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95)
2023(4306)
2022(3580)
2021(3151)
2020(2452)
2019(5363)
2018(4910)
2017(9640)
2016(5101)
2015(5523)
2014(5589)
2013(5600)
2012(5374)
2011(4952)
2010(4899)
2009(4328)
2008(4134)
2007(3779)
2006(3264)
2005(2935)
作者
(15621)
(13222)
(13118)
(12519)
(8062)
(6144)
(6046)
(5179)
(4875)
(4548)
(4515)
(4458)
(4250)
(4170)
(4121)
(4069)
(4023)
(3775)
(3745)
(3662)
(3413)
(3260)
(3123)
(2946)
(2892)
(2884)
(2843)
(2610)
(2591)
(2582)
学科
(32613)
经济(32603)
地方(13661)
管理(10136)
(10045)
地方经济(9441)
方法(9032)
产业(8471)
数学(7923)
数学方法(7877)
业经(7228)
(7082)
企业(7082)
(6983)
中国(6654)
(5731)
结构(5113)
农业(4933)
环境(4826)
技术(4597)
(4054)
(3820)
产业结构(3688)
(3678)
金融(3676)
(3583)
贸易(3582)
(3348)
关系(3267)
资源(3226)
机构
学院(76978)
大学(75393)
(35383)
经济(34803)
研究(31533)
管理(27846)
理学(24354)
理学院(23957)
管理学(23507)
管理学院(23362)
中国(21358)
科学(20288)
(16236)
(16098)
研究所(15101)
中心(13366)
(12389)
(12284)
师范(12212)
(12137)
(11914)
(11436)
业大(11176)
经济学(11095)
科学院(10507)
师范大学(10106)
经济学院(10076)
财经(10054)
北京(10002)
农业(9797)
基金
项目(57038)
科学(46361)
基金(41347)
研究(40996)
(36789)
国家(36562)
科学基金(31229)
社会(27703)
社会科(26580)
社会科学(26576)
(23285)
基金项目(22471)
(19452)
自然(19328)
自然科(18849)
自然科学(18847)
自然科学基金(18492)
教育(16917)
编号(15585)
(15473)
资助(15286)
重点(13759)
发展(12904)
(12729)
(12158)
国家社会(11972)
(11734)
创新(11498)
成果(11421)
课题(11350)
期刊
(40888)
经济(40888)
研究(21959)
中国(13736)
科学(11927)
(11062)
学报(10947)
管理(9835)
农业(8247)
大学(7904)
学学(7613)
业经(7169)
(7120)
经济研究(6620)
技术(6398)
资源(5966)
教育(5801)
问题(5554)
(4729)
科技(4569)
(4556)
金融(4556)
财经(4515)
商业(4354)
地理(4223)
(4207)
技术经济(4184)
(4172)
(4158)
论坛(4158)
共检索到1118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儒煜,宋宝龙  
由于美、日、中、俄等大国经济形势苦乐不均、产业资源进退不一,给21世纪的东北亚产业布局带来深刻影响。其中,技术因素的影响尤为显著,作为主要技术源的美国的兴起和日本的低速不前,增加了未来产业发展的复杂性。从东北亚整个区域布局来看,发展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都将是非常必要的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丁四保  
东北亚目前的产业布局与其自然条件、经济资源的分布格局相对照是矛盾的,文章概括了产业布局中南北的梯度差异和结构松散这两个突出特征,指出图们江地区在这个格局中的地位和可能产生的作用,即,如果东北亚地区国际合作的形势发展顺利,图们江地区的合作性开发会对“北部”资源开发、“南部”工业转移、各国开发其落后的“边缘地区”均有深刻影响,而且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着产业布局的结构趋向更加合理。文章分析了结构性演变的趋势,认为图们江地区和我国东北地区将在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合作和产业布局进程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任文侠  
长期以来,东北亚区域的经济合作关系一直受到有关大国之间关系的重大影响。而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直接有关的大国有中、日、苏、美等4国。在这4个国家中,中国和日本属于区域内国家,它们对区域经济合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苏联和美国虽然不是东北亚国家,由于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龚晓菊  赵云平  
重化工阶段是我国不可跨越的一个发展阶段,重化工产业在我国未来相当长时期内还会是重要的支柱产业。但是随着煤炭供应基地逐渐西移,东部地区的一些产业和产品竞争优势逐渐丧失,部分产业逐步走向衰退。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重化工产业转向资源能源富集的西部地区,使东部通过利用西部的资源优势,主动转移具有优势和强关联效应的重化工产业,与西部地区原有的冶金、化工和机械产业相结合,对实现资源综合利用,避免经济活动的盲动性,减少东部和西部的技术级差,培育西部地区自主发展能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殿廷  陈启英  楼武林  姜晔  
区域发展问题的关键是一个地区究竟发展什么产业才能赚钱、赚更多的钱;产业布局问题的实质是某一产业究竟布局在什么地方才能使这个产业赚钱、赚更多的钱。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问题,但如果同时考虑一国或一相对独立的大区内的多个产业的布局、多个地区的发展问题,则二者融为一体,构成耦合关系。以系统科学理论为基础,运用运筹学和投入产出方法等建立了产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简单耦合模型。传统经济地理学关于产业布局的研究易忽视偏远落后地区,一般区域经济学关于区域发展的研究则不可避免地导致重复建设,只有将产业布局与区域发展结合起来,才能做到统筹兼顾、科学合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海峰  
区域产业布局优化是发展区域经济的基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策略变革则是支撑区域产业布局优化的根本性前提。文章阐述了区域产业布局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间的理论内涵与逻辑关系,分析了高职院校专业与区域产业布局互动过程中出现的理念性问题、制度性问题和内容问题,并从理念定位、提升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布局协调性、服务区域产业布局的高职内涵式专业品质建设、服务区域产业布局的高职外拓式专业功能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基于区域产业布局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策略。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林  
基于产业组织与布局理论,首先提出物联网产业组织与布局开放系统模型,然后结合面向智慧港口的物联网技术框架,提出智慧港口驱动的物联网产业布局钻石模型,最后给出基于该模型的河北沿海地区物联网产业布局策略。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赵燕  
一、改革开放以来东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分布差异(一)数量分布差异中国实施开放政策三十年来,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东中西部地区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改革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邱询立  
进入21世纪,资源竞争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而资源竞争的重心则是能源的竞争。近年来,东北亚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东北亚各国对能源需求逐年增加,各国间的能源竞争日趋激烈。能源安全再度成为各国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从东北亚能源合作的动因、必然性、局限性以及东北亚各国能源合作的基础等诸方面进行分析,可寻找出东北亚能源合作的原则及路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胜今  
产业互补性是东北亚区域经济互补性的重要方面之一,劳动力结构不仅是产业结构的重要衡量指标,同时,也是开展产业合作的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祝滨滨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推动下,东北亚各国以提升产业功能为动力,以产业升级、技术转移为主要手段,推动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日韩将成为区域内的研发中心,以其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与各国合作并获得新的发展空间;中国在承接产品和技术转移的同时,加速以国产化为目标的全面创新过程,将成为加工制造业基地;俄罗斯则以其"能源大国"的天然优势面向东北亚市场,以"能源安全"为目标,加强能源基地建设。东北亚各国的核心竞争优势日益凸显,由以垂直分工为主转向水平分工为主的新的分工体系将逐渐形成。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付晓东  
产业集群被证明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方式、新的推动力;是区域经济发展中新的空间组织形式。这种形式在国外、国内一些地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那么,它能否在东北老工业基地运用并发挥其巨大的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笔者通过分析产业集群理论与已有区域经济理论的异同,认为产业集群能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起到强劲的推动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付荣霞  
区域内的淡水资源量是有限的,有限的淡水资源会限制和制约区域内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用水相关产业的发展。文章从河北沿海区域淡水资源承载能力现状出发,分析其对沿海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认为产业布局不合理会降低区域的水资源承载能力。文章提出了扩大淡水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通过调整和科学规划区域内产业布局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等一系列对策与保持区域内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董竹  马鹏飞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成立,为东北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虽然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内存在着两个经济中心,但延图龙地区的经济发展辐射能力明显低于长吉图。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使得长吉图的一体化趋势更加明显,该核心区的第二产业实力雄厚,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落后;而延图龙核心区第二产业与周边地区产业发展存在脱离现象,未能实现优势互补,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较好,但现阶段的辐射能力不足。因此,必须加大延图龙及珲春市的建设,推进另一个经济中心的快速增长;大力推进长吉图区域的交通建设,促进产业升级及转变产业增长方式。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汪若君  张效莉  
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针对海岸带区域独特的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特点,设计出产业布局评价指标体系;将该指标体系运用到对上海市海岸带区域6个区县的实证分析上,得出客观评价:浦东新区产业布局合理化程度最高,接下来依次是宝山、南汇、奉贤、金山和崇明。这一结果与上海市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