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91)
2023(8656)
2022(7281)
2021(6464)
2020(5300)
2019(11710)
2018(11028)
2017(20399)
2016(11252)
2015(11955)
2014(11391)
2013(11080)
2012(9986)
2011(8844)
2010(8691)
2009(7701)
2008(7475)
2007(6503)
2006(5541)
2005(4566)
作者
(35266)
(29623)
(29450)
(27797)
(18375)
(14362)
(12995)
(11612)
(11279)
(10178)
(10025)
(9904)
(9521)
(9342)
(9171)
(9155)
(9071)
(8789)
(8471)
(8448)
(7644)
(7126)
(6985)
(6760)
(6672)
(6493)
(6392)
(6349)
(6025)
(5905)
学科
(41382)
经济(41337)
管理(30024)
(28581)
(21702)
企业(21702)
方法(19358)
数学(17560)
数学方法(17406)
(12311)
(12171)
(11161)
中国(10738)
业经(9265)
(8780)
贸易(8779)
农业(8742)
环境(8593)
(8500)
地方(7923)
(7315)
财务(7310)
财务管理(7303)
企业财务(6976)
(6870)
技术(6494)
(6364)
(6145)
银行(6094)
产业(5940)
机构
大学(156106)
学院(155589)
(61681)
经济(60452)
管理(57364)
研究(56520)
理学(50743)
理学院(50060)
管理学(49018)
管理学院(48777)
中国(40571)
科学(39656)
(37348)
(32594)
业大(30953)
农业(30141)
(30001)
研究所(28055)
(26394)
中心(25659)
(22671)
财经(21832)
(20949)
农业大学(20432)
(20109)
(19791)
北京(19490)
师范(19410)
经济学(19246)
(18622)
基金
项目(118421)
科学(93171)
基金(88727)
(82638)
国家(82027)
研究(75405)
科学基金(69000)
社会(50091)
基金项目(48429)
自然(48314)
社会科(47734)
社会科学(47720)
自然科(47270)
自然科学(47250)
自然科学基金(46424)
(45805)
(40202)
资助(34498)
教育(33779)
重点(27470)
编号(26989)
计划(25516)
(25292)
(25054)
(24724)
科研(24008)
创新(23302)
科技(22412)
国家社会(22130)
(21023)
期刊
(59999)
经济(59999)
研究(39338)
学报(35477)
(31587)
科学(30013)
中国(27680)
大学(25328)
学学(24609)
农业(21439)
(19811)
管理(17922)
(11925)
经济研究(10730)
业大(10378)
(10268)
金融(10268)
教育(10149)
财经(9992)
业经(9803)
技术(9789)
(9423)
资源(9069)
农业大学(8720)
科技(8616)
(8561)
问题(8289)
商业(7270)
林业(7134)
技术经济(6790)
共检索到2138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党艺  汤青  余建辉  张文忠  李佳洺  
近年来,随着中国大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内部的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与居住空间相交叠,影响居民生活品质。论文以北京市最大的垃圾处理中心——阿苏卫为研究对象,基于2019年8—10月获取的问卷数据,构建表征居民污染感知与污染源的空间距离、居民属性和居民主观认知3类因素关系的多层线性模型,以探索大城市邻避设施周边居民污染感知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街道的人口特征分析居民的污染感知空间特征。研究发现:(1)个体属性方面,学历、家庭收入等因素对居民污染感知具有正向作用;"老北京人"对垃圾处理中心污染最敏感,而"新北京人"对污染最不敏感;30~40岁的居民污染感知最强烈。(2)在主观认知方面,了解周边污染源,认为污染危害较大的居民对污染感知更敏感。(3)距离会直接影响居民的污染感知,也会影响其他因素对居民污染感知的作用程度,距离越远,学历、家庭收入及对污染源的了解程度对污染感知的影响越大。(4)距阿苏卫9 km以内的街道集聚着较多的低收入、低学历人口,这类居民缺乏必要的防护意识,需重点关注;距离在9~12 km的"回天地区"分布着较多高学历的"新北京人",居民污染感知的差异较大;距阿苏卫12 km以外区域的居民污染感知微弱,其邻避情绪可以通过正向的引导基本消除。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钟锦文  钟昕  
日本是世界上开展垃圾分类最早、成效最显著的国家,其垃圾处理政策经历了"末端处理→源头分类→回收利用→循环资源"的渐进式演进脉络,反映了日本对"垃圾"的认识由"废物"向"资源"的转变过程。影响生活垃圾减量化效果的政策因素主要有分类数量、分类成本、回收频度和收费价格等;经济因素主要有人口密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三产业特征和家庭特征等。日本垃圾处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其经验主要有:构建完备的法律体系,做到严格执法;体现污染者付费原则,实行有偿回收;遵循扩大生产者责任原则,发挥社会合力。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舒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垃圾处理场站从边缘飞地逐步融入中心城区域,因此急需从城市空间总体性视角对垃圾处理设施的演变特征进行研究。论文以北京市为例,分析城市垃圾处理场站的空间演变,并进一步探究其与其他重要城市要素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自2000年以来北京市垃圾处理场站的处理范围由城区近郊向远郊扩展,场站空间布局由单一功能的分散布局向综合功能的集聚布局转变;近郊圈的六环路周边成为北京大型垃圾处理设施分布最集中的区域。同时,垃圾处理场站与一级公路、居民点等城市要素在空间位置上临近,而远离城市治理中心。论文所研究的垃圾处理场站分布及发展演变规律对未来城市垃圾处理场站的空间位置布局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欢欢  滕丽  蔡砥  
文章以广州市番禺区垃圾处理站对住宅房地产价格的影响为例,基于空间Hedonic模型,探讨污染型邻避设施的溢出效应。结果发现:大型垃圾处理站周边一定范围的住宅均价满足地理学第一定律,即距离垃圾处理站越近,住宅均价越低;距离越远,住宅均价越高,并且这种溢出强度因设施规模不同而异。到大型垃圾处理站距离每增加1%,住宅价格上升倍率为0.031 3%;距离小型垃圾处理站每增加1%,住宅价格上升倍率为0.024 81%。大型垃圾处理站的溢出效应大于小型垃圾处理站。说明垃圾处理站具有较强的溢出效应,其溢出强度与垃圾处理站的规模有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曾晖  
为了量化评价建筑垃圾处理对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建筑垃圾处理的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分析了建筑垃圾的拆除、运输、处理三个阶段的资源消耗,并比较了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资源化和填埋处理等三种不同处理方式的资源消耗情况。应用该方法对广州某建筑物拆除的建筑垃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资源化和填埋处理的资源消耗指数分别为:2.91E-02、3.82E-02和4.98E-02。其中,填埋处理中土地资源的归一化值为1.95E-01,远大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说明填埋处理对土地的占用量很大,今后应尽量避免采用填埋处理的方式,积极采用回收利用和资源化处理的方式。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叶春辉  
本文通过使用2005年全国5个省份100个村的实地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村垃圾处理服务**投资的决定因素。我们运用Logistic模型,利用1998年、2004年共两年的面板数据较全面分析了村的相关社会经济特征和农民有关特征对农村垃圾处理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村的规模和居民居住的密集度这两个变量显著影响垃圾处理服务的供给;在工商业越发达的村越可能提供垃圾处理服务;同时,在县乡以上政府工作的本村人越多,越可能提供垃圾处理服务;从居民层次看,当地居民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可能提供垃圾处理服务。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维  张帆  罗志红  
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有助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居民垃圾分类会从源头影响生活垃圾处理,并从上至下影响整个产业链。为了实现服务持续供给、反映经营条件变化,在PPP项目合作中,应该根据居民分类行为对垃圾处理服务产生的影响调整价格。同时,也应该通过合理的调价机制激励社会资本推进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本文以提升可回收垃圾比例为目标,以利润率规制和激励社会资本落实垃圾分类制度为条件,构建生活垃圾处理PPP项目调价模型。研究表明:垃圾分类制度实施会改变社会资本原有的成本结构和成本总额,可回收垃圾的出售将给社会资本带来现金流入。所以,应该通过将垃圾分类指标纳入PPP项目调价指标体系,适度调整利润率上限和积极推进"两网融合",促进垃圾分类制度实施,实现PPP项目的规范运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琳  刘海东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高速推进,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递增,垃圾处理能力相对不足,一些城市面临"垃圾围城"的困境。近年来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引发的"邻避"效应日渐凸显,环境利益补偿成为周边公众最重要的诉求之一。文章从探讨生态补偿内涵着手,借鉴国外有关经验,分析我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环境利益补偿现状和问题,建议拓展生态补偿内涵,将具有明显负外部环境效应的生活基础设施环境利益补偿纳入生态补偿范畴,逐步完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生态补偿政策体系,完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推动涉环保项目"邻避"风险防范与化解。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邬振江  颜成  杨德坤  梁剑茹  王电站  周立祥  
[目的]本文通过现场调研代表性餐厨垃圾处理厂沼液处理工艺的生化效果,为已建成或待建的餐厨垃圾处理厂沼液达标处理工艺的选择或优化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河北省某大型餐厨垃圾处理厂沼液净化工艺"二相固液分离→气浮→混凝沉淀→生化处理→膜处理"为对象,通过测定该系统各单元出水水质指标,分析现行处理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工艺改进建议。[结果]该餐厨沼液是一种高悬浮固体(SS)(26 400 mg·L~(-1))、高化学需氧量(COD)(29 440 mg·L~(-1))、高氨氮(3 512 mg·L~(-1))、高磷(433 mg·L~(-1))和高盐分(14 100 mg·L~(-1))的有机废水,由于其高浓度的污染负荷(特别是SS与NH~+_4-N)使现行工艺各单元对污染物(NH~+_4-N、TN、COD)的消减效果均很差,经过常规物化与生化处理后,NH~+_4-N、COD、TN、总磷(TP)和SS累积去除率分别为74.5%、89.5%、67.7%、97.7%和97.1%,其最终出水含量分别是895、3 100、1 246、9.89和760 mg·L~(-1),分别是设计出水标准的29.8、10.3、17.8、2.0和3.3倍,色度高达200(呈红褐色)。[结论]该工艺因生化单元内微生物活性极低甚至丧失活性,基本没有发挥正常降解COD和脱氮除磷的作用。SS和氨氮等去除不理想导致生化池进水污染负荷较高,是生化效果差的主要原因。为提高现行工艺特别是生化单元的净化效果,需彻底去除进水SS和大幅降低NH~+_4-N浓度,适当扩大生化池容积,提高沼液的可生化性,恢复生化池菌密度及活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常超  王铁山  
介绍了9个国家在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方面的先进经验,并通过对这些经验的国际比较总结出6种模式,并以这6种模式为借鉴提出了我国改进垃圾处理和利用的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海云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问题日益被社会各界关注。本期收录了以下三篇关于完善垃圾处理收费的文章,以飨读者。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曾晖  
为了评估建筑垃圾不同的处理方式对生态的综合影响,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数学构建建筑垃圾处理的生态影响评价综合模型,包括评估的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运用综合模型对三种典型的建筑垃圾处理方式(填埋、回收利用、资源化)进行生态影响的定量评价。结果显示,垃圾填埋方式的生态影响处于"严重"的水平,回收利用和资源化方式的生态影响程度"较低"。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冬  谢敏  
中国已经正式加入了WTO。环保产业是 2 1世纪的重头产业 ,而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又是环保产业的核心之一。本文在分析我国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 ,结合WTO及《WTO协议》的原则和规定 ,从机遇和挑战两个方面分析了加入WTO对我国城市垃圾处理行业的影响 ;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林桂芸  王跃华  廖科伟  徐文俊  孙雁霞  
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对成都市长安垃圾场周围环境水质进行生态监测,测定各采样点水样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千分率(MCN‰)及污染指数(PI),并进行F检验。结果表明,各样点的MCN‰有显著性差异,在9个采样点中有6个的PI在2以上,其中属重度污染区有2个,中度污染区有4个,和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表明垃圾场周围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