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530)
2023(19579)
2022(16436)
2021(15385)
2020(12745)
2019(29002)
2018(28992)
2017(54982)
2016(30115)
2015(34144)
2014(34356)
2013(33750)
2012(31378)
2011(28728)
2010(28802)
2009(26870)
2008(26443)
2007(23369)
2006(21106)
2005(19286)
作者
(87848)
(72834)
(72250)
(69233)
(46814)
(34630)
(32999)
(28562)
(27733)
(26195)
(24846)
(24518)
(23508)
(23383)
(22762)
(22358)
(21829)
(21029)
(20990)
(20986)
(18537)
(17936)
(17664)
(16609)
(16306)
(16258)
(16130)
(15886)
(14763)
(14422)
学科
(135653)
经济(135504)
管理(86533)
(80007)
(65591)
企业(65591)
方法(52909)
数学(45645)
数学方法(45152)
中国(38181)
(34620)
(30909)
地方(29323)
业经(29176)
(27980)
(25666)
(25225)
贸易(25211)
(24499)
农业(22733)
(21541)
银行(21497)
(20835)
金融(20827)
理论(20694)
(20685)
(19513)
(19442)
环境(19398)
(18624)
机构
大学(438523)
学院(434274)
(186803)
经济(182945)
管理(166563)
研究(156790)
理学(142175)
理学院(140550)
管理学(138303)
管理学院(137491)
中国(119201)
(94663)
科学(92103)
(85734)
(79293)
研究所(71677)
中心(69080)
(68184)
财经(67754)
(65388)
(61635)
北京(60863)
业大(60072)
(59189)
师范(58679)
经济学(57699)
(56445)
农业(53058)
(52050)
经济学院(51719)
基金
项目(283962)
科学(223869)
研究(211234)
基金(206554)
(179414)
国家(177922)
科学基金(152007)
社会(134865)
社会科(127791)
社会科学(127758)
(108018)
基金项目(107437)
教育(97184)
自然(95888)
自然科(93666)
自然科学(93644)
自然科学基金(91989)
(91747)
资助(85823)
编号(85789)
成果(72105)
(63941)
重点(63675)
(61517)
课题(60377)
(58225)
国家社会(56064)
教育部(55233)
创新(54406)
科研(53329)
期刊
(214186)
经济(214186)
研究(140275)
中国(89409)
学报(65876)
管理(64672)
(64056)
(63135)
科学(61548)
教育(52578)
大学(50519)
学学(46970)
(44833)
金融(44833)
农业(43201)
技术(37926)
经济研究(35132)
财经(34306)
业经(32302)
(29591)
问题(27846)
(24398)
图书(23233)
(22947)
国际(22548)
技术经济(22086)
世界(21847)
理论(20331)
现代(19939)
科技(19188)
共检索到6727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冀洪  李海辉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货币政策的国际关注度和影响力不断加大。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货币当局越来越需要考虑和其他国际经济体特别是大国开放经济体政策协调和博弈。根据货币政策的经济效应模型,构建了国际货币政策冲击模型和国内货币政策传导模型,利用中美两个大国经济体的相对变量数据,计量了中国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物价水平的影响效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美国退出量宽政策和货币政策正常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中国经济的响应过程,并提出了应对策略和相关政策改革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卫国  赵阳  杨楚薇  
文章选取中美两国1996~2011年的数据,采用SVAR模型考察了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实际产出和通货膨胀的传导渠道及作用效果。研究表明,传导渠道的重要性依次为: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中美贸易差额、国际商品价格、人民币汇率。美国扩张性货币政策冲击使得美国实际产出的增长幅度高于中国实际产出的增长幅度,中国消费价格指数的上涨幅度高于美国消费物价指数上涨幅度。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肖娱  
本文运用贝叶斯结构向量自回归(Bayesian SVAR)模型,检验了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6个具有不同汇率制度的亚洲经济体的传导渠道。与此前该领域进行的实证研究不同的是,本文探索性地运用了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方法,以提高货币政策冲击的识别度。在"浮动恐惧"(Fear of Floating)的背景下,对大部分亚洲经济体而言,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在汇率渠道上的反应是相对微弱的,而通过利率渠道和外汇储备渠道的影响更加明显。本文研究表明,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长时间维持的宽松货币政策虽然可能有助于增加亚洲经济产出,但会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热钱流入新...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黄宪  杨子荣  
作为金融超级大国,美国的货币政策对他国货币政策的冲击是全球性的。然而,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它在国际贸易中占比的提升,中国不应仅是美国货币政策的被动接受者,它的货币政策也可能对美国产生一定的冲击。中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是否对美国的货币政策及其关键中介目标也产生了外溢效应以及溢出程度,构成本文研究的核心。基于此,本文运用事件分析法对中国货币政策对美国作为中介指标的利率和汇率是否存在溢出效应和溢出程度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对其传导机理给予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对美国的利率和汇率均存在溢出效应,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溢出效应更强,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溢出效应相对较弱。另外,美国对华贸...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爱武  邱兆祥  
论文利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方法,以货币供应量、市场利率、期限利差和实际有效汇率作为货币政策指标,分析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冲击效应。结果发现,从上述任一货币政策指标来看,美国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总是会给中国股票市场带来负面的影响,美国的收缩性货币政策总是会给中国股票市场造成正面影响。这一结果及其与主流经济金融理论预测的不一致性意味着,美国货币政策的传导对于中国股票市场具有一定的涵义,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理论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肖卫国  兰晓梅  
从退出量化宽松至今美联储已加息四次,并宣布将于2017年10月启动缩表,这将对我国宏观经济和资产价格波动产生显著影响。有鉴于此,文章利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研究了2008年11月至2017年3月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对我国经济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美联储加息、缩减资产负债规模通过资本流动渠道、汇率渠道以及利率渠道对我国物价、产出、房价以及股价均产生了显著影响。最后,文章从资产负债表视角分析了我国货币当局近期资产规模减少与美联储"缩表"不具有联动性,并提出应对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中国货币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肖芍芳  黄洁文  
次贷危机后,美国选择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调控经济。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贸易渠道和货币渠道传导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出口额、货币供应量和物价有长期正效应,对产出则有短期的正效应,且贸易渠道是该政策传导的重要途径。中国应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冲击,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雪梅  
近两年来,“热钱”通过贸易、QFII制度、香港市场和地下钱庄、走私等渠道大量进入我国,对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实施效果构成了很大冲击,亦对我国当前正在运行的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很大冲击。我国应采取何种应对策略,是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增来  梁东黎  
本文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方法,研究美国货币政策正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动态影响。主要结论是:(1)在短期内对进口、出口、净出口产生正效应,在长期对这三者产生负效应。(2)在短期内对我国产出造成负效应(期间暂时出现对产出的正效应),从长期看对我国产出造成负效应。(3)通过对进口、出口、净出口和产出冲击的方差分解显示,美国货币政策正冲击对产出的影响最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杜婕  曹为宇  
本文利用时变参数的VAR模型(TVP-VAR模型),分析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动态影响机制。为区分美国传统货币政策和非传统货币政策影响的异质性,分别使用联邦基金利率和美国总资产负债规模作为美国货币政策测度变量。考虑到参数的时变特征,使用TVP-VAR模型进行估计分析,进而得到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总产出的冲击程度。结果发现,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上升,在20个月内对中国总产出的影响是正向的,中国宏观经济保持一个稳定的增长过程,而且主要是通过利率渠道产生影响;从非传统货币政策角度看,美国总资产负债规模的单位正向变动,导致中国经济总产出瞬时下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产出受到的负向影响逐渐减弱,这主要是通过预期渠道产生影响。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郭强  付志刚  邓黎桥  
本文将资本使用者成本分析框架运用到开放经济条件,进而分析美国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溢出渠道。可以发现,如果美国退出量化宽松与前瞻指引等非常规货币政策,那么预期美国短期利率上升、金融加速器渠道与美国国债的期限溢价增加使得中国的长期利率提升,但是人民币风险溢价下降促使中国的长期利率下降。应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实证检验,脉冲响应结果表明,美国退出非常规货币政策对中国的长期利率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美国长期利率对中国长期利率产生正向影响,但是影响程度不大,并且这一研究结论具有稳健性。这一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是,为了防止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中国应该加快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发展金融市场,使得资金流向具有效率的生产部门,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强化国际资本流入的拉动因素,并辅以审慎的资本管制,改善宏观经济政策与金融政策框架,以缓解国际资本流动逆转给中国金融市场与宏观经济带来的冲击。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郭强  付志刚  邓黎桥  
本文将资本使用者成本分析框架运用到开放经济条件,进而分析美国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溢出渠道。可以发现,如果美国退出量化宽松与前瞻指引等非常规货币政策,那么预期美国短期利率上升、金融加速器渠道与美国国债的期限溢价增加使得中国的长期利率提升,但是人民币风险溢价下降促使中国的长期利率下降。应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实证检验,脉冲响应结果表明,美国退出非常规货币政策对中国的长期利率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美国长期利率对中国长期利率产生正向影响,但是影响程度不大,并且这一研究结论具有稳健性。这一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是,为了防止美联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安宁  金德环  
运用季度依赖(Quarter-Dependent)可变系数VAR模型,首次对我国货币政策冲击的季度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货币政策冲击存在显著的季度效应,不同季度的货币政策冲击,会对实体经济运行产生不同的影响。我国货币政策冲击存在季度效应,可能是名义工资刚性和价格粘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徐宁   丁一兵  
2022年以来,美联储开启新一轮加息,这一政策变动引起了学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为全面阐释美联储加息对中国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的影响,利用时变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分位数向量自回归模型全面评估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研究显示:第一,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动对中国宏观经济变量和政策变量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通常是在重大事件窗口期产生传递效应,而在常态化时期基本不会产生影响;第二,中国经济增长对美国货币政策变动的反馈较弱,但通货膨胀和跨境资本流动对加息冲击的反馈较为灵敏,因此,应警惕由美联储加息而引发的通货紧缩效应和资本外逃风险;第三,在政策应对层面,中国货币政策调控具有明显的转段特征,早期倾向于采取被动的“顺风而动”型调整以避免较大的经济波动,而随着经济体量逐渐上升,政策调整逐渐转向“以我为主”的主动型调节;第四,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后疫情时期的回升阶段,加息冲击对宏观变量和政策变量的影响较弱,这为“以我为主”型的宏观调控争取了宝贵空间,同时也为经济平稳复苏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政府应理性看待并正确认识现阶段美联储加息对中国宏观经济的综合影响,货币政策仍应坚持“以我为主”,为实体经济提供合理充裕的流动性,并不断扩大自身经济体量,加快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打造顺畅联通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提高经济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强化经济发展韧性,最终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乔木子  宋玉臣  
研究发达经济体——美国、欧盟和日本货币政策对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外部冲击效应,运用具有随机波动的SV-TVP-VAR模型构建以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标、利率和汇率(美元、欧元和日元)为变量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其时变特征和响应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美国、欧盟和日本的货币政策会对我国金融市场稳定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与我国形成的利差及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都会导致大量跨境资本流入我国,增加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因此,必须防范其他国家货币政策冲击所带来的风险,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并健全金融监管体系,以维护金融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