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98)
2023(9660)
2022(8108)
2021(7837)
2020(6362)
2019(14782)
2018(14146)
2017(27270)
2016(14489)
2015(16392)
2014(16173)
2013(16251)
2012(15354)
2011(13692)
2010(13772)
2009(12886)
2008(13231)
2007(11332)
2006(10311)
2005(9473)
作者
(38266)
(31854)
(31793)
(30824)
(20571)
(15092)
(14549)
(12285)
(12148)
(11672)
(11072)
(10543)
(10465)
(10439)
(10300)
(9905)
(9505)
(9337)
(9003)
(8862)
(8101)
(7735)
(7563)
(7330)
(7307)
(7178)
(6936)
(6882)
(6364)
(6315)
学科
(60297)
经济(60244)
管理(44455)
(39044)
(31107)
企业(31107)
(30888)
方法(24354)
(22903)
贸易(22891)
(22305)
(21939)
数学(21806)
数学方法(21625)
中国(21180)
税收(20470)
(20298)
(16883)
财政(15382)
地方(14338)
(13736)
财务(13721)
财务管理(13680)
(13656)
企业财务(12921)
(12872)
(12837)
业经(11119)
(10830)
(10534)
机构
学院(201748)
大学(200507)
(98646)
经济(97088)
研究(74700)
管理(74443)
理学(63059)
理学院(62422)
管理学(61767)
管理学院(61378)
中国(59891)
(56400)
(41998)
财经(39856)
科学(39619)
(37051)
(36256)
研究所(32644)
中心(32228)
经济学(32157)
(29995)
经济学院(29132)
财经大学(29125)
北京(27715)
(27017)
(25859)
(24279)
师范(24162)
(23170)
(22945)
基金
项目(125367)
科学(99665)
研究(96560)
基金(93630)
(80397)
国家(79835)
科学基金(68026)
社会(64362)
社会科(61349)
社会科学(61338)
基金项目(47388)
(44324)
教育(42675)
自然(40331)
资助(39896)
自然科(39314)
自然科学(39302)
自然科学基金(38608)
(38328)
编号(38263)
成果(32672)
(29811)
国家社会(28208)
重点(28194)
(28113)
中国(27364)
课题(26769)
(26628)
教育部(26173)
(25787)
期刊
(108838)
经济(108838)
研究(75387)
(45726)
中国(40821)
管理(27179)
学报(24469)
科学(23910)
(23246)
(21444)
金融(21444)
经济研究(20861)
(20231)
财经(19810)
大学(19277)
国际(18894)
学学(18186)
(17432)
教育(17196)
(17065)
农业(16157)
(15869)
问题(15440)
业经(15046)
技术(14488)
税务(14085)
世界(13294)
会计(10821)
(9542)
(9406)
共检索到3285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俊军  
一、引言当前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进一步扩大,已逐渐步入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国家行列,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国之一。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快速提升,财政规模也随着经济规模而不断扩大,中国的财政开始显示出大国财政的一些特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大国财政战略正是这一指导思想的体现,而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财税政策协调是大国财政战略最好的现实体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蒙丽珍  
财政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的职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这些职能表现为是对市场失灵的必要补充和引导。在一个经济合作区域内,随着一体化程度的加深,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彼此的开放程度不断拓宽,成员国内部市场失灵会部分地转变为区域市场失灵,因此,对市场失灵的有效防范就要依赖于财政政策的协调与合作。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推进,区域内投资和贸易一体化继续发展,加强区域内成员国之间财政政策协调与合作,促进各成员国内部财政体制调整与改革问题应该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笔者认为,当前急需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红晓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财产税存在着非协调性,各成员国财产税选择的征税对象、征税范围、计税依据和税率都各不相同,由此形成的财产税体系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财产税具有商品劳务税和所得税所没有的功能和优点,能有效地弥补这两大税收体系的不足,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有必要关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各成员国之间的财产税协调问题。目前,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财产税协调中,中国应着手以下工作:尽早出台"中国资产评估法";完善对房产及其占用土地的征税;开征遗产税;更新、修订与东盟国家的税收协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广西财政厅课题组  李杰云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国淮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成员国之间的税收政策差异产生税收冲突,形成有害的税收竞争。在全面降低关税水平后,如何进一步开展自由贸易区内的税收协调,是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关键。本文认为,应借鉴欧盟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实际,有效地进行税收协调,预防和避免有害税收竞争。同时以此为契机,加快我国新一轮税制改革的进程。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曹亮  张相文  席艳乐  
区域贸易协定(RTA)的目标旨在消除成员间阻碍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自由流通的各种障碍,以实现区域内各国福利的最大化。从宏观经济层面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均民  莫尧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不但要重视中国同东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货物贸易与对外投资,还要重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汇率合作和货币融合。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初期要以稳定人民币与东盟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为目标,与此同时,还要重视人民币在自由贸易区内的自由兑换与区域化等问题的研究,使人民币由区域化逐步走向国际化。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久琴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1月1日如期建成。尽管部分国家存在忧虑和担心,但从开始的几个月看来,双边经贸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为双方继续推进自贸区合作带来更大的信心。但为保证自贸区潜力充分、顺利地释放,仍存在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诗阳  
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分别成为欧洲和美洲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成功典范。而中国以及整个亚洲地区还游离于这种紧密型区域经济组织之外。为了实施新一轮开放经济战略,中国倡导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乃是明知之举,有助于推动亚洲经济合作组织的整合和世界经济多极格局的形成,促进地区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本文主要从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理论模式、现实需要和政策建议几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在明  
目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出于彼此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贸易区中的诸国都会积极利用华商的实力与优势,加强双边的经贸联系与合作,这就使华商的桥梁作用将日益凸显。本文本着有利于华商生存与发展的宗旨,对东盟华商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合作中的作用,做一理性分析。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轩  
本文尝试利用单边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在东盟国家直接投资的总体影响效应、创造效应、转移效应,兼论贸易和直接投资的关系。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祖国  
由中国总理朱基提出的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议已被东盟各国领导人所接受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时机已经成熟 ,在 2 0 0 2年将要形成的东盟自由贸易区可以成为未来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基础。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能够为中国和东盟带来双赢的效果 ,并对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和地区经济合作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国川  黄寿生  
拟于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第一次参加世界区域经济组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有助于巩固和加强双方的友好合作,进一步扩大双方贸易额;有利于调整双方的商品贸易结构,扩大贸易规模;有利于双方相互投资;有利于推动东亚地区的合作,加快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国应籍此机遇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提高与扩大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尤其要发挥东南亚华人的特殊作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乔林生  
自由贸易区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物。东盟与中国就 10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达成协议是面对世界经济、政治形势 ,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东盟和日本却由于经济上的差距、政治方面的障碍以及外部因素的影响 ,短期内不可能实现自由贸易。在新的形势下 ,日本将积极采取对策 ,与东盟进一步加强经济合作 ,推进其东亚经济战略和政治大国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