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86)
2023(14277)
2022(12574)
2021(11794)
2020(9871)
2019(22997)
2018(22798)
2017(43665)
2016(23984)
2015(26677)
2014(26742)
2013(26352)
2012(23873)
2011(21711)
2010(21742)
2009(20237)
2008(19744)
2007(17216)
2006(15219)
2005(13595)
作者
(68662)
(56822)
(56742)
(54042)
(36479)
(27337)
(25687)
(22299)
(21792)
(20436)
(19537)
(19290)
(18136)
(18012)
(17595)
(17565)
(16813)
(16808)
(16327)
(16117)
(14150)
(13951)
(13727)
(13026)
(12770)
(12643)
(12582)
(12566)
(11437)
(11061)
学科
(96021)
经济(95880)
管理(73279)
(67036)
(55484)
企业(55484)
方法(44727)
数学(38862)
数学方法(38266)
中国(26333)
(26213)
(25446)
(21474)
业经(21139)
(20165)
地方(19728)
环境(18347)
农业(18015)
理论(16752)
(15773)
财务(15695)
财务管理(15665)
(15622)
企业财务(14899)
(14872)
(14734)
贸易(14727)
(14263)
(14256)
技术(14250)
机构
大学(340730)
学院(337866)
管理(134905)
(132106)
经济(129027)
理学(117442)
理学院(116092)
管理学(113760)
管理学院(113160)
研究(112728)
中国(82536)
(72831)
科学(70654)
(62338)
(56019)
(52096)
研究所(50987)
中心(50531)
业大(50298)
财经(49659)
(48671)
北京(46027)
(45371)
(45032)
师范(44996)
(41267)
农业(40360)
(39760)
经济学(39572)
财经大学(37008)
基金
项目(234678)
科学(185139)
基金(170916)
研究(170895)
(148521)
国家(147324)
科学基金(127251)
社会(107988)
社会科(102308)
社会科学(102283)
(91483)
基金项目(90839)
自然(83301)
自然科(81300)
自然科学(81286)
自然科学基金(79745)
教育(78609)
(76935)
资助(70450)
编号(69253)
成果(56245)
重点(52390)
(51502)
(49019)
(48335)
课题(47875)
创新(45105)
(44755)
科研(44418)
教育部(44319)
期刊
(144989)
经济(144989)
研究(100146)
中国(63662)
学报(53028)
管理(49240)
科学(49171)
(47429)
(47009)
大学(40505)
学学(38097)
教育(37943)
农业(32614)
技术(29054)
(26880)
金融(26880)
财经(23729)
业经(23133)
经济研究(22015)
(20132)
问题(20071)
图书(17063)
科技(16706)
理论(16362)
(16069)
技术经济(15988)
(15856)
现代(15539)
资源(15508)
统计(15233)
共检索到4896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罗俊  赵弘  赵燕霞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扶贫、减贫取得重大成就,为世界减贫做出了积极贡献,但贫困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未来发展的重大历史性难题。在我国某些大城市周边区域由于承担生态涵养和生态安全特殊功能而形成的"生态抑制型贫困区域"是一类特殊贫困区域,也是有望率先实现减贫、脱贫的重要区域。文章在梳理分析前人对生态抑制型贫困的概念、成因及缓解措施研究的基础上,从利用相邻城市资源、跨区域合作、多主体参与等方面提出了今后生态抑制型贫困减贫研究的方向和相关建议。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垚  王世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异地消费"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城市之间吸引外部消费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区域中心城市与国际化大都市在竞争中优势明显,成为消费的流入地,而中小城市成为消费流出地。本文在说明消费外流现象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消费外流成为制约中小城市商业发展的瓶颈,并以东莞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对东莞市消费外流现象进行研究,分析造成其消费外流的原因,提出改善消费外流、促进东莞商业发展的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龙玮娟  魏芸  
天津市系老工业城市,四个郊区和五个郊县属于农村,大城市周边的农村,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在治理整顿中以及进一步深化改革后,其发展变化有与全国农村发展上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有与城市发展上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我们通过对天津郊区和郊县的调查,得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林宝  
1.坚待规划先行,以规划指导建设。养老产业发展带的建设是一个新事物,应该加强规划,增加建设的科学性和统筹性。具体来讲:一是将养老产业发展带纳入大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大城市与周边地区协同发展规划之中,明确发展养老产业是所选择地区的主导产业,明确被选地区在大城市与周边地区协同发展中的角色和功能。二是制订养老产业发展带建设专项规划,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戈  王兰霞  方斌  王杨  
以黑龙江省阿城市土地利用的自身特点和现状数据为依据,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层次分析综合评价法,选择评价模型并确定指标的权重,根据评价标准计算出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并结合阿城市实际情况提出其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与措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丁一文  
环京津生态抑制型贫困带自然环境恶劣、生态脆弱、区域内贫困人口集中。但这些地区是京津地区重要的水源地和资源环境保障基地,在京津都市区的自然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屏障作用和战略地位,对区域内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文章详细分析了环京津贫困带的现状和形成原因,并从建立生态经济发展特区、生态补偿机制构建、加强首都经济圈产业对接与合作、创新生态旅游扶贫等方面提出具体对策建议,以期改善环京津贫困带的贫困现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京文  池绍杰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检验京津冀城市群不同城市间的经济增长关系,厘清大城市是否有利于小城市经济增长,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以京津冀128个县级小城市为例,在传统经济增长模型中加入大城市地理距离、行政边界、产业结构等因素,估计不同等级大城市对小城市经济增长的空间影响及其异质性。研究发现:核心城市抑制了周边小城市经济增长,存在集聚阴影和"环京津贫困带";小城市之间也存在经济增长负面溢出效应;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京津冀城市群内核心城市辐射和带动功能明显不足,区内城市间发展差距大。最后,从破除行政区经济束缚、强化中心城市辐射溢出效应、科学界定各级城市功能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平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世界经济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过程,从而也形成了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然而城镇化进程开展至今,各项政策逐渐遭遇瓶颈,现有政策的改进和创新变得迫切重要。在这方面,天津市探索出"宅基地换房"——"三区"联动发展——"三改一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的"四步法"建设新型小城镇的过程,形成了被称为天津模式的农村城镇化新思路。文章提出,大城市周边农村城镇化,可借鉴天津经验,从制定农村城镇化发展规划、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等方面加强政策创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程欣  帅传敏  王静  李文静  刘玥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已成为中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贫困与生态环境、灾害等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是中国新时期扶贫开发最难啃的硬骨头。本文分别对生态环境与贫困、灾害与贫困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探索了贫困人口的减贫诉求和扶贫模式,最后提出了兼顾环保、减灾和减贫的系统性扶贫理论模型和分析框架,以期为中国政府制定系统性减贫策略奠定理论基础。分析发现:(1)生态环境与贫困存在复杂关联,关键影响因子包括环境恶化因素、资源因素和多维贫困因素;(2)灾害与贫困的关系研究主要关注脆弱性、直接关系和农户生计三个视角;(3)贫困人口的诉求呈现多元化趋势,但扶贫模式却较少综合考虑环境和灾害等因素。因此,在未来研究中:(1)生态环境和贫困关系的研究应该更加重视可持续发展问题;(2)灾害对贫困的间接影响因素值得关注,贫困农户的脆弱性和灾后修复等问题也不容忽视;(3)应关注创新性扶贫模式开发,积极促进可再生能源与精准扶贫的有机结合;(4)应该综合地考虑生态环境、灾害和贫困关联的关键因素提出系统性减贫策略。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周怀龙  郭琳琳  王春磊  
本文调研分析了城市居民对耕地多功能的需求及变化趋势,并梳理借鉴典型国家和国内相关城市已有经验做法,提出了让耕地在满足城市居民需求,保障经济、社会、生态及防灾减灾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的思考和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冬民  党兴华  
城市贫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成,但社会排斥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改革开放前我国城市较低的贫困发生率是以农村的整体贫困为代价,也是国家强制性积累及一系列相关政策作用的结果,而当前的城市贫困与社会排斥密切相关。有了这样的理解,相应的减贫策略可依此而实施。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曹扶生  武前波  
对国外城市贫困及反贫困的涵义、标准测度以及结构特征和机制原因等进行了回顾与评价,总结了西方城市贫困理论研究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借鉴意义,并指出中国城市反贫困问题研究还有待深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素梅  
国外学者对金融抑制问题的研究,尤其是麦金农和肖提出的"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比较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同时还被认为是发展经济学和货币金融理论的重大突破。国内学者对金融抑制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他们着重论证了农村金融抑制的表现、类型、原因及对策等。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池振合  杨宜勇  
本文对当前贫困问题研究所采用的贫困线指标的制定方法进行了系统梳理,以促进我国贫困问题研究的进一步完善。本文依次对绝对贫困线、相对贫困线、主观贫困线以及其他贫困线指标进行了研究,最终得出在贫困研究中适宜采用相对贫困线指标的结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伊敏  
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贫困问题就一直存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我国的统治者及知识分子早在先秦时期就开始关注贫困问题,而我国对于贫困与反贫困理论的研究也在历史发展中得到了不断丰富和发展。目前,国内对于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中国古代扶贫思想的研究,二是对中国近现代贫困与反贫困思想的研究,三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贫困与反贫困思想的研究。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反贫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的反贫困理论是当前学术界重点关注的话题。本文以中国的贫困与反贫困理论研究为核心,系统梳理中国贫困与反贫困理论研究的历史进程及主要内容,以此来对中国贫困研究的现状有一个更加清晰和全面的了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