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44)
- 2023(15675)
- 2022(13300)
- 2021(12328)
- 2020(10196)
- 2019(23778)
- 2018(23669)
- 2017(44871)
- 2016(24538)
- 2015(27935)
- 2014(28466)
- 2013(28009)
- 2012(26361)
- 2011(24197)
- 2010(24942)
- 2009(23011)
- 2008(22853)
- 2007(20771)
- 2006(18486)
- 2005(17085)
- 学科
- 济(121989)
- 经济(121881)
- 管理(64292)
- 业(60303)
- 企(46570)
- 企业(46570)
- 方法(45705)
- 数学(40093)
- 数学方法(39436)
- 中国(33991)
- 地方(31893)
- 农(31036)
- 业经(24817)
- 学(24234)
- 财(22689)
- 农业(21104)
- 制(19715)
- 贸(18681)
- 贸易(18665)
- 理论(18143)
- 易(17863)
- 地方经济(17536)
- 银(17239)
- 银行(17205)
- 融(16995)
- 金融(16993)
- 环境(16982)
- 和(16708)
- 行(16528)
- 发(16187)
- 机构
- 学院(360156)
- 大学(357081)
- 济(150675)
- 经济(147141)
- 管理(131216)
- 研究(128408)
- 理学(110747)
- 理学院(109280)
- 管理学(107049)
- 管理学院(106347)
- 中国(97502)
- 科学(79609)
- 京(78561)
- 财(67398)
- 所(66671)
- 农(60717)
- 研究所(59954)
- 中心(58395)
- 江(57902)
- 财经(52393)
- 业大(51901)
- 范(50962)
- 师范(50489)
- 北京(50441)
- 农业(47247)
- 经(47045)
- 州(46629)
- 经济学(46275)
- 院(46115)
- 经济学院(41270)
- 基金
- 项目(227080)
- 科学(177096)
- 研究(166970)
- 基金(160273)
- 家(139159)
- 国家(137953)
- 科学基金(117355)
- 社会(103915)
- 社会科(98392)
- 社会科学(98365)
- 省(91268)
- 基金项目(84442)
- 教育(77390)
- 划(76091)
- 自然(74713)
- 自然科(72909)
- 自然科学(72892)
- 自然科学基金(71490)
- 编号(69481)
- 资助(66387)
- 成果(56971)
- 发(53878)
- 重点(51685)
- 课题(49842)
- 部(48707)
- 创(46198)
- 创新(43276)
- 发展(43140)
- 科研(42624)
- 展(42471)
- 期刊
- 济(181646)
- 经济(181646)
- 研究(112455)
- 中国(78174)
- 农(55840)
- 学报(53612)
- 财(52812)
- 科学(50709)
- 管理(49001)
- 教育(43824)
- 大学(40310)
- 农业(37650)
- 学学(37544)
- 技术(35476)
- 融(34150)
- 金融(34150)
- 业经(29179)
- 经济研究(28939)
- 财经(25924)
- 问题(24510)
- 经(22452)
- 业(20518)
- 技术经济(19721)
- 统计(19670)
- 图书(18993)
- 贸(17558)
- 策(17534)
- 资源(17329)
- 商业(17219)
- 现代(16860)
共检索到5636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汪坚强 朱渊 王勇
运用城市形态学的研究方法,分析1840年以来近现代济南城市形态的演变,归纳得出"新城—协作"与"扩展—回波"两种城市形态发展模式,并对它们的内涵、区别、经济学分析等展开探讨。研究发现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的规模门槛后,某种程度上,"新城—协作"的城市形态发展模式要比"扩展—回波"式更符合城市发展规律与实际需要。这为我国一些大城市调整"摊大饼"式的空间发展路径依赖,摆脱"单中心"蔓延发展导致诸多"城市病"的发展困境,实现城市形态优化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汪坚强
运用城市形态学研究方法,以城市用地和空间拓展作为切入点,梳理建国以来现代(1949~2002年)济南城市形态演变的历史脉络,探寻其形态演变的轨迹、特征及动力机制,发掘现代济南城市形态演变与社会经济发展变迁之间的内在关系,总结现代济南城市形态演变潜在的基本规律。
关键词:
城市形态 现代济南 空间扩展 演变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旭 车越 曾寒梅
我国历史时期的城市形态类型丰富、特色鲜明,反映了地域自然环境与历史发展的差异,蕴含着人们适应地方条件的经验与智慧。以同属巴蜀亚区,但形态差异明显的成都、重庆为例,构建动态、层进的城市形态认识框架,结合卫星影像与历史地图数据,按照"收集—转译—识别—分析"的程序,研究城市形态特征的形成与演变过程,揭示形态特征的演变规律、影响因素及生成原则,为当前城市建设提供信息与借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可石 李欣珏 陈楠
本文是20世纪大城市形态模式的回溯性辨析,通过对比伦敦、纽约、莫斯科城市实践经验,探讨了英、美、苏三种不同城市思想下城市形成的总体形态、城市层级、城市增长导向模式的差异,并对三种模式的可持续性进行了对比与解读,最后对中国未来大城市如何走由英国田园城市发展而来的组团发展模式进行了总结讨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叶强,鲍家声
通过城市空间理论与空间分析的方法,剖析长沙的城市空间结构及形态的演变过程和机制,可以发现商业空间的发展与整个城市空间结构及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为长沙提供城市空间拓展的优化和发展模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青
本文应用分形理论 ,对太原市城市形态近 40年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尝试性的定量分析 ,揭示了太原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地域扩展方式。结果显示 :太原市城市形态的演变与工业化发展阶段及社会发展的周期性密切相关 ,城市的形态随城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而变化
关键词:
分形 分维 城市地域结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勤政 吕斌 刘津玉
城市由滨河到跨河发展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社会和工程技术条件,即达到门槛值,以往的研究中对这一问题较少论及或阐述的较为模糊,尤其缺乏系统的定量分析。在总结国内外城市跨江河发展的时空特征的基础上,认为判断城市能否跨河发展的主要依据是城市自身是否达到了跨越式发展的条件,而与跨江河直接相关的自然地理条件、工程技术因素的约束力呈下降趋势。创建并应用了城市跨江河发展可行性评价体系,对济南市北跨黄河发展的条件、时机和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对制订城市发展战略、空间管制规划和开发风险预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跨江河发展 门槛条件 可行性评价 济南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金俊 杨俊宴 史北祥
中心区在各类发展因素的影响下,呈现出了特定的空间形态。本文在对其空间形态发展规律深入研究、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同心圆圈层分布规律、自组织竞争择优规律、依轴核延伸拓展规律以及空间不平衡发展规律等中心区空间形态发展的基本规律。并在对各个规律进行详细阐述的基础上,尝试探析其形成的动力机制,以更为准确地把握其空间形态形成的根本所在。
关键词:
中心区 空间形态 发展规律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Piper Gaubatz 王晓晓 王楠 林丹丹
城市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着中国城市基本的自然形态和结构。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能折射出国家动态的经济、社会和政策条件的新的模式正逐渐取代了由浓厚的意识形态所形成的带有鉴别性的模式。这篇论文提供了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形态转变的模式和过程的分析。对于快速变化的城市,分析主要集中在两点:城市发展中区域的变化;在发展和形式上出现共同的趋势。文章重点谈了土地使用的专业化、交通循环和建筑的高度、规划的过程、城市的更新及房地产市场的私有化等问题。
关键词:
城市形态 结构转型 城市规划 城市改造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集宁 张丽霞 张海燕 吕兰颂
从地质的角度,分析了济南城市环境地质条件和发展中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以及黄河悬河稳定性,认为悬河稳定性不会影响城市发展,黄河以北地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丰富的水资源有利于城市发展,以及城市保泉供水和生态城市的建设。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钱紫华 孟强 陈晓键
国内对城市边缘区的发展研究主要限于一些经验性的分析,针对这一问题,总结了国内目前大城市边缘区发展的五种主要亚模式,分析了与这些模式相关的三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就国内大城市边缘区发展模式的选择论述了相关的原则和途径。
关键词:
大城市 边缘区 发展模式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韩兆洲 陈文慧
目前我国特大城市发展遇到了人口密度过高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类"城市病"。本文对我国六座特大城市规划进行了梳理,认为多中心发展模式已成为共识,但规划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基于城市发展模式的机理,结合我国特大城市发展多中心模式探索中的典型案列剖析,文章提出了新城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完善产业链条、人的作用、政府引导及规划的实施持续性。
关键词:
特大城市 分工理论 多中心模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成新 王明苹 王格芳 姚士谋
21世纪的中国进入新城市时代,城市空间结构变化剧烈。本文以济南市为例,探讨中国特大城市人口和经济的空间重构规律,研究发现:人口规模呈周期性涨落,各街区的人口变动较为明显且已出现逆城市化态势,人口分布不平衡且在空间上存在突变和周期性变动;中心城区的经济空间重构极为明显,第一产业空间压缩,非农产业空间转换剧烈,第三产业空间整合提升。研究表明,中国已经进入了城市化的新时期。
关键词:
新城市时代 特大城市 空间重构:济南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春燕
近年来以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为核心的新城市形态建设正成为发达国家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它强调利用城市公共空间的集约和积聚效应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整合区域功能,创造城市活力满足产业和社会发展需求。分析了新城市形态建设的发展趋势,并通过实际案例考察新城市形态的建设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城市建设管理现状归纳聚焦城市公共空间促进新城市形态建设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
城市公共空间 新城市形态 国际经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