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47)
- 2023(10475)
- 2022(9267)
- 2021(8727)
- 2020(7240)
- 2019(17078)
- 2018(17055)
- 2017(32995)
- 2016(18198)
- 2015(20481)
- 2014(20567)
- 2013(20332)
- 2012(18686)
- 2011(16862)
- 2010(16803)
- 2009(15191)
- 2008(14774)
- 2007(12600)
- 2006(11153)
- 2005(9457)
- 学科
- 济(71632)
- 经济(71543)
- 管理(50785)
- 业(46484)
- 企(38747)
- 企业(38747)
- 方法(33511)
- 数学(28767)
- 数学方法(28411)
- 中国(20355)
- 农(17829)
- 学(17563)
- 地方(16252)
- 财(16247)
- 业经(15349)
- 理论(12988)
- 农业(12094)
- 和(11999)
- 环境(11981)
- 贸(11754)
- 贸易(11750)
- 易(11318)
- 制(11304)
- 技术(10831)
- 务(10378)
- 财务(10319)
- 财务管理(10300)
- 划(10053)
- 教育(9956)
- 企业财务(9748)
- 机构
- 大学(260743)
- 学院(257062)
- 管理(104188)
- 济(96015)
- 经济(93639)
- 理学(91030)
- 理学院(89938)
- 管理学(88282)
- 管理学院(87829)
- 研究(86131)
- 中国(61225)
- 科学(56546)
- 京(56400)
- 所(43265)
- 财(42651)
- 农(40825)
- 研究所(39937)
- 业大(39774)
- 中心(38058)
- 范(36871)
- 师范(36547)
- 江(36345)
- 北京(35441)
- 财经(35077)
- 农业(32141)
- 经(31919)
- 院(31567)
- 州(30010)
- 师范大学(29849)
- 经济学(27919)
- 基金
- 项目(183263)
- 科学(143943)
- 基金(132883)
- 研究(132539)
- 家(116143)
- 国家(115217)
- 科学基金(98900)
- 社会(81992)
- 社会科(77554)
- 社会科学(77530)
- 基金项目(72060)
- 省(70983)
- 自然(66003)
- 自然科(64456)
- 自然科学(64440)
- 自然科学基金(63242)
- 划(60761)
- 教育(60365)
- 编号(54095)
- 资助(54011)
- 成果(43868)
- 重点(40687)
- 部(39901)
- 发(38511)
- 创(37625)
- 课题(37030)
- 创新(35072)
- 科研(34907)
- 教育部(33909)
- 大学(33770)
共检索到3613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涂人猛
一、大城市圈及其属性所谓大城市圈是指以大城市为中心,其经济和社会受大城市作用的区域,城市与该区域间存在着经常的有机联系和彼此相互依存的关系。大城市圈是伴随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而形成的。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地域空间组织,大城市圈具有以下属性: 1.依存性大城市圈通常由中心城市、空间流、通道和经济腹地等地域结构要素构成。作为区域中心的大城市,不仅是所在区域的政治、经济中心,而且大都兼具交通枢纽、贸易中心,物资集散地等多种功能。中心城市在其形成和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曾鹏 杨德云
城市群的建设是促进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崛起的战略支点、拉动区域崛起的"发动机"。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分析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城市群的空间范围,最终得出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城市群研究范围和城市群类型的最终界定,并通过分析其发展的经济特征,与中国三大城市群发展差距作比较研究。能够为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城市群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万家佩 涂人猛
随着改革与对外开放,我国在不同历史阶段受自然、历史、行政、经济协作等因素综合影响而形成的宏观区域经济格局正经历着一个重新探索与重新组合发展的新阶段,当前已呈现出多类型、多模式与多层次的多元化特征。其中,以大城市为发展核心,具有“点——轴——圈”空间结构与多重循环机制特征的大城市圈,随着城市化区域经济的发展已在我国一些地区出现。这类经济地域单元在我国各类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中独具特色与活力,成为近年来我国经济学和地理学界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梁文钊 董晓峰
以兰州都市圈为例,对都市圈范围划分和空间组织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首先,分析了日常都市圈范围划分的依据与兰州都市圈规划范围的确定;接着,对兰州都市圈的结构特点与兰州都市圈的基本范围划分进行了分析,同时讨论了标准都市圈范围划分的重要性与原则方法,探索了都市圈规划与管理统计中关于范围问题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
都市圈 空间结构 规划与统计范围 兰州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睿
本文通过引入通勤距离、经济落差、房价落差、公共服务落差的修正权数,扩展经典引力模型,对深圳都市圈空间范围进行测度。结果显示,基于居住联系的深圳都市圈空间范围主要包括深圳、东莞以及惠州、广州的部分区县。区别于传统都市圈规划以市为单位进行行政划分的做法,基于测度得出的深圳都市圈空间范围,为有效定义房地产和交通基础设施等政策"半径"、合理规划都市圈规模等提供依据。
关键词:
居住联系 引力模型 深圳都市圈 空间范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德利
改造和利用既有国铁资源发展市郊铁路是解决超大城市人口及功能过度集中、引领城市空间布局优化、促进“1小时通勤圈”建设的有效手段。以环北京通勤圈建设为例,从空间布局、交通支撑、功能引导、机制保障四个层面提出市郊铁路引领超大城市“1小时通勤圈”建设的框架模式。提出构建“轨道通勤走廊+自立型城市圈”的通勤圈新空间结构,形成梯度合理的“中心—外围”圈层布局;补齐市郊铁路通勤出行短板,支撑通勤圈的快速通勤需求;推动高端服务功能落地通勤圈,避免简单化的产业功能承接;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解决通勤圈一体化管理、建设、发展等核心问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腾云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方法对中国主要特大城市要素效率及其提高潜力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①主要特大城市要素效率水平一般,且大部分城市要素效率偏低;②导致要素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在于纯技术效率偏低;③主要特大城市要素效率的提高潜力都比较大,且呈现出明显的由东部沿海地区向西部地区逐渐提高的空间分异现象;④主要特大城市要素效率的提高潜力与城市规模等级呈负相关的关系。从要素效率和提高潜力上看,主要特大城市土地等资源紧张的原因主要在于利用效率不高,因此,通过技术进步,走资源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应成为这些特大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提高要素的效率应成为我国政府主导型特大城市发展的主要策略和缓解...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祖静 石培基 李巍
城市服务范围是城市地理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ArcGIS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方法求解甘肃省14个地级市(州)与全省各地区之间的路网距离,并计算其经济联系量,划分城市服务范围;在此基础上采用ArcInfo编程技术中的线性规划优化技术对划分后的服务范围进行优化处理,找出城市最优服务区。结果表明:划分的城市服务范围明显按照地形起伏和交通路网的走势分布,受城市经济规模和人口数量的影响;优化后的服务范围相比较之前变化很大,受经济、人口因素的影响极化,地形交通在优化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研究结果为区域空间规划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路网 城市服务范围 GIS 甘肃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朱士鹏 张志英
利用经济距离模型对黔中城市群范围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借助分形模型及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强度模型对黔中城市群空间结构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黔中城市群包括贵阳市、开阳县、息烽县、修文县、清镇市、遵义县、遵义市、安顺市、平坝县等22个城市;城市主要集中于铁路及高速公路沿线;城市间的交通网络发育较为成熟,空间可达性较好;城市空间分布属于典型的集聚型,且集聚程度很高;贵阳市和安顺市是黔中城市群中比较重要的2个节点;城市群的空间联系方向以贵阳市为中心,呈圈层状向外辐射以及沿兰海、沪昆高速公路呈轴线状拓展。据此,提出了黔中城市群未来空间结构优化的思路,即打造"一圈"、"两主轴"、"两次轴",培育"一个增长极...
关键词:
空间范围 空间结构 黔中城市群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吴爱芝 李国平 孙铁山 张冰雪
世界城市区域是在高度全球化下以经济联系为基础,由世界城市及其腹地内经济实力较雄厚的二级大中城市扩展联合而形成的独特空间现象。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必须强化首都北京发展的区域基础,建设北京世界城市区域,全面推动北京与周边地区的一体化发展。本研究采用交流强度、断裂点、引力模型和场强模型,兼顾距离、服务和行政划分等原则,依托经济社会联系和资源环境保障的划分依据,明确北京世界城市区域存在三个层次的空间范围,即北京世界城市区域的核心区域、紧密区域和合作区域。结合各地区发展现状,指出北京在各个层次区域的核心地位和各区域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关键词:
北京 世界城市区域 空间范围 划分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建英 李江风 邹利林 刘孝蓉
城市空间影响势力范围的界定是认清城市与腹地、城市与城市间相互关联的基础。借鉴Okabe的有层次组织空间数据的思想,采用2010年我国城市综合实力指数为权重构建我国城市空间影响的分级加权Voronoi。研究表明:①我国城市空间影响势力范围的等级层次分为4级,百强城市为第一级局部中心城市,17个第二级局部中心城市,3个第三级局部中心城市,1个第四级中心城市为上海;②城市空间影响的势力范围与城市密度成反相关,并受到相邻高权位城市的"侵蚀";③城市的地理区位条件也是影响其势力范围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梅志雄 徐颂军 欧阳军
合理地界定区域中城市空间吸引范围,对于区域规划与统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反映城市实力的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测算1990、1996、2000、2005和2009年珠三角9个地级市综合实力分值,以此修正断裂点模型中单一城市规模指标,分别运用断裂点模型和基于扩展断裂点模型的加权Voronoi图方法,划分了珠三角9市5个年份的理论空间吸引范围,并在图上清楚地表现出城市间分界线的轨迹,据此揭示了珠三角城市空间吸引范围的空间分异特征和变化规律。研究还发现,基于扩展断裂点模型的加权Voronoi图克服了断裂点理论确定城市间吸引范围界线时的任意性和盲目性,划分结果更符合实际。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世龙
现今企业间的专利战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企业不断加大自己的专利保护力度。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知识产权,也逐渐放宽了专利的保护宽度。这些变化使行业内专利保护范围逐渐扩大。本文从现今企业专利战略出发,阐明了专利保护范围的膨胀现象,分析了该种现象将会给我国企业带来的影响,并给出了一些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
企业 专利 专利保护 专利池 专利权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邓爱民
本文借鉴了前人的点轴发展理论和圈层式空间结构理论,探讨了大城市旅游圈的内涵与范围,并对大城市旅游圈的形成条件和发展机制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构建我国八大城市旅游圈的构想。与此同时,还对我国大城市旅游圈发展的特征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大城市 旅游圈 构建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