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41)
- 2023(14326)
- 2022(12428)
- 2021(11664)
- 2020(9535)
- 2019(22051)
- 2018(22022)
- 2017(42154)
- 2016(23061)
- 2015(25916)
- 2014(26041)
- 2013(25753)
- 2012(24072)
- 2011(21851)
- 2010(21876)
- 2009(19784)
- 2008(18982)
- 2007(16525)
- 2006(14733)
- 2005(13033)
- 学科
- 济(95895)
- 经济(95795)
- 管理(61449)
- 业(58398)
- 企(46085)
- 企业(46085)
- 方法(37267)
- 数学(31777)
- 数学方法(31425)
- 中国(30126)
- 地方(27949)
- 农(26781)
- 业经(21921)
- 学(20956)
- 财(19807)
- 农业(18429)
- 贸(16590)
- 贸易(16574)
- 环境(16409)
- 易(15943)
- 制(15757)
- 和(15437)
- 理论(15233)
- 技术(14771)
- 融(14627)
- 银(14626)
- 金融(14624)
- 银行(14577)
- 发(14489)
- 地方经济(14214)
- 机构
- 大学(320687)
- 学院(320447)
- 管理(125240)
- 济(124341)
- 经济(121281)
- 研究(114025)
- 理学(107588)
- 理学院(106213)
- 管理学(104432)
- 管理学院(103837)
- 中国(84621)
- 科学(72581)
- 京(71310)
- 所(58068)
- 财(55253)
- 农(53170)
- 研究所(52865)
- 中心(51197)
- 业大(48296)
- 江(47619)
- 范(46385)
- 师范(45980)
- 北京(45743)
- 财经(43850)
- 院(42057)
- 农业(41386)
- 经(39780)
- 州(39539)
- 师范大学(37388)
- 经济学(35740)
- 基金
- 项目(219978)
- 科学(172049)
- 研究(161862)
- 基金(156843)
- 家(136775)
- 国家(135567)
- 科学基金(115871)
- 社会(99547)
- 社会科(94076)
- 社会科学(94050)
- 省(86219)
- 基金项目(84562)
- 自然(75707)
- 自然科(73874)
- 自然科学(73861)
- 划(73248)
- 教育(73066)
- 自然科学基金(72485)
- 编号(67483)
- 资助(63562)
- 成果(54379)
- 发(50891)
- 重点(49372)
- 部(47149)
- 课题(46870)
- 创(45206)
- 创新(42118)
- 科研(41437)
- 发展(40562)
- 项目编号(40332)
- 期刊
- 济(143392)
- 经济(143392)
- 研究(97889)
- 中国(65612)
- 学报(49907)
- 农(48713)
- 科学(47847)
- 管理(45774)
- 教育(39886)
- 财(39751)
- 大学(37182)
- 学学(34619)
- 农业(34186)
- 融(28688)
- 金融(28688)
- 技术(27973)
- 业经(24689)
- 经济研究(21977)
- 财经(20038)
- 问题(19935)
- 图书(19573)
- 业(17666)
- 资源(17518)
- 经(17068)
- 科技(16098)
- 理论(15629)
- 发(15434)
- 现代(15282)
- 技术经济(14956)
- 实践(14470)
共检索到4829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史军 穆海振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社会城镇规划与自然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越发密切,城镇规划体系需要纳入气候变化的影响并考虑适应气候变化的策略。首先以发达国家及世界著名大城市为参考,对美国、德国和日本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城镇可持续发展规划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实践措施分别进行了综述和提炼;然后,以上海为例,对照分析了我国大城市在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气候变化挑战及存在的脆弱性,包括城镇发展规划与气候环境的相容性考虑不够、城镇化过程对气候环境的影响缺乏充分论证、城镇基础设施抵御气象灾害的能力较低、气候变化对城镇人体健康的影响未给予高度关注等;最后,指出了我国大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城镇可持续发展思路及重点方向,即充分考虑区域气候...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窦睿音
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西部,是澜沧江、黄河、长江的发源地,也是全国生态系统的天然屏障,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利用1960~2013年三江源境内13个气象站点的月气温、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样条函数插值法等气候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三江源地区气温突变前后三个源区降水空间分布特征,并针对气候变化分别为三个源区提出可持续发展适应对策,结论如下:(1)三江源及其三个源区年及四季气候均呈暖湿化趋势。(2)三江源年气温发生突变后长江源北部降水明显增多;春季气温突变后,澜沧江源、黄河源冬南部降水明显增多;夏季气温突变后,长江源北部降水明显增多;秋季降水空间分布在气温突前变后...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胡彩梅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不断向大城市涌动,造就了一批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联合国发布的《2014年世界城市化发展展望》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城区常住人口超过500万的特大城市有16个,2020年将达到20个,到2030年将达到23个。特大城市对于引领经济增长、吸纳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口转移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人口规模扩张,土地等资源面临紧约束,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困难、公共服务短缺等问题,制约着特大城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岩鸿
作为大城市行政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的中心城区既是城市的"聚集汇",又是城市的"辐射源",其对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影响巨大。大城市中心城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以具备特色的城区规划为载体,以建立区域性的中心城区品牌为重点,以淡出经济的信息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为主线,努力将中心城区打造成最宜居的现代化工作生活区域。
关键词:
中心城区 可持续发展 路径选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曾鹏 毕超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以一个或几个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逐渐成为具有全球意义的新型城市-区域发展合作和空间组合模式。提高十大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助于促进我国整体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建立多层指标体系,运用多层次主成分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从经济、社会和自然三方面对中国十大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测度和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十大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存在非均衡性差异,并有针对性地给出了如何提高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树功 周永章
21世纪 ,全球竞争的基本单位将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 (圈 )。基于对大城市群发展趋势及其环境问题的基本认识 ,文章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 ,分析了其发展现状及存在环境问题 ,阐述了珠三角城市群未来发展趋势 ,初步给出了城市群环境问题解决的途径 ,提出了珠三角城市群资源环境一体化的框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秦大河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自2007年发布第四次评估报告(AR4)以来,新的观测证据进一步证明,全球气候系统变暖是毋庸置疑的事实。2012年之前的3个连续10年的全球地表平均气温,都比1850年以来任何一个10年更高,且可能是过去1400年来最热的30年。虽然1998-2012年全球地表增温速率趋缓,但还不能反映出气候变化的长期趋势。1970年以来海洋在变暖,海洋上层75 m以上的海水温度每10年升温幅度超过0.11℃;1971-2010年地球气候系统增加的净能量中,93%被海洋吸收。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速率加快,1993-2010年间高达3.2 mm/年。全球海洋的人为碳库很可能已增加,导致海洋表层水酸化。1971年以来,全球几乎所有冰川、格陵兰冰盖和南极冰盖的冰量都在损失。其中1979年以来北极海冰范围以每10年3.5%~4.1%的速率缩小,同期南极海冰范围以每10年1.2%~1.8%的速率增大。北半球积雪范围在缩小。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大多数地区的多年冻土温度升高。已在大气和海洋变暖、水循环变化、冰冻圈退缩、海平面上升和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中检测到人类活动影响的信号。1750年以来大气CO2浓度的增加是人为辐射强迫增加的主因,导致20世纪50年代以来50%以上的全球气候变暖,其信度超过95%。采用CMIP5模式和典型浓度路径(RCPs),预估本世纪末全球地表平均气温将继续升高,热浪、强降水等极端事件的发生频率将增加,降水将呈现"干者愈干、湿者愈湿"趋势。海洋上层的温度比1986-2005年间升高0.6~2.0℃,热量将从海表传向深海,并影响大洋环流,2100年海平面将上升0.26~0.82m。冰冻圈将继续变暖。为控制气候变暖,人类需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如果较工业化之前的温升达到2℃,全球年均经济损失将达到收入的0.2%~2.0%,并造成大范围不可逆的影响,导致死亡、疾病、食品安全、内陆洪涝、农村饮水和灌溉困难等问题,影响人类安全。但如果采取积极行动,2℃的温升目标仍可望达到。为遏制逐渐失控的全球变暖,需全球共同努力减排,以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理想。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琰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其已经和正在产生的影响严重威胁着自然界和人类的安全,如何应对这一问题成为全球共同的责任。作为全球碳排放的主要源头,城市首当其冲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之处。本文就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城市如何通过低碳生态发展之路来达到碳减排进行了系统论述。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碳排放 城市化 低碳生态城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隆少秋
大城市边缘区中小城市的发展具有其特殊性,特殊的区位和特殊的功能定位决定它必须与大城市协调发展。当前"撤县设区"、"撤市设区"发展大城市,加快城市化进程成为我国当今城市发展的一个主导趋势。行政区划调整使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发生调整,其边缘区的发展条件、发展背景发生了变化,其发展战略也相应要调整。本文通过揭示新的背景下广州市边缘区增城市的城市产业发展、空间发展、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布局等方面的战略取向,探讨了大城市边缘区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
广州市 边缘区 撤市设区 可持续发展战略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黄世忠 叶丰滢
欧盟委员会(EC)2023年7月31日发布了第一批12个欧洲可持续发展报告准则(ESRS),包括2个跨领域交叉准则和10个环境、社会和治理主题准则。这是继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2023年6月26日发布两份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后可持续报告准则发展进程中将载入史册的里程碑事件,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非凡。为了帮助读者全面了解ESRS,笔者对这12个ESRS进行系统分析和解读。本文从准则目标、与其他准则的关系、核心内容(治理、战略、影响与风险和机遇管理、指标和目标)披露要求等三个方面,对《欧洲可持续发展报告准则第E1号——气候变化》(ESRS E1)进行解读,简要分析其与《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2号——气候相关披露》(IFRS S2)的主要差异,并提出对我国企业的启示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谋 李勇 潘胜 白宪洲 黄润秋
受全球变暖影响 ,青藏高原气候呈现出暖干化趋势。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对高原腹地植被生长发育具有消极意义 ,导致该区牧草质量和数量的下降。人口和牲畜数量的增加 ,更加重了资源环境与经济 (牧业经济 )发展的对立。本文对受气候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 ,青藏高原腹地高寒草地逆行演替的原因及方式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 ,对气候暖干化模式下可持续的利用高寒草地资源提出了建议。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细芳
在国内超大城市推进旅游业与演艺业的融合发展有着先天的优势和明显的劣势,通过对二者融合发展效益的量化比较研究,可为国内超大城市制定下一步融合发展政策、提高融合发展效益提供依据。本文以上海、北京、广州3个超大城市为样本,从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3个维度,构建了由3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计算3个样本城市旅游业与演艺业融合发展效益的得分。实证结果表明:上海旅游业与演艺业融合发展效益不但领先于另外两个城市,而且2014年较2009年有大幅改善,与之相反,北京、广州排名靠后,5年间融合发展效益下滑,与如火如荼的市场繁荣景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提升国内超大城市旅游业与演艺业融合发展效益可以从加强政策创新、打造服务平台、夯实资金后盾、擦亮城市品牌、坚持内容为王、引导游客需求六方面展开。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桂新
随着四化建设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形势,而大城市地区的城市化,又以其独特的发展过程和明显的先导作用,更加引起人们的重视和研究。本文以上海地区为例,从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余罡
大城市郊区城镇和农村集镇,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由于大城市的辐射和影响,使郊区城镇的发展机制与众不同,形成了较为独特的用地结构和布局形态。研究郊区镇用地和布局的特点及问题,对这些镇自身发展十分必要,对大城市区域协调发展和大城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