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59)
- 2023(4130)
- 2022(3522)
- 2021(3384)
- 2020(2902)
- 2019(6419)
- 2018(6374)
- 2017(11059)
- 2016(6174)
- 2015(7115)
- 2014(7253)
- 2013(6878)
- 2012(6576)
- 2011(6035)
- 2010(6154)
- 2009(5837)
- 2008(5942)
- 2007(5584)
- 2006(5136)
- 2005(4655)
- 学科
- 济(22260)
- 经济(22230)
- 管理(18853)
- 业(15994)
- 企(14372)
- 企业(14372)
- 学(9404)
- 方法(9300)
- 数学(7126)
- 数学方法(6863)
- 中国(6489)
- 理论(5952)
- 业经(5835)
- 农(5799)
- 财(5324)
- 制(5240)
- 地方(4367)
- 和(4246)
- 银(4082)
- 银行(4057)
- 技术(4037)
- 行(3858)
- 农业(3845)
- 环境(3796)
- 融(3718)
- 金融(3717)
- 策(3632)
- 务(3564)
- 教学(3564)
- 体(3561)
- 机构
- 大学(95891)
- 学院(94120)
- 研究(35369)
- 管理(32863)
- 济(29867)
- 经济(28899)
- 理学(28032)
- 理学院(27635)
- 中国(27327)
- 管理学(26611)
- 科学(26586)
- 管理学院(26462)
- 京(22138)
- 农(21492)
- 所(20061)
- 研究所(18453)
- 业大(17663)
- 农业(17381)
- 中心(16188)
- 江(15514)
- 财(14319)
- 北京(14097)
- 技术(13338)
- 范(13089)
- 院(13031)
- 师范(12760)
- 省(12731)
- 州(12368)
- 室(11445)
- 农业大学(10980)
- 基金
- 项目(62877)
- 科学(47754)
- 基金(44245)
- 家(41263)
- 国家(40919)
- 研究(40552)
- 科学基金(33673)
- 省(25388)
- 自然(24642)
- 自然科(24080)
- 自然科学(24069)
- 自然科学基金(23605)
- 基金项目(23166)
- 社会(22996)
- 划(21983)
- 社会科(21593)
- 社会科学(21586)
- 教育(19221)
- 资助(19013)
- 编号(15613)
- 重点(15085)
- 计划(13982)
- 科技(13146)
- 成果(13028)
- 发(12983)
- 创(12816)
- 部(12676)
- 科研(12546)
- 创新(12013)
- 课题(11722)
共检索到147829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毛玉泽 杨红生 王如才
减少水产养殖自身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维持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大型藻类生物滤器可以有效地吸收、利用养殖环境中多余的营养物质,从而减轻养殖废水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养殖系统的经济输出,被广泛应用于鱼、虾和贝类等的综合养殖系统中,是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增进食品安全和对污染水体进行生物修复的有效措施之一。本研究概述了大型藻类生物滤器用于养殖废水生物修复和环境控制的原理、依据、研究现状、修复效果以及应用大型藻类生物滤器产生的效益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大型藻类 海水养殖 生物修复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吕旭宁 蒋增杰 方建光 邹健 房景辉 高振锟 姜娓娓 郭晓亮
高温季节网衣附着藻类的大量附着是北方网箱养殖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生物清除策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利用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作为网衣附着藻类生物清除的工具种,于2015年6–11月,采用室内实验和现场观测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桑沟湾楮岛海域网箱养殖区不同水层网衣附着藻类生物量的月际变化、黄斑篮子鱼对优势藻类的摄食能力及对网衣藻类的清除效果。结果显示,同一月份不同深度附着藻类生物量的日均增长量有一定差异,且不同水层在8月7日–9月14日时间段内的藻类附着日均增长量均显著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韩士群 严少华 范成新
论文采用多个池塘循环养殖生态系统,利用"藻类-螺类-鲈鱼-微生物"营养链关系对养殖废水中多余有机质、营养盐的去除,研究了养殖废水净化、循环利用及水体多余藻类生物量资源化。结果表明,在系统运行的各个时期TN、NO3--N、NO2--N的平均去除率都超过80%,对总氨(NH4++NH3)去除率达97.17%,效果最好;TP的去除率达94.17%,CODcr的去除率为71.87%。出水口TN、TP、叶绿素平均值均达到湖泊Ш类水标准;CODcr达到了Ⅰ类水质标准。NO3--N、NO2--N、总氨(NH4++NH3)、溶解氧含量都符合渔业水质标准要求。该系统处理能力的稳定性较高,可以调控藻类种群结构、充...
关键词:
水资源 养殖废水 循环利用 藻类资源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马瑞阳 葛成军 王珺 章港 杨祺钧 王秋莹 陈奕军 郭晓东 彭丽成
为探索高效可行的海水养殖尾水处理技术,在净化尾水污染物的同时达到微藻生物量积累,本文对比了普通小球藻(Chlorellavulgaris)和芽孢杆菌(Bacillusspp.)在游离和固定形态下,单一和共生系统的细胞生长及其对尾水中氨氮(NH_4~+-N),正磷酸盐(PO_4~(3–)-P),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_(Mn))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游离状态下,藻–菌共生系统促进小球藻细胞生长及尾水中PO_4~(3–)-P和COD_(Mn)的去除。固定态藻–菌共生系统对NH4~+-N, PO43–-P和TP的处理效果优于单一固定态小球藻和单一固定态芽孢杆菌。对比实验设计的所有处理(游离或固定态下的单一藻、单一菌、藻–菌共生),藻–菌共固定系统的处理效果相对最优,对NH_4~+-N, PO_4~(3–)-P, TP和COD_(M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6.57%, 98.62%, 89.89%和39.09%,出水NH_4~+-N, PO_4~(3–)-P分别达到中国《渔业水质标准》和《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二级标准, COD_(Mn)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
关键词:
小球藻 芽孢杆菌 藻菌共生 海水养殖尾水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蒋增杰 方建光 韩婷婷 李加琦 毛玉泽 王巍
选择山东俚岛湾大型藻类养殖水域作为研究区域,根据2011年4、8、10月和2012年1月4个航次的大面调查获得的pH、总碱度(TA)、叶绿素a等基础数据,分析了该区域表层海水溶解无机碳(DIC)体系各分量的浓度、组成比例及时空变化特征,估算了海-气界面CO2的交换通量。结果表明,该区域表层海水DIC、HCO-3、CO2-3及CO2的年平均浓度分别为2024.8±147.0、1842.4±132.1、170.0±42.8和12.4±2.5μmol/L。养殖区与非养殖区之间DIC、HCO-3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而CO2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表层海水pCO2和海-气界面CO2的...
关键词:
溶解无机碳 pCO2 交换通量 大型藻类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江用彬 季宏兵
重金属对水体的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利用藻类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因其有效、低廉和环保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重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介绍了藻类修复重金属废水的应用概况,总结了多年来在藻类对重金属离子的吸收途径、耐受机理、生物吸附机制、模型解释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指出了当前在这些方面尚存的不足,并就今后继续筛选、利用生物技术培育对重金属高耐受、高富集性藻类,进一步探求修复机理以及野外应用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
藻类 重金属 生物修复 吸收 生物吸附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亚军 刘春花 林文辉 王芳 石存斌 吴淑勤
为研究淀粉及其与乙酸钠的复合物(淀粉乙酸钠质量比为19∶1)两种碳源对草鱼养殖水体水质、藻类和微生物群落调控作用的差异,在为期60 d的试验中,每周向养殖水体添加一次碳源,添加量为当日水体氨氮含量的20倍,监测分析水体理化指标、藻类和微生物群落参数。结果显示:(1)试验期内,淀粉组(GS)和淀粉乙酸钠组(GSA)养殖水体氨氮保持在0.25 mg/L左右,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均逐步升高,而透明度和碳氮比逐步下降,同次样品两试验组间水体理化指标差异不显著。(2)试验期内,GS组和GSA组藻类数量逐步上升,中后期显著高于前期,同次样品两试验组间藻类数量差异不显著,但GSA组藻类种类数和多样性稍高于G...
关键词:
淀粉 乙酸钠 水质 藻类 微生物群落功能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吴文广 张继红 刘毅 赵云霞 张坤阳 王亮亮
本研究于2018年9–11月在山东省青岛薛家岛海域构建了包含鱼类网箱、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和异枝麒麟菜(Eucheuma striatum)的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IMTA)模式,开展现场实验的同时在室内测定了马氏珠母贝的摄食生理指标和异枝麒麟菜的营养盐吸收速率,对比分析了贝藻综合养殖对网箱养殖区的水质改善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点马氏珠母贝壳高及特定生长率(SG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层为0.50~0.62 m的平均壳高显著高于其他水层。实验点异枝麒麟菜的净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点,水深为0.60~0.90 m处生长速率最高;在24.45℃条件下,马氏珠母贝对颗粒有机物质的摄食率、吸收率和吸收效率均值分别为(4.13±0.77) mg/(h·ind)、(1.04±0.24) mg/(h·ind)和(25.00±2.51)%,均显著高于20.74℃;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异枝麒麟菜对N、P、Si营养盐吸收速率均随着温度升高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最高值出现在30℃。实验期间,马氏珠母贝摄食和吸收的颗粒有机物分别为778.08 g和144.47 g,异枝麒麟菜吸收的N、P、Si总量分别为8.55、1.11和9.18 g,均高于对照点。温度、养殖深度、颗粒有机物及营养盐浓度是影响马氏珠母贝和异枝麒麟菜生长及生理代谢的主要因素。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申德林 奚业文 孙德祥 董星宇 车家甫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孙成渤 李建国 赵冬艳 陈家长 李崇文
研究了根据不同生物的功能特性及其间的协同作用,建立的由芦苇湿地、沉水植被群落、人工基质固定化微生物膜、软体底栖动物和滤食性鱼类组成的自净型多级生物修复系统,对养殖塘环境改善情况。结果显示:与实施修复前的系统相比,营养盐NO2-N、NO3-N和PO4-P的去除率分别达87.46%、62.99%和75.74%;浮游动、植物的生物量分别减少92.83%和15.90%。养殖塘排水营养盐NO2-N、NO3-N和PO4-P的去除率分别为27%~96%(年均87%)、37%~84%(年均84%)和30%~17%(年均9%),CODMn的去除率为1%~17%(年均9%)。经系统多级处理后水体透明度分别提高了7...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赵旭斌 王广军 郁二蒙 龚望宝 余德光 谢骏
本试验研究了珠海市之山水产养殖基地的3个浅水池塘(1.3±0.1)m和3个深水池塘(2.2±0.1)m中的浮游藻类的种类组成、分布和群落结构特点以及理化指标的变化,以探讨两种不同深度池塘的水质和浮游藻类多样性之间的差异,为传统池塘挖深改造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浮游藻类密度、藻类组成及藻类优势种群在两种不同深度池塘中存在明显的差异,深水池塘的藻类密度、丰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显著低于浅水池塘(P<0.05)。总磷(TP)和总氮(TN)浓度在两种不同深度池塘中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深水池塘中的总磷(TP)和总氮(TN)浓度显著高于浅水池塘(P<0.05)。深水池塘中的藻类密度与TN和TP...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查广才 麦雄伟 周昌清 何建国
在44口凡纳滨对虾低盐度养殖池中共鉴定藻类7门62属113种,蓝藻26种,绿藻54种,硅藻14种,裸藻11种,隐藻3种,甲藻4种,金藻1种。绿藻门种类最多,占藻类种类数的47·8%,其次为蓝藻门占23·0%,硅藻占12·4%,裸藻占9·7%。优势种主要为蓝藻,典型优势种有螺旋藻(Spirulinasp.),假鱼腥藻(Pseudoanabaenasp.),弯形尖头藻(Raphidiopsis curvata),针状蓝纤维藻(Dactylococcopsis acicularis)等,其中螺旋藻的优势度平均达到50%,为主要优势种。常见的绿藻有栅藻(Scenedesmusp.),衣藻(Chlamy...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武欣艳 李鑫 于洁 赵娜 张旭 谢波
藻类和细菌在生态系统中重要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能量流动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一些细菌可以通过促进藻类生长、帮助藻类抵抗逆境胁迫等作用,与藻类发生有益相互作用,进而对两者的生存、竞争、生理功能方面均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对近年来藻类和细菌有益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微生物类群、分子机制,及其在环境污染处理、生物质能源和合成生物学等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这不仅对理解水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与功能、微生物种间关系的机制与效应具有重要作用,也将为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挖掘和利用生物资源造福人类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