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88)
- 2023(10010)
- 2022(8459)
- 2021(7626)
- 2020(5890)
- 2019(13507)
- 2018(13145)
- 2017(24777)
- 2016(13382)
- 2015(14838)
- 2014(15139)
- 2013(14881)
- 2012(14205)
- 2011(13071)
- 2010(13694)
- 2009(12606)
- 2008(12366)
- 2007(11196)
- 2006(10358)
- 2005(9707)
- 学科
- 济(61345)
- 经济(61288)
- 管理(37125)
- 业(34096)
- 企(25014)
- 企业(25014)
- 中国(24303)
- 地方(22178)
- 农(18533)
- 方法(16316)
- 业经(14055)
- 数学(14000)
- 数学方法(13775)
- 制(12847)
- 农业(12482)
- 财(12213)
- 发(11877)
- 地方经济(11531)
- 银(11410)
- 银行(11398)
- 行(11172)
- 融(11116)
- 金融(11116)
- 贸(11083)
- 贸易(11070)
- 环境(10880)
- 策(10646)
- 易(10623)
- 学(10515)
- 技术(8931)
- 机构
- 学院(194091)
- 大学(190047)
- 济(82136)
- 经济(79882)
- 研究(73373)
- 管理(71150)
- 理学(58941)
- 理学院(58180)
- 管理学(57228)
- 管理学院(56829)
- 中国(56474)
- 科学(42703)
- 京(42570)
- 财(38610)
- 所(37012)
- 中心(33258)
- 研究所(32873)
- 江(32487)
- 农(30450)
- 财经(28611)
- 范(28556)
- 师范(28289)
- 北京(27823)
- 院(27153)
- 州(26165)
- 经(25787)
- 业大(25315)
- 经济学(24314)
- 省(23842)
- 农业(23288)
- 基金
- 项目(121198)
- 科学(95846)
- 研究(92317)
- 基金(85210)
- 家(73146)
- 国家(72473)
- 科学基金(62430)
- 社会(58307)
- 社会科(55346)
- 社会科学(55337)
- 省(48830)
- 基金项目(44095)
- 教育(41788)
- 划(40876)
- 自然(38425)
- 编号(37848)
- 自然科(37549)
- 自然科学(37539)
- 自然科学基金(36812)
- 资助(34918)
- 发(32556)
- 成果(31623)
- 课题(28551)
- 重点(27324)
- 发展(26705)
- 展(26242)
- 部(25843)
- 创(24884)
- 国家社会(23478)
- 创新(23308)
共检索到3220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丁胜仁 马书红
大城市—卫星城间的交通联系在实现大城市与卫星城市的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在对大城市—卫星城间交通协调发展基本概念和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政策科学、现代行政管理学和博弈论的角度,研究了大城市—卫星城间交通协调发展政策设计基础和政策设计目标,同时,针对当前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利益相关者的矛盾和体制问题)提出了政策设计的方法和城间交通协调发展政策设计的基点和关键。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卫星城 政策设计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檀学文
针对关于大城市规模问题的争论,提出一个基于城市聚集经济原理的大城市过度规模假说。居民向城市聚集的外部成本区分为可内部化的和不可内部化的两部分,后者在经济发展达到较高阶段时开始进入居民的决策函数,导致城市聚集的外部成本大于外部收益,从而城市过度规模发生。论文对该假说的理论基础、发生条件以及检验方法进行了探讨,用北京卫星城政策和卫星城人口变动数据进行了检验并得出了若干结论和政策含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花兰 周伟 王元庆
中心城—卫星城间交通在大城市空间结构扩展中的作用机理及贡献程度的量化研究是分析、研究我国大城市与卫星城市间交通问题的关键。文章对传统的土地预测引力模型加以改进,并结合计算机模拟技术,构建了中心城—卫星城间交通对城市空间扩展影响模型,揭示了中心城—卫星城间交通在大城市空间结构扩展中的作用机理及贡献程度。文章认为中心城—卫星城间交通普遍化费用降低导致城市扩展单元在卫星城的分配比例增长,而在建成区和边缘区分配比例降低。得出可通过发展中心城—卫星城间交通引导城市空间向卫星城扩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徐颖 曾谛
卫星城规划是伴随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它的发展对于解决大城市过度扩张所引发的城市问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针对卫星城规划的问题,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卫星城调控模型,定量论证了卫星城自身优化发展、缓解中心城市过度膨胀压力时的最优数量和规模,以期满足当前各大城市对卫星城进行科学规划的迫切需要,并用此模型对北京市卫星城规划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中心城市 卫星城 协调布局 北京卫星城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侯景新
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其规模越大辐射带动作用就越强。但当城市规模过大时也会产生城市工业的不协调布局,进而导致城市环境质量的下降。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探讨:论证了我国中心城市与其卫星城的优化距离,提出了“远空间距离、近时间距离”的概念;依定量分析,用创立的“蛋型模式”揭示了卫星城调控机制;计量论证了我国省会级城市的合理卫星城数量;提出了卫星城规划建设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中心城市 卫星城 协调布局 工业配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戈 王兰霞 方斌 王杨
以黑龙江省阿城市土地利用的自身特点和现状数据为依据,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层次分析综合评价法,选择评价模型并确定指标的权重,根据评价标准计算出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并结合阿城市实际情况提出其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与措施。
关键词:
阿城市 土地集约利用 评价方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丁成日
为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病”,一些学者提出通过发展“自给自足”的卫星城来分流流向大城市的人口,以此限制大城市的发展。卫星城发展的目的有:(1)截流流向中心城市的人口,控制中心城市人口规模的增长;(2)将中心城市的一些经济职能(特别是工业职能,如污染工业等)转移到新建的卫星城。国际经验表明,卫星城发展战略所起的正面作用有:(1)控制中心城市发展,促进“离心”发展;(2)促进公交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3)为内城居民提供另一个居住选择,从而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卫星城有限的功能可能远远不及卫星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其负面影响包括:(1)卫星城分散或截流人口的效果不佳;(2)就业-居住不平衡。(3)高通勤成...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马强
土地利用和交通系统的相关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城市内部空间这种孤立和中观的空间尺度。在区域层面,城市间与城际交通的协调发展未引起过多关注,这一问题在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镇体系结构中表现更为明显。目前我国城际交通主要特征是公路交通方式为主,同时公路交通与城市发展也存在相当大的冲突。促进区域和城际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关键在于以客运交通系统优先的城际多模式综合交通系统的构建,而不只是单一的公路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城际客运交通和货运交通的有机分离,鼓励城际客运交通与区域内部各城市土地利用的功能整合,同时尽量减少货运交通对城市的干扰。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俊渠
实现大城市与郊区协调发展的探索李俊渠中国作为一个资源秉赋既定的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今后发展战略的重要抉择之一。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其中大城市及其郊区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石家庄市促进城市与郊区协调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并从中...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侯燕磊 盛广耀
区域协调是城市群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关键。通过评价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城市群各城市经济、社会、环境3个方面的发展指数以及综合发展指数,进而计算各指数的差异度,对不同城市群发展的协调性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区域综合协调发展水平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最好,各项发展指数均好于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城市群;在分项发展指数上,三大城市群均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度最高,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度次之,环境治理水平的差异度最低;从发展趋势上看,珠江三角洲综合发展水平的协调性趋于好转,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度仍在上升,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度下降,三大城市群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度均有升高趋势,三大城市群环境治理水平的差异度变动幅度不大。结合对三大城市群发展协调性的分析,提出了促进中国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思路。
关键词:
城市群 区域协调 差异度 协调性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傅华
研讨会上,思想与思想汇集,智慧同智慧碰撞。两岸学者就土地规划、节约集约用地、农村建设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尽管两岸学者风格各不相同,但是对于脚下这片土地的赤诚都是相同的。在此,撷取两岸专家的部分论文和演讲,以飨读者。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彭劲松
发展卫星城市是化解城市规模过大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大都市圈化"趋势日益强化,而在都市圈体系构建中卫星城市的地位与作用也日益重要,必须在都市圈体系结构下发展新型卫星城市。都市圈新型卫星城市不再只是疏解母城的部分职能,而是具有较完善的生产、消费和居住等复合型功能,并与整个都市圈的经济社会发展联合互动。应建立科学的卫星城市规划体系,依托SOD城市开发模式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完善都市圈中心城区—卫星城市公共交通网络配置,并推进都市圈中心城区与卫星城市产业链整合。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才华 田玲娟 信超辉
随着我国经济要素呈现不断在中心城市和外围城市分类集聚的态势,城市群内部分工由传统的产品分工逐渐转变为空间功能分工。本文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卫星灯光数据构建收入差距指标,探讨城市功能分工的协调发展效应,研究发现:城市功能分工能显著缩小大湾区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的收入差距,考虑不同指标测算方法和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成立;要素资源配置效率是城市功能分工缩小大湾区中心城市和外围城市收入差距的重要机制。基于此,应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布局与城市功能定位相匹配;加强产业协作,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城市府际协同合作,破除要素流动障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郑晓舟 郭晗 卢山冰 胡先功
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中国十大城市群132个城市样本,构建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多指标评价体系,借助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和灰色关联度模型探究十大城市群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的区域特征、差异性及影响耦合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环境规制综合指数平均保持上升趋势,但呈现明显的区域非均衡特征;产业结构升级综合指数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发展趋势,绝大多数城市群和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综合指数平均保持上升趋势,仅辽中南城市群和31个城市出现下降;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协调关系总体由中级协调发展为良好协调,成渝城市群由初级协调发展为中级协调,辽中南城市群始终处于中级协调阶段,其余八大城市群均由中级协调发展为良好协调;绝大多数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平均保持上升趋势,仅有7个城市的耦合协调度有所下降;超变密度是城市群总体差异的根源,其次是城市群内部差异,而城市群间差异最小;环境规制各微观指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力存在显著差异,而多数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两大微观指标对环境规制的驱动力较为强大、均衡。文章在最后提出促进城市群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环境规制 产业结构升级 耦合协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十大城市群自主创新能力及其协调发展程度测度分析
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与城乡协调发展关系——以天津东丽区为例
庄院经济:大城市郊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区域协调发展导向下城市群政府间合作意愿研究——基于三大城市群各城市政府工作报告的文本分析
城市“公园-人口-建设用地-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以我国东部沿海五大城市群为例
城市群协调发展中金融潜能的同域影响与溢出效应研究——基于中国十大城市群的实证数据
高铁网络结构特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来自三大城市群的经验
区域经济联系与卫星城产业区发展:以上海临港产业区为例
北京昌平卫星城的城市建设
长株潭城市群公路交通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