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79)
- 2023(3585)
- 2022(2957)
- 2021(2977)
- 2020(2664)
- 2019(6060)
- 2018(5975)
- 2017(11540)
- 2016(6381)
- 2015(7348)
- 2014(7422)
- 2013(7465)
- 2012(6678)
- 2011(5840)
- 2010(5958)
- 2009(5888)
- 2008(6543)
- 2007(6222)
- 2006(5639)
- 2005(5467)
- 学科
- 管理(27729)
- 业(25506)
- 企(24758)
- 企业(24758)
- 济(20035)
- 经济(20016)
- 银(17162)
- 银行(17017)
- 行(15653)
- 制(14966)
- 险(10843)
- 保险(10752)
- 财(10647)
- 业务(10095)
- 方法(9975)
- 度(9867)
- 制度(9865)
- 融(9379)
- 金融(9379)
- 务(8576)
- 财务(8557)
- 财务管理(8532)
- 银行制(8452)
- 企业财务(8124)
- 数学(7975)
- 数学方法(7927)
- 中国(7386)
- 业经(7381)
- 体(5605)
- 策(5269)
- 机构
- 大学(84991)
- 学院(83370)
- 管理(37319)
- 中国(33759)
- 济(33191)
- 经济(32161)
- 理学(28158)
- 理学院(27841)
- 管理学(27604)
- 管理学院(27393)
- 研究(24465)
- 财(23599)
- 银(20403)
- 银行(19505)
- 京(19317)
- 行(18095)
- 财经(16706)
- 经(15172)
- 江(15106)
- 中心(14315)
- 融(13549)
- 金融(13299)
- 科学(13153)
- 北京(12851)
- 公司(12815)
- 财经大学(12798)
- 州(12716)
- 所(12216)
- 人民(12024)
- 农(11597)
- 基金
- 项目(44833)
- 科学(34981)
- 基金(33542)
- 研究(32526)
- 家(28234)
- 国家(27994)
- 科学基金(24779)
- 社会(20033)
- 社会科(18947)
- 社会科学(18937)
- 基金项目(17263)
- 自然(16896)
- 自然科(16511)
- 自然科学(16508)
- 自然科学基金(16250)
- 省(15811)
- 资助(15245)
- 教育(14602)
- 划(13695)
- 编号(12970)
- 成果(11063)
- 部(10209)
- 重点(9675)
- 性(9160)
- 教育部(9029)
- 科研(8933)
- 创(8864)
- 人文(8732)
- 大学(8706)
- 制(8664)
共检索到1560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志凌
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以来,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发生了脱胎换骨式的变化,面貌焕然一新,促进了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以及各项业务的跨越式发展,并成功经受住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赢得了国际银行同业的尊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康伟 丁峰
从世界范围来看,商业银行风险的集中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并非为中国国有银行所独有。但在中国经济转轨时期,由于强制性制度变迁与制度本身的内在缺陷,使得国有银行风险的主流性质表现为制度性,并且这种制度性风险日益呈现集中化的态势。目前的解决思路是不断进行制度创新,而最可行的是将创新思路的着眼点放在体制外,即非国有金融机构与非国有企业的发展上。
关键词:
风险 制度性风险 风险集中 制度创新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杰 马晓平
实施IRB(内部评级法)被认为是提升国有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国有银行自实施内部评级法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具体的管理实践看远远不能对银行的业务和风险形成有效的支撑。所以,国有银行为提升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应该加强数据基础建设,并重塑信贷文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詹向阳
在大型国有银行一系列改革举措中,更具突破性的举措是建立了现代公司治理体系,这是体制机制上的一次重大改革,极大改变了大型国有银行内部经营决策机制和职能配置结构,对于优化大型国有银行内部运作流程和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规范性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阚叔颖 顾国明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明宏
随着信贷业务的快速发展,借款主体日趋多元化,信贷业务的潜在风险进一步加大,进一步加强对潜在信贷风险的策略研究,及时控制、化解潜在风险,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潜在信贷风险的表现(一)长期贷款掩盖短期风险。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大量增加,眼前看是暂时解决了富余资金的投向问题,短期效益比较明显,但银行资金大量投入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兴胜
银行经营中涉及两类委托一代理关系,在金融支持政策下,国有银行被赋予了 利润最大化与金融支持双重职能。在双重委托目标约束下,不仅两类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委托、 代理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更加严重,而且使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更为困难,代理人 风险因此增大。双重目标约束的根源在于国家一方面是自利的、另一方面也是面临竞争的,需 要尽量“利他”以赢得信任。国家目标的双重性决定了国有金融机构目标函数的二元性,这是 我国国有银行代理成本过高的最终根源。
关键词:
国有银行 双重目标 代理人风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守川
从巴塞尔协议Ⅰ到巴塞尔协议Ⅲ的演变逻辑20世纪80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银行业在拉美债务危机中遭受重大损失,而日本银行业的资本全球扩张也给欧美银行带来极大威胁。巴塞尔委员会在1988年出台巴塞尔协议Ⅰ,基本出发点就是用银行有限的资本限制其业务扩张,促进国际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巴曙松 朱元倩
近年来压力测试因其衡量金融危机等极端环境下风险的特性在现代银行风险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VaR等传统模型的重要补充。本文分别从压力测试的定义、国际实践规范、执行流程等角度对已有的文献和监管部门的调查研究报告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分析了压力测试的优缺点,讨论了压力测试中的实际操作细节及对于数据缺乏的发展中国家如何有效地实施压力测试。文章最后对宏观压力测试这一新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和诠释,也提出了在压力测试中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后续问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克劳迪娅·布赫 肖林
<正>当前,全球经济从低利率环境切换到高利率环境,面临更高的通货膨胀水平和更低的增长预期,要管理好银行风险,为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做好充分的准备一年前,在美国和瑞士爆发的银行危机考验了银行体系的抗风险能力。欧洲的银行较好地经受住了风暴的洗礼——这既要归功于银行自身的韧性,也有赖于相关国家监管机构快速实施的应对措施。行业动荡再次提醒我们,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晓星 刘庆富
21 世纪的银行管理哲学更强调 谨慎的使用资本,最大限度地增进资本的价值,提高银行资本的风险抵 御能力。本文利用当今主流的 VaR 风险管理技术,分析了银行的风险资本管理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关键词:
VaR 风险资本 限额管理 资本配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魏国雄
解读更久的从前,看见更远的未来。中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体系是伴随着银行商业化的进程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从工商银行风险管理的历程来看,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坚持管理创新,坚持信息化发展的路子,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成果,不断探索与信息技术融合共进。借此机会,回顾这段历史,为读者提供一点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