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33)
2023(5143)
2022(4278)
2021(3998)
2020(3427)
2019(7479)
2018(7217)
2017(13705)
2016(7678)
2015(8287)
2014(8361)
2013(8208)
2012(7740)
2011(6974)
2010(7125)
2009(6417)
2008(6474)
2007(5886)
2006(5267)
2005(4941)
作者
(23135)
(19516)
(19038)
(18743)
(12366)
(9605)
(8714)
(7339)
(7261)
(7046)
(6760)
(6608)
(6553)
(6211)
(6189)
(6157)
(5764)
(5637)
(5635)
(5509)
(4906)
(4875)
(4648)
(4525)
(4513)
(4401)
(4290)
(4192)
(4052)
(3894)
学科
(29183)
经济(29056)
管理(19259)
(18344)
(14070)
企业(14070)
方法(10979)
数学(9548)
数学方法(9367)
地方(9255)
(8807)
中国(8674)
(8240)
(7739)
(7175)
业经(5940)
(5733)
银行(5726)
农业(5637)
(5494)
(5264)
金融(5262)
(4957)
贸易(4949)
(4742)
地方经济(4533)
环境(4501)
(4479)
财务(4428)
财务管理(4415)
机构
大学(107017)
学院(105808)
研究(40186)
(39829)
经济(38670)
管理(36580)
理学(30854)
理学院(30325)
中国(29748)
管理学(29603)
管理学院(29392)
科学(26369)
(23314)
(20697)
(20668)
(20488)
中心(19078)
研究所(18797)
(17969)
业大(16700)
(16286)
师范(16110)
财经(16039)
农业(16000)
(14888)
北京(14571)
(14494)
(14456)
(14448)
师范大学(13236)
基金
项目(72914)
科学(57586)
基金(53920)
研究(49744)
(48931)
国家(48570)
科学基金(40873)
社会(32187)
社会科(30462)
社会科学(30455)
基金项目(28737)
(27836)
自然(27795)
自然科(27142)
自然科学(27127)
自然科学基金(26612)
(24525)
教育(22760)
资助(21758)
编号(18554)
重点(16928)
(15700)
成果(15658)
(15491)
(14452)
科研(14092)
计划(14082)
(14080)
课题(13934)
国家社会(13817)
期刊
(46406)
经济(46406)
研究(33101)
中国(24065)
学报(19995)
(18557)
科学(17819)
(15875)
大学(14461)
学学(13556)
管理(13381)
教育(12464)
农业(11987)
(11931)
金融(11931)
财经(7942)
技术(7535)
经济研究(6968)
业经(6916)
(6811)
(6530)
问题(6493)
资源(6028)
图书(5864)
(5761)
(5591)
业大(4880)
科技(4862)
(4828)
现代(4744)
共检索到1652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建石  
随着城镇化建设及城中村危旧房改造工作的全面推进,中国各城市正在大力推进保障性住区建设。但由于原有的城市空间资源或已被开发殆尽,导致全国很多城市的发展遇到了无法突破的瓶颈。通过新城(新区)的建设所带来的新的城市空间,这一举措正好打破了城市发展的瓶颈。文章通过对国内过往已建设保障房项目空间布局传统做法的研究,分析了城市社会空间选址合理性对保障房居民及社会的影响,并结合对南京地区过往建设保障性住区项目入住居民的问卷数据分析,运用空间生产理论及居住分异理论对现存问题进行反思。强调了城市新城的空间布局应着力处理好"三个平衡",即:人口和配套设施的平衡、居住和就业的平衡、个体和城市生活关系的平衡。并借鉴国...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京祥  陈浩  
中国正在展开大规模的保障性住区建设,文章通过对南京市典型的老旧住区、保障性住区的深入调研和对比研究,揭示了保障性住区的社会空间绩效,并从空间生产的角度剖析了保障性住区社会空间问题的成因,对当前保障性住区的建设方式进行了反思。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郑思齐  张英杰  
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在空间布局方面的突出问题是选址过于偏远,且大多集中建设。这会增加低收入家庭的成本负担,降低其就业概率和生活质量,并可能加剧弱势群体的空间聚集,强化居住分异,带来各种社会问题。目前中国政府已经启动了大规模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必要慎重和科学地对待保障性住房的空间选址问题,以更好地实现住房保障目标,并促进社会融合。本文将讨论低收入住房空间布局的理论基础,以及国际经验和教训,在分析目前我国城市中保障性住房空间选址所存在的问题及背后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玉芬  赵弘野  
低碳发展是世界经济社会的潮流和趋势。"十二五"期间,我国制定了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目标。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经济转型关键时期,我们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共赢?本文就此进行思考,探索保障性住区的生态建设在法律法规、政策引导、生态规划以及居民自身等各方面的低碳策略,希冀对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仇白羽  谢红  张建坤  李灵芝  
大规模保障房住区的公建配套设施建设是我国城市公建配套的薄弱之处。为了更好地配置保障房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本文结合案例研究与问卷调查,选取南京市岱山润福城为典型案例,以地理学视角探究住区老年居民的时空间行为特征,探究"宜居性"大规模保障房住区公共设施配置的关键要素,实现由"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的彻底转变。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董倩  
本文为探索最优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方式,通过利用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法计算决策层中每个决策指标的权重,从而选择最优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方式——企业自建政府回收,从根本上平衡政府、居民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所选择的最优保障性住房建设方案不仅仅能节省国家财政支出,还能维护社会稳定团结。并且在城镇一体化的今天,做好城镇居民保障性住房基础设施建设,以保障人民生活,提高城市人居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董倩  
本文为探索最优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方式,通过利用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法计算决策层中每个决策指标的权重,从而选择最优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方式——企业自建政府回收,从根本上平衡政府、居民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所选择的最优保障性住房建设方案不仅仅能节省国家财政支出,还能维护社会稳定团结。并且在城镇一体化的今天,做好城镇居民保障性住房基础设施建设,以保障人民生活,提高城市人居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陈红霞  樊舒舒  李德智  
大型保障房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直接影响其使用效率,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住户的生活质量和住房保障政策的效力。在定义大型保障房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和可达性评价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应用加权平均距离法,综合考虑各项设施的客观供给和住户的主观需求,建立基于GIS技术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评价模型,并对南京岱山保障房片区开展案例研究,定量评价其基本医疗卫生设施、基本公共教育设施和商业设施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玉亭  
本文关注保障房建设的核心议题,即保障房住区及其居住环境建设,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评述。国外的保障房住区建设已有丰富的历史经验,相关研究因而较为深人,对保障房住区居住环境存在的问题有比较清晰的理解,并已经展开了保障房住区居住环境改善的理论和方法论的探讨;相比而言,国内保障房住区建设的时间较短,居住环境的研究较为薄弱,少量研究一方面主要是对国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简单借鉴,另一方面,研究缺乏深人的调查和实证分析,对保障房住区居住环境目前存在的客观问题、居民的主观感受、住房保障性人群的真实需求,以及两者之间的不匹配等问题尚缺乏深入探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钟娜娜  
随着外资零售巨头抢滩登陆中国市场竞争选址,我国大型零售商竞争选址涉及的要素变的更为复杂。虽然,国内关于选址的研究文献已较丰富,但对于竞争选址问题的研究还非常有限。鉴于目前竞争选址约束条件的复杂性,很难单纯采用一种方法解决国有大型零售商竞争选址时遇到的现实问题。因此,本文试图在探究此类现实问题及成因的基础上,借助区域经济理论、竞争选址理论、体验经济理论及成功选址经验,采用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多角度施以综合分析并提出对策思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春聚  姜乖妮  王苗  
对住区边界空间的忽视,已经引起了诸多城市问题。针对目前住区边界空间现状,结合其内涵、类型及要素,提出了优化原则,并以现状问题最突出的围墙边界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优化设计的理念与方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邢海峰  
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基本解决保障房供应不足的问题。目前,保障房建设已经在各地大规模展开,但要实现"十二五"规划中的保障房建设目标,则还有赖于合理有效的保障房供应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本文通过剖析影响保障房有效供应的制度成因,进而提出了保障房供应体系建设的取向及目标,并从社会、经济和空间三个维度,提出了建设保障房供应体系的政策建议,旨在为我国制定保障房供应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伟  秦伟新  
针对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的国家住房保障银行的组建及运营问题,基于历史、现实与未来总体联系的新视域,提出不同的理论观点及政策建议。认为商业化转型后的国开行没有资格牵头组建、兼营、兼管具有政策性属性的国家住房保障银行。由国开行牵头名不正、言不顺,不仅有悖于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基本法则,也不符合一般的国际惯例,还有可能重蹈历史覆辙,后果不堪设想,前景不容乐观。当务之急是需要依据科学政策性金融理论,以崭新的面貌构建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国政策性住房保障银行。为此,结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改革精神,提出了真正的政策性银行应达到的基本标准和构建国家住房保障银行的一系列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冬梅  葛励闻  
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不仅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且是政府民生工作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分配存在空间布局过于边缘化、质量隐患与管理漏洞尚未杜绝、进入与退出机制尚不完善、人口流动使保障房建设呈不均衡态势等问题。为推进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健康发展,应采取优化保障房空间布局,提升保障房管理水平;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行住房保障货币化;健全保障性住房相关法律法规,完善保障性住房进入与退出机制等措施。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贾瑞彪  
通过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重要性与意义、范围与分类、法制建设、程序运行、项目融资、重点事项与后期审计等方面的综合论述,详细分析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事项,为各地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做好有关的保障性安居工程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