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09)
- 2023(10095)
- 2022(8276)
- 2021(7437)
- 2020(6170)
- 2019(13727)
- 2018(13604)
- 2017(26346)
- 2016(13608)
- 2015(14644)
- 2014(14420)
- 2013(14523)
- 2012(13050)
- 2011(11539)
- 2010(11903)
- 2009(11479)
- 2008(11642)
- 2007(10818)
- 2006(9718)
- 2005(8657)
- 学科
- 业(83573)
- 企(67195)
- 企业(67195)
- 济(64958)
- 经济(64870)
- 管理(55873)
- 农(44164)
- 农业(29507)
- 业经(28181)
- 方法(23771)
- 财(20948)
- 技术(19076)
- 中国(18976)
- 数学(16399)
- 数学方法(16351)
- 务(16309)
- 财务(16306)
- 财务管理(16298)
- 企业财务(15429)
- 制(14332)
- 策(13954)
- 技术管理(13221)
- 地方(12787)
- 划(12610)
- 体(11869)
- 理论(11571)
- 和(11168)
- 企业经济(10666)
- 经营(10440)
- 发(10191)
- 机构
- 学院(202920)
- 大学(192100)
- 济(92683)
- 经济(91022)
- 管理(89581)
- 理学(77449)
- 理学院(76816)
- 管理学(76181)
- 管理学院(75799)
- 研究(59384)
- 中国(49742)
- 农(44525)
- 财(39938)
- 京(38835)
- 农业(33399)
- 科学(32615)
- 江(32111)
- 业大(31856)
- 财经(31801)
- 经(28874)
- 中心(28811)
- 所(27508)
- 经济管理(27054)
- 经济学(26595)
- 州(24904)
- 商学(24816)
- 商学院(24608)
- 研究所(24361)
- 经济学院(24152)
- 北京(23238)
- 基金
- 项目(132598)
- 科学(109195)
- 研究(102020)
- 基金(98977)
- 家(83306)
- 国家(82371)
- 科学基金(75019)
- 社会(70558)
- 社会科(66739)
- 社会科学(66723)
- 省(54521)
- 基金项目(54118)
- 自然(46140)
- 自然科(45215)
- 自然科学(45208)
- 自然科学基金(44498)
- 教育(43206)
- 划(42408)
- 编号(40988)
- 资助(36574)
- 创(34705)
- 业(34350)
- 创新(31299)
- 发(30424)
- 成果(29931)
- 部(29450)
- 国家社会(29304)
- 制(28856)
- 重点(28084)
- 农(26972)
- 期刊
- 济(112948)
- 经济(112948)
- 研究(58302)
- 农(49077)
- 中国(39894)
- 管理(35726)
- 农业(32898)
- 财(32644)
- 业经(26450)
- 科学(25937)
- 学报(21461)
- 融(20506)
- 金融(20506)
- 技术(19066)
- 大学(18649)
- 学学(18235)
- 业(17253)
- 问题(16952)
- 财经(15682)
- 经济研究(14939)
- 技术经济(13696)
- 经(13674)
- 农村(13661)
- 村(13661)
- 农业经济(13494)
- 教育(12479)
- 现代(12073)
- 世界(11755)
- 科技(11284)
- 商业(11043)
共检索到3029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朱明宝 杨云彦
利用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和2015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实证研究了城市规模对农民工创业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来说,城市规模对农民工创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平均而言,城市规模每扩大1%,农民工创业概率会提高7.05个百分点左右。同时,研究还发现:城市规模对农民工"生存型"创业的促进作用更大,对低技能农民工创业的积极效应也更明显;城市规模对消费性服务业农民工创业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生产性服务业则不具有统计显著影响。减少农民工的空间流动性障碍,将有助于农民工创业,使农民工更好地受益于大城市
关键词:
城市规模 集聚经济 农民工创业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萃
本文从空间经济学视野切入,探讨什么样的集聚经济更能激励人们创业。理论研究揭示: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经济分别通过不同的机制促进创业。从动态角度看,我国专业化集聚的现实特征使得多样化集聚经济而非专业化集聚经济对创业企业产生可持续的影响。这一理论推论得到了基于个体微观数据与城市数据相匹配的实证支持。在此基础上围绕创业企业发展和创业动机的对比研究揭示,生存型小规模创业不仅受益于城市多样化外部性,也受益于城市专业化外部性,但多样化外部性对规模较大的机会型创业的影响更为显著。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上下游行业关联是多样化外部性促进我国创业的重要渠道。
关键词:
城市 集聚经济 创业 作用机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建国 李实
本文基于最新的2011年和2012年流动人口监测调查数据,主要考察了城市规模对农民工工资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首先,大城市的农民工工资水平比小城市高,但这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技能水平更高。其次,城市规模扩张能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农民工工资对城市规模的弹性系数在4.0%~4.2%之间,但该系数明显低于已有文献报告的城市当地工人的相应系数。最后,综合考虑到城市间的工资、生活成本和便利性差异等,农民工从大城市获得的真实实际工资或效用水平更高。改革户籍制度,减少农民工的空间流动性障碍,将使得农民工更受益于大城市。本文控制了农民工潜在的城市选择性偏差,克服了当前城市规模的潜在内生性。
关键词:
城市规模 农民工 工资 生活成本 便利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阮荣平 郑风田 刘力
传统创业理论一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宗教。基于CGSS(2006—2010)数据,本文从微观层面考察了宗教信仰对个体创业选择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无宗教信仰者而言,有宗教信仰者创业的概率更大。使用历史上省级层面宗教活动场所作为工具变量,纠正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这一正向影响依然存在。这一正向影响存在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宗教信仰改变了创业偏好,同时宗教组织所构建的社会资本放松了创业约束。此外,宗教对自雇层面创业的影响还存在一个作用机制,即由于宗教与现代教育之间潜在的冲突性,导致信徒人力资本投资下降,无法在劳动市场就业,被迫选择自雇型创业。
关键词:
宗教 创业 社会资本 偏好 人力资本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建
人力资本是促进农民工正规就业、改善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往研究并未深入挖掘何种人力资本在提升农民工就业层次方面发挥着更为关键的作用。对此,本文基于城市农民工调查数据,在Logit模型基础上采用系数集束化的统计方法,比较了正规教育和技能培训两种人力资本对农民工正规就业影响的相对效果。研究发现:技能培训是影响农民工正规就业更为直接和有效的人力资本要素,其作用远远高于正规教育,但技能培训相对于正规教育的作用优势存在着明显的代际差异和职业分化特征。在代际差异上,对于两代农民工而言,技能培训的作用均高于正规教育,但在第一代农民工的就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在职业分化上,技能培训所发挥的作用仍然高于正规教育,并且前者相对后者的优势会随着农民工"去体力化"的职业分化过程表现得愈发突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葛乃旭 符宁 陈静
农民工市民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基于对上海市农民工市民化成本的测算结果和调研的反馈信息,以维护农民工权益、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特大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制定应将农民工有序纳入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民工子女教育投入,提供均等化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
关键词:
农民工 市民化 均等化 社会保障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葛乃旭 符宁 陈静
农民工市民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基于对上海市农民工市民化成本的测算结果和调研的反馈信息,以维护农民工权益、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特大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制定应将农民工有序纳入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民工子女教育投入,提供均等化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
关键词:
农民工 市民化 均等化 社会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郑文杰 李忠旭
本文根据北京市200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从个体特征、就业收入情况、生活及家乡状况四个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北京市新生代农民工返乡意愿较为强烈,有62.35%的样本选择返乡。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性别、平均月收入、劳动合同签订情况对其意愿存在显著负影响,归属感和是否有对象或配偶对于其意愿有显著正影响,家乡就业机会和居住满意度等因素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返乡意愿 Logit模型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兰冰 刘泽宇
推进农民工城市创业是破解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市民化难题以及应对工业智能化对就业冲击的重要举措。基于2013-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实证考察了工业智能化对农民工城市创业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工业智能化对农民工城市创业决策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对农民工城市创业的质量提升效应还有待提高;就业替代与非认知能力提升、知识溢出以及消费需求拉动是其重要作用渠道;工业智能化对新生代农民工、家庭收入较高、省际间流动、流入时长超5年、完成宅基地退出和土地流转的农民工城市创业促进效应较大;城市外部营商环境和公共服务可及性在工业智能化促进农民工城市创业过程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利用工业智能化技术变革红利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才凤伟
农民工创业问题成为近年来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与以往重视结构性作用的研究不同,本文主要从主体性视角讨论了影响农民工城市创业的诸多因素。基于实证调查的数据,研究发现:个人的客观条件和内在动机构成了创业发生的必备要素。从客观条件看,个人的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都会对创业产生影响,同时个人拥有的资源也会影响其创业与否的选择;从内在动机来看,对自身处境的重视和对子女未来的考虑成为农民工创业的双重推动力。在具体时空背景下,研究中对主观性的强调并不排斥结构性因素的作用,某一方面因素的重要性在特定的情境可能会被突显,因而只
关键词:
农民工 创业 主体性 客观条件 创业动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晓琳 王鹤洁 翟淑萍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构建人力资源驱动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尤为重要。以往研究多以企业高管为研究对象,却忽视了有关员工薪酬的制度安排对创新活动的重要性。本文以2010-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视角分析员工薪酬粘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员工薪酬粘性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第二,对员工薪酬粘性主要通过降低员工离职率、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两条路径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促进作用。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员工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源泉,企业应建立健全有关员工的薪酬激励机制,以充分调动员工参与创新的积极性;第二,社会要为企业创新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对创新产出的保护措施,加大对创新活动的鼓励与支持;第三,政府应敦促企业完善薪酬政策,在薪酬分配过程中注重对员工的保护和鼓励,从而为完善企业人力资源制度、优化企业创新环境提供有力的保障。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立勇 范薇
本文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所匹配的企业样本,借助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双向贸易在促进企业创新方面是否存在与单向贸易不同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双向贸易企业在创新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方面均优于单向贸易企业,双向贸易更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且该结论不受匹配方法的影响,具有稳健性;双向贸易对不同行业企业创新的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双向贸易对机械电子类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程度最大;对于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混合贸易等贸易类型,双向贸易企业的创新能力均优于单向贸易企业;双向贸易更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的内在影响机理,可以从规模经济效应、竞争促进效应、资本积累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四个方面来解释,本文最后给出基本结论与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香菊 贺娜
本文基于2008—2015年我国制造业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针对研发投入、中间产出和产成品三个阶段,研究了税收激励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发现税收激励不仅有利于当期,而且有利于未来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但税收激励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长期正向促进效应不具有稳健性,尤其不利于研发成果的转化。长期来看,税收激励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正向促进效应更易受长期融资约束、管理层短视等因素影响。建议税收激励政策不仅要有利于当前技术创新,更要注重税收激励政策的持续性,注重研发成果转化等。
关键词:
税收激励 企业技术创新 R&D补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谭小芬 朱茜俣 邹静娴
本文旨在探讨地方财政分权对于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基于省级财政数据以及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本文发现地方财政分权有助于促进企业的研发创新。就作用机制而言,一方面,财政分权下,地方政府通过企业补贴、税收优惠以及工业用地价格补贴等成本收益直接激励企业研发创新;另一方面,财政分权还可以通过改善当地制度环境以及完善当地基础设施从而为企业研发提供更好的创新环境。同时,本文并未发现金融分权在财政分权促进企业研发创新过程中发挥显著作用。异质性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于企业研发创新的促进作用在政企联系越弱和地方税收净上缴越少的省份,以及融资约束越小的企业中表现越明显。最后,本文还就财政分权对于企业研发的促进效果在国企—非国企间的差异进行了进一步探讨,发现尽管财政分权下,国有企业获得更多的信贷资源,但并没有很好地反映在创新激励效果上,表明财政分权带来的研发促进效果存在一定资源配置扭曲问题,为进一步探索中国式分权激励体系运作提供一定政策意义。
关键词:
财政分权 企业创新 融资环境 制度环境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汪辉平 王增涛
本文将企业家精神区分为创新型企业家精神与管理型企业家精神,引入"创新型企业家精神比率"这一变量,构建理论模型来描述创新型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利用2009—2015年全球46个主要国家的数据对此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全样本的检验结果显示管理型企业家精神只能在短期内提升产出水平,而创新型企业家精神才是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驱动力;分样本的检验结果显示,管理型企业家精神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而创新型企业家精神在短期内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影响不显著。因此,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能否创造出有利于创新型企业家精神成长的制度和环境是维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