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32)
2023(10808)
2022(9503)
2021(9017)
2020(7556)
2019(17566)
2018(17732)
2017(33733)
2016(18573)
2015(21039)
2014(21057)
2013(20707)
2012(19098)
2011(17130)
2010(17070)
2009(15286)
2008(15036)
2007(13049)
2006(11312)
2005(9739)
作者
(55145)
(45652)
(45530)
(43000)
(29315)
(21829)
(20589)
(18031)
(17426)
(16386)
(15816)
(15437)
(14522)
(14350)
(14089)
(14000)
(13827)
(13656)
(13092)
(13054)
(11424)
(11308)
(11116)
(10479)
(10253)
(10197)
(10185)
(10042)
(9202)
(9117)
学科
(71989)
经济(71911)
管理(55018)
(52761)
(44731)
企业(44731)
方法(35799)
数学(30716)
数学方法(30284)
(18556)
(18284)
中国(17188)
技术(17000)
(16541)
业经(16108)
理论(13773)
地方(13705)
农业(12774)
(12470)
贸易(12466)
(12239)
(12076)
环境(11683)
(11192)
(11021)
财务(10952)
财务管理(10933)
(10340)
企业财务(10317)
教育(10219)
机构
大学(267477)
学院(265102)
管理(107644)
(98431)
经济(96108)
理学(93985)
理学院(92908)
管理学(91112)
管理学院(90641)
研究(87694)
中国(62354)
科学(58171)
(57774)
(44803)
(43803)
(42768)
业大(42262)
研究所(41433)
中心(38980)
(37648)
北京(36427)
(36329)
师范(35963)
财经(35248)
农业(34629)
(32050)
(31970)
(31012)
技术(30334)
师范大学(29262)
基金
项目(187765)
科学(146720)
研究(136019)
基金(134932)
(118440)
国家(117486)
科学基金(100320)
社会(82529)
社会科(78147)
社会科学(78123)
(73918)
基金项目(72541)
自然(67203)
自然科(65623)
自然科学(65606)
自然科学基金(64410)
(62676)
教育(62579)
编号(55798)
资助(55653)
成果(44938)
重点(42010)
(40872)
(39520)
(39452)
课题(38351)
创新(36855)
科研(36084)
大学(34644)
计划(34637)
期刊
(104476)
经济(104476)
研究(73844)
中国(47294)
学报(44994)
科学(41551)
(38834)
管理(38429)
大学(33173)
教育(32076)
学学(31121)
(30932)
农业(27981)
技术(26200)
(17346)
金融(17346)
业经(16702)
图书(16149)
财经(16062)
经济研究(15723)
科技(15030)
技术经济(14475)
(14315)
(13524)
理论(13459)
问题(13279)
(12686)
实践(12617)
(12617)
资源(12119)
共检索到3724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文磊   徐燕   纪德华   谢潮添  
大型海藻栽培业是全球最活跃的渔业产业之一,近二十年增幅是整体渔业增幅的两倍以上,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其中,中国大型海藻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59%,海带、紫菜、裙带菜、龙须菜以及羊栖菜产量均排名世界第一。水产种业是水产养殖业的“芯片”和整个产业链的源头,大型海藻产量99%来自人工栽培,这更体现了新品种对产业的贡献度和重要性。但目前经过审定的大型海藻新品种仅有24个,约占海水养殖新品种的18%,与其产量占比并不匹配。为此,本文介绍了大型海藻产业的特点、近60年育种技术进展和育种成果,并针对大型海藻育种技术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大型海藻育种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何培民  刘媛媛  张建伟  吴海龙  于克锋  霍元子  张建恒  
大型海藻光合作用是海域初级生产力的来源之一,是海洋碳循环中关键的一环。大型海藻可通过光合作用有效地吸收海水中溶解的无机碳以及大气中的CO2,将其转化为有机碳并释放O2,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支持生态系统外,还以有机物的形式埋藏在沉积物中,进而形成碳的汇。大型海藻的养殖和增殖对CO2的减排、减缓海洋酸化、扩增海洋碳汇效应以及缓解气候变化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大型海藻碳汇机理、潜力以及大型海藻碳汇能力的扩增途径进行了综述,为大型海藻碳汇效应研究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华安  
自从农业部实施超级稻育种研究项目以来,经过10年的努力,中国超级稻育种获得全面成功。在国内基本形成了北方粳稻、南方籼稻、长江流域杂交水稻三个研究格局,其中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为代表的华南型超级稻品种选育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在经农业部确认的28个超级稻品种(组合)中,华南有5个,即Ⅱ优明86、特优航1号、Ⅱ优航1号、天优998和胜泰1号,这些品种(组合)已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推广。华南型超级稻品种选育技术为三系超级杂交水稻和常规稻选育技术。三系超级杂交水稻主要通过"强恢×强恢"选育恢复系,加强抗性筛选,通过航天育种选育超级杂交水稻;常规稻选育技术则通过"半矮秆、早长、根深"、大...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晓艳  乔洪金  黄炳山  李宝山  王际英  
海藻是刺参养殖的重要营养源。随着刺参养殖业的扩大,天然饵料难以满足其发展的需求,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马尾藻(Sargassum)等优质大型海藻资源日渐匮乏,寻找可替代的海藻资源、开发高营养低成本的刺参配合饲料是刺参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综述了微藻和大型海藻在刺参不同生长阶段及不同养殖方式中的营养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海藻在刺参养殖饲料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唐斌  张露  熊旭萍  汪慧娟  王世贵  
海藻糖为一种非还原性糖,广泛存在于细菌、藻类、真菌、植物和无脊椎动物中。海藻糖被称为昆虫"血糖",源于该糖为昆虫血淋巴中的主要糖类物质,在昆虫生长、发育、蜕皮等正常生理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昆虫的海藻糖先由海藻糖合成酶(trehalose-6-phosphate synthase,TPS)生成海藻糖-6-磷酸,然后通过海藻糖磷酸脂酶(trehalose-6-phosphate phosphatase,TPP)最终合成海藻糖,在能量需求时通过海藻糖酶(trehalase,TRE)降解为葡萄糖,用于能量供给。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马杭柯  孙金秋  徐莞媛  阎斌伦  高焕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主要包括CRISPR/Cas9技术和CRISPR/Cpf1技术,与以往的基因编辑技术相比,具有高效、简便、低廉等优点,因此在过去短短的几年里,该基因编辑技术被大量应用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水稻(Oryza sativa)、小鼠(Mus musculus)、猪(Sus scrofa)等陆生生物基因编辑相关研究中。目前,该技术在水生生物中也得到了应用,如在模式生物与疾病模型的构建、基因功能解析与筛选、水生生物新品种选育、疾病控制及海洋药物研发等方面。在阐述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相关结构、作用机制和与其它基因编辑技术比较的基础上,对其在水生生物多个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从事相关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们提供帮助。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庆生  王春蕾  王丹蕾  
从自发地理信息(VGI)的概念与应用出发,对国内外相关研究中较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分析,并从数据的管理理论基础及其对实践活动的积极作用两个方面入手,对VGI技术的管理与应用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全球范围内,VGI数据的研究热度不断增加,并主要集中于极具实践意义的两个方面:一是对VGI数据的管理研究,包括对数据的质量评价及高效管理方式的探索;二是在诸如地面信息采集、旅游景观研究、灾害监控预防等维度对VGI数据的应用研究。同时,随着Web技术、GIS技术的成熟以及社交媒体、便携式GPS终端设备的普及,VGI数据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并将在旅游业领域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彭士明  王亚冰  王倩  高权新  郑汉丰  许建  王鲁民  
大黄鱼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其年养殖产量位列全国网箱养殖鱼类之首。然而,随着大黄鱼养殖规模的产量和逐年扩增,产业发展的诸多问题也随之出现,如种质退化、品质下降、抗病抗逆性差及良种覆盖率低等。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是解决当前大黄鱼产业问题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鱼类遗传改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型分子育种技术也不断被应用于大黄鱼育种领域,对大黄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带动了大黄鱼产业的健康发展。概述了大黄鱼分子育种相关技术,并详细论述了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简化基因组测序(RAD-Seq)、遗传连锁图谱与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全基因组重测序(WGR)、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芯片、基因组选育(GS)和基因编辑技术,最后对大黄鱼育种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与应用进行了展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水稻生态育种研究组  
潜育性稻田是我国南方稻区最主要的低产土壤类型之一。“七五”期间,作者以提高选育水稻耐潜育性品种的育种效率为目标,开展了四个方面的研究,即:育种新方法,筛选鉴定技术,综合鉴定指标,培育优异种质材料及在育种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对土壤亚铁、H_2S和缺素的耐性存在明显的差异;並已初步建立起“耐潜育性土壤水稻生态育种技术”,选育出了具有一定耐性的水稻新品系(组合)。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孙效文  张晓锋  赵莹莹  张研  贾智英  常玉梅  鲁翠云  梁利群  
微卫星标记的发展和利用极大地扩展了DNA分子标记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使探索生物性状遗传本质的研究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本文简要介绍了微卫星标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水产遗传与育种研究中的应用。首先回顾了微卫星克隆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水产生物微卫星标记及技术的发展过程,以及水产生物微卫星序列的主要来源,并对微卫星标记与其他DNA分子标记在使用范围、难易程度等方面做了比较;其次探讨了微卫星标记在遗传连锁图谱的制备、性状分析及QTL定位、群体遗传学、进化遗传、种质鉴定与亲权分析、品种培育等6个研究领域的应用;本文还对几种DNA分子标记在操作上的难易程度、多态性程度、重复性与可比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同时还分别阐述了...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栾生  孔杰  王清印  
育种值是选种和配种计划制定的基础,育种值估计是水产动物选择育种的重要内容之一,育种值估计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育种项目的遗传进展和选择效果。本文综述了3种育种值估计方法,选择指数、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法和标记辅助BLUP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其在水产动物育种中的应用进展。众多研究表明,基于系谱结构和表型信息的BLUP方法将成为水产动物育种中一种快速有效的育种值估计方法。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章守宇  刘书荣  周曦杰  汪振华  王凯  
大型海藻是近岸海洋生态系统生态过程的重要驱动者之一,由大型海藻所形成的海藻场栖息地在维持海洋生物摄食、生长和繁殖等生命活动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然而,近年来受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全球范围内许多沿海国家都出现了海藻场快速退化的现象,且对以海藻场为关键栖息地的海洋生物造成了不可忽略的影响,这一状况在我国尤为严重。为保障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海藻场修复已成为我国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工作之一。但由于对海藻及其构造生境的生态功能认识不足,有关海藻场修复的目标定位、实现路径等存在较大的盲目性。本文从海藻场修复的角度出发,先分别对海藻及其构造生境的生态功能进行了阐述,而后对海藻养殖区是否可替代天然藻场被纳入到海洋牧场的建设中以及海藻生境生态功能的量化测定提出了几点思考,以期为今后海藻场修复工作合理、高效地开展和海藻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齐越  吴江源  任丁华  于文吉  张亚慧  
重组竹是以竹材为原料,以竹束或竹纤维化单板为基体单元与树脂增强体胶合而成的复合生物质材料,是实现竹材高效、高值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已成为竹产业的主流产品。目前,重组竹因物理力学性能优良,实现了竹材应用从室内地板、家具、水泥模板向风电叶片、耐候景观材和户外结构材的拓展,但作为一种新产品,需针对其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需求进行基础科学问题、关键创新技术与应用工程技术的联合攻关。本研究综合国内外公开报道的相关文献,系统梳理重组竹制造中单元制备、热处理、浸胶干燥与成型过程中技术科学内涵、交叉响应机理和制备调控机制,总结重组竹性能评价与功能化应用中的技术特征,剖析重组竹制造与应用技术过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借鉴复合材料、多孔材料与生物质材料的研究成果,提出重组竹制造与应用技术研究与实践中需要加强和改进的方向,并进一步明确重组竹制造与应用过程中的装备研发和增强量化效应,为重组竹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陆亦澄   刘瑶   刘升平   郑火青  
综述了国内外蜂群信息采集技术相关研究进展,对所采用的技术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养蜂生产及相关产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卓仁英  
竹子组培是竹子育种的一个重要途径。研究人员对20余属70多个竹种开展了组织培养研究,阐明了外植体不同基因型、激素种类和浓度以及不同培养基成分对竹子组培中愈伤组织诱导形成和植株再生以及诱导生根效率的影响,并建立成熟的组织培养技术体系,为竹子育种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竹子遗传分化开展研究是竹子育种研究的一个热点,近年来进展迅速。通过研究初步阐明了竹子的遗传变异,为竹种的育种和分类提供了理论依据。参44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