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12)
- 2023(12027)
- 2022(10755)
- 2021(10095)
- 2020(8498)
- 2019(19982)
- 2018(19925)
- 2017(38386)
- 2016(21208)
- 2015(23953)
- 2014(24065)
- 2013(23898)
- 2012(22044)
- 2011(19765)
- 2010(19537)
- 2009(17831)
- 2008(16991)
- 2007(14497)
- 2006(12741)
- 2005(10776)
- 学科
- 济(86177)
- 经济(86090)
- 管理(57073)
- 业(52805)
- 企(42784)
- 企业(42784)
- 方法(39110)
- 数学(34120)
- 数学方法(33602)
- 农(23311)
- 地方(22974)
- 中国(22570)
- 学(21512)
- 财(18514)
- 业经(17728)
- 农业(15880)
- 环境(14317)
- 制(13999)
- 理论(13767)
- 和(13668)
- 贸(12462)
- 贸易(12454)
- 技术(12411)
- 易(11950)
- 务(11540)
- 财务(11473)
- 财务管理(11450)
- 划(11414)
- 企业财务(10743)
- 地方经济(10743)
- 机构
- 大学(294380)
- 学院(292438)
- 管理(119172)
- 济(109227)
- 经济(106299)
- 理学(103453)
- 理学院(102201)
- 管理学(100257)
- 管理学院(99753)
- 研究(98821)
- 中国(71423)
- 科学(65775)
- 京(64371)
- 农(50443)
- 所(49995)
- 业大(47681)
- 财(47101)
- 江(46143)
- 研究所(46116)
- 中心(45398)
- 范(40893)
- 师范(40524)
- 北京(39960)
- 农业(39546)
- 财经(38306)
- 院(36806)
- 州(35529)
- 经(34724)
- 师范大学(33008)
- 省(32584)
- 基金
- 项目(210105)
- 科学(164116)
- 研究(150959)
- 基金(150392)
- 家(131592)
- 国家(130523)
- 科学基金(112062)
- 社会(92717)
- 社会科(87646)
- 社会科学(87617)
- 省(84335)
- 基金项目(81479)
- 自然(75309)
- 自然科(73471)
- 自然科学(73453)
- 自然科学基金(72052)
- 划(70174)
- 教育(68297)
- 编号(62370)
- 资助(61875)
- 成果(49215)
- 重点(46677)
- 部(45116)
- 发(44739)
- 课题(42958)
- 创(42583)
- 科研(40126)
- 创新(39773)
- 计划(38718)
- 大学(38009)
- 期刊
- 济(120010)
- 经济(120010)
- 研究(81746)
- 中国(59133)
- 学报(48122)
- 科学(44962)
- 农(44492)
- 管理(40118)
- 大学(35348)
- 财(34180)
- 学学(33022)
- 教育(31926)
- 农业(31290)
- 技术(25887)
- 业经(19915)
- 融(19582)
- 金融(19582)
- 图书(18252)
- 资源(17479)
- 经济研究(16795)
- 问题(16784)
- 财经(16724)
- 业(15883)
- 科技(15030)
- 技术经济(14287)
- 理论(14136)
- 经(14087)
- 版(13745)
- 发(13468)
- 现代(13434)
共检索到4214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戈 王兰霞 方斌 王杨
以黑龙江省阿城市土地利用的自身特点和现状数据为依据,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层次分析综合评价法,选择评价模型并确定指标的权重,根据评价标准计算出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并结合阿城市实际情况提出其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与措施。
关键词:
阿城市 土地集约利用 评价方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启文 周洪鹏 吕拴军 胡乃鹏
本文利用结构方程构建了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社意愿的评价模型,在对阿城市料甸乡100户农户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AMOS计量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年纯收入、户主文化程度、生活消费、生产规模、农产品商品化水平、农业技术应用程度、对合作社的总体满意度、服务认知和销售认知对农户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意愿的影响较为显著。
关键词:
专业合作社 影响因素 农户 意愿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启文 吕拴军 周洪鹏 胡乃鹏
本文以黑龙江省阿城市料甸乡社员与合作社系统为研究对象,对该系统中有相互关系的各因素进行过滤并简化,得出简化的社员与合作社系统的加权有向图,进而利用冲量过程原理构建该系统的波动分析模型,通过对模型的系统波动性检验,得出该系统是不稳定的。然后选择对"农产品价格"进行冲量调整,得出其对系统的影响,并对该影响结果做出解释,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
社员 合作社 系统稳定性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檀学文
针对关于大城市规模问题的争论,提出一个基于城市聚集经济原理的大城市过度规模假说。居民向城市聚集的外部成本区分为可内部化的和不可内部化的两部分,后者在经济发展达到较高阶段时开始进入居民的决策函数,导致城市聚集的外部成本大于外部收益,从而城市过度规模发生。论文对该假说的理论基础、发生条件以及检验方法进行了探讨,用北京卫星城政策和卫星城人口变动数据进行了检验并得出了若干结论和政策含义。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高慧玲 雷国平
石油城市经济转型过程中,土地利用处于不断变化和调整过程中,深入研究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偏离最优状态的程度和城市土地利用的潜力至关重要。以大庆市为例,基于土地利用协调度的内涵,从石油城市转型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3个子系统构建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协调度模型,分析其2000—2007年土地利用协调度和潜力度时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大庆市土地利用协调度整体呈现线性递增的趋势,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子系统的变化却表现出不同的变化态势;土地利用系统经历了不协调、不太协调、基本协调、比较协调4个发展阶段,说明土地利用系统整体上能基本满足城乡发展对土地利用的要求,但是离最优...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宋戈 张文雅 马和
研究目的:以全国第一个林业资源经济转型试点城市——黑龙江省伊春市为例,选取代表伊春市转型期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37个指标,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伊春市2001—2005年经济转型期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为资源型城市在发展和转型过程中科学合理利用土地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最优组合赋权法。研究结果:伊春市近5年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总体上土地利用并不集约,存在隐性浪费,因此伊春市在进行经济转型的同时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程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丁胜仁 马书红
大城市—卫星城间的交通联系在实现大城市与卫星城市的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在对大城市—卫星城间交通协调发展基本概念和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政策科学、现代行政管理学和博弈论的角度,研究了大城市—卫星城间交通协调发展政策设计基础和政策设计目标,同时,针对当前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利益相关者的矛盾和体制问题)提出了政策设计的方法和城间交通协调发展政策设计的基点和关键。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卫星城 政策设计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杜国明 刘彦随
耕地资源集约利用的水平和方式直接影响着区域农业生产的效益、粮食的产量、农民的收入和生态环境的质量。本文基于熵值法和"PSR"框架构建评价模型,对黑龙江省县域耕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主要结论如下:①全省各县市的耕地利用集约度属正偏态分布,集约利用状况总体上处于较低的水平。县域间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②耕地集约利用因素——投入强度、耕作状态和利用效率亦存在互不相同的区域差异;③引起黑龙江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分异的原因主要有区位状况、自然特征和经济条件等;④黑龙江省耕地集约利用可以划分为三江平原区、松嫩平原区、山地丘陵区和大中型城市周边区域,并应分别采取规模经营模式、联合-服务经营模...
关键词:
集约利用 耕地 模式 分区 黑龙江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侯景新
在我国城市化高速推进的今天,很多特大及超大城市都在无节制地发展,过高的密度、摊大饼的模式等使城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及住房紧张等问题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卫星城的规划逐渐被放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但是,虽然国外有不少卫星城成功规划的经验,可至今仍缺乏系统的优化理论支撑,本文即从理论推证、计量分析等方面力求突破,如卫星城相对中心城市的数量选择及合理规模等均有确切结论。但愿这些推证能对我国各大城市的卫星城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卫星城 优化 规模 蛋型区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臧淑英,倪宏伟,李艳红
黑龙江省大庆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以石油资源、草场资源和耕地资源发展起来),是人地关系作用最强烈的区域之一,也是土地利用发生急剧变化且具有特色的区域。揭示本区域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变化规律,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引发的生态安全问题.对于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改善,产业结构调整及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为此,本研究基于大庆市1978、1988、1992、1996和2001年5个时段的MSS和TM影像.获取20a来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信息。以GIS技术为数据集成分析平台,计算湿地景观格局指数和各湿地景观类型的时空转移过程.以期从景观格局的角度定量刻画区域湿地景观过程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和由此产生的湿地生态安全威胁。结果表明,区域内耕地不断增加,建设用地的扩大,以及湿地盐碱化和草甸化过程,是湿地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土地利用造成的湿地景观分割、景观破碎和景观迅速减少,对生物多样性安全、水资源安全和人类健康安全等产生威胁;因而,应根据人类与自然共生原理,对不同湿地进行景观生态的分析、评价、规划和设计,逐步恢复原有的自然湿地景观,使其发挥多种湿地功能。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安全 湿地 资源型城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杨 宋戈
以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城市土地利用现状的经济、社会、生态指标数据为依据,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对“十五”期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以评价结果为样本点,以SPSS软件为手段,进行黑龙江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区域性时空差异评价,得出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同时提出利用方向和建议。
关键词:
黑龙江省 土地集约利用 时空差异评价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郑金 洪旗 陈华飞
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是促进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通过对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的调查、评价,挖掘土地利用潜力,为土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是土地利用评价的主要目的。然而,当前我国城市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垚 王世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异地消费"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城市之间吸引外部消费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区域中心城市与国际化大都市在竞争中优势明显,成为消费的流入地,而中小城市成为消费流出地。本文在说明消费外流现象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消费外流成为制约中小城市商业发展的瓶颈,并以东莞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对东莞市消费外流现象进行研究,分析造成其消费外流的原因,提出改善消费外流、促进东莞商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消费 消费外流 中小城市 商业 问卷调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戈 郑浩
客观地评价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及集约利用的变化程度,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驱动力因素和敏感性因素,有助于强化和提升土地管理部门对土地管理的宏观调控能力。文章以黑龙江省典型的地级市——佳木斯市为例,运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以及主成分分析法,利用SPSS软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佳木斯市土地集约度在10年中变化不大,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城市土地利用基本集约,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呈上升趋势。要提高佳木斯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应从调控土地市场、优化用地结构以及加强土地管理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
地级市 佳木斯市 土地集约利用 驱动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露
基于黑龙江省13个地级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结合Malmquist指数、空间自相关模型揭示其时空演变特征,利用面板回归模型探寻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基于时间测度生态效率整体呈增加趋势,但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不同区域生态效率差异较大,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上升趋势较为显著。(2)生态效率空间格局由集聚向随机分布演变,处于高—低集聚和低—高集聚的“非典型”区域占比提高,经济关联性逐渐减弱。(3)工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升级、技术水平和对外开放对生态效率产生显著负向影响,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提升黑龙江省生态效率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空间洛伦茨曲线和DEA的省域土地利用结构及效率评价——以黑龙江省为例
黑龙江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性及其时空分异——以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为例
基于MODIS卫星数据的黑龙江省生物质燃烧火点时空分布
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从特大城市周边卫星新城转向区域中心城市的蝶变——密尔顿·凯恩斯的经验
基于空间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的土地利用结构分析——以黑龙江省为例
集体土地价格形态及增值测算方法探讨——以黑龙江省为例
收缩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时空分异及影响机制——以黑龙江省伊春市为例
生物质能源可利用潜力评价——以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