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56)
2023(5566)
2022(4838)
2021(4705)
2020(3893)
2019(8780)
2018(9012)
2017(15639)
2016(9453)
2015(10696)
2014(11151)
2013(10480)
2012(10073)
2011(9199)
2010(9821)
2009(8927)
2008(9533)
2007(8949)
2006(8048)
2005(7253)
作者
(30242)
(25019)
(24675)
(23636)
(16002)
(12207)
(11390)
(9655)
(9501)
(9456)
(8670)
(8654)
(8317)
(7947)
(7930)
(7767)
(7653)
(7304)
(7273)
(7191)
(6455)
(6454)
(6200)
(5878)
(5840)
(5726)
(5554)
(5553)
(5263)
(5230)
学科
(30681)
经济(30635)
管理(26579)
(20479)
(17212)
企业(17212)
(12527)
方法(11103)
(10505)
环境(9467)
理论(8880)
中国(8854)
数学(8216)
(8070)
数学方法(7923)
业经(7761)
(7189)
地方(7124)
(6935)
农业(6668)
教学(6475)
教育(6417)
生态(6397)
(6246)
资源(5936)
(5889)
银行(5862)
(5526)
(5392)
(5374)
机构
学院(137309)
大学(135876)
研究(49617)
管理(43641)
(42459)
经济(41028)
中国(38107)
理学(35992)
科学(35679)
理学院(35380)
管理学(34194)
管理学院(33962)
(31105)
(28247)
(27726)
研究所(25101)
(24495)
中心(23016)
业大(22552)
农业(22267)
(22238)
(21845)
师范(21542)
北京(20018)
(19773)
技术(18567)
(18110)
(17923)
师范大学(17008)
财经(16772)
基金
项目(84149)
科学(63162)
研究(60493)
基金(56591)
(51368)
国家(50848)
科学基金(41063)
(34664)
社会(33385)
社会科(31217)
社会科学(31206)
(29644)
基金项目(29552)
教育(28758)
自然(27896)
自然科(27063)
自然科学(27050)
自然科学基金(26513)
编号(25980)
资助(23723)
成果(22933)
重点(20328)
课题(19438)
(18452)
(17109)
计划(16711)
(16710)
科研(16113)
(16071)
创新(15625)
期刊
(58458)
经济(58458)
研究(39102)
中国(33963)
学报(28112)
(26222)
科学(23773)
教育(23449)
大学(20238)
(18991)
学学(18759)
农业(17845)
管理(16656)
技术(12984)
(11526)
金融(11526)
(9801)
图书(9768)
业经(9669)
(9272)
资源(8365)
财经(7985)
业大(7624)
书馆(7212)
图书馆(7212)
经济研究(7046)
(6927)
问题(6924)
职业(6717)
(6669)
共检索到2201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章守宇  刘书荣  周曦杰  汪振华  王凯  
大型海藻是近岸海洋生态系统生态过程的重要驱动者之一,由大型海藻所形成的海藻场栖息地在维持海洋生物摄食、生长和繁殖等生命活动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然而,近年来受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全球范围内许多沿海国家都出现了海藻场快速退化的现象,且对以海藻场为关键栖息地的海洋生物造成了不可忽略的影响,这一状况在我国尤为严重。为保障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海藻场修复已成为我国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工作之一。但由于对海藻及其构造生境的生态功能认识不足,有关海藻场修复的目标定位、实现路径等存在较大的盲目性。本文从海藻场修复的角度出发,先分别对海藻及其构造生境的生态功能进行了阐述,而后对海藻养殖区是否可替代天然藻场被纳入到海洋牧场的建设中以及海藻生境生态功能的量化测定提出了几点思考,以期为今后海藻场修复工作合理、高效地开展和海藻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索安宁  丁德文  杨金龙  田涛  
针对目前我国现代海洋牧场建设中存在的"增而不殖"问题,在系统分析天然海洋渔场"三场一通道"生境体系的基础上,提出海洋牧场人工生态系统、渔业资源关键功能群及其"三场一通道"生境体系概念内涵,并从海洋牧场"三场一通道"生境系统仿生营造原理、"三场一通道"生境营造方案设计具体步骤、海洋牧场"三场一通道"生境营造布局3个方面分析了海洋牧场"三场一通道"生境营造思路;最后探讨了海洋牧场"三场一通道"生境营造方式,包括人工鱼礁、海藻场、珊瑚礁、海草床、牡蛎礁等功能生境营造。研究以期通过"三场一通道"生境体系的系统营造,实现我国海洋牧场渔业资源繁殖再生与规模补充,提升海洋牧场渔业资源自我繁殖与持续生产能力。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吴祖立  张胜茂  戴阳  章守宇  
空间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实体空间分布特征信息的技术,可为海洋牧场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数据源。空间信息技术提供的数据具有全面、系统、高精确的特性,可有力地促进现代海洋牧场的发展。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空间信息技术在海洋牧场选址建设、海洋牧场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海洋牧场生物资源与环境监测评价、海洋牧场管理4个方面中的应用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空间信息技术在海洋牧场的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对今后我国现代海洋牧场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建议。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段丁毓  秦传新  朱文涛  马鸿梅  
近年来,中国海洋牧场研究与建设发展迅速,带动了海洋牧场休闲渔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但由于海洋牧场休闲渔业发展模式较为单一,对海洋牧场可观赏性景观开发理论方面研究较少。本研究以柘林湾海洋牧场为例,应用景观生态分类理论方法,对其进行景观生态分类,建立柘林湾海洋牧场景观生态分类系统,将柘林湾海洋牧场划分为3个一级景观、5个二级景观和16个三级景观,并应用空间分析技术绘制了各级景观生态分类示意图,讨论分析了其景观分布状况。该研究初步形成了海洋牧场景观生态分类系统,可为下一步进行海洋牧场景观格局规划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对海洋牧场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林会洁  秦传新  黎小国  陈丕茂  莫宝霖  马欢  郑忠明  
海洋牧场是由多个功能区组成的生态系统工程,不同功能区的生态环境和食物网结构各不相同,通过研究不同功能区食物网结构有助于了解功能区之间生态系统差异。实验通过对南澳柘林湾海洋牧场渔业资源环境调查,利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海洋牧场不同功能区食物网结构进行比较,并借助SIBER对稳定同位素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海洋牧场调查共采获生物种类78种,其中,消费者的δ~(13)C比值介于–19.94‰~–13.62‰,δ~(15)N比值介于8.78‰~15.29‰,营养级范围介于1.73~3.64。不同功能区同位素数据对比表明,人工鱼礁区生物资源相对丰富,食物网结构较为复杂;海藻增殖区中生物生态位分布最广,营养冗余程度较高;贝类增殖区生物生态位较窄,营养级分布较为集中。在不同功能区生态系统稳定性对比中,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稳定性最佳,海藻增殖区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茹小尚   邓贝妮   冯其明   林承刚   张立斌   杨红生  
近年来,我国海洋牧场发展迅速,169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获准建设。在科技和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一系列理论、技术和装备等问题亟待解决。日本、美国等国家海洋牧场建设起步较早,在持续推进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从建设理念、建设技术、产业模式、技术瓶颈与发展建议等角度,比较了中外海洋牧场发展历程,总结了海洋牧场发展前景中亟待突破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核心技术问题,力求为促进现代化海洋牧场的持续高效发展提供科学对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秀梅   纪棋严   胡成业   徐焕志   王一航   杨晓龙   郭浩宇  
海洋牧场建设是实现我国近海渔业资源恢复、生态系统和谐发展与蓝碳增汇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极大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发展。在海洋牧场建设过程中,关于生境营造和资源增殖的基础理论薄弱,对其生态系统稳定性与抗干扰能力认识不清,尤其对小尺度海洋牧场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实现过程,以及生态承载力知之甚少。亟需针对其人工鱼礁等生境营造的环境效应和增殖放流的资源补充效应开展理论印证和定量研究,以充分认识这些人为扰动的双重性。本文查阅了相关文献90余篇,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关于人工鱼礁生境营造的水动力环境特征、生源要素迁移过程、生物群落构建机制和局地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强调了小尺度海洋牧场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性与动态性,重点关注了鱼礁群布局对牧场海域水动力环境、沉积物和生源要素演变的影响,以及在增殖放流等人为扰动下生物群落的物种共存机制。围绕海洋牧场生态系统稳定性与抗干扰能力等关键问题,从水动力驱动、生源要素表征、生物群落重建及生态系统健康等4个方面探讨了目前研究的不足与发展方向,以为海洋牧场人工鱼礁、海藻床等生境营造以及资源修复模式优化提供参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章守宇  王蕾  汪振华  王凯  林军  
为了解枸杞岛岩礁不同底栖海藻分布的海藻场区域鱼类优势群体组成和分布特征,于2009年2月—2010年2月对枸杞岛海藻场和沙地生境的鱼类进行了逐月采样,对其中的鱼类优势种群组成、生物学特征和摄食规律作了比较。结果表明,以大型底栖海藻铜藻为优势种和以孔石莼等小型底栖海藻为优势种的海藻场鱼类全年优势种皆为褐菖鲉、斑头鱼和黄姑鱼。褐菖鲉群体具有近岸活动频繁、群体低龄和小型化、丰度年间变化大的特点,通过性成熟提前、雌性比例远高于雄性、摄食对象多样化的方式应对生存压力,维持对整个群体的补充。斑头鱼和黄姑鱼群体都具有低龄化现象,群体补充主要受洄游群体影响。3种鱼类因生活习性和摄食对象的不同,表现出个体间的生...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俊   李怀进   汪振华   林军   张锦飞  
随着海洋牧场建设向纵深发展,对海洋生态环境、渔业资源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变得尤为重要,移动式自主监测是可行方案之一。针对现有监测方式效率低、灵活性差、成本高、运输投放困难等问题,提出了可搭载多类型监测设备的组合式无人监测船。进行了船体结构设计和监测仪器安装机构设计,考虑船体吃水载重及平稳性进行了配重机构设计;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船体阻力性能进行仿真计算并完成了水下推进器选型,对无人船连接桥结构受到浪高海况的影响,进行了静力学强度有限元分析,船体结构强度能够抵抗4级海浪。对样机开展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无人监测船各机构工作运行稳定无干涉,设计吃水深度0.25 m,航速达2.5 m/s,能够胜任海洋牧场工作海况;监测设备搭载后工作稳定,可实时监控水下渔业资源、勘探水底地形、监测水体pH、温度和溶解氧等数据。该研究为海洋动态、实时监测及数字化提供了技术支撑,为海洋牧场组合式无人监测船的设计研究提供了一种低成本高可靠的实施方案。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忠义  林群  李娇  单秀娟  
本文对中国海洋牧场自建设以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国内外海洋牧场建立的背景与必要性,介绍了我国海洋牧场的研究内容和基本状况。阐述了国外海洋牧场研究内容与研究经验,特别是日本在海洋牧场研究方面的经验总结,国外研究者提出海洋牧场建立的终极目标是恢复自然生态系统。我国海洋牧场当前的研究侧重于牧场本身的建立与增殖种群数量恢复方面,对于牧场生态系统的研究虽有所涉猎,但多停留在研究初级阶段,研究精度与深度不够。提出我国海洋牧场今后研究重心应集中于牧场生态系统实时食物网结构与能量传递方面,在此基础上提高海洋牧场生产力,并建立海洋牧场与周边水域的自然营养通道以逐步改善与恢复海洋生态系统。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风  
嵊泗县又称嵊泗列岛,是浙江省最东部、舟山群岛最北部的一个海岛县,陆域面积8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8738平方公里,是典型的海洋大县、陆域小县。嵊泗县海域辽阔,海洋资源种类繁多,多年来通过建设人工鱼礁,打造、维护海洋牧场,保护了海底植被及生物多样性,改善了海洋生态环境,促进了海岛休闲旅游业的发展。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娇  李梦迪  公丕海  关长涛  
海洋通过“溶解度泵”和“生物泵”完成碳汇过程,且具有碳固存容量大、储存时间长的显著优势,可有效缓解CO_2排放产生的温室效应,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渔业是人类利用海洋的基础生产活动,对近海碳循环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渔业碳汇是海洋碳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海洋牧场作为一种以水域栖息地修复、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为主旨的新型渔业模式,通过增殖水生生物资源量,提升生物固碳量,实现渔业对海洋碳汇的扩增。本文针对我国对海洋牧场的界定,梳理了国内外对海洋牧场关键碳汇因子固碳机理及其过程和潜能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浅析了海草床、牡蛎礁等典型海洋牧场生态系统在近海碳汇扩增中的重要作用。建议在海洋牧场固碳机理与碳循环过程、海洋牧场碳汇扩增技术和海洋牧场碳汇计量方法等方面开展重点研究,以期为渔业绿色发展,扩增海洋碳汇和服务“双碳”战略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于会娟  王金环  
本文基于我国海洋渔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阐述了推进海洋牧场建设的战略意义。在介绍海洋牧场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发展海洋牧场的实践,并分析了我国海洋牧场建设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推进我国海洋牧场建设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花俊  胡庆松  李俊  张丽珍  申屠基康  章守宇  
水质长期实时监控对于深入研究海洋牧场环境变化和生产力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以象山港海洋牧场基本海况为依托,设计了一套海洋牧场远程水质监测系统。系统根据海洋牧场的环境特点,针对性地选取了需要检测的溶解氧、浊度、温度、pH等关键水质参数,进而确定下位机各个模块的设计;设计了配套的浮标以承载传感器、电源、太阳能板等设备;使用C语言编写了网络通信程序,并且设计了一套终端监控软件,方便用户查看当前水质状况以及查询历史数据。在上海海洋大学镜湖中进行的6个月的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按照设定程序上传水质数据,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访问并由终端监控软件直观地显示,说明了整个系统工作的有效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磊  胡庆松  章守宇  
当前海洋牧场鱼类驯化以人工操作为主,鱼类自动驯化是建设高效海洋牧场运行模式的重要技术措施。根据部分鱼类具有趋声性或趋光性习性,设计了能定时播放声音和开启灯光、同时配合饵料定时定量供应的鱼类驯化装置。通过无线水下视频监控和定位通讯,实现对驯化效果监控和远程控制。实际试验中,以黑鲷鱼苗为研究对象,经过30 d的驯化,在播放声音和开启灯光后,黑鲷幼苗集群效果明显。试验结果表明该驯化装置的驯化效果明显,声音、光线、饵料供应、能量供应系统等工作正常,达到了设计要求,为海洋牧场鱼类自动驯化提供了有效的装备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