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61)
2023(5494)
2022(4140)
2021(3625)
2020(2833)
2019(6019)
2018(6142)
2017(11495)
2016(6425)
2015(7435)
2014(7521)
2013(7003)
2012(6220)
2011(5616)
2010(5697)
2009(4963)
2008(5042)
2007(4418)
2006(4238)
2005(4072)
作者
(19584)
(16241)
(16203)
(15651)
(10301)
(7899)
(7278)
(6402)
(6280)
(5764)
(5719)
(5430)
(5385)
(5342)
(5164)
(5106)
(4820)
(4798)
(4751)
(4733)
(4242)
(4088)
(4083)
(3727)
(3711)
(3635)
(3580)
(3569)
(3327)
(3278)
学科
(25917)
经济(25891)
管理(15187)
(15164)
(11024)
企业(11024)
中国(10079)
(9252)
业经(7436)
方法(7351)
(6924)
地方(6196)
农业(6118)
数学(6068)
数学方法(6012)
(5520)
(5507)
(5458)
发展(4773)
(4763)
(4468)
银行(4453)
产业(4371)
(4368)
(4366)
贸易(4362)
(4278)
(4206)
(4120)
金融(4120)
机构
大学(90190)
学院(89757)
研究(36850)
(36050)
经济(35249)
管理(29821)
中国(27583)
理学(24949)
理学院(24579)
管理学(23999)
管理学院(23831)
科学(23528)
(19908)
(19616)
(18208)
研究所(17913)
(16505)
中心(16155)
(15136)
农业(14231)
业大(14127)
(13776)
(13655)
师范(13504)
财经(12834)
北京(12523)
(11752)
(11681)
(11677)
科学院(11226)
基金
项目(60756)
科学(47819)
基金(44002)
研究(43319)
(39901)
国家(39606)
科学基金(32774)
社会(27760)
社会科(26218)
社会科学(26211)
(23329)
基金项目(23002)
自然(20919)
自然科(20441)
自然科学(20437)
(20293)
自然科学基金(20065)
教育(19151)
编号(17223)
资助(16774)
重点(14699)
成果(14484)
(14186)
(12986)
课题(12545)
(12018)
国家社会(12016)
科研(11712)
计划(11410)
创新(11366)
期刊
(43824)
经济(43824)
研究(29161)
中国(20884)
(17495)
学报(16996)
科学(15742)
大学(12501)
(12288)
管理(11989)
学学(11694)
农业(11646)
教育(10895)
(8689)
金融(8689)
技术(7238)
业经(7206)
经济研究(7137)
(6719)
财经(6339)
问题(6022)
(5553)
(5178)
国际(5160)
资源(5037)
(4911)
图书(4757)
现代(4602)
世界(4568)
科技(4387)
共检索到1450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綦鲁明  陈妍  
西方大国工业化完成的标志有经济总量占世界份额比例高,工业经济比重达到相当高度,城镇化率与非农就业比重大幅提高,工业重大技术及对经济社会和世界产生极大影响,工业制成品的国际影响大,成为贸易大国。后工业化时期,呈现出人均GDP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由扩大向缩小转变,服务业占比上升,工业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与就业人数明显下降,生产性服务业大发展,大企业做大做强、小企业做精做专、各类企业大协作,工业企业全球化战略布局,工业优势与特色产业深刻影响世界,工业外贸占世界份额大等主要特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吕铁  邓洲  
按照"五大标志+十大指标"评价体系,预测了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工业化时各指标的发展水平。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研发(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和人均对外直接投资额等指标将与工业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实现工业化时的水平基本相当;人均GDP、人口城镇化率和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指标与工业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实现工业化时的水平存在一定差距;每百人互联网用户数、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财政支出比重、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全球出口总额比重等指标将超过工业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实现工业化时的水平。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力  
未来单纯依靠工业化推动经济已经走向尽头,随着外需逐渐转向内需,城市化仍将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本文首先利用logistic函数预测中国未来的城市化水平,其次利用主成分法降低纬度并确定权重,构建城市化综合评价体系。结果发现中国未来仍处于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期,其城市化的拐点将在2017年出现;但同时中国各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良莠不齐,东部地区的城市化质量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而经济潜力因子和环境因子应该被赋予更多的重视。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学英  
中国正在步入以重化工业为特征的后工业化时期,技能型人力资本是该时期的主导资本形态,低价劳动力红利正在枯竭,必须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培养一大批技能型人才方能顺利完成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改变处在国际产业链低端的分工格局。这是一个通过技能型人力资本投资赋予庞大农村剩余劳动力以技能的绝佳契机,可将第一代农民工定位于初级技能型人才,将第二代农民工定位于中高级尤其是中级技能型人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伟  唐捷  
"工业化后"的城市,与过去两个世纪工业城市的差异足以使其用全新的内涵来解读,其表征着一系列新兴城市功能和形态。后工业时期的城市在若干方面是工业城市的延续,在演化过程中获得了新的功能和形态。经营性城市成为这一时期经济和社会的主要特征;多中心网络化成为其存在的主要形态;其空间结构也表现出扩散的特征即地理空间的蔓延和经济空间的重构。对先行国家工业化后大都市区发展的经验性总结,于我国率先完成工业化区域的城市化发展路径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茂华  
世界经济正从工业时代向后工业时代过渡,并从就业的产业分配、职业分配等诸多方面对就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在总体上中国仍处于工业化的中期后半阶段,但仍无法摆脱作为后工业时代的一些特征,并受之影响和制约。为此,从就业总体态势、分产业就业、分行业就业、正规与非正规就业、劳动者技能和知识结构等方面对中国就业状况进行动态描述,并对其发展趋向作出综合判断。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柳亦博  李倩  
后工业社会呼唤的是一种积极寻求合作的治理模式,政府需要引导并帮助市场和社会组织真正成长为地位平等的治理主体,重构一种适应后工业化时代的动态合作治理。动态合作治理的实现分为两个环节,首先是建构多元主体合作机制,根据公共服务的产品属性,确立多元主体的治理权责和合作路径;其次是在合作治理的逻辑下,建构动态的治理循环系统,从而使得合作治理能够具有长期而持续的有效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董云鹏  罗勇  
21世纪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应具有如下规定性: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以构建大企业体制作为新起点,为工业化推进创造新的建设者;以竞争性市场体制的完善为途径造就大量的企业家,通过建立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科技创新体系提高生产科技知识的能力和效率,通过管理知识工作者管理知识的创新提高知识的生产率,从而为工业化的再推进提供更强大的动力——企业家资源和知识;通过重构适应市场化、全球化要求的中国金融体系来保证中国货币经济体系的安全,通过建立适应中国小农户经营的大国农业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来保证中国实体经济体系的安全,从而为中国工业化再推进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通过在与国民基本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领域保...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綦鲁明  
当前,我国工业化达到了较高水平,呈现出了新特征。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居世界第二、人均GDP快速向世界平均水平迈进,工业经济迅速发展、比重提高,已形成庞大与完整的工业体系,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部分重大工业技术突破并居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工厂、制造业基地以及第一制造业出口大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廉水  宋乐伟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具有时代烙印的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立足于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抓住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过程重叠的时机,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是核心;新型工业化的过程是城镇化发展的进程,新型工业化成功的关键是大量转移和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新型工业化要实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好的目标,必须以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为发展动力。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佟新华  
日本后工业化时期经济发展与水体有机物污染排放处于相对脱钩状态,本文运用STIRPAT模型研究这一时期人口、经济、技术、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5种影响因素对BOD排放的影响。拟合结果表明,技术是控制BOD排放的重要因素,产业结构升级改造是减排BOD的根本途径,而适宜的城市化水平是遏制BOD排放量快速增加趋势的重要环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田正  
日本是一个后发达国家,在赶超过程中采用出口导向型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为验证出口促进经济增长假说在后工业化时期的日本是否成立,通过运用格兰杰因果性检验和协整性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实证分析发现在后工业化时期尽管日本的出口和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泡沫经济崩溃后的日本经济长期萧条时期出口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日本实现工业化后,已经成为贸易大国,但出口导向的经济意识始终左右着日本的贸易发展,其具体体现就是日本政府的各种出口导向型经济政策。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常燕  
本文首先指明中国目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面临着结构调整的巨大压力,而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产能的重组与淘汰——即企业的大型化。其次,结合我国现阶段国情,在经济学上详细论证了大型化的优势。再次,文章比较和分析了日本企业大型化成功例子。最后我们认为,在现阶段,国家应该推行把"大型化"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战略方向之一。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徐策  
进入2011年后,我国工业运行经历了一个季度的快速增长,4月份开始出现放缓迹象。这主要与库存周期性调整、局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紧缩性货币政策以及政府主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纪明  梁东黎  
后工业化时代经济大国结构变迁的重要特征是资本和劳动由非服务业部门向服务业部门转移。基于两部门非均衡增长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经济大国结构变迁促进了服务业快速增长,但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增加及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对平均经济增长率贡献程度微弱,资源再配置的综合作用对经济增长率提供负0.16个百分点的贡献,导致经济大国在后工业化时代平均经济增长率水平相对较低。维持制造业的投资水平以保持适度的工业化水平以及对从非服务业部门转移出来的劳动力进行适当的再就业培训,是后工业化时代经济大国维持高经济增长率水平的必要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