"Z"型曲线;只要存在两个时点的城乡人口数据,城市化全部参数关系均已给定,不需要求助于城市化水平与时间变量的线性回归,城市化水平变化趋势也不存在饱和值约束问题。在可变URGD设定下,城市化曲线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异,倒"U"型URGD设定下,城市化曲线的峰值更高并且明显左移;随城市化水平线性下降URGD设定下,城市化曲线则依赖初始URGD值而表现更复杂变异。
关键词:
城市化 城乡人口增长率差 “S”型曲线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雷涛
担保性保险具有担保债务履行的功能,某些类型的担保性保险存在受损害者与受补偿者相分离的现象,从形式上看似乎违背了保险的损失填补和禁止得利原则,实际上是保险规则与民事权利转让规则有机结合的产物,而要促成两者的结合,必须对保险受益权进行重新认识和定位。
关键词:
担保性保险 理论困惑 理论阐释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人骏 赵海月
全球化下的世界市场是自由的,社会资源在全球市场下自由流动,合理配置,市场经济也在全球化中得到广泛和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下的自由市场最终要促进"人的发展"。随着新兴经济体不断崛起,原有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已经不适应全球经济格局变化,多元主体参与的全球经济治理是为了消除自由发展的障碍,治理市场失灵,构建公平、开放、理性的市场经济体系,最终实现"善治"。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一方面要增强自身经济实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最终在改革创新中推动生产力发展。另一方面要扩大对外开放,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广泛开展多边交流合作,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马艳霞
《文献价值——理论文献学的价值论解读》的结构完整、内容全面,把价值论应用于文献学研究,既有理论价值,又对图书馆工作者和图书馆业务工作具有指导价值,同时也有一定的待完善之处。
关键词:
文献价值 理论文献学 价值论 书评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罗千峰 张利庠
实现农产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是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满足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需求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针对农产品冷链物流面临的"小、散、乱、弱"的现实困境,构建"制度收益—交易成本—价值增值"的分析框架,阐释农产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并以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目标为导向,提出农产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资源重组配置、组织重构升级、产业协同增值"的实现路径。其中,在资源重组配置方面,要拓展冷链运输生态系统,发挥规模经济效益;推进信息公开与共享,降低经营风险;强化政策支持力度,促进产业经营外部性内在化。在组织重构升级方面,要提高组织一体化程度,降低交易频率;利用互联网工具强化范围经济,降低资产专用性;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降低经营不确定性。在产业协同增值方面,要强化消费者主权引领,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优化产业链条,降低物流损耗;推进稳定低价与优质优价,促进利益共享。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中义 李月
本文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性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目的进行了阐释,尝试澄清目前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模糊认识。笔者认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在微观上是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并不是一种所有制形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义在于实现公有制经济和非公经济相互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应实行"四线并进",重点是推进垄断行业改革。
关键词:
国有经济 民营经济 混合所有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范洁
中国改革开放30余年以组装加工出口为主要特征的外向型增长模式,具有高投资、高出口及低消费、低效率的特点,使其经济增长极易遭遇资源、环境、生态的约束,限制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甚至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通过探析"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渊源和研究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及地区分布,指出中国若要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处理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贫富差距、技术创新、收入分配等众多问题,但就主要问题而言,主要涉及自主创新和收入分配两大方面:前者涉及经济能否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的问题,而后者涉及到经济增长成果能否惠及普通大众的问题。
关键词:
贫富差距 收入分配 自主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丹 龚晓莺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新征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绿色发展与高质量发展之间以创新、协调、开放、共享为价值引领进行深度融合,不断深化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并且,数字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对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会引起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化。然而,现阶段也存在理论层面的绿色发展数字化意识淡薄、产业层面绿色产业转型升级迟滞、区域层面的城乡绿色发展遭遇技术掣肘等问题,由此决定了数字技术助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纾解路径。
关键词:
绿色发展 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 数字技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