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67)
- 2023(14882)
- 2022(12912)
- 2021(12117)
- 2020(10208)
- 2019(23546)
- 2018(23146)
- 2017(44971)
- 2016(24465)
- 2015(26971)
- 2014(26714)
- 2013(26619)
- 2012(24298)
- 2011(21780)
- 2010(21470)
- 2009(19419)
- 2008(18747)
- 2007(16271)
- 2006(14181)
- 2005(12094)
- 学科
- 济(94491)
- 经济(94394)
- 管理(66303)
- 业(63707)
- 企(52237)
- 企业(52237)
- 方法(43299)
- 数学(37930)
- 数学方法(37543)
- 中国(25719)
- 农(25519)
- 财(23211)
- 学(22477)
- 地方(22443)
- 业经(20996)
- 制(20183)
- 贸(17427)
- 贸易(17416)
- 农业(17167)
- 易(16747)
- 环境(15592)
- 银(15469)
- 银行(15397)
- 和(14762)
- 理论(14575)
- 务(14558)
- 财务(14493)
- 财务管理(14472)
- 行(14432)
- 技术(14241)
- 机构
- 大学(340821)
- 学院(338456)
- 管理(133742)
- 济(129137)
- 经济(126178)
- 理学(116850)
- 理学院(115427)
- 研究(114874)
- 管理学(113287)
- 管理学院(112696)
- 中国(84692)
- 科学(76515)
- 京(73744)
- 农(63363)
- 所(58239)
- 业大(57451)
- 财(56605)
- 研究所(53937)
- 中心(52287)
- 农业(50197)
- 江(48671)
- 财经(46534)
- 北京(46230)
- 范(44797)
- 师范(44230)
- 经(42442)
- 院(42284)
- 州(40127)
- 经济学(38266)
- 师范大学(36083)
- 基金
- 项目(244368)
- 科学(190251)
- 基金(176890)
- 研究(170040)
- 家(157296)
- 国家(156032)
- 科学基金(133136)
- 社会(106361)
- 社会科(100786)
- 社会科学(100758)
- 基金项目(96118)
- 省(95507)
- 自然(90457)
- 自然科(88330)
- 自然科学(88300)
- 自然科学基金(86712)
- 划(81572)
- 教育(76848)
- 资助(71926)
- 编号(67900)
- 重点(54981)
- 成果(52613)
- 部(52154)
- 发(51906)
- 创(50574)
- 科研(47349)
- 创新(47264)
- 计划(46834)
- 课题(46546)
- 大学(44365)
- 期刊
- 济(135911)
- 经济(135911)
- 研究(95091)
- 学报(62682)
- 中国(59681)
- 农(55721)
- 科学(55172)
- 大学(45991)
- 管理(45870)
- 学学(43680)
- 财(41401)
- 农业(37765)
- 教育(31848)
- 融(29035)
- 金融(29035)
- 技术(26935)
- 业经(23272)
- 经济研究(21640)
- 财经(21538)
- 业(19546)
- 问题(19519)
- 经(18328)
- 科技(18180)
- 图书(17679)
- 版(17306)
- 业大(16954)
- 资源(16889)
- 理论(16132)
- 商业(15416)
- 技术经济(15251)
共检索到4792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叶强 谭怡恬 谭立力
商业空间是城市中最为活跃,对城市发展及空间结构演变产生重要影响的功能要素之一。以商业地理学为主要理论依据,以长沙市为例分析了大型购物中心对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影响机制。研究指出大型购物中心是商业空间结构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业态结构、空间区位的集聚与扩散作用是城市商业空间规模与等级结构演变的主要动力之一,同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角度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城市商业空间结构 购物中心 长沙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叶强 曹诗怡 聂承锋
居住与商业是城市空间结构中最为重要的两个功能要素,它们的协调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居民生活品质提高紧密相关。以长沙为例,应用GIS技术从居住与商业空间结构演变的角度研究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指出了居住空间与商业空间发展不匹配和居住空间布局与商业业态布局不匹配是长沙居住与商业空间结构演变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探索和建立我国城市规划评估机制等方面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
居住空间结构 商业空间结构 GIS 长沙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廖文杰 胡东滨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水污染日益加重,水污染治理迫在眉睫。为平衡经济发展与水污染治理之间的关系,从生活、工业、畜禽3个主要污染源入手,分析城市水体污染物的产生、治理、排放过程,将水污染治理融入经济发展进程之中,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城市水污染治理仿真模型,并以长沙市为例,探究在不同水污染治理情景下未来长沙市经济和环境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谭日辉
社会空间对社会交往的影响源于空间的特性。实证资料表明,社会空间与社会交往形式呈显著相关关系。实证研究表明:社会空间层次越高,无论是正式交往还是非正式交往,交往的频率越高;在非正式交往方面,社会空间层次越低,交往频率亦越高。在此基础上,认为社会空间与社会交往的关系在如下两点上值得进一步探讨:第一,社会空间对社会交往的影响源自文化内涵,但更源自经济内涵;第二,在社会空间分异的社会背景下,要获得丰富的社会资本,就必须加强社会交往。
关键词:
社会空间 正式交往 非正式交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存友 胡希军 郑伯红
在介绍望城城镇空间结构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从"辐射效应"、"屏蔽效应"、"规划效应"三个方面剖析了中心城对城郊型城镇空间结构形成的作用机理,提出了四条优化的策略:选择"网络城市"、采取"强势攀援"、实施"点轴开发"、推动"组团联动",最后给出了四条配套建议。
关键词:
城郊型城镇 城镇空间结构 优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董明辉 魏晓 邹滨
研究不同时段土地覆被及其景观格局变化对于明确城市化过程中人类对环境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首先基于研究区遥感影像和土地利用现状图提取了长沙市1973—2005年5个时相的土地覆被数据;然后基于FRAGSTATS 3.3,从景观和类型两个级别分析了长沙市近32年来不同时段的景观格局特征;最后通过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了长沙市各类土地覆被类型级景观指数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城市化过程中,长沙市建设用地和非林植被发生了明显变化,且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通过蚕食非林植被得以实现,而林地与水体的变化较小;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长沙市总的土地覆被景观格局呈现出"随机分布—破碎扩张—局部集聚"这一个复杂变化过程;③城市化过程对不同土地覆被景观格局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④各类土地覆被类型级景观指数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但其相关程度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对于研究区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城市化 土地覆被 景观格局 长沙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利 马湘恋
结合长沙市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以长沙市核心城区以外的望城区、长沙县、宁乡县、浏阳市的127处旅游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城市中心距离法等旅游计量地理方法,定量研究长沙市环城游憩带的空间结构特征与布局。长沙市环城游憩带的空间结构特征主要表现为:休闲度假类旅游资源表现为近城分散型,分布在10~30km范围内;在30~60km范围区间中,以历史古迹类旅游资源为主;自然景观类旅游资源,分布在60km范围以外;人工娱乐类资源表现为远城分散型,在60~70km范围中有一定分布。长沙市划分为6个环城游憩带:中心综合发展带、古镇访古带、故里寻踪带、沩山山林访古带、周洛—大围山原生山水带、文家市红色观光带。
关键词:
环城游憩带 空间结构特征 长沙市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健雄 何倩
基于长沙市住宿业数据和空间分析方法,对其住宿业空间结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期能推动长沙市住宿业健康持续发展。结果表明:长沙市住宿业时空演化特征与城市空间结构变化趋同;长沙市住宿业扩张出现往外扩散趋势,扩张方式、速度差异显著,存在多种扩张方式;湖南省政府向南迁移、长沙市政府向西迁移均对本市住宿业空间布局、城市空间结构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开始由单一中心向组团式多核心演化,由此影响住宿业的微观选址及区位转移;影响住宿业时空演化的主要因素有交通便利度、地价因素。在此基础上,依据城市空间结构与住宿业空间结构的协同演化关系,顺应市场要求向岳麓区、天心区寻求发展空间,并利用不断修建...
关键词:
住宿业空间结构 时空演化 长沙市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谭怡恬 赵学彬 谭立力
长沙市作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之一,长期以来第三产业占据了城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商业的发展对长沙的城市经济发展与空间结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对长沙市商业业态的分化历程及其空间分布进行实证分析,进而得出长沙市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演变基本规律。本文的主要结论是:城市发展历史、交通、城市规划政策、商业自身规律共同构成了商业空间结构的演变,长沙商业业态分化已经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中心区商业空间逐渐向外疏解,传统商业中心面临升级与转型的压力。
关键词:
商业业态 分化 商业空间结构 长沙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夏安桃 刘丹
对城市感应空间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它涉及到城市规划、行为学和心理学等学科。中国许多城市的规划重点集聚在物质建设上,没有把人文关怀放在应有的位置。文章从城市感应空间、城市规划等概念入手,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城市感应空间的研究进展和研究趋势;在长期关注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论述了城市感应空间与城市规划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并以长沙市为例进行了运用。城市规划和城市感应空间的形成是相辅相成的,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生活在其中的人类。科学、完善的城市规划能扩大市民的感应空间,增加城市的“可读性”,增强居民对城市的好感;相应地,通过了解居民对城市特点的感应和认识,可以测度城市物质空间及其文化风貌对人刺激的能力,为规划一个美的城市空间环境提供依据。城市的规划布局应尽可能为居民构想图增加美丽印象,提供清晰的标志,丰富市民的感应空间。
关键词:
城市感应空间 城市规划 长沙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常疆
在对长沙市中心城区5个公共停车场进行现场、问卷、访谈等方式调查的基础上,得出长沙市中心区停车设施利用现状的主要指标,认为"饥"、"饱"不均、规划和建设不规范、空间资源利用不充分是主要问题。随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停车设施优化利用的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骆晨 郑伯红 刘琳琳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中国制度变革的不断深化,长沙市制造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其制造业空间也在转型中得到重构。论文以长沙市都市区为例,基于长沙市工业用地矢量数据,采用空间分析、测度指标评估等研究方法,将制度变迁纳入城市制造业空间动态分析,深入探讨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变迁对制造业空间演变的影响作用。基于此,构建了制度体系作用下的制造业空间演变解析框架。研究发现,长沙都市区制造业空间郊区化迁移明显,并在开发区内形成集聚,整体呈现出"大分散、小集聚"的空间格局特征;长沙制造业空间演变很大程度上受到土地制度、开发区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和产业制度等的综合影响。其中,土地制度加速了制造业空间郊区化;开发区制度吸引了制造业园区集聚;环境保护制度约束了制造业发展规模;产业制度影响了制造业产业组织结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琼峰 李明德 吴海勇 秦红灵 魏文学 吴小丹
为了研究城郊区域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质量状况,采用ArcGIS缓冲分析和地统计分析模型分析了长沙城郊农田土壤Pb、Cd的空间变异规律;运用单因子评价法对土壤Pb、Cd的质量状况进行了现状评价;采用Hakanson法对农田土壤Pb、Cd进行了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土壤Pb、Cd含量大部分处于Ⅰ级水平(背景状况),但两种元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累积,尤其是Cd的累积程度更为突出。土壤Pb、Cd的平均含量在20km以内、20~40、40~60km的缓冲区由近至远均呈下降趋势,表明城市人类活动在一定空间尺度内对城郊区农田土壤Pb、Cd含量有较大影响;通过半变异函数分析,土壤Pb、Cd在较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谭雪兰 欧阳巧玲 江喆 刘卓 谭洁 周国华
基于1989、1999、2009和2015年的遥感影像,利用GIS分析技术、等扇分析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了长沙市1989年以来的城市空间扩展的动态变化过程、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在扩展方式上,长沙市城市空间扩展总体上以"团状+星状"扩展为主,但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扩展特点;②在扩展方向上,总体经历了"东南东方向—东南方向—东南、西和东方向"空间转变过程,其城市重心转移距离为1 725.23m;③应用多元回归模型构建长沙市城市空间扩展的驱动力指标评价体系,认为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工业化的快速推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区位条件的引导、国家的政策制度、规划调控、行政区划的调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谭雪兰 欧阳巧玲 江喆 刘卓 谭洁 周国华
基于1989、1999、2009和2015年的遥感影像,利用GIS分析技术、等扇分析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了长沙市1989年以来的城市空间扩展的动态变化过程、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在扩展方式上,长沙市城市空间扩展总体上以"团状+星状"扩展为主,但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扩展特点;②在扩展方向上,总体经历了"东南东方向—东南方向—东南、西和东方向"空间转变过程,其城市重心转移距离为1 725.23m;③应用多元回归模型构建长沙市城市空间扩展的驱动力指标评价体系,认为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工业化的快速推进、社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