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52)
2023(6125)
2022(5061)
2021(4728)
2020(3893)
2019(9143)
2018(9082)
2017(16806)
2016(9568)
2015(10959)
2014(10790)
2013(10711)
2012(10253)
2011(9095)
2010(9219)
2009(8320)
2008(8357)
2007(7419)
2006(6721)
2005(5426)
作者
(27261)
(22898)
(22709)
(21329)
(14771)
(10998)
(10336)
(8838)
(8673)
(8335)
(7970)
(7906)
(7540)
(7014)
(6980)
(6884)
(6775)
(6761)
(6550)
(6515)
(5724)
(5714)
(5497)
(5427)
(5198)
(5144)
(5118)
(5072)
(4618)
(4580)
学科
(37412)
经济(37372)
管理(24595)
(20111)
(15220)
企业(15220)
中国(13852)
地方(13542)
方法(12332)
(11488)
数学(10324)
数学方法(10179)
(9412)
(8844)
业经(8142)
农业(7974)
城市(7295)
环境(6864)
理论(6367)
(5885)
(5816)
(5683)
财务(5664)
财务管理(5656)
(5597)
地方经济(5561)
企业财务(5335)
城市经济(5305)
(4955)
(4833)
机构
大学(130153)
学院(129344)
研究(47481)
(45987)
管理(45066)
经济(44594)
理学(38140)
理学院(37473)
管理学(36648)
管理学院(36388)
中国(35105)
科学(31502)
(30275)
(23802)
(23132)
(22235)
中心(22133)
(21760)
研究所(21690)
(21436)
师范(21249)
业大(20023)
北京(18634)
农业(18188)
(18084)
(17505)
师范大学(17412)
财经(17246)
(15521)
(15049)
基金
项目(88538)
科学(69245)
研究(65131)
基金(62427)
(54950)
国家(54453)
科学基金(46233)
社会(40032)
社会科(37659)
社会科学(37647)
(35424)
基金项目(34478)
自然(30395)
(30173)
教育(30002)
自然科(29619)
自然科学(29610)
自然科学基金(29018)
编号(26942)
资助(24083)
成果(22523)
重点(20521)
课题(19858)
(19844)
(18975)
(17540)
科研(16840)
创新(16493)
大学(16126)
国家社会(16053)
期刊
(56068)
经济(56068)
研究(39635)
中国(30784)
学报(20826)
(20790)
科学(20413)
教育(17948)
(17749)
大学(15631)
管理(14686)
学学(14153)
农业(14137)
技术(11052)
(9740)
金融(9740)
问题(9090)
图书(8937)
业经(8889)
资源(8823)
(8667)
城市(8470)
财经(7648)
(7510)
经济研究(7487)
(7305)
(6689)
书馆(6684)
图书馆(6684)
现代(6535)
共检索到2012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林目轩  陈秧分  师迎春  蒋俊毅  王良健  
利用土地利用变化的统计数据,借助相关统计测算方法,定量分析了长沙市5区近10年建设用地扩张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雨花区、岳麓区建设用地扩张强度最大,其次是天心区、芙蓉区及开福区。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城市基准地价与既有土地存量差异、人口增长差异及政府调控与规制等方面探讨了长沙市建设用地扩张差异的原因。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良健  师迎春  林目轩  
研究目的:预测城市扩张规模,从而为合理调控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通过Granger检验提取城市扩张的驱动因子,利用BP神经网络结合小波处理对建成区扩张趋势进行预测。研究结果:未来几年长沙市新增建设用地数量将呈递增趋势,以年均约27 km2的速度扩张。研究结论:与GM(1,1)模型及回归模型预测方法相比,BP神经网络结合小波处理的预测精度最高,其预测结果可为城市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林目轩  何琼峰  陈秧分  师迎春  王良健  
基于人口迁移理论、门槛理论以及集聚经济理论,构建了城市规模动态演进模型,实证分析表明长沙市区目前已处于城市规模净收益递减阶段,鉴于未来人口仍呈不断增长趋势,必须通过突破城市规模门槛约束,选择城市规模收益持续增长模式,实现城市规模净收益持续增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常疆  
在对长沙市中心城区5个公共停车场进行现场、问卷、访谈等方式调查的基础上,得出长沙市中心区停车设施利用现状的主要指标,认为"饥"、"饱"不均、规划和建设不规范、空间资源利用不充分是主要问题。随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停车设施优化利用的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拓夫  何甜  朱翔  
为揭示中国特大城市住房市场中,不同购房群体在住房价格空间特征上的差异,论文对购房人群的户籍归属地进行划分,以“本地—外来”的视角分别刻画了长沙本地与外来(长沙户籍与非长沙户籍)2类购房者房价格局的时空演进。采取动态空间滞后特征模型(STAR-Hedonic)分析了区位、景观、邻里等因素对2类购房者房价的影响。研究发现:(1)长沙外来购房者房价梯度下降更快,空间更平滑。(2)长沙房价空间一江两岸双中心的总体格局逐步成型。传统CBD五一广场对城市房价的重要性在下降,但是对本地人房价梯度和价格弹性程度维持较高水平,副中心梅溪湖新城对外来人群房价的影响因子的提升幅度更大。(3)外来购房者对住宅品质和邻近配套有更高的支付倾向。(4)楼市的繁荣期和调控期,周边交易价格对2类购房者的影响程度不同。论文从功能需求、主观因素、政策区别和经济动机4个方面探究了2类购房者房价空间分异的成因。在“房住不炒”背景下,关注不同人群房价空间演进和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有助于特大城市房地产市场“精准调控”的实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焦胜  胡曦  韩宗伟  
在多尺度栅格单元等级划分的基础上,开展变化尺度下内涝灾害的影响驱动因素定量评估与作用机制分析,并结合现行排水体系格局探究各尺度内涝成因。研究发现各影响因子的效用规律、作用机制与极限阈值不同,导致各尺度等级内涝成因差异。针对各尺度内涝问题提出相应的空间建构策略:干管尺度下,以2 000米为阈值布设干管系统,辅以低影响开发和雨水适应性空间营造;支管尺度下,规整和优化支流管涵的体系化格局,保留和恢复泄洪廊道的空间范围并进行适度的复合功能开发;场地尺度下,发挥场地内点状绿地的雨水高效渗透功能和场地间绿地廊道的雨水快速转移功能,以期因地制宜地应对多重现期雨洪安全。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文斌  陶建斌  程会平  陈瑞卿  
提出一种采用植被物候校正的指数VPAUI,并将其应用于中部城市群的建设用地扩张监测.首先利用植被物候参数对NTL数据进行去饱和处理并构建VPAUI,然后建立建设用地丰度和VPAUI的线性关系模型.以中部城市群的3个省会城市武汉、长沙和南昌为研究区域,利用VAPUI指数进行长时序的监测.结果表明,利用VPAUI提取的建设用地丰度能更好地解决夜间灯光强度饱和现象,能有效辨识出城市扩张的热点区域.在2001年~2013年间,武汉和长沙新增建设用地面积相当,扩张速度由慢变快,发展迅速,南昌建设用地扩张面积偏少,扩张速度由快变慢,发展滞后于武汉和长沙.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于正东  
一、长沙在区域品牌体系构建中的优势分析长沙作为湖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其在人力资源、农业资源和有色金属资源方面有比较突出的资源优势;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蒋祺  郑伯红  
为了探讨水系变化与城市用地扩展之间的联系,为未来水生态修复及城市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依据及经验借鉴,基于长沙市1950s、1970s、1990s、2010s和2016年五期地形图及同期城市建设用地数据,对长沙市中心城区近60年来的五期水系及城市用地扩张情况进行统计,选取河网密度、水面率、干流河流曲度、河网发育系数指标定量描述水系变化特征。同时,运用城市用地扩张特征分析方法分析同期城市扩张的强弱与快慢,并叠加各流域范围内同期水系变化指标与城市拓展强度指标,分析长沙各阶段水系变迁与城市用地扩张强度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对城市水系数量及形态变化有直接影响;(2)各时期城市拓展强度均与水系特征指标值衰减速度呈正相关关系;(3)在城市扩展过程中破坏水系特征将加大水系生态、自然灾害风险,而有效的水生态保护政策和保护措施不仅可以使片区水系缩减趋势放缓,还可以加快周边用地扩展速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叶萍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已经成为人类最主要的栖息地,也是社会变迁的决定因素。生态文明代表了一种更高级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城市已逐渐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栖居空间。文章通过对我国城市建设现状与问题的剖析,指出在新的形势下要以生态文明理念来指导生态城市建设,并以长沙市为例,对如何建设生态城市进行了探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骆晨  郑伯红  刘琳琳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中国制度变革的不断深化,长沙市制造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其制造业空间也在转型中得到重构。论文以长沙市都市区为例,基于长沙市工业用地矢量数据,采用空间分析、测度指标评估等研究方法,将制度变迁纳入城市制造业空间动态分析,深入探讨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变迁对制造业空间演变的影响作用。基于此,构建了制度体系作用下的制造业空间演变解析框架。研究发现,长沙都市区制造业空间郊区化迁移明显,并在开发区内形成集聚,整体呈现出"大分散、小集聚"的空间格局特征;长沙制造业空间演变很大程度上受到土地制度、开发区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和产业制度等的综合影响。其中,土地制度加速了制造业空间郊区化;开发区制度吸引了制造业园区集聚;环境保护制度约束了制造业发展规模;产业制度影响了制造业产业组织结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戴云哲  李江风  杨建新  
生境质量是评价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掌握其对城市扩张的时空响应规律,有助于提升都市区城乡规划质量和生态管控的合理性。本文在运用InVEST模型对长沙都市区1995-2015年生境质量时空演化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缓冲区由内向外逐层剖析,探讨长沙都市区近20年来城市扩张格局及其对生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沙都市区建设用地面积从170.26 km2增至487.19 km2;三环线以内建设用地快速扩张,从三环线起向外扩张逐渐放缓;(2)生境质量中等及以上的区域占比从1995年的43.49%下降到2015年的27.22%,生境质量平均值则相应地从0.46下降到0.31,且退化最明显的区域从核心外围区(5-10号缓冲区)外移到三环线附近(10-15号缓冲区);(3)各圈层建设用地扩张强度与生境质量变化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负相关性,生境质量变化对城市扩张响应最强烈的区域始终位于核心外围区;(4)建设用地空间布局零散和几何形态不规则程度的增加加剧了生境质量的退化,并在三环线附近区域(10-15号缓冲区)表现最为明显,应成为未来长沙都市区城乡规划和生态管控的重点区域。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廖文杰  胡东滨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水污染日益加重,水污染治理迫在眉睫。为平衡经济发展与水污染治理之间的关系,从生活、工业、畜禽3个主要污染源入手,分析城市水体污染物的产生、治理、排放过程,将水污染治理融入经济发展进程之中,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城市水污染治理仿真模型,并以长沙市为例,探究在不同水污染治理情景下未来长沙市经济和环境发展。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张韩  
本文以长沙市区新生代农民工为调查样本,全面调查了新形势下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知识信息需求及图书馆服务现状,通过考察发达国家图书馆服务城市化的有益经验,提出我国图书馆要加大资金投入、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功能等方面服务路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亚楠  陈振杰  张云倩  梅梦媛  
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矛盾由来已久,科学评价生态用地的重要性,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和引导城市有序扩张具有重要意义。生态用地的重要性不仅由生态用地自身的生态系统功能决定,同时受到人类生态需求强度的影响。选取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土壤保持功能、水源涵养功能、户外休闲需求和生态用地稀缺度等指标,以长沙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构建了兼顾生态系统功能和区域生态需求强度的生态用地重要性评价模型,进行了生态用地重要性评价。其中,生态系统功能通过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土壤保持功能、水源涵养功能量化,区域生态需求强度通过户外休闲需求和生态用地稀缺度量化。实验结果表明:长沙市中心城区生态用地空间分布差异显著,极重要生态用地主要由大面积集中连片的森林、重要饮水源地和高质量的耕地构成,既包括城市外围提供生态屏障的大块生态用地,同时包括人口稠密城市建成区内的湿地、河流等小面积生态用地。与传统评价模型相比,构建的模型能够体现人类需求的影响,结果更符合人们的实际生态需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