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83)
2023(9936)
2022(8083)
2021(7231)
2020(5635)
2019(13013)
2018(12434)
2017(23516)
2016(12656)
2015(13790)
2014(13640)
2013(13480)
2012(12994)
2011(11826)
2010(12187)
2009(11175)
2008(11180)
2007(10172)
2006(9381)
2005(8940)
作者
(36698)
(30441)
(30102)
(28686)
(19572)
(14495)
(13667)
(11724)
(11713)
(11000)
(10465)
(10194)
(9957)
(9822)
(9515)
(9367)
(9023)
(8974)
(8872)
(8649)
(7884)
(7553)
(7464)
(7092)
(6885)
(6871)
(6769)
(6737)
(6209)
(5987)
学科
(59971)
经济(59914)
管理(32942)
(31619)
(23470)
企业(23470)
中国(21155)
地方(19927)
(17691)
方法(16311)
业经(15101)
数学(13375)
数学方法(13168)
农业(12394)
(12045)
(11235)
地方经济(11105)
(11017)
金融(11016)
(11014)
贸易(10999)
(10984)
(10600)
(10566)
(10559)
银行(10544)
(10314)
环境(9524)
技术(8830)
理论(8678)
机构
学院(178739)
大学(177546)
(76638)
经济(75001)
研究(70347)
管理(63139)
中国(53000)
理学(52469)
理学院(51777)
管理学(50932)
管理学院(50558)
科学(40363)
(39966)
(36456)
(35800)
研究所(31894)
中心(31203)
(29856)
(29667)
财经(27425)
(26987)
师范(26729)
北京(26426)
(25993)
(24754)
业大(24009)
(24005)
经济学(23375)
农业(22845)
(21975)
基金
项目(112345)
科学(88639)
研究(87279)
基金(78674)
(68277)
国家(67625)
科学基金(57166)
社会(55506)
社会科(52611)
社会科学(52601)
(44945)
基金项目(40069)
教育(40028)
(37532)
编号(35910)
自然(33631)
自然科(32843)
自然科学(32839)
自然科学基金(32203)
资助(32026)
(31305)
成果(30560)
课题(26979)
重点(26292)
发展(25841)
(25384)
(24696)
(23534)
国家社会(22994)
(22206)
期刊
(96700)
经济(96700)
研究(62522)
中国(46287)
(29495)
教育(29079)
(27041)
管理(26154)
学报(25647)
科学(24320)
(20668)
金融(20668)
农业(20272)
大学(20169)
学学(18377)
技术(17065)
业经(17028)
经济研究(15781)
财经(13565)
问题(12305)
(11870)
(10751)
(10482)
世界(9752)
国际(9404)
图书(9265)
(9095)
论坛(9095)
技术经济(8871)
(8366)
共检索到3005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李毅  
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一个产业体系整体的结构变革过程。国际产业发展实践证明,脱离结构性变革的高质量发展是不可能持续的。作为后起的工业大国,如果我们能够去除浮躁,在工业化先行国家的实践中学习与认识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规律性,切实重视传统产业的改造这一发展的薄弱环节,从根本上激发市场经济主体——企业的本源性创新自觉与创新动力,那么,中国就一定能够在开放与融合式发展中,实现自己工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在深化结构性改革中推进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历史进程。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唐宁斌   周磊  
本文从企业角度,以工业增加值率、总资产贡献率、资产负债率等7个主体指标,构建了东莞镇域动态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建立时序动态多属性综合评价模型对各镇(街道)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显示,金融危机后东莞的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是从发展的空间形态上看,企业间集聚和辐射效应尚未形成,区域发展不充分。通过进一步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研究影响机制发现,技术进步是东莞全要素生产率保持正向变动的主要因素,而技术效率的提升,也即通过技术进步内化改进生产效率并形成规模效应,是东莞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据此,本文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提出了推动技术效率进步从而提升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蒋金法  
"中部崛起"战略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推进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格局下"中部崛起"战略的一次全面升级,将为实现全国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中部地区必须把握区域协调、内陆开放、产业融合、创新引领、绿色崛起的目标要求,针对当前存在的区域协调不够、产业结构趋同、创新能力不强、绿色发展水平不高、开放型经济发展不够等问题,从强化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培育优势产业体系、扩大高水平开放、积极践行绿色发展方式和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共同努力,切实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周亚君  潘莉娜  毛成银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心工作,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财务的支撑、助力、引导和保障。文章分析了新时代高校财务工作面临的挑战,提出了高校财务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在“融、转、守、强”上下功夫,通过聚焦“六个注重”和提升“六种能力”解决好认识问题、思维问题、观念问题,以不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充分发挥好财务在高校治理改革中的作用,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和有力支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谭思   陈卫平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为乡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引擎。从理论维度看,数字技术有助于乡村产业链信息共享,提升产业链上各主体间的信任度,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提升产业智能化水平,进而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从实践维度看,数字技术变革的推进、政策环境优化、农村信息化水平提升为数字技术驱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客观基础,但是乡村产业发展实践中仍面临数字技术利用程度不高和农户数字素养较低等困境。未来应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中的数字技术可及性,提高农民数字素养,优化政策、市场和社会环境,为加快数字技术驱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能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朔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实现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技能中国的目标任务,必须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积极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文章从国家重视技能、加强顶层设计,社会崇尚技能、营造文化氛围,人人学习技能、构建终身职业教育体系以及人人拥有技能、加快建立国家资格框架的内在要求出发,提出构建多元化的技能型人才成长机制和评价机制、打通普职融通的终身教育体系、搭建校企共育技能型人才培养平台等路径,以此推动技能型社会建设。
[期刊] 改革  [作者] 薛莹  胡坚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兴技术应用于金融领域,我国金融业正进入全新的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得以拓宽、深度得以提升。我国金融科技创新领域不断拓展,呈现新态势、新局面。从理论维度来看,金融科技有助于发挥资源配置效应和创新效应,推动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从实践维度来看,金融科技通过提升传统金融业务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助推资产管理业务脱虚向实,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客观现实条件。未来我国应积极深入推进金融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以推动金融科技可持续发展,加强金融科技研发以提升金融科技核心竞争力,加强金融科技风险防范管理以推动金融科技稳定发展,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能量。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依绍华  
随着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也是国内市场的重要内容。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需要充分发挥消费的积极作用,以消费增长和消费升级夯实强大国内市场基础。一方面,资本、劳动力、产业等因素综合发力,通过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进而激发消费潜力;另一方面,推动产业升级、引领技术创新、催生新业态、促进区域协调,改善消费环境,发挥好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从而,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夯实基础,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志军  梁晴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如何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全国各地方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在剖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基础上,科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采用熵权法和系统聚类等方法测度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及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发现:截至201 7年末,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出东-中-西依次递减的阶梯状空间分布格局,各省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状况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布不均衡。具体表现为:综合水平最高是北京,其次是上海、广东、江苏和天津;重庆在众多中西部省份中一枝独秀,也是唯一进入全国前十的西部地区;广大中西部,尤其西部地区在综合质效、创新、协调、开放和共享等维度均相对较后。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帆  
(一)正确处理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关系即要加快实现要素的市场化配置,着力加大产权保护力度,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真正实现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采取措施改善市场秩序,为优质优价、优胜劣汰创造有利的市场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赋予各类市场主体"公平感"。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约束政府的权力,在目前"放管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侯为民  
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变,是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客观要求。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强化创新发展理念、构筑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也要发挥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重视塑造国有企业的竞争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制度优势,根源于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微观层面上,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首先需要落实在实体经济领域,通过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来实现。构建高质量发展微观基础,不能混淆所有制性质差别,否定国有企业基础论,更不能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与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两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余红伟   林子祥   胡力元   赵晨瑞   张继宏  
管理改进与技术创新是工业企业实现高质量减排的两大关键路径。运用Shapley值分解方法实证测度了技术创新与管理改进对工业企业碳减排技术进步效率的贡献作用。结果发现,整体上技术创新与管理改进的贡献率分别为28.45%和71.55%,并且二者贡献率在不同类型特征企业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随着企业技术进步水平、雇佣规模和能耗水平的提升,技术创新的贡献率逐步递减,而管理创新的贡献率则呈现递增趋势。首次对企业管理改进与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贡献进行测度,为优化“双碳”目标政策与指导企业减排行动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赵世堂  
作为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企业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立足新征程、新阶段,应承担新使命、新作为。企业在向高质量发展奋力迈入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重点工作方向。第一,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激发企业高质量发展活力。市场主体活力是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标志,也是企业基业长青的不竭源泉。大企业要用好用足"改革"这个关键一招,充分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2017年,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要求,标志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的变化,进一步作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科学判断。2021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明确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根本路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唐安宝  李康康  管方圆  
基于2010-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全国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并通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FDI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基础设施投入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全国各省份整体上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且在沿海地区尤为明显;FDI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在沿海地区,一般性基础设施投入与科技型基础设施投入均能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在内陆地区作用效果不显著;在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两类基础设施投入均能够正向调节FDI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但作用大小有所区别。从政策层面来看,各地区要继续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科学规划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入,以更好地发挥对FDI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调节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