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10)
- 2023(9823)
- 2022(7840)
- 2021(7002)
- 2020(5544)
- 2019(12550)
- 2018(12530)
- 2017(23629)
- 2016(13321)
- 2015(14829)
- 2014(15369)
- 2013(14823)
- 2012(13293)
- 2011(12281)
- 2010(12499)
- 2009(11557)
- 2008(11622)
- 2007(10716)
- 2006(9754)
- 2005(8992)
- 学科
- 济(60231)
- 经济(60160)
- 管理(37986)
- 业(34616)
- 企(27500)
- 企业(27500)
- 方法(20966)
- 中国(20440)
- 农(17244)
- 数学(17204)
- 数学方法(17001)
- 地方(16935)
- 业经(14629)
- 财(13754)
- 学(12487)
- 制(12036)
- 农业(11745)
- 理论(11250)
- 贸(9306)
- 贸易(9298)
- 发(9284)
- 环境(9033)
- 银(8971)
- 银行(8953)
- 易(8860)
- 融(8754)
- 金融(8752)
- 行(8541)
- 体(8372)
- 地方经济(8262)
- 机构
- 学院(195938)
- 大学(195689)
- 济(77011)
- 经济(75026)
- 管理(68440)
- 研究(66976)
- 理学(57854)
- 理学院(57058)
- 管理学(55892)
- 管理学院(55526)
- 中国(49916)
- 京(42044)
- 科学(41236)
- 财(37906)
- 所(33779)
- 江(32071)
- 研究所(30259)
- 中心(30213)
- 范(29987)
- 财经(29979)
- 师范(29748)
- 农(29547)
- 经(27009)
- 州(26392)
- 北京(26256)
- 业大(25877)
- 经济学(24976)
- 院(24333)
- 师范大学(23910)
- 农业(22639)
- 基金
- 项目(124690)
- 科学(98284)
- 研究(93500)
- 基金(89252)
- 家(77544)
- 国家(76851)
- 科学基金(65787)
- 社会(60394)
- 社会科(57048)
- 社会科学(57035)
- 省(48626)
- 基金项目(47198)
- 教育(43623)
- 划(40990)
- 自然(40403)
- 自然科(39497)
- 自然科学(39490)
- 自然科学基金(38757)
- 编号(38252)
- 资助(34891)
- 成果(32060)
- 重点(28630)
- 发(27869)
- 课题(27816)
- 部(27035)
- 国家社会(25357)
- 创(25310)
- 创新(23611)
- 性(23476)
- 教育部(23443)
共检索到3038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徐伟荣
人们对城市群的认识正处于由平面到立体、静态到动态的转变过程。城市和城市群本身就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有机体,在经济社会大发展时期,除了城市规模、城市形态等有形的变化之外,更大的变化还在于城市功能尤其是集聚功能和辐射功能的无形变化。长三角城市群具有行政区界分割明显和城市密集度高两大基本特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城际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并由此而放大成区域整体集聚辐射的强大的场效应,与新型工业化相对应的新型城市化框架正在长三角城市群显现。以"环太湖城市圈"为标志性特征的"网络城市"将成为长三角城市群未来的主要城市形态,国家有关部门和上级政府应高屋建瓴及早规划,各...
关键词:
城市群 城际关系 场效应 新型城市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饶宝红 徐维祥 陆央央 沈阳松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在我国经济、技术和社会整体发展等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提出了将城市化分为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城市化的全面评价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模型,运用大量统计数据对上海、江苏、浙江、北京和广东的城市化综合水平进行了测算与比较,最后指出了长三角地区城市化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贾艳青 张勃 张耀宗 唐敏 马彬 王国强 刘秀丽 罗正明
论文利用长三角地区65个气象站1960—2014年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分析并比较了大城市站、一般城市站和乡村站极端气温指数变化趋势以及城市化对大城市站和一般城市站各极端气温指数趋势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极端气温暖指日数明显增加,冷指日数明显减少,极值指数呈微弱上升趋势。暖指数城市站比乡村站增加趋势明显,冷指数城市站比乡村站减少趋势明显。除月最低气温极小值外,其他极值指数变化趋势在城市、乡村间差异较小。大城市站冰冻日数、霜冻日数、冷(暖)昼日数和月最低气温极小(大)值城市化影响显著,一般城市站冰冻日数、霜冻日数和月最低气温极小值城市化影响显著,城市化对极端气温影响明显的是长三角北部、江苏南部和浙东南的部分城市站点。冷昼日数城市化效应在冬季较明显,暖昼(夜)日数城市化效应在夏季较明显,春季、夏季、冬季城市化对极值指数的影响显著。
关键词:
极端气温指数 城市化影响 长三角地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贾艳青 张勃 张耀宗 唐敏 马彬 王国强 刘秀丽 罗正明
论文利用长三角地区65个气象站1960—2014年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分析并比较了大城市站、一般城市站和乡村站极端气温指数变化趋势以及城市化对大城市站和一般城市站各极端气温指数趋势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极端气温暖指日数明显增加,冷指日数明显减少,极值指数呈微弱上升趋势。暖指数城市站比乡村站增加趋势明显,冷指数城市站比乡村站减少趋势明显。除月最低气温极小值外,其他极值指数变化趋势在城市、乡村间差异较小。大城市站冰冻日数、霜冻日数、冷(暖)昼日数和月最低气温极小(大)值城市化影响显著,一般城市站冰冻日数、霜
关键词:
极端气温指数 城市化影响 长三角地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克强 万宁娜
基于我国大型物流企业长三角地区分支机构的城市联系数据,运用联锁网络模型,从聚合与互锁链接、城市网络距离、城际非对称性联系等方面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网络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的城市联系高度集中在多个中心城市之间,占据了网络的中心位置,外围城市各项指标落后,处于边缘位置;长三角地区城市网络正在形成多中心辐射、拉动外围城市协同发展的格局;上海市的核心地位不断提升,长三角地区以外的企业倾向于在长三角、中心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城市门槛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地企业的落户选择;在长三角五大亚都市圈中,苏锡常、南京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克强 万宁娜
基于我国大型物流企业长三角地区分支机构的城市联系数据,运用联锁网络模型,从聚合与互锁链接、城市网络距离、城际非对称性联系等方面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网络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的城市联系高度集中在多个中心城市之间,占据了网络的中心位置,外围城市各项指标落后,处于边缘位置;长三角地区城市网络正在形成多中心辐射、拉动外围城市协同发展的格局;上海市的核心地位不断提升,长三角地区以外的企业倾向于在长三角、中心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城市门槛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地企业的落户选择;在长三角五大亚都市圈中,苏锡常、南京都市圈与上海市的联系最为紧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潘悦 陈惠琪 张致伟
将高质量发展理念融入城市土地利用,基于2010~2020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评价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对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高质量利用(HUUL)的时空格局特征进行了探索,借助空间杜宾模型和偏微分方法对长三角地区HUUL的空间交互效应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10~2020年,长三角地区HUUL水平总体呈持续增长趋势,但空间分异显著,长江沿线城市和环杭州湾的沿海城市HUUL水平较高,长三角西部区域HUUL水平相对较低。(2)长三角地区HUUL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全域空间自相关性,局域空间以高-高和低-低集聚类型为主,城际间HUUL的空间交互效应显著。(3)基础设施、科技创新、政府管理是影响长三角地区城际间HUUL空间交互效应的重要驱动因素,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仅对本地城市HUUL产生影响,对邻近城市的溢出效应尚不显著,信息化水平则对邻近城市的HUUL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研究结果对于揭示HUUL空间交互效应的内在机制,指导长三角地区从区域联动视角提升城市土地利用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沈玉芳 刘曙华 张婧 王能洲
随着各类经济资源在空间上的集聚集群以及在地域上竞争与合作的不断推进,协同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基于协同发展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对长三角地区产业群、城市群和港口群的发展状况及其协同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认为长三角在推进三大群体协同方面具有很大的空间。根据以上结论并结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提出推进长三角地区产业群、城市群和港口群协同发展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产业群 城市群 港口群 协同发展 长三角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红梅 张彩莉 李建豹
研究新型城镇化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对实现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和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2005~2020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为研究样本,采用超效率SBM模型、窗口分析法、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等方法,探析了新型城镇化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及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新型城镇化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呈波动变化趋势。分区域来看,二者均呈现为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的特征。新型城镇化水平与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空间差异明显。(2)新型城镇化水平与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双变量全局Moran’s I的变化趋势呈现明显的“M”型,二者总体空间依赖特征明显。2010年以后,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局部空间关联类型增加,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苏南地区和浙北地区,低低集聚区主要分布在苏北地区和皖北地区。(3)新型城镇化能够显著提升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且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人口密度、对外贸易水平、科技水平、产业结构高级化和政府规模对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世翔 霍佳震
现代物流产业是当前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重点发展的产业。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目前长三角地区城市群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所具有的优势、劣势和面临的机遇、挑战进行了综合分析。从产业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提出了基于价值工程思想的长三角地区城市群物流产业发展的决策方法。建立了一种基于价值工程思想的有资源约束的产业发展决策模型,并给出了应用实例。基于SWOT分析结论和价值工程的社会效益决策方法提出了长三角地区城市群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策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毛雁冰 凌继全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强化农业部门的基础地位,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是目前经济转型发展中的关键问题。通过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可以扩大农业部门的产出规模,增加就业,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同时,可以避免快速城市化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文章基于长三角地区面板数据,利用Malmquist指数法测度了衡量农业现代化科技进步的TFP增长率,进一步分析TFP时序、农业现代化投入要素以及其他影响因素对城市化率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表明农业现代化会显著促进城市化发展,但农业现代化还需要从多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汪浩瀚 潘源
分别以2003—2015年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城市群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Hansen门限模型,以金融规模与金融效率作为门限变量,同时考虑到金融集聚的影响,来考察和比较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金融发展的产业升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产业升级的影响不仅存在门限效应,且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对不同城市群产业升级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性;其次金融集聚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在不同发展程度地区也是不同的,并给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宜男 李敬 王立 王子豪 姚晨心 王原
长三角地区快速城市化进程影响了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平衡关系,为实现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需要探究城市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影响。基于生态模型、Pearson相关性、随机森林、局部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城市化和生态系统服务供需间的影响关系、敏感性与空间交互关系,提出生态管理措施。研究发现:2000—2018年间,长三角地区城市化综合水平上涨133.33%;各典型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比均为正但均呈下降趋势,平均下降幅度22.39%;城市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比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2000—2018年间,影响强度平均上升82.34%;食物生产对人口城市化敏感性较强,碳储存和生境质量对经济城市化敏感性较强,水源涵养和PM2.5去除则对空间城市化敏感性较强;城市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比存在较大的空间错配性。由此建议将长三角地区划分为生态利用区、生态重构区、生态源地区和生态修复区,并结合城市化和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特征提出生态优化管理措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芳 潘晨 贾文晓 刘敏 义白璐 象伟宁
城市群已成为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全新地域单元,评估和判断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及其与城市化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计算方法,对"十一五"期间(2005~2010年)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基本特征和时空格局进行定量分析。并以其25个城市为研究单元,对"人口—经济"视角下的城市化水平与区域生态环境的发展关系和区域分异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十一五"期间长三角地区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均属"良",空间分布大致以上海—苏锡常—南京为界,呈南高北低中间差的特征。2010年较2005年生态环境状况稳中有好,浙江省和沪宁沿线的大部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政策调...
关键词:
生态环境 评价 城市化 长三角地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沈玉芳 刘曙华
基于产业结构升级与城镇空间组织模式协同的视角,对长三角地区城市化发展的态势与城镇组织模式的特征和趋势进行分析,以此为长三角城市群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认为:(1)长三角是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较快的领先地区;(2)城市群主副中心相结合、并有多轴连通的网络化特征已初步显现;(3)从整体上观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圈层结构的某些基本特征,并正处于不断发展阶段;(4)目前以上海为中心基本上形成了4个圈层,预测未来将形成5个圈层;(5)空间轴线结构特征显著,并形成了"之"字形格局;(6)随着交通轴线的进一步拓展和衔接,将以此形成以超大或特大城市为节点的空间组织网络结构,在形态上形成多中心复合状的网...
关键词:
城市化 城镇组织模式 特征和趋势 长三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