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81)
2023(10157)
2022(8951)
2021(8290)
2020(6736)
2019(15669)
2018(15712)
2017(30708)
2016(16646)
2015(18639)
2014(18617)
2013(18524)
2012(16835)
2011(15206)
2010(14817)
2009(12904)
2008(12221)
2007(10387)
2006(8881)
2005(7429)
作者
(47615)
(39442)
(39086)
(37095)
(24951)
(18885)
(17599)
(15633)
(14962)
(13885)
(13662)
(13149)
(12326)
(12202)
(12113)
(11888)
(11878)
(11796)
(11232)
(11079)
(9792)
(9439)
(9353)
(8892)
(8848)
(8639)
(8612)
(8601)
(7838)
(7835)
学科
(66012)
经济(65944)
管理(50209)
(44900)
(37872)
企业(37872)
方法(32724)
数学(28535)
数学方法(28240)
(16433)
(15971)
中国(15818)
(15693)
环境(15168)
业经(14543)
地方(13245)
(11895)
(11425)
贸易(11421)
农业(11117)
(11067)
(10949)
理论(10917)
技术(10693)
(10217)
财务(10160)
财务管理(10146)
(9973)
企业财务(9629)
教育(8754)
机构
大学(234059)
学院(231924)
管理(97995)
(90272)
经济(88314)
理学(86293)
理学院(85386)
管理学(84004)
管理学院(83601)
研究(74298)
中国(52830)
(48960)
科学(47870)
(39076)
(36287)
业大(36134)
(35380)
研究所(33628)
中心(33455)
财经(32675)
(31158)
北京(30565)
(30179)
师范(29900)
(29851)
农业(27784)
(27537)
经济学(26473)
(25744)
商学(25179)
基金
项目(169842)
科学(133884)
基金(124088)
研究(123660)
(107973)
国家(107120)
科学基金(92727)
社会(77187)
社会科(73210)
社会科学(73191)
基金项目(67239)
(66327)
自然(61644)
自然科(60182)
自然科学(60171)
自然科学基金(59067)
(55918)
教育(55911)
资助(50513)
编号(50258)
成果(39186)
重点(37505)
(37208)
(35814)
(35473)
课题(33639)
创新(33019)
科研(32782)
教育部(31935)
大学(31549)
期刊
(91634)
经济(91634)
研究(65321)
学报(37277)
中国(37216)
科学(34545)
管理(33939)
(31058)
大学(27843)
(27328)
学学(26211)
教育(24170)
农业(22416)
技术(19424)
(15862)
金融(15862)
业经(15598)
财经(14722)
经济研究(14509)
图书(13219)
(12408)
科技(12248)
理论(12236)
问题(11908)
实践(11493)
(11493)
技术经济(11152)
(11116)
资源(10709)
现代(10464)
共检索到3158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何培民  刘媛媛  张建伟  吴海龙  于克锋  霍元子  张建恒  
大型海藻光合作用是海域初级生产力的来源之一,是海洋碳循环中关键的一环。大型海藻可通过光合作用有效地吸收海水中溶解的无机碳以及大气中的CO2,将其转化为有机碳并释放O2,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支持生态系统外,还以有机物的形式埋藏在沉积物中,进而形成碳的汇。大型海藻的养殖和增殖对CO2的减排、减缓海洋酸化、扩增海洋碳汇效应以及缓解气候变化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大型海藻碳汇机理、潜力以及大型海藻碳汇能力的扩增途径进行了综述,为大型海藻碳汇效应研究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文磊   徐燕   纪德华   谢潮添  
大型海藻栽培业是全球最活跃的渔业产业之一,近二十年增幅是整体渔业增幅的两倍以上,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其中,中国大型海藻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59%,海带、紫菜、裙带菜、龙须菜以及羊栖菜产量均排名世界第一。水产种业是水产养殖业的“芯片”和整个产业链的源头,大型海藻产量99%来自人工栽培,这更体现了新品种对产业的贡献度和重要性。但目前经过审定的大型海藻新品种仅有24个,约占海水养殖新品种的18%,与其产量占比并不匹配。为此,本文介绍了大型海藻产业的特点、近60年育种技术进展和育种成果,并针对大型海藻育种技术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大型海藻育种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薛素燕  毛玉泽  李加琦  蒋增杰  方建光  
经食物链形成的“碳封存”和“碳转移”是海洋渔业碳汇的重要方面。大型海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初级生产力之一,也是最高效的固碳生物类群之一,端足类是大型海藻群落中非常重要的消费类群,处于食物链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的中间环节,承担着“碳转移”的职责。本文以山东半岛端足类中华原钩虾(Eogammaruspossjeticus)为实验对象,开展了其对5种大型海藻[浒苔(Ulva prolifera)、肠浒苔(U. intestinalis)、扁浒苔(U. compressa)、线形硬毛藻(Chaetomorpha linum)和丝毛藻(Cloniophorasp.)]的摄食研究,比较了中华原钩虾对5种大型海藻的摄食率,分析了摄食率与海藻的总有机碳(TOC)、总氮(TN)、碳氮比(C/N)和干湿比(DW/FW)等指标的相关性,揭示了中华原钩虾对海藻的摄食选择性特征,初步探讨了钩虾潜在的碳汇影响。结果显示,中华原钩虾对肠浒苔和浒苔具有较高的摄食率,分别为0.81和0.80 g鲜重/(g·d),而对线性硬毛藻摄食率最低,为0.19 g鲜重/(g·d);中华原钩虾选择栖息于大型海藻的个体数量比例以丝毛藻最高,其次为肠浒苔和浒苔;中华原钩虾的摄食率与海藻TOC含量和C/N呈显著正相关(P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晓艳  乔洪金  黄炳山  李宝山  王际英  
海藻是刺参养殖的重要营养源。随着刺参养殖业的扩大,天然饵料难以满足其发展的需求,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马尾藻(Sargassum)等优质大型海藻资源日渐匮乏,寻找可替代的海藻资源、开发高营养低成本的刺参配合饲料是刺参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综述了微藻和大型海藻在刺参不同生长阶段及不同养殖方式中的营养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海藻在刺参养殖饲料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唐斌  张露  熊旭萍  汪慧娟  王世贵  
海藻糖为一种非还原性糖,广泛存在于细菌、藻类、真菌、植物和无脊椎动物中。海藻糖被称为昆虫"血糖",源于该糖为昆虫血淋巴中的主要糖类物质,在昆虫生长、发育、蜕皮等正常生理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昆虫的海藻糖先由海藻糖合成酶(trehalose-6-phosphate synthase,TPS)生成海藻糖-6-磷酸,然后通过海藻糖磷酸脂酶(trehalose-6-phosphate phosphatase,TPP)最终合成海藻糖,在能量需求时通过海藻糖酶(trehalase,TRE)降解为葡萄糖,用于能量供给。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史军,刘纪远,高志强,崔林丽  
全球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影响着陆地碳源/汇的变化。造林作为一种土地利用变化,可以增加陆地碳汇,减缓大气中CO2的积累。文中首先对陆地碳汇及其形成原因进行综述,肯定了造林在陆地碳汇中的重要作用,然后阐述了造林对陆地碳汇的影响途径、造林后植被碳和土壤碳的变化及相互联系,并对全球造林活动对陆地碳汇贡献潜力作简要介绍,最后指出当前研究中的不足及今后的努力重点。造林是重要的临时陆地碳库,加强对造林碳汇的客观研究,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科学实践意义。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慧  唐启升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整个海洋中蓄积的碳总量达到39×1012 t,占全球碳总量的93%,约为大气的53倍。这些碳或重新进入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或被长期储存起来;而其中一部分被永久地储存在海底。根据联合国《蓝碳》报告,地球上超过一半(55%)的生物碳或是绿色碳捕获是由海洋生物完成的,这些海洋生物包括浮游生物、细菌、海藻、盐沼植物和红树林。本文综述了近年国际上对海洋生物碳汇的研究结果,阐述了海洋生物固碳的机制、海洋生物碳汇的现状及其修复措施,同时评价和论述了海水贝藻养殖作为渔业碳汇的地位与作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权伟  应苗苗  康华靖  许曹鲁  周庆澔  梁文杰  林振士  蔡景波  
海藻养殖是渔业碳汇的重要形式,碳汇生态功能显著。本实验以1999—2012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统计数据为基础,对中国及浙江近海藻类养殖的产量、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固碳强度进行了估算。中国近海海藻养殖以海带、裙带菜、紫菜、江蓠等为主,期间年均总产量为141.87万t,各类海藻养殖产量所占比例分别为海带(60.29%)、裙带菜(7.92%)、紫菜(5.67%)、江蓠(5.39%)。浙江近海海藻养殖以紫菜、海带、羊栖菜、苔菜等为主,各类海藻养殖产量所占比例分别为紫菜(51.83%)、海带(27.73%)、羊栖菜(12.72%)、苔菜(1.27%)。浙江近海海藻养殖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份额不高(2...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雨蒙  章守宇  周曦杰  赵旭  徐胜南  向晨  
大型海藻凋落物分解为海藻有机、无机碎屑参与海藻场C、N等养分循环,对维持海藻场较高的净初级生产力有着重要作用。采用"原位埋袋法",尝试对枸杞岛大型海藻优势种孔石莼(U.pertUsa)、细枝软骨藻(C.teNUissima)、舌状蜈蚣藻(G.livida)、瓦氏马尾藻(s.vaChelliaNUm)、羊栖菜(h.fUsifarme)凋落物的分解过程进行模拟,实验测定分解过程中凋落物有机C含量、有机N含量、C/N和C、N稳定同位素值。结果发现,海藻凋落物δ~(13)C、δ~(15)N值随时间变化趋势变化较复杂,根据凋落物碎屑化过程中不同的分解主导因素,将枸杞岛夏季大型海藻凋落物大致分为淋溶分解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余悦儒  杨锐  陈海敏  陈娟娟  骆其君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迅速攀升,严重影响了全球气候。开发蓝碳产业成为人们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栽培海藻碳汇是蓝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中国8个沿海省份栽培海藻数据为基础,测算其碳汇总经济价值,并分析其时空分异特征;采用LMDI指数分解法,解析中国栽培海藻碳汇总经济价值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从2009年 ~ 2021年,中国栽培海藻碳汇量及其总经济价值整体呈上升趋势,2021年分别达到87万吨和488亿元。不同栽培海藻的碳汇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海带、江蓠、紫菜、裙带菜和其他(羊栖菜、麒麟菜、石花菜和苔菜);单位面积碳去除能力,从高到低依次为海带、江蓠、裙带菜、其他和紫菜。福建、山东和辽宁三个省份的栽培海藻碳汇总经济价值较高,其余省份则较低。养殖效率效应(EFE)和养殖面积效应(AE)是栽培海藻碳汇总经济价值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表明,中国栽培海藻的碳汇潜力不容忽视,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栽培海藻的碳汇能力及其总经济价值存在一定的种间差异,可通过合理调整栽培物种和结构来提高海藻碳汇及其总经济价值。我们应从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及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三个层面出发,重视栽培海藻碳汇等渔业碳汇的功能和价值,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实现“双碳”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翔宇  詹冬梅  李美真  徐智广  
将日本马泽藻Mazzaella japonica、孔石莼Ulva pertusa、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红毛菜Bangia fusco-purpurea、蠕枝藻Helminthocladia australis、扇形拟伊藻Ahnfeltiopsis fla-belliformis6种大型海藻培养在富含氮磷海水中72 h,分析海水中氨氮、硝氮和活性磷浓度的变化,目的在于比较它们对营养盐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6种海藻对氮磷都有明显的去除作用,日本马泽藻和孔石莼对氨氮、硝氮和活性磷的去除效果最好,分别吸收了培养水体中氨氮初始总量的98.0%和97.1%、硝氮初始总量的76...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杨承虎  任俊丽  路远  南春容  
研究了羊栖菜藻体、干粉及乙醇提取物对新月筒柱藻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羊栖菜藻体、干粉和乙醇提取物皆可明显抑制新月筒柱藻的生长,羊栖菜粉末及乙醇提取物对新月筒柱藻的生长的抑制作用表现出较强的浓度-效应关系。72 h时,新月筒柱藻生长抑制率与羊栖菜干粉初始浓度间的关系可表达为y=-0.3801x2+1.1636x,新月筒柱藻生长抑制率与羊栖菜乙醇提取物初始浓度间的关系可表达为y=-0.1445x2+1.4279x。羊栖菜粉末浓度达到1.6 g/L时,新月筒柱藻在3 d内全部死亡;乙醇提取物浓度达0.8 g/L时,藻细胞在2 d内全部死亡。由于乙醇提取物溶液的浓度是以提取前干粉质量表示,因此同等质量...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朱臻  沈月琴  吴伟光  黄敏  宁可  
森林碳汇已成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南方集体林区产权制度改革后,森林经营主体日趋多样化,研究经营主体碳汇供给差异,探讨造成碳汇供给差异背后的诱导因素并挖掘它们之间的作用机制,将为推动森林碳汇经营形成稳定的碳供给,合理配置稀缺的要素资源,缓解气候变化提供重要的现实政策依据。总结了国内外森林经营主体的碳汇供给研究状况,明确了现有研究的成果和不足,主要包括国内碳汇市场未形成;现有模型在本研究中不适用,长时间序列数据不足等。并为今后的研究提出了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难题和解决思路,认为以"非京都市场"框架下考察森林碳汇供给更可行;需要根据碳汇营林实践修正相关模型和数据以及结合生产函数模型分析森林经营...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娇  李梦迪  公丕海  关长涛  
海洋通过“溶解度泵”和“生物泵”完成碳汇过程,且具有碳固存容量大、储存时间长的显著优势,可有效缓解CO_2排放产生的温室效应,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渔业是人类利用海洋的基础生产活动,对近海碳循环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渔业碳汇是海洋碳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海洋牧场作为一种以水域栖息地修复、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为主旨的新型渔业模式,通过增殖水生生物资源量,提升生物固碳量,实现渔业对海洋碳汇的扩增。本文针对我国对海洋牧场的界定,梳理了国内外对海洋牧场关键碳汇因子固碳机理及其过程和潜能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浅析了海草床、牡蛎礁等典型海洋牧场生态系统在近海碳汇扩增中的重要作用。建议在海洋牧场固碳机理与碳循环过程、海洋牧场碳汇扩增技术和海洋牧场碳汇计量方法等方面开展重点研究,以期为渔业绿色发展,扩增海洋碳汇和服务“双碳”战略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奉杰  张涛  马培振  白涛  徐江玲  王海艳  宋浩  赵伟  赵亮  杨美洁  胡志  周骢  石璞  胡朋朋  李海州  
针对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体现了我国主动承担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责任的大国担当。海洋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具有重要作用。牡蛎礁作为全球海岸带典型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碳储量和强大固碳能力。牡蛎礁在生物钙化、呼吸作用等过程中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但在生物合成、沉积作用等过程中却可以埋藏大量碳。目前,全球牡蛎礁是大气碳的源还是汇尚不明确。为探究牡蛎礁碳源–汇功能,本文综述了牡蛎礁碳源–汇功能研究现状,分析了影响牡蛎礁碳源–汇功能的关键生态过程,探讨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牡蛎礁碳源–汇特征。研究表明,牡蛎礁不仅可以成为大气碳的汇,还可以提高盐沼植被、海藻、海洋动物等生物的碳汇功能。未来应尽快开展牡蛎礁碳汇功能评估技术等研究,形成以提高牡蛎礁碳汇为目的的牡蛎礁保护与修复技术,提升我国海洋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