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63)
2023(6036)
2022(4939)
2021(4460)
2020(3474)
2019(7732)
2018(7504)
2017(14998)
2016(7813)
2015(8603)
2014(8674)
2013(8802)
2012(8541)
2011(7823)
2010(8177)
2009(7869)
2008(7463)
2007(7083)
2006(6566)
2005(5995)
作者
(22103)
(18934)
(18573)
(17904)
(12057)
(8735)
(8618)
(7162)
(7127)
(6768)
(6630)
(6184)
(6049)
(5984)
(5843)
(5680)
(5397)
(5353)
(5335)
(4879)
(4837)
(4456)
(4447)
(4427)
(4340)
(4223)
(3936)
(3935)
(3809)
(3573)
学科
(59188)
经济(59046)
管理(19155)
方法(16774)
(16282)
地方(16245)
数学(12921)
(12883)
企业(12883)
数学方法(12843)
中国(12628)
地方经济(12272)
业经(11880)
(11268)
(9921)
(8553)
农业(7910)
(7909)
理论(7326)
(7176)
经济学(6933)
(6763)
金融(6762)
环境(6619)
(6437)
(6040)
(5616)
银行(5607)
产业(5550)
(5450)
机构
大学(120789)
学院(119367)
(63219)
经济(62133)
研究(47090)
管理(42179)
理学(35563)
中国(35101)
理学院(35101)
管理学(34619)
管理学院(34359)
(27726)
(24687)
科学(24559)
(23481)
财经(21548)
经济学(21310)
研究所(20852)
中心(20086)
(19443)
经济学院(18733)
(18311)
(16893)
师范(16808)
(16302)
北京(15931)
(15874)
财经大学(15677)
社会(15107)
(14101)
基金
项目(71602)
科学(57147)
研究(55582)
基金(52780)
(44827)
国家(44426)
社会(40583)
科学基金(37834)
社会科(37263)
社会科学(37249)
基金项目(26638)
(26357)
教育(24658)
(21795)
编号(21531)
资助(21212)
自然(20349)
自然科(19846)
自然科学(19844)
自然科学基金(19525)
成果(19158)
国家社会(17232)
(17131)
(16628)
重点(16193)
课题(15209)
教育部(14863)
(14791)
发展(14790)
(14642)
期刊
(80379)
经济(80379)
研究(43608)
中国(25071)
(21411)
管理(17533)
(16067)
学报(15188)
科学(15162)
经济研究(13990)
大学(12429)
财经(12092)
(12000)
金融(12000)
教育(11884)
学学(11708)
农业(10777)
(10655)
问题(10099)
技术(10014)
业经(9854)
世界(8560)
(7640)
技术经济(7486)
统计(6909)
国际(6878)
经济问题(6518)
经济管理(6258)
改革(6046)
(6046)
共检索到1982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守杰  李炜  
经济增长、大国崛起与社会和谐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社会和谐是以产权保护为核心的宪政民主、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制度系统的有机结合。英国崛起的长期动力就在于和谐社会的确立,而战后德国奇迹也在于产权制度的保护及社会和谐关系的确立。但福利国家的大政府体制抑制了产权制度的有效发展,制约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削弱了公民社会的活力。英国经济再度复兴是因为进行了有效的政策调整,转变了政府职能,恢复了政府的产权保护功能,而德国经济的困难与其政策调整受阻,产权受到侵蚀、公民社会缺乏活力有关。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钱娟  李金叶  
比较分析美、日经济大国在发展各阶段的动力结构特征,探寻经济大国增长动力演变逻辑和规律,可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需求侧动力转变提供经验借鉴和启示。研究表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走向"成熟"阶段;美、日经济大国在不同发展阶段驱动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不同,增长动力结构存在不断演进过程;美、日经济增长动力结构演进路径和逻辑存在异质性,要素禀赋丰裕的美国经济增长最终依靠国内消费驱动,而要素禀赋匮乏的日本经济增长最终依靠国内消费和出口共同驱动。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演进过程会遵循美国这种经济规模大且要素禀赋丰裕大国的演进路径与逻辑,最终走向依靠国内消费来驱动经济增长;从短期发展看,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演进过程也会经历日本依靠国内消费和出口共同驱动经济增长阶段。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钱娟  李金叶  
比较分析美、日经济大国在发展各阶段的动力结构特征,探寻经济大国增长动力演变逻辑和规律,可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需求侧动力转变提供经验借鉴和启示。研究表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走向"成熟"阶段;美、日经济大国在不同发展阶段驱动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不同,增长动力结构存在不断演进过程;美、日经济增长动力结构演进路径和逻辑存在异质性,要素禀赋丰裕的美国经济增长最终依靠国内消费驱动,而要素禀赋匮乏的日本经济增长最终依靠国内消费和出口共同驱动。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演进过程会遵循美国这种经济规模大且要素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涂明辉  
作为权力转移进程的前置议题,新兴大国如何崛起是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关切。围绕这一现实关切,国内外学术共同体分别从体系结构性因素(实力)、新兴国面临的情势性因素(威胁)、新兴国常态化诉求(利益)、新兴国战略性对冲(风险)以及等级制下合法性诉求(地位)五个方面,形成了具有重要理论意义的解释机制。但上述视角阐发的解释机制过于片面且缺乏统摄性框架以解释新兴国崛起路径差异化的原因。对此,本文构建了有关制衡的“能力—意愿”分析框架,通过新兴国相对政治能力与其对霸权国依赖程度等衡量指标,说明新兴大国的相对制度韧性如何差异化地影响其制衡行为。最后,本文结合冷战时期美日以及冷战后美印、美俄和中美案例验证了相关假设。结果表明,强制度韧性保证了新兴国的安全自主并促使其致力于合法化自身扩张,但强化了其自身安全困境与地缘威胁,导致其崛起压力过大;弱制度韧性保障了新兴国的利益诉求且有效地降低了潜在威胁,但在地位寻求与合法化扩张方面备受压制,崛起前景受限。此外,极弱与极强制度韧性赋予新兴国迥异的抗风险能力,使其在政策灵活性方面差异明显。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应良  徐亚东  
本文从经济学原理出发,讨论农村集体经济增长需要具备五个理论条件:产权明晰、产权激励、拓宽市场、延长链条和维持特色,并指出当前中国农村实际情况与理论条件相违背。农村"三变"改革促进集体经济增长的理论逻辑就是改变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使其与理论条件相符合。具体而言,农村"三变"改革通过资源资产登记制度、股权量化和收益分配、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引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和产品中地域特色的引入等措施,实现集体经济的增长。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增长,除了要思考资源产权问题外,还要进一步思考如何市场化经营资源。本文的研究拓宽了农村集体经济增长研究的视野。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潭  刘兴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产生了不少问题和矛盾。毫无疑问,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时期。彻底冲破旧制度束缚的强烈需求必然催生中国新一轮的改革。在中共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迈向新改革时代的大国治理必然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兼顾为方法,引领整个社会走向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轨道,从而实现民族复兴和大国崛起。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对于经历长期高增长的中国经济而言,我们可能更能感受到高增长的利弊,因而对转变发展方式也就更加渴望,迫切希望经济呈现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从社会、经济和生态角度看,增长的可持续性包含三个层面:一层是经济学意义上均衡或平衡的概念,一层是基于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的可持续性,还有一层是社会管理意义上的可持续性。这几个层面的有机统一,是可持续性的完整内涵。它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可以通过杠杆率、赤字率、就业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朝全  
人类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正在步入生态文明的发展轨道。生态文明是人类觉醒与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构成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向量;"天人合一"则为和谐社会奠定了思想基础;循环经济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现实路径。于是,生态文明、循环经济、和谐社会之间构成了严密的内在逻辑联系。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赵建军  李罗保  包章辉  刘浦信  
新加坡是一个热带岛国,自1965年独立以来,着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已成为一个经济总量达到1600亿美元、人均GDP超过3.6万美元的发达经济体,发展水平位居亚洲四小龙前列。目前,新加坡外汇储备居世界第8位,人均外汇储备世界第一,2007年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一,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世界第三大金融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毛中根  
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是驱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轮子。我国明显的大国经济特征决定了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应该主要以国内需求作为驱动力。大国经济内需驱动型发展模式,既有经典经济学著作进行论述,也有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巴西、俄罗斯、印度等新兴经济大国的经验为佐证。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高度依赖国外需求的经济发展遇到了严峻挑战。作为一个内部市场容量巨大且日益发展的经济大国,为提高抵御外部不利冲击的能力,增强国民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我国在重视发展对外贸易的同时,必须注重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通过调整内需和外需的比例关系以及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来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辉  
本文回顾了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理论和国内对我国开展对外投资的理论文献,对我国所处的成长阶段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我国已经处于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中间的结论。通过增加相关变量,扩展了邓宁的IDP理论模型。并使用国际面板数据,用PCSE方法对模型进行估计,对我国未来五年的对外投资规模进行了趋势性的预测。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学林  
经济理论表明经济增长中存在大国效应。我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其经济增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大国效应包括经济高速非均衡增长、经济结构快速演进、大规模国际收支顺差和高对外贸易依存度、资源和环境压力增大等等。大国效应下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是阶段性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常态。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严英龙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黄汉民  郑先勇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高程  
工业时代的历史经验表明,大国崛起时期市场环境[1]的差异导致了各种类型崛起模式的出现。不同的崛起模式选择和战略空间定位是约束条件下崛起国基于经济理性计算的结果。对于不同类型的崛起模式及其成本—收益计算的归纳显示,大国在选择崛起方式的过程中存在市场强制扩张和市场自发扩展之间的相互替代效应。崛起国市场扩张强制力度的大小取决于其崛起进程中市场自发扩展的空间。这一视角将有助于理解中国崛起的模式选择与外部市场环境之间的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