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55)
- 2023(3993)
- 2022(3505)
- 2021(3206)
- 2020(2639)
- 2019(5719)
- 2018(5382)
- 2017(10023)
- 2016(5169)
- 2015(5551)
- 2014(5277)
- 2013(5030)
- 2012(4644)
- 2011(4221)
- 2010(4188)
- 2009(3831)
- 2008(3654)
- 2007(3198)
- 2006(2938)
- 2005(2447)
- 学科
- 济(22848)
- 经济(22840)
- 管理(9615)
- 方法(9512)
- 业(8078)
- 地方(8021)
- 数学(7200)
- 数学方法(6975)
- 农(6116)
- 学(6076)
- 企(5398)
- 企业(5398)
- 业经(4908)
- 农业(4684)
- 中国(4530)
- 环境(4369)
- 理论(4049)
- 贸(3760)
- 贸易(3756)
- 地方经济(3618)
- 易(3565)
- 发(3203)
- 和(3013)
- 生态(2851)
- 资源(2777)
- 划(2629)
- 农业经济(2586)
- 财(2530)
- 经济理论(2270)
- 产业(2213)
- 机构
- 学院(75253)
- 大学(72099)
- 研究(27753)
- 管理(26148)
- 济(24620)
- 经济(23858)
- 理学(22183)
- 理学院(21747)
- 管理学(21037)
- 管理学院(20894)
- 科学(20377)
- 中国(19691)
- 京(16495)
- 所(14013)
- 范(13494)
- 师范(13388)
- 研究所(13047)
- 中心(12382)
- 农(11983)
- 业大(11448)
- 江(11212)
- 师范大学(11097)
- 院(11061)
- 游(11010)
- 旅(10870)
- 旅游(10733)
- 北京(10649)
- 财(10512)
- 州(9541)
- 农业(9363)
- 基金
- 项目(54364)
- 科学(42987)
- 基金(39390)
- 研究(36490)
- 家(35979)
- 国家(35760)
- 科学基金(30450)
- 社会(23050)
- 社会科(21992)
- 社会科学(21987)
- 基金项目(21784)
- 省(21578)
- 自然(21406)
- 自然科(20833)
- 自然科学(20825)
- 自然科学基金(20391)
- 划(18655)
- 资助(16531)
- 教育(15660)
- 编号(13897)
- 发(12832)
- 重点(12523)
- 计划(10790)
- 科研(10488)
- 部(10371)
- 创(10283)
- 课题(10166)
- 国家社会(9730)
- 创新(9705)
- 发展(9698)
共检索到1049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杜骁 蒲云
文章在已有的旅游景区空间容量测算研究基础上,对两种常用的旅游景区空间容量测算公式进行了评价,指出了已有公式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旅游景区空间容量的修订公式和使用范围,最后提出了修订公式的运用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益
本文总结了国外和国内旅游环境容量研究的成果和特点 ,对我国广泛应用的旅游容量传统量测公式进行了评价 ,指出了该公式存在的缺陷 ,并提出了旅游容量修订公式及其适用范围 ,最后对旅游容量实践应用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旅游环境容量 测算公式 大型风景旅游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建春 王蓉
以海南省三亚市经典海岛景区——蜈支洲岛观光景区为研究对象,在对其进行旅游体系容量分析的基础上,重新设计指标体系,采用定量分析法测算观光景区的生态环境能力、设施配置能力、区域环境能力以及社会环境能力。结果显示:设施配置能力和区域环境能力是该观光景区消费者规模的制约要素。建议采取增设新的游乐设施,增加观光景点,完善基础设施配置,对不同的消费力度期间设定不同的管控办法等,以实现景区区域环境能力的全方位提升,缓解消费力度较大期间环境容量过载等主要问题。
关键词:
旅游体系容量 环境容量 蜈支洲岛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郎咏梅 孙洪涛 田家怡 慕金波
通过对历年游客流量调查,分析了崂山风景区客流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计算了景区9条步道游线,3条索道和7个人文景观区的日容量、月容量和年容量,并分析了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的利用强度,发现2004年景区各条步道游线、各条索道和各个人文景观区的日、月、年容量利用强度均为适载,但第一、第二和第三高峰日已严重超载。最后,制定了游客流量宏观调控对策及微观调控措施。
关键词:
游客流量 旅游环境容量 风景名胜区 崂山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章小平 朱忠福
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名满天下,然而它的环境容量究竟如何,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经过多年来的建设与发展,今天的九寨沟已今非昔比。本文纵览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历程,试从不同的视角对九寨沟的环境容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并对九寨沟旅游环境容量进行了定量分析,最终得出一系列具有借鉴与参考价值的结论,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九寨沟景区 旅游环境容量 定量分析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少湃
城市旅游景区是一个社会、经济活动高度密集的复杂系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人地之间的矛盾。只有人与自然共同创造,协同进化,才能使城市旅游景区系统走向有序发展。在阐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城市旅游景区空间现状,认为城市化、旅游需求变化和旅游发展模式是其空间演变的驱动因子,同时提出了城市旅游景区空间优化对策。
关键词:
城市旅游 旅游景区 空间优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董成森 周游 邹冬生
生态旅游是一种强调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形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生态旅游地资源空间容量是景区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是景区生态旅游规划的重要依据之一。为了实现生态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确定景区的旅游资源空间容量,以此协调旅游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本文以实地调查为基础,利用面积法、线路法对森林型生态旅游风景区——武陵源天子山景区的生态旅游资源空间日容量以及不同季节空间容量进行了测算。研究表明:景区旅游空间容量夏半年为7000人/d,冬半年为3840人/d,年均容量为204.6万人次。以上结果为天子山景区的生态旅游规划及风景区相关旅游产业的开发、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提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实...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会平 唐晓春 蔡靖芳 邓先瑞 徐敏彤
武汉东湖风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近年来 ,由于游客量大增 ,旅游环境受到污染与破坏 ,严重影响旅游环境气氛与质量。运用有关旅游环境容量的理论与方法 ,分析了东湖风景区旅游环境与旅游环境容量问题的出现与原因 ,并以土地与景区构成为基础 ,计算得出其旅游环境容量为每年2 350万人次 ,每天为 64393人次 ,同时最大游客在园量为 160 58人。经比较 ,东湖风景区目前每年和每天的实际游客量远小于其环境容量 ,但由于游客时空分布不均 ,淡季冷清 ,旺季拥挤 ,特别是旺季中午前后的同时游客在园量可达 2 50 0 0人 ,远大于其容量 ,且集中分布于建筑园林区。研究表明 ,东湖风景区的旅游环...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鄢慧丽 熊浩
最近,学者黄羊山在多篇文章中对我国一些标准和规范里的旅游空间容量算法进行了一些探讨,并做出了重要改进。但是,其提出的"取小法"虽然能够保证了游客数不超过景点的容量限制,却没有考虑景点之间距离对容量的影响,且推导过程比较复杂难懂。文章以游客在景区中的移动行为为出发点,将景区旅游线路类比为旅游生产线,利用旅游生产线的平行移动特征,推导出在景区日开放时间内能够准入的游客批数和接待量模型。然后,利用景区内景点游览时间的最大公约数进行景点分解,按照分解后的子景点设置进入批量,从而分别给出了有游览顺序和无游览顺序的旅
关键词:
旅游景区 旅游生产线 准入批量 最大容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玲玲
如何平衡日益增长的游客数量与生态旅游景区环境容量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制约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基于非线性理论,建立游客数量与生态旅游景区环境容量的二元模式,获得对现实具有重要警示意义的平衡态。主要结论有:(1)生态旅游景区环境容量能否增加,开发与管理是否科学化与生态化是关键条件;(2)游客的生态意识对生态旅游景区的环境容量起到催化剂作用,将加速提高或减少景区的环境承载力;(3)平衡态景区环境容量与游客数量一致,表明合理控制游客数量,是决定生态旅游能否持续发展的前提;(4)只有同时采取控制游客数量与改善生态旅游景区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的措施,才能逐步实现生态旅游景区环境容量最终的稳定状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渊 丁燕杰 王德
以人为本的旅游线路设计要充分考虑旅游者的旅行时间限制和空间行为特征,这有别于传统的至上而下、依据专家经验判断的旅游路线设计方法,逐渐引起旅游学者的重视。文章提出考虑旅游者时间约束和空间行为特征的旅游线路设计方法,首先考虑旅游者的旅行时间约束,然后基于GPS数据和社会网络模型分析旅游者对景点的选择特征,再利用GIS分析最优路径,综合构建了一种新的旅游线路设计方法。以厦门市鼓浪屿为例,对263个旅游者GPS轨迹及其94个选择景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不同入口上岛旅游者在半天和一天的符合行为特征的旅游线路设计方案。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少湃
大众旅游的逐步普及和城市游憩的迅猛发展,使城市旅游空间超载问题日益加剧。在分析游客构成和比较不同类型游客空间行为特点的基础上,认为高级别旅游景区应主要承担旅游功能、弱化游憩功能,并提出了城市区域内不同等级的旅游空间合理分工模式。
关键词:
旅游景区 环境容量 游客构成 游憩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龚勤林 邹冬寒 周沂 朱晟君
打造高品质旅游集聚地并构建多站点景区游览环线是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论文基于2006—2018年288个城市评选的最高级别景区——“5A”景区的数据,将“5A”景区划分为自然类、人文类、综合类3类,借助ArcGIS、Stata等工具探索了“5A”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定量探讨了高级别景区对城市旅游发展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研究发现,首先,中国“5A”景区存在“东中集聚、区域失衡、禀赋不一”的空间分布特征,综合类景区数量严重不足。其次,高级别景区能显著推动本城市的旅游发展,并存在显著的空间合作与空间竞争效应。其中,同省邻近城市的高级别景区对城市旅游发展的影响表现为空间竞争效应,且主要表现为对同类型景区间的竞争,竞争范围为0~400 km;跨省邻近城市的高级别景区对城市旅游发展的影响表现为空间合作效应,且主要表现为不同类型景区间的合作与互补,最优合作范围为200~400 km。最后,对比各省域内部景区空间分布发现,同一省域内城市多以自然类或人文类“5A”景区中的某一类景区为主,即同一省域内部可能存在针对同类景区的同质化竞争问题。研究结论将为旅游资源的空间配置和空间优化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阿司古力·艾百 普拉提·莫合塔尔 居玛·吐尼亚孜 祖丽皮亚·库来西 米雪
选取新疆南疆5地州作为研究区,通过地统计方法,借助ArcGIS软件对南疆A级景区的时空格局及演化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时间上,南疆5地州的A级旅游景区发展主要分为3个阶段,即缓慢增长阶段(2001年~2007年)、快速增长阶段(2007年~2013年)、缓慢增长阶段(2013年~2017年).2)从空间分布类型上,除了2001年之外其他3个时间点都趋于凝聚型,2001年呈现出均匀型,总体呈现出从均匀分布向集中分布的特征.3)从演化规律上,呈现由北向西转移态势,具体表现为"西北多东南少";南疆以北主要为自然旅游景区、南疆以西主要为人文旅游景区.
关键词:
A级旅游景区 空间格局演化 南疆5地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