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60)
- 2023(6119)
- 2022(5121)
- 2021(4443)
- 2020(3735)
- 2019(8423)
- 2018(8421)
- 2017(17671)
- 2016(8964)
- 2015(10157)
- 2014(10227)
- 2013(10658)
- 2012(10363)
- 2011(9735)
- 2010(10058)
- 2009(9901)
- 2008(9387)
- 2007(8591)
- 2006(8180)
- 2005(7721)
- 学科
- 济(67774)
- 经济(67729)
- 管理(25203)
- 业(22466)
- 方法(22123)
- 数学(20423)
- 数学方法(20365)
- 中国(16671)
- 地方(15994)
- 企(15454)
- 企业(15454)
- 农(12641)
- 地方经济(12263)
- 财(11090)
- 制(10726)
- 业经(10648)
- 贸(9830)
- 贸易(9822)
- 学(9788)
- 易(9506)
- 银(9303)
- 银行(9295)
- 行(9031)
- 融(8866)
- 金融(8866)
- 农业(8588)
- 环境(8540)
- 体(8039)
- 税(7901)
- 税收(7590)
- 机构
- 大学(149086)
- 学院(148672)
- 济(82078)
- 经济(80770)
- 管理(54151)
- 研究(53904)
- 理学(45851)
- 理学院(45373)
- 管理学(44947)
- 管理学院(44654)
- 中国(42373)
- 财(38096)
- 京(30337)
- 财经(30175)
- 经济学(28410)
- 科学(27286)
- 经(27283)
- 所(26946)
- 经济学院(25547)
- 研究所(23812)
- 中心(22838)
- 财经大学(22234)
- 江(21599)
- 北京(19848)
- 院(18653)
- 农(18392)
- 范(17327)
- 师范(17224)
- 州(16892)
- 商学(16250)
- 基金
- 项目(85102)
- 科学(67642)
- 研究(64339)
- 基金(63691)
- 家(54019)
- 国家(53628)
- 科学基金(45638)
- 社会(45443)
- 社会科(43332)
- 社会科学(43324)
- 基金项目(32844)
- 省(31138)
- 教育(28060)
- 资助(26657)
- 划(25708)
- 自然(25580)
- 自然科(24934)
- 自然科学(24927)
- 编号(24568)
- 自然科学基金(24486)
- 成果(20475)
- 发(20294)
- 部(20247)
- 国家社会(20042)
- 重点(18927)
- 教育部(17949)
- 济(17788)
- 经济(17622)
- 人文(17621)
- 发展(17489)
共检索到2367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学林
经济理论表明经济增长中存在大国效应。我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其经济增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大国效应包括经济高速非均衡增长、经济结构快速演进、大规模国际收支顺差和高对外贸易依存度、资源和环境压力增大等等。大国效应下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是阶段性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常态。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人口规模 大国效应 新常态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平 赵志君
本文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内在逻辑和机理,阐明了从乡镇企业大发展到制造业逐步具备全球竞争优势的技术进步路径转变,指出了政府干预在低成本竞争和外向型扩张中的作用。本文的分析表明,随着中国从一个封闭的“小国”逐步成长为“开放”的大国,出现了大国效应和参与国际协调的必要性。作者建议政府为保持宏观政策的自主性,主动改变干预模式、参与国际协调,避免外部的“强制调整”,为此,提出了增长路径转变过程中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
增长路径 技术进步 大国效应 政府干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谭本艳 程宁双
文章依据我国31个省市的非平衡的面板数据,建立面板协整模型,利用Pedroni(1999,2000)提出的完全修正的最小二乘法,对金融发展对我国总体以及31个省市经济增长的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学勇 金雪军 章宁宁
自1992年开始,我国进口关税水平开始大幅度减让,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的全方位开放格局逐渐形成。本文从地理位置上将我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地区,探求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在这三个地区的影响及影响的地区差异。研究结论表明开放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和经济的增长,但关税减让作用在东部地区最为明显,以开发区为平台的外国直接投资优惠政策的作用在中部地区最为明显。
关键词:
关税 优惠政策 资本生产率 国内生产总值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永锡 丁任重
一、集约化:高级阶段上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众所周知,马克思最早提出和全面论述了扩大再生产的两种形式,即外延式和内含式。在此基础上,苏联经济学界根据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提出了经济发展的两种方式,即粗放式和集约式。从实质上来说,这两级概念基本内容是一致的,只不过后者是前者的具体化,是根据苏联的经济发展实际而作出的一种新的理论概括和表述。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丁建勋
本文通过一个内生增长模型对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证实存在使经济增长率最大化的最优能源强度,并且最优能源强度与能源价格反方向变动。在此基础上,估计了近年来我国的最优能源强度,并测算了实际能源强度与最优值的差距。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实际能源强度高于最优值达3万吨标准煤/亿元以上,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最后提出了在保持最优能源强度的前提下降低能源消耗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金雪军 卢佳
本文通过理论模型证实了汇率和出口退税政策对出口总量有影响,且运用中国的数据实证检验发现了汇率和出口退税对出口的影响具有地区差异。平抑贸易顺差应该根据地区特点制定差异化的政策:东部地区可以实施出口退税率进一步下调或者取消出口退税政策,一方面减少顺差,另一方面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中西部地区出口本身受人民币升值影响较大,为保护当地产业发展,不宜再采取下调和取消出口退税政策。
关键词:
人民币升值 出口退税 贸易顺差 地区差异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易先忠 欧阳峣
外贸增长的"大国效应"会发生福利的对外"转移支付",这一观点成为质疑立足比较优势实现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重要论据。本文基于UNCTAD 1995年以来的商品贸易数据分析发现:2002年以来,由于其他以制成品出口为导向的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和中国外贸的进一步扩张。中国外贸增长的"大国效应"才得以凸显,中国外贸增长对外福利转移效应在"合成谬误"条件下更加明显。这意味着中国外贸发展呼吁战略调整以避免"合成谬误"。
关键词:
外贸增长 福利转移 大国效应 合成谬误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辉
本文回顾了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理论和国内对我国开展对外投资的理论文献,对我国所处的成长阶段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我国已经处于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中间的结论。通过增加相关变量,扩展了邓宁的IDP理论模型。并使用国际面板数据,用PCSE方法对模型进行估计,对我国未来五年的对外投资规模进行了趋势性的预测。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对外投资 IDP理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海洋
丰裕的资源往往被认为是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但最近的研究表明,20世纪中后期以来,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呈现负相关关系。针对这一违反常理的现象,笔者从干中学的角度予以解释,证明了资源丰裕国家的产业往往集中在干中学效应较小的资源部门,这是其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应当仅仅依照要素禀赋学说被动地确定自己的分工,而应当主动发展那些干中学效应较大的产业。
关键词:
资源禀赋 干中学效应 经济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志鹏 李子奈
本文构建了考虑外商直接投资 (FDI)外溢效应的准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结果表明东道国的长期经济增长取决于FDI与国内资本的比例 ;而且我国 1982 - 2 0 0 1年2 9个省份的经验数据很好地支持了这一论断。同时本文经验研究发现 ,FDI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鲜明的人力资本特征 ,各地区必须跨越一定的人力资本门槛才能从FDI中获益 ;另外 ,我国各地区增长实践呈现条件收敛态势。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黄思明
空间交互策略分析框架下的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何种影响?本文从政府间的财政竞争角度,通过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和多水平模型,从纵、横向竞争两个方面分别检验了232个地级市的财政收入策略互动特征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效应。通过研究发现:中国式分税制不存在类似联邦财政体制的纵向竞争,为促进辖区经济增长,纵向财政关系更多地表现为表面妥协和制度创新;而横向竞争关系则存在群组效应,地方政府为实现经济增长刻意降低税收征管效率,同一区域内的地级市政府偏好于采用土地财政来促进经济增长,不同区域的地级市政府则偏好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本文提出:应适当引入不同省份辖区内地级城市间的横向税收竞争,适当抑制省域内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地级城市间的税收竞争。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税收竞争 群组效应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郝大江 张荣
传统集聚理论以外生化方式处理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而对现实经济的结构调整及其动力转换无法做出有力解释。基于要素的空间流动性分析,通过理论和模型推演,区域性要素与非区域性要素间优化配置所实现的效率提升是聚集的内生动力。要素禀赋、要素配置决定着集聚的内容和性质,不仅推动了区域经济增长,同时也决定了经济结构的演进;集聚作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其作用是长期的,而且也是可转变的。这进一步说明,我国经济增长新常态是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随着我国要素禀赋赋存形式和状态改变,客观上需要我国必须要依据新的要素禀赋条件,重新
关键词:
要素禀赋 要素配置 集聚效应 增长动力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熊会兵 邓新明 肖文韬
本文基于人力资本产权视角在经济增长理论框架中纳入"第二类"人力资本变量修正了MRW模型,利用中国1978—2006年的宏观经济数据及1994—2006年280家样本上市公司的历年年报资料,分析了"两类"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将人力资本要素划分成两类后,对宏观经济增长的解释力变得更强;"第二类"人力资本具有显著的负外部性;在人力资本的产权效应中,真正对宏观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的是人力资本产权的权能因素,而权责因素对经济增长作用并不显著;"第一类"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而经济增长并不构成"第一类"人力资本存量水平提高的Granger原因。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赵永亮 刘德学
跨区域商品价格差被认为是研究国内区际贸易的有力替代指标,本文以我国12个样本城市六大类商品价格为考察对象,回归结果显示,除了距离等控制因素外,"樊纲指数"和"政府支出占GDP的比率"较好地解释了我国六大类商品价格偏差的边界效应,说明市场化进程落后的地区更可能筑起商品贸易的政策壁垒,而具有"父爱"意识的政府在高财政支出比率情形下更有能力实施保护战略,验证了本文的边界效应假说。实证还获取了两个层次的边界效应(包括品类边界效应和省份边界效应),并作为市场一体化指标被纳入本文的经济增长方程进行回归;"改革"和"开放"两变量控制后,结果显示地方保护壁垒造成的省际市场分割,影响到保护战略实施省份的自身经济...
关键词:
边界效应 价格差 市场歧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