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84)
- 2023(7969)
- 2022(6725)
- 2021(6095)
- 2020(5441)
- 2019(12555)
- 2018(12137)
- 2017(24227)
- 2016(13074)
- 2015(14952)
- 2014(15180)
- 2013(15305)
- 2012(14476)
- 2011(13041)
- 2010(13423)
- 2009(13044)
- 2008(12371)
- 2007(11385)
- 2006(9755)
- 2005(8949)
- 学科
- 济(56197)
- 经济(56138)
- 业(37470)
- 管理(35277)
- 企(30227)
- 企业(30227)
- 方法(27502)
- 融(26584)
- 金融(26582)
- 数学(24655)
- 数学方法(24455)
- 银(24058)
- 银行(24035)
- 行(23262)
- 中国(20852)
- 财(17493)
- 农(15628)
- 制(13817)
- 地方(13273)
- 贸(11969)
- 贸易(11961)
- 业经(11898)
- 务(11810)
- 财务(11787)
- 财务管理(11758)
- 易(11667)
- 学(11264)
- 企业财务(11209)
- 中国金融(11122)
- 农业(10693)
- 机构
- 大学(191435)
- 学院(190552)
- 济(82653)
- 经济(80889)
- 管理(71494)
- 研究(64345)
- 理学(61192)
- 理学院(60522)
- 管理学(59549)
- 管理学院(59191)
- 中国(55605)
- 京(39593)
- 财(39585)
- 科学(38299)
- 农(34488)
- 所(33226)
- 中心(32498)
- 财经(31491)
- 研究所(30131)
- 江(28763)
- 业大(28648)
- 经(28389)
- 农业(27416)
- 经济学(26859)
- 北京(25142)
- 经济学院(24585)
- 州(23622)
- 范(23470)
- 财经大学(23379)
- 师范(23192)
- 基金
- 项目(122801)
- 科学(95446)
- 研究(89786)
- 基金(88550)
- 家(76616)
- 国家(75967)
- 科学基金(64281)
- 社会(56485)
- 社会科(53671)
- 社会科学(53652)
- 省(48297)
- 基金项目(46897)
- 教育(41012)
- 自然(40591)
- 划(40435)
- 自然科(39647)
- 自然科学(39631)
- 自然科学基金(38933)
- 资助(37196)
- 编号(37031)
- 成果(30637)
- 重点(27984)
- 部(27754)
- 发(27293)
- 创(25865)
- 课题(25183)
- 创新(24241)
- 科研(24050)
- 教育部(23698)
- 性(23542)
共检索到2863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汤凌霄 皮飞兵
次贷危机中小国经济严重受损,而引发危机的美国"不倒"以及新兴大国表现不凡,表明金融国际化背景下大国具有某种金融稳定的内在机理。通过大国与小国的实体经济、金融经济的比较发现,大国具有风险分散、规模经济、内源融资、抵御冲击等金融稳定机理。这并非意味着大国金融在任何时点上都是稳定的,而是需要充分认识和积极利用大国金融稳定的潜在优势,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现实地增强大国金融稳定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汤凌霄
本文基于新兴大国视角研究我国汇率制度的改革问题。新兴大国具有经济金融增长快速、规模巨大、市场机制不完善等特征,这些特征对金融稳定产生两方面影响,一是因经济金融规模巨大而使金融具有稳定性基础;二是因新兴经济体所处阶段以及快速增长、制度不完善而使我国产生危及稳定性的巨大隐患,外汇风险集中于政府。因此,为增强金融稳定性,一方面,需要适度增加其经济金融规模以实现规模效益;另一方面,必须进行汇率制度改革以分散风险,包括秉承"独立性"原则、采取"渐进"方式、坚持市场化方向、转变"政府集中管理汇率风险"为"各微观主体分散管理汇率风险"、完善汇率形成机制等内容。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曹源芳 谢惠贞 汪祖杰
金融地理因素对区域金融稳定存在客观的作用机理。本文基于金融"功能观"的视角,遵循金融地理"空间差异、空间过程与空间的相互作用"的分析路径,搭建了金融地理与区域金融稳定作用机理的宏观框架:金融资源空间分布的非均衡、空间过程的金融集聚与扩散、空间相互作用所引起的金融体系调整都有可能影响区域金融稳定。从微观上看,金融地理中的金融区位、金融发展、区域信用和风险抵补是对区域金融稳定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它们各自对区域金融稳定有着具体的影响。
关键词:
金融地理 金融稳定 作用机理 金融功能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立坚
本文基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揭示了今天中国货币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外经济依存的经济结构这一问题的本质,同时阐明了目前还处于金融小国阶段的中国经济对改变目前这种现状的艰难性和受这种现状冲击的危害性。在比较了三种可选择的方案后,论文提出了和谐的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汇率制度改革应先于资本账户开放的战略。
关键词:
对外经济依存度 过剩流动性 资产泡沫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沛
金融稳定对于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具有核心的重要性。金融部门的崩溃会对经济活动乃至政治结构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尤其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维护金融稳定成为目前许多国家金融当局的重要目标。大多数关于金融稳定的研究成果往往是从金融不稳定的原因和后果角度来探讨的,而较少从制度因素分析。本文试图从制度的角度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清算和支付制度、公司治理结构、法律与司法制度、监管制度来探讨维护金融稳定的制度性对策。
关键词:
金融稳定 市场经济 制度安排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叶文娱
中国的汇率制度改革使得在盯住汇率制度下积聚的巨大货币错配风险逐渐暴露出来。货币错配是否会影响经济金融稳定,本文通过对亚洲金融危机、日本经济衰退以及本世纪以来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累积的新风险进行梳理、比较与分析,得出净外币负债型货币错配与净外币资产型货币错配在一定的条件下都会影响经济金融稳定。
关键词:
货币错配 金融稳定 盯住汇率制度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姜爱萍 张蓝飞
金融稳定是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保障,随着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和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金融稳定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共选取13个指标构建金融稳定的测度体系,首先利用CRITIC法和熵权法对比分析,确定关键影响因素;然后再运用方差分解和改进障碍度模型,比较分析不同层面对金融稳定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从单指标看,通货膨胀率、商品房销售额、金融深化率、国内信贷依存度和证券化率对金融稳定指数的贡献程度较大;从单层面看,它们对金融稳定指数的贡献呈现出银行业>宏观经济环境>证券业>保险业的趋势。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印重 刘金全
金融稳定与价格稳定间存在一个常态化的适度负相关关系,即较低的通货膨胀水平有助于维持较好的金融稳定状况。我国金融稳定状况的改善能有效降低通货膨胀的水平值和波动率。我国金融稳定指数与价格指数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联,所产生影响的强度和波动的大小存在显著的不同,这说明我国在维持价格稳定时应该考虑金融稳定,在金融体制改革方面也应该加入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金融稳定 价格稳定 货币政策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印重 刘金全
金融稳定与价格稳定间存在一个常态化的适度负相关关系,即较低的通货膨胀水平有助于维持较好的金融稳定状况。我国金融稳定状况的改善能有效降低通货膨胀的水平值和波动率。我国金融稳定指数与价格指数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联,所产生影响的强度和波动的大小存在显著的不同,这说明我国在维持价格稳定时应该考虑金融稳定,在金融体制改革方面也应该加入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金融稳定 价格稳定 货币政策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Anh H.Le Alexander Copestake Brandon Tan Evan Papageorgiou S.Jay Peiris Umang Rawat 唐成千 周正铭
<正>编者按:央行数字货币(CBDC)快速发展,与传统法定货币不同,CBDC对宏观经济,尤其是对邻国的宏观经济有哪些影响值得关注。本文建立了一个考虑内生货币替代和金融摩擦的两国新凯恩斯模型,以考察大型外国经济体发行的稳定币对小型发展中经济体的影响。研究发现,外国稳定币为国内经济中的家庭提供流动性服务,并为国内通胀提供额外的对冲;同时,它的引入放大了货币替代效应,减少了银行中介作用,削弱了货币政策传导作用,加剧了衰退冲击的影响,增加了银行业经营压力;而资本管制提高了稳定币作为规避手段的使用率,增加了对外国冲击溢出效应的敞口。与国内中央银行数字货币不同,禁止外国稳定币支付可以缓解这些影响。本刊编译此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工作论文,以期为读者带来启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平 杨耀武
在世界贸易不确定性仍然存在,全球主要经济体景气程度下滑的情况下,预计2019年中国经济全年增长为6.1%,增速仍保持在6%-6.5%的年度目标区间内,2020年增速为5.8%。如果中美经贸磋商能最终达成互利协议并得以顺利执行,将不仅有利于中美两国经济,而且对世界经济前景也会产生积极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传统优势正逐步消退,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资本边际产出(MPK)和全要素生产率(TFP)贡献趋于下降,而杠杆率(M2/GDP)则逐步抬升。当前,中国必须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逐步适应以内需为主和创新驱动的"大国模型",并加快构建相应的宏观政策框架体系。
关键词:
经济增速 效率冲击 杠杆抬升 宏观政策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仁祥 安子铮
从金融创新的实践中发现,金融创新对于金融稳定存在多种影响,既有有利的,也有不利的。因此,通过分析金融创新对于金融稳定的影响机理和影响效应,以及建立德尔菲金融创新效应评价体系,可以发现有利于金融稳定的金融创新,从而在金融创新付诸实践前做到有效甄别,以减少乃至避免社会福利的损耗。
关键词:
金融创新 金融稳定 关联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永甜 顾永昆
本文对俄罗斯与中国金融自由化的路径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俄罗斯金融自由化采取了激进式的改革路径,而中国采用的是循序渐进的改革方式,俄罗斯金融自由化水平高于中国,但金融发展水平低于中国;(2)俄罗斯金融自由化并没有带来金融市场的持续发展,反而加剧了金融市场的动荡;中国渐进式的金融自由化使得金融市场得到了持续的发展;(3)金融开放程度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在金融发展水平过低的情况下迅速开放本国的金融市场容易导致本国金融市场的动荡,反而有损经济增长。
关键词:
金融自由化 资本流动 金融稳定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宣昌能 王信
美国"发起-配售"模式的房贷证券化过程过于复杂、透明度不高,缺乏必要监管,导致金融机构风险收益严重不对称,是次贷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欧洲通过发行表内双担保债券为房贷融资,安全性高得多。本文分析美国房贷证券化等金融创新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比较欧美资产证券化模式的差异,概述金融危机以后欧美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变化,最后得出简要结论和启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白当伟 汪天都 李潇潇 蒋润东 冯丝卉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普惠金融对金融稳定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以及金融稳定对普惠金融的作用,提出了宏观、中观、微观三种传导渠道解释普惠金融对金融稳定的正面推动效应。本文构建了普惠金融指数和金融稳定指数,利用联立方程对普惠金融与金融稳定的双向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普惠金融对金融稳定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同时金融稳定对普惠金融也具有显著的正面推动作用。本文据此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关键词:
普惠金融 金融稳定 指数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