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585)
- 2023(19617)
- 2022(16390)
- 2021(15235)
- 2020(12530)
- 2019(28651)
- 2018(28677)
- 2017(53807)
- 2016(29731)
- 2015(33246)
- 2014(33515)
- 2013(32820)
- 2012(30579)
- 2011(27570)
- 2010(27836)
- 2009(25445)
- 2008(24863)
- 2007(22025)
- 2006(19865)
- 2005(17970)
- 学科
- 济(121386)
- 经济(121251)
- 管理(82369)
- 业(74698)
- 企(59645)
- 企业(59645)
- 方法(44995)
- 中国(38456)
- 数学(37812)
- 数学方法(37302)
- 农(35066)
- 地方(33485)
- 学(29123)
- 业经(28650)
- 财(26743)
- 农业(23706)
- 制(23042)
- 环境(22555)
- 理论(20721)
- 和(20235)
- 贸(19905)
- 贸易(19883)
- 银(19650)
- 银行(19599)
- 融(19301)
- 金融(19292)
- 易(19134)
- 行(18891)
- 发(18580)
- 技术(18320)
- 机构
- 大学(415330)
- 学院(414010)
- 济(159760)
- 管理(156708)
- 经济(155917)
- 研究(150012)
- 理学(133587)
- 理学院(131912)
- 管理学(129441)
- 管理学院(128683)
- 中国(112444)
- 科学(95381)
- 京(92656)
- 所(77204)
- 财(73606)
- 农(72670)
- 研究所(70251)
- 中心(67467)
- 江(67251)
- 业大(62862)
- 范(60026)
- 师范(59382)
- 北京(58818)
- 财经(57413)
- 农业(56648)
- 院(55484)
- 州(52601)
- 经(51959)
- 师范大学(48031)
- 省(46826)
- 基金
- 项目(280527)
- 科学(219359)
- 研究(205398)
- 基金(199731)
- 家(175415)
- 国家(173911)
- 科学基金(147748)
- 社会(127300)
- 社会科(120281)
- 社会科学(120246)
- 省(111133)
- 基金项目(105681)
- 自然(95691)
- 划(93740)
- 教育(93625)
- 自然科(93322)
- 自然科学(93297)
- 自然科学基金(91542)
- 编号(84877)
- 资助(80921)
- 成果(69778)
- 重点(63762)
- 发(63543)
- 部(60196)
- 课题(60042)
- 创(57405)
- 创新(53570)
- 科研(52979)
- 国家社会(51897)
- 项目编号(50930)
- 期刊
- 济(186846)
- 经济(186846)
- 研究(125875)
- 中国(92975)
- 学报(69384)
- 农(66612)
- 科学(63386)
- 管理(59269)
- 财(55230)
- 教育(55059)
- 大学(51407)
- 学学(47593)
- 农业(45662)
- 融(38315)
- 金融(38315)
- 技术(36955)
- 业经(31573)
- 经济研究(28610)
- 财经(27297)
- 图书(26496)
- 问题(25362)
- 业(24404)
- 经(23384)
- 资源(22159)
- 科技(20412)
- 版(19875)
- 技术经济(19012)
- 现代(18901)
- 理论(18890)
- 发(18791)
共检索到6410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树功 周永章
21世纪 ,全球竞争的基本单位将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 (圈 )。基于对大城市群发展趋势及其环境问题的基本认识 ,文章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 ,分析了其发展现状及存在环境问题 ,阐述了珠三角城市群未来发展趋势 ,初步给出了城市群环境问题解决的途径 ,提出了珠三角城市群资源环境一体化的框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树功 周永章 麦志勤 金辉
21世纪城市群将成为新的竞争单位 ,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了城市群发展战略 ,并开始了城市群规划的编制工作。从战略环境影响高度 ,文章提出了在编制城市群规划同时应编制城市群环境规划 ,并就城市群环境问题辨析、城市群环境规划目的任务、规划理论依据、方法论作了阐述 ,同时 ,还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环境规划为例 ,对编制程序、主要研究内容等作了概述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冯邦彦 尹来盛
在比较了单中心主义、多中心主义和新区域主义三种区域治理流派的基础上,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认为存在正式的行政区划调整和非正式的区域协调机制两种区域治理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城市群治理结构演变的路径,并提出了加强企业、个人、非政府组织在推动城市群治理结构演变中作用的建议。
关键词:
珠三角 城市群 区域治理结构 动态演变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虹鸥 叶玉瑶 罗晓云 叶树宁
依据城市流强度值,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各城市在区域中的联系地位表现为:高城市流强度值城市为广州、深圳,是城市群区域联系的中心;中城市流强度值城市为珠海、佛山,是区域联系的副中心;低城市流强度值城市为东莞、中山、江门、惠州、肇庆,是地方集聚与辐射的中心。依据各城市的城市流强度结构,提出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流强化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
城市流强度 城市群 珠江三角洲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郑吉春 赵天杨 朱余旺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世界的竞争将以城市群为单位展开。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我国各级政府相应提出了"梯度发展战略"。本文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分析评价其区域发展战略,按照系统论的原理,从经济一体化的角度,建议强化开放型经济,实施人才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
城市群 梯度发展战略 珠江三角洲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陆大道
在全球化与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区域经济的大格局正在形成。以香港和广州为核心城市的珠江三角洲正在发展成为我国的世界级大城市群之一,成为我国南部区域进入世界(特别是进入"一带一路")的枢纽(区)及世界进入中国南部的门户。文章阐述了珠江三角洲大城市群的优化发展及其各部分的功能定位,认为以珠江三角洲为平台所统领起来的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范围包括长江流域以南广阔的范围,指出该经济合作区运作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陆大道
在全球化与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区域经济的大格局正在形成。以香港和广州为核心城市的珠江三角洲正在发展成为我国的世界级大城市群之一,成为我国南部区域进入世界(特别是进入"一带一路")的枢纽(区)及世界进入中国南部的门户。文章阐述了珠江三角洲大城市群的优化发展及其各部分的功能定位,认为以珠江三角洲为平台所统领起来的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范围包括长江流域以南广阔的范围,指出该经济合作区运作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列
本文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对象,应用经济溢出模型,研究1992-2007年期间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内部的城市协调发展状况。通过分析发现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各城市之间经济的关联性强,经济溢出作用明显。城市的总溢出效应与该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呈负相关,城市经济规模较低,总溢出较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协调发展 经济溢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傅朗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出发,分析了珠江三角洲要维持可持续发展在土地、人口素质、自然环 境和金融生态方面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 珠江三角洲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郭海湘 陈丽 刘龙辉 龙维
文章基于TOPSIS法对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中九个城市的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首先建立了新的城市竞争力模型;其次根据模型以及国内外研究的指标使用频率,建立了新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TOPSIS法对指标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各城市的贴近度,并对各城市进行总体排名;接着对排名结果进行分析,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可以根据2005-2009年各城市的排名情况,将城市群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五年均排名在前三的城市:广州、深圳、东莞,第二层为五年排名始终在中等(第四至第六)的城市:佛山、珠海、中山,第三层为五年始终排名倒数三名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城市竞争力 TOPSIS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甫园 王开泳
绿道对城市群构建连续的生态开放空间网络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珠三角城市群现有区域绿道网络,采用拓扑网络和社会网络分析评估生态游憩空间的连接度,揭示生态游憩空间联系的空间分布模式,结果表明:"生态游憩空间-区域绿道"拓扑网络的α、β、γ指数分别为0、0.386、0.129,说明网络中点和边较少,网络为树状形,环通性不高,总体连接度较低;绿道对生态游憩空间的连接度呈集群式分布,且处在边缘的凝聚子群连接度高于中心地区的子群;各集群之间的连接度呈现出东部-北部区域大于西部、东西部之间空间分割性比较明显的格局;连接度分布模式的形成主要受绿道政策与布局、绿道建设机制、生态游憩空间规模集聚格局、地理阻隔与空间邻近性的影响。最后,论文提出了优化"生态游憩空间-绿道"分布模式、构建连接度更高的生态开放空间系统的路径,给中国城市群规划和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春超 余静文
本文将M-U型组织理论应用于城市间政府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研究认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的形成在组织形式上能够较大可能地发挥M型组织和U型组织的各自优势,进行产业对接和融合,在产业结构上发挥分工优势,这样更加有利于城市群内各地区间的协调发展和资源的合理分配。这种互补性的经济关系,也使得城市群形成前后的政府组织形式和经济绩效具有显著差异。本文的理论模型提出在特定的假设条件下,如果信息传递不完全并且信息失真达到一定程度,那么实行城市群后的地区总收益将大于未实行城市群的各个地区的收益和,城市群的形成能够促进城市群内城市整体经济绩效。本文利用了珠江三角洲的数据对这一命题进行了验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凡 黄耀丽
城市旅游经济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现象,可以归纳为区域间城市旅游经济增长而产生的溢出问题。本文在对旅游溢出效应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构建了城市间旅游经济的溢出模型,并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对城市间旅游经济相互溢出,各变量对城市旅游经济的溢出效应进行综合分析。
关键词:
城市旅游经济 溢出分析 珠江三角洲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郑春勇
地方政府合作与区域空间结构存在协同演化关系。地方政府合作通过影响区域空间布局、地域分工专业化和区域空间整合来影响区域空间结构,区域空间结构通过影响合作共识、合作范围、合作领域以及合作机制来影响地方政府合作。根据二者的相互作用机理,实现地方政府合作与区域空间结构的动态协同演化,需要不断改善府际关系。对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的实证分析印证了这一原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