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12)
- 2023(11981)
- 2022(9333)
- 2021(8275)
- 2020(6704)
- 2019(15203)
- 2018(14947)
- 2017(27558)
- 2016(15077)
- 2015(16698)
- 2014(16795)
- 2013(16082)
- 2012(14689)
- 2011(13278)
- 2010(13840)
- 2009(13502)
- 2008(12655)
- 2007(11182)
- 2006(10726)
- 2005(10187)
- 学科
- 济(62352)
- 经济(62260)
- 管理(38392)
- 业(37927)
- 企(30198)
- 企业(30198)
- 中国(29686)
- 融(26841)
- 金融(26841)
- 银(25003)
- 银行(24971)
- 行(24205)
- 农(21966)
- 制(19017)
- 财(18581)
- 业经(18500)
- 方法(18261)
- 地方(18105)
- 数学(15428)
- 农业(15274)
- 数学方法(15128)
- 学(13008)
- 体(12856)
- 发(11601)
- 中国金融(11189)
- 理论(10957)
- 体制(10471)
- 务(10421)
- 财务(10380)
- 财务管理(10353)
- 机构
- 学院(210234)
- 大学(209467)
- 济(84989)
- 经济(82758)
- 研究(81644)
- 管理(70579)
- 中国(68479)
- 理学(58361)
- 理学院(57566)
- 管理学(56271)
- 管理学院(55908)
- 科学(50134)
- 京(46981)
- 财(43915)
- 所(42744)
- 农(40760)
- 中心(38341)
- 研究所(38281)
- 江(34663)
- 财经(32664)
- 农业(31504)
- 业大(30807)
- 北京(30432)
- 院(29790)
- 范(29613)
- 经(29508)
- 师范(29218)
- 州(28233)
- 经济学(27391)
- 省(26531)
- 基金
- 项目(133783)
- 科学(104415)
- 研究(97170)
- 基金(95536)
- 家(85010)
- 国家(84245)
- 科学基金(70675)
- 社会(61719)
- 社会科(58364)
- 社会科学(58342)
- 省(52966)
- 基金项目(49478)
- 划(44961)
- 自然(44556)
- 教育(43530)
- 自然科(43528)
- 自然科学(43514)
- 自然科学基金(42706)
- 资助(38688)
- 编号(38418)
- 成果(32862)
- 重点(31472)
- 发(31058)
- 课题(28938)
- 部(28210)
- 创(27465)
- 国家社会(26008)
- 创新(25791)
- 科研(25186)
- 性(24930)
共检索到3494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陆铭 楼帅舟 李鹏飞
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城乡融合不应局限于市域范围之内,而应着眼于全国范围内跨地区的城乡间分工协作。当前,全国范围内已经出现了人口流入和流出两类地区的分化,存量建设用地(包括农村集体经营性用地和宅基地)与人口流动的空间布局日益呈现出巨大的错配。为了推动全国范围内的城乡融合发展,必须加快构建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和土地市场。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加快推进,未来的改革重点将是土地市场。根据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试点经验,在维护农民权益的原则下,由中央政府提供制度保障与政策支持,地方政府根据试点经验和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改革探索,助力共同富裕的目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楚刁
选取2012—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探究中国式现代化对城乡融合的影响,以及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在其中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中国式现代化可显著助推城乡融合发展;人口融合、经济融合、生态融合、空间融合与社会融合是中国式现代化影响城乡融合的传导路径。门槛效应分析发现,中国式现代化对城乡融合的积极效能受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制约。耦合协调性检验得出,中国式现代化与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耦合协调度越高,越能带动城乡融合发展。因此,应深化多领域创新改革,驱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扩大创新要素流通范围;构建要素自由流通网络,协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要素市场化配置,最终助力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楚刁
选取2012—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探究中国式现代化对城乡融合的影响,以及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在其中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中国式现代化可显著助推城乡融合发展;人口融合、经济融合、生态融合、空间融合与社会融合是中国式现代化影响城乡融合的传导路径。门槛效应分析发现,中国式现代化对城乡融合的积极效能受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制约。耦合协调性检验得出,中国式现代化与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耦合协调度越高,越能带动城乡融合发展。因此,应深化多领域创新改革,驱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扩大创新要素流通范围;构建要素自由流通网络,协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要素市场化配置,最终助力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廖霞 舒天衡 申立银 任一田 杨楠
半城市化地区作为城乡景观混杂交错、城乡功能相互渗透的过渡性地域,推进这类地区的良性发展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对半城市化地区空间范围的精确识别是对其实施精准管控的基础前提,对半城市化地区演变规律的科学把脉可为其未来的发展规划提供重要参考。然而,由于半城市化地区的复杂性、动态性和模糊性,目前对该类地区的精细尺度定量识别研究不多。基于此,论文综合考虑半城市化地区的复杂多维特征,在多源遥感数据支持下,建立了一种高精度的半城市化地区识别方法体系:(1)构建了一套覆盖社会经济和空间格局2大维度的半城市化地区识别综合指标体系;(2)运用空间网格化技术和线性加权建立了半城市化特征值的计算方法;(3)结合滑动t检验与概率密度分析实现了半城市化特征临界值的确定。最后以苏州市为实例,运用建立好的方法体系,在1 km×1 km尺度下识别出了该市2010、2015和2018年的半城市化地区空间范围,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其时空演变规律,以期为苏州市以及其他地区未来的城市化进程提供参考。实证结果显示,苏州市的半城市化地区在空间上围绕中心城区不连续分布,在时间上总体呈现减少趋势,尤其是2015—2018年间下降幅度明显,表明苏州市城镇化发展趋于有序,乡村工业化与城市的无序蔓延有所放缓。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贾韫
城市化和户籍制度改革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加快城市化进程,能够带动户籍制度改革;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能够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构建有效机制,实现城市化与户籍制度改革的良性互动,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举措。
关键词:
城市化 户籍制度改革 互动关系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肖卫
基于分工演进和交易效率构建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城乡收入差距模型,并运用中国改革30年的经验检验理论分析的结论,本文认为:交易效率与专业化水平提高推进了工业化、城市化,城市化和工业化倾向的发展战略导致二元经济结构形成,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优先发展工业、劳动力流动限制等工业化、城市化倾向的政治因素在推动工业化、城市化的同时,导致城乡差距不断扩大。
关键词:
城乡差距 工业化 城市化 中国改革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天华 付才辉
本文采取了"刘易斯+马克思+斯密"的视角,基于中国城乡分割制度变迁以及城乡移民与城市居民之间劳动分工关系的特征事实,提出理论假说:城乡移民对城乡收入的影响受到城乡制度分割程度的调节。来自1995—2008年中国21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量化了该理论假说:城市收入对城乡移民的弹性受到城乡分割显著的负向调节,农村收入对城乡移民的弹性受到城乡分割显著的正向调节。在低程度的城乡分割区间,城乡移民有利于城市收入而不利于农村收入;在高程度的城乡分割区间,城乡移民有利于农村收入而不利于城市收入;在城乡分割程度居中的区间,城乡移民既有利于城市收入又有利于农村收入。因此,户籍等城乡分割制度无法激励相容地自...
关键词:
劳动分工 制度分割 城乡移民 城乡收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杜宇能 徐友谅
宅基地改革路径需要放在城乡融合大视角中研究,而宅基地改革路径的核心就是宅基地的流转主体和主体的范围。从城乡融合、社会保障、农村资产盘活、城镇用地问题疏解几个影响因素出发,分析了宅基地流转范围与这些影响因素的关系。提出了扩大宅基地流转范围、实现城乡融合应当成为宅基地改革的远期目标;选取城乡差别较小的发达地区,逐步试点宅基地流转范围的扩大;创新制度设计,融合宅基地流转范围扩大与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在尊重财产权和相关制度的前提下,通过扩大宅基地流转范围解决现有"小产权房"问题,盘活城镇周边农村集体土地的经济价值等改革路径。
关键词:
城乡融合 宅基地流转 改革路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简陆芽 孙辉
城乡融合发展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农村明确了发展方向和路径,结合佛山市南海区开展的城乡融合发展视角下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路径探索,本文围绕两大核心问题——权益不公平和低效利用,探讨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内涵,提出推进城乡集聚建设、构建新型农村住房制度、规范宅基地经营管理等改革建议。
关键词:
宅基地制度改革 核心内涵 城乡融合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崔诣晨 夏琪 崔亚娟
城乡一体化战略下的新型城乡关系促生了新一代"小镇青年"。这一群体的出现,预示着城乡之间可以通过大城市和小城镇的社会文化资源联结而有效融合、一体化发展。从东部和西部地区随机抽取了4个省会城市和4个小城镇的7 827名青年,采用自编的《城市印象调查问卷》,考察了大城市青年和小镇青年对居住地的总体印象(主要包括生活满意度、地域定居意识、学校教育意识、社会问题意识),系统分析了青年人城市印象的影响因素及其结构特征。结果发现,青年人对大城市与小城镇生活质量的满意度不存在显著差异,青年人的地域定居意识受居住地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影响,大城市青年与小镇青年的学校教育意识存在一定差异,青年人的政治认同敏感性对其社会问题意识产生了强烈影响。对此,在综合考虑影响青年人城市印象普遍因素的前提下,需要充分把握大城市青年与小镇青年的群体差异与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群体与个体的心理需求层次,分步骤、循序渐进地制定与其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政策与服务,进一步提升青年人对居住地的总体印象,从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常态。
关键词:
城市 小镇 青年 城市印象 城乡融合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洪银兴 陈雯
城市化不仅要解决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问题,还需要解决城乡一体化问题。城乡一体化是现阶段城市化的重要内容。城乡一体化,并不是城乡均质,其基本含义是通过体制一体化、城镇城市化、产业结构一体化、农业企业化和农民市民化,把城市与乡村建设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充分发挥城市与乡村各自的优势和作用,使城乡之间的劳动力、技术、资金、资源等生产要素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合理的交流与组合。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核心在于强化都市圈内的中心城市的市场功能,发挥中心城市对外围区域的支配、联系和溢出等效应,促进城乡设施、产业、空间的紧密联合乃至融合。
关键词:
城市化 城乡 一体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伟德
本文通过对就业与人口城市化水平的关联分析 ,提出我国低人口城市化水平是导致当前城乡高失业率的深层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认为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将从控制劳动力供给速度、刺激经济增长以增加就业需求、改善劳动力配置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就业能力等四个方面提高我国城乡就业的总体水平。
关键词:
人口城市化 城乡就业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余静文 王春超
运用断点回归方法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圈之内的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比城市圈之外的地区高1到2个百分点,而城市圈对农耕面积、教育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等可能影响到收入差异的变量没有直接的影响。进一步运用二阶段最小二乘的方法估计由于城市圈形成所导致的城市化水平变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论是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城乡二元经济导致的一些制度性的障碍以及城乡金融发展的不平衡是目前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因而应尽快消除阻碍城乡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性障碍,并不断完善农村金融体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许芳
该文认为,我国城市化率和城乡收入差距在空间上分别呈现出"从东部向中部、从西北向西南"递减和"从东到西、从北到南"上升的对比分布格局。作者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研究发现,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西强东弱"格局逐渐逆转为"西弱东强"。作者进一步利用门槛面板模型所做的研究显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城市化效应因其城市化和城乡收入差距所处阶段不同而不同。针对这种情况,该文提出"区域化、阶段性、城市化各维度协同发展"的城镇化发展策略。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骆隆森
发挥城市功能促进城乡融合骆隆森原温江地区与成都市合并,实行市领导县体制,到1993年已经10年了。这10年,是成都市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的10年,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10年,也是城乡关系发生巨大变化的10年。为了总结这10年来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