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58)
2023(17223)
2022(14950)
2021(14058)
2020(11851)
2019(27356)
2018(27026)
2017(52165)
2016(28293)
2015(31795)
2014(31584)
2013(31095)
2012(28261)
2011(25337)
2010(25386)
2009(23121)
2008(22451)
2007(19705)
2006(17123)
2005(14944)
作者
(79766)
(66694)
(66027)
(62614)
(42177)
(31899)
(29998)
(26217)
(25323)
(23622)
(22498)
(22422)
(21080)
(20947)
(20485)
(20313)
(19858)
(19820)
(19043)
(18963)
(16290)
(16281)
(16079)
(15199)
(14911)
(14688)
(14668)
(14586)
(13359)
(13077)
学科
(110171)
经济(109998)
管理(86559)
(80158)
(68477)
企业(68477)
方法(50848)
数学(44160)
数学方法(43543)
(32326)
(29133)
中国(28013)
业经(25038)
(24504)
(22654)
地方(21865)
(19977)
贸易(19966)
(19861)
财务(19774)
财务管理(19731)
农业(19361)
(19326)
企业财务(18703)
理论(18234)
技术(17994)
(17520)
(17226)
(16955)
银行(16901)
机构
大学(394701)
学院(391733)
管理(156916)
(154953)
经济(151513)
理学(136290)
理学院(134751)
管理学(132296)
管理学院(131563)
研究(128665)
中国(94752)
(82511)
科学(78694)
(73409)
(63483)
(62602)
业大(59001)
中心(58676)
财经(58381)
研究所(57769)
(56895)
(53167)
北京(51436)
(51075)
师范(50580)
农业(48786)
(47476)
经济学(46301)
(46075)
财经大学(43725)
基金
项目(272675)
科学(214610)
研究(198954)
基金(198257)
(172843)
国家(171436)
科学基金(147780)
社会(125307)
社会科(118682)
社会科学(118649)
(106207)
基金项目(105406)
自然(96793)
自然科(94561)
自然科学(94536)
自然科学基金(92833)
教育(92313)
(89489)
资助(81328)
编号(80930)
成果(65399)
重点(61057)
(60411)
(56934)
(56889)
课题(55749)
创新(53078)
科研(52326)
教育部(52114)
(51918)
期刊
(168554)
经济(168554)
研究(112789)
中国(75634)
学报(62402)
管理(58208)
(58154)
科学(57055)
(56719)
大学(48034)
学学(45196)
教育(44372)
农业(38645)
技术(35093)
(32649)
金融(32649)
财经(28227)
业经(27241)
经济研究(25887)
(24133)
问题(21562)
(20021)
图书(19139)
科技(18969)
(18806)
技术经济(18347)
理论(18188)
现代(17092)
(16907)
实践(16633)
共检索到5714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田志龙  汪志刚  葛志琼  
在慈善项目跨境合作情境下,制度距离能够明显对合作伙伴匹配性产生影响,并进一步对项目绩效产生影响;所制定的合作关系管理机制既受制于制度距离又导向于改进合作伙伴间的匹配性。同时,合作伙伴关系管理机制也会受到制度距离情境的影响。通过在慈善项目跨境合作中引入制度距离这一变量,本文探讨了合作伙伴关系里面的匹配性因素与合作关系管理机制设计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而揭示了制度距离情境这一变量的影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吕文学  马萍萍  张连营  
香港房屋委员会(房委会)根据香港政府的整体政策大纲,制定和推行公营房屋政策。负责兴建出租或出售公营房屋是房委会的4大业务之一。自1954年以来,房委会共兴建了63.21万套公营房屋,为58.19万个住户(占全港总人口的30%)提供了居所。房委会及其辖下的8个小组委员会所制定的政策,由房屋署负责执行。 2000~2001年香港进入建造房屋高峰期,约建成8万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严华鸣  
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在西方国家的城市更新领域是一种重要且盛行的运行机制,然而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中国却仍属于新兴事物。在阐释相关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增长联盟、城市政体等政治经济学理论工具具体解析上海新天地项目的开发动力、运作形式和运作机理,讨论我国实施这一机制存在的典型问题,得出以下结论:这种机制促使公私双方间形成了一个典型的亲增长联盟,并能使公私双方利用各自所拥有的资源获得比独自行动更有利的结果,但公私双方的结盟合作有可能会牺牲其他参与主体的部分利益,从而引发社会不公;另外,对政策的高度依赖使得联盟内部关系并不牢固,缺少实施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的文化与经验,以及一味强调城市增长而忽视以人为本的科学...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赵辉  田志龙  
以企业推动、深入参与并多方合作为前提,选择了企业亲力亲为实施的4个公益性社会责任项目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企业社会责任项目"如何做"的问题。基于项目内容,本文把4个项目案例分成产业开发与慈善捐赠两种类型,并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探讨了项目实施中的伙伴关系、结构嵌入及其与项目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项目的类型影响到伙伴关系的构建与管理,进而影响到企业所嵌入项目网络的结构特征;企业的结构嵌入对项目绩效具有明显的影响关系。本文的研究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社会合作伙伴关系理论以及社会嵌入理论做了有益的扩展与补充,同时对企业如何实施社会责任项目也有借鉴意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永智  
巨灾援建期结束后形成的资产通常交由地方管理,这些资产的经营管理和保值增值则成了一个新问题。本文以汶川大地震后形成的农业资产为例,分析了巨灾背景下形成的对口援建资产的经营管理现状,发现其存在融资渠道单一、后续投资动力不足、市场机制不健全、监督力度不够等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优化的对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衔  吴海贤  李少武  
在汶川大地震后的产业重建过程中,四川面临重污染产业重建、资源依赖型产业重建、东部转移产业承接、地震带工业布局调整等若干重大问题。随着灾后重建时间的压缩,这些问题将变得日益突出。能否处理好这些问题,关系到四川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寿奎  傅鸿源  
公共项目中推行公私伙伴关系,公用企业代表政府与私人公司联合投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本文建立了收益公平分配机制模型,进行最优监督权和监督机制设计,建立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预期效用机制,基于公共项目效益正外部性的支付转移机制,科学的奖惩激励机制。并对项目服务定价、运行监管与补偿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吕文学  马萍萍  张连营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甘露  刘燕  卢天玲  
在灾后旅游业的研究中,游客对受灾目的地的感知情况的实证案例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对汶川地震后到四川旅游的国内游客按动机进行聚类,将游客划分为观光游览、公务或商务、地震旅游和多重动机4种类型。进一步的调查分析显示,游客对四川旅游业的整体恢复状况和恢复措施具有较高的认同,对地震所产生的影响也有一定程度感知。不同类型的游客在四川旅游形象感知、旅游业地震影响感知和对四川旅游恢复措施的看法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对这些差异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总结分析。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军  曾鹦  李妍峰  
震害发生后,快速而准确地掌握及评估因震灾而引起的交通受损状况对于抗震救灾工作至关重要。本文针对5.12汶川地震对四川交通运输方面造成的损失,提出了基于区域交通可达性的震后交通损失改进评估方法,采集并整理了四川省什邡市震后的交通流量数据进行实例分析,验证基于区域交通可达性的震后交通损失评估法中各评价指标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为震前防范及震后交通疏导提供更为可靠的理论及实践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雷  
将项目管理模式应用于动态联盟,介绍了基于项目的动态联盟的概念,建立了基于项目的动态联盟合作伙伴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模糊数学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徐丽鹤  夏萌萌  
基于2008年汶川地震"对口援建"政策的自然实验,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外生援助对灾区经济恢复的作用及微观机制。研究发现:给定地震损失,灾后援建有利于灾区经济恢复,但未显著超过震前或非灾区。相较之下,市场化水平高(或富有)的援助方不利于灾区经济发展。原因在于,援建后,灾区吸引私有资本投资于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业部门。而富有的援助方重视工业园区的援建,却未吸引更多投资于工业部门。本文为灾后援助理论和政策提供了经验依据。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陈曼莉  孙菊  陈瑶  李建  王峥  陈埙吹  陈宁姗  姚岚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人员伤亡严重,灾后政府迅速开展了医疗救助工作,包括灾后的紧急救援措施、因灾后续医疗的救助措施和随后常态的医疗救助,这些医疗救助措施帮助灾区人民解决了地震所致疾病的经济负担,保障了灾区居民的健康。同时,通过对汶川地震灾后医疗救助实施工作的经验总结,分析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增加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建立对社会资源的管理机制、增加中央财政对重大自然灾害医疗救助的责任和扩大灾后医疗救助服务包的范围的建议。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吕鸣莉  周书文  
2009年以来,河南省审计厅共集中组织三批71个审计组、448人次全省各级审计人员,对支援江油市恢复重建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保证河南省援建项目及时交付使用,尽早发挥效能。依靠审计方式的高效整合,助力河南援建项目审计河南省援建江油项目共计300个,投入资金29.6亿元,分三批实施,涉及交通、工民建、水利等多个行业。援建项目数量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