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53)
- 2023(6911)
- 2022(5925)
- 2021(5986)
- 2020(5045)
- 2019(11951)
- 2018(11973)
- 2017(22912)
- 2016(12264)
- 2015(14482)
- 2014(14253)
- 2013(13974)
- 2012(13005)
- 2011(11876)
- 2010(12089)
- 2009(11329)
- 2008(11341)
- 2007(9934)
- 2006(8775)
- 2005(8031)
- 学科
- 济(57237)
- 经济(57177)
- 管理(32124)
- 方法(29461)
- 业(29150)
- 数学(26996)
- 数学方法(26420)
- 企(23300)
- 企业(23300)
- 中国(18754)
- 贸(13333)
- 贸易(13324)
- 农(13138)
- 易(13104)
- 财(10853)
- 学(10279)
- 制(10117)
- 业经(9535)
- 理论(8617)
- 银(8492)
- 银行(8483)
- 行(8195)
- 农业(8166)
- 融(7991)
- 金融(7991)
- 策(7703)
- 和(7278)
- 环境(7266)
- 关系(7244)
- 地方(7038)
- 机构
- 大学(182595)
- 学院(178964)
- 济(81716)
- 经济(80347)
- 管理(67562)
- 研究(64892)
- 理学(58278)
- 理学院(57635)
- 管理学(56311)
- 管理学院(55999)
- 中国(51338)
- 京(40043)
- 科学(37667)
- 财(35057)
- 所(32832)
- 研究所(29800)
- 中心(28646)
- 财经(28380)
- 经济学(26924)
- 北京(26200)
- 经(26111)
- 农(25908)
- 江(24369)
- 经济学院(24169)
- 业大(23471)
- 范(23303)
- 师范(23112)
- 院(22959)
- 财经大学(21262)
- 农业(20329)
- 基金
- 项目(116527)
- 科学(92768)
- 基金(87838)
- 研究(83952)
- 家(77077)
- 国家(76565)
- 科学基金(65410)
- 社会(55451)
- 社会科(52697)
- 社会科学(52686)
- 基金项目(44365)
- 自然(41689)
- 省(41179)
- 自然科(40852)
- 自然科学(40844)
- 自然科学基金(40144)
- 教育(39747)
- 资助(38836)
- 划(36249)
- 编号(32142)
- 部(27541)
- 成果(26937)
- 重点(26434)
- 国家社会(24365)
- 发(24270)
- 中国(24227)
- 教育部(24020)
- 创(23405)
- 课题(22669)
- 大学(22645)
共检索到2708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先兵 齐志
大国地位的保障依赖于综合国力的提升,而入口是一个大国提升综合国力的最重要因素,均衡人口规模在人口自身内部要求与人口结构、质量相平衡,在与外部系统中要求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平衡。国家的力量取决于国家的人口数量与人均力量。中国崛起中主要的人口规模因素包括人口红利、消费市场、人力资本。均衡人口规模既要考虑人口自身均衡,也要顾及人口与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大国地位 适度人口 均衡人口规模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生延超 欧阳峣 刘长生
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新兴大国进行区域合作的基础,其能够有效地降低贸易成本、促进要素的跨区域流动以及提高交易效率,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通过构筑理论模型,对新兴大国内部跨区域经济合作中公共产品的供求进行均衡分析,研究发现:大国区域经济分工协作必须达到一定的条件之后,区域才能在内部公共产品与合作中公共产品的需求之间实现均衡;利率决定着大国区域经济合作中公共产品的供求均衡,当利率上升时,区域购买公共产品的数量会下降;当利率下降时,区域购买公共产品的数量会增加;大国经济规模与公共产品需求是正相关关系,两者通过利率机制的媒介作用形成良性循环。新兴大国必须基于要素禀赋,大力发展经济,提升经济规模,积极...
关键词:
分工协作 经济规模 区域合作 公共产品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邱长溶 董栓成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有着明显的差异 ,自由生育的发展中国家 ,由于人口过快增长拖累了经济发展 ,从而无法摆脱贫困 ,无法摆脱“人口困境”。同样 ,发达国家的人口落入了另一个困境 ,每个家庭都从理性出发 ,都从追求家庭效用最大化出发而陷入了“公用品私人自愿供给”的困境。这种人口困境是一种“纳什陷阱” ,运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只有国家实施“相机抉择”的计划生育政策 ,才能实现社会最优人口规模。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菲雅 蒋若凡
建设人口均衡城市,首要在于充分摸清人口底数,准确预测人口增长规模,才能科学制定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文章针对以往单一指标预测人口总量精度不高的问题,利用灰色预测所需信息少和神经网络非线性映射能力强的优点,筛选出与人口总量紧密联系的9个主要因素,力图建立多指标灰色PSO-BP神经网络人口预测模型,并对2015年至2030年成都市人口总量进行预测。实证分析表明,该模型预测精度高、泛化能力强,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在论文的最后,作者依据模型预测结果,为成都市建设人口均衡城市提出了较有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晏丘
当前,我国的外汇管理形势严峻、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外汇资金能持续大量流入,其中不乏热钱等违规或套利资金流入;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经营管理压力。外汇管理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成为涉外经济矛盾的一个集中体现。同时,面对我国涉外经济规模、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涂立桥
笔者基于世代交叠模型,假定政府执行赤字预算体制,在市场结清的均衡状态下得到了确定国债规模与私人资本规模之比值的解析式。通过模拟发现税率、基本财政支出率、产出关于私人资本的弹性等是决定该比值大小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国债 生产性公共资本 私人资本 优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欧阳峣 尹向飞 易先忠
构建大国经济模型是将大国经济理论研究引向深入的重要环节。本文在评述国內外文献的基础上,从生产要素供需均衡的视角出发,构建了一个由生产资料厂商、消费品厂商和消费者所组成的三部门经济增长模型来刻画大国经济的运行机理;分析了宏观均衡条件下经济规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论证了经济规模能提升总产出、人均产出水平以及实际工资水平,从而为大国经济运行的特殊性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大国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战略思路。
关键词:
生产要素 供需均衡 微观经济 大国模型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范力达
本文介绍目前人口迁移研究中的热点之一,均衡模型与非均衡模型的基本假设和目前的一些讨论。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两类模型的适用条件;着重讨论了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刚刚走向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人口迁移研究假设的选择。在理论上指出了目前这方面研究存在的几个问题,并在理论框架、概念的澄清、方法的选取、社会经济背景以及理论的适用范围等方面为下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翠妮 董超
为了明确中国数字贸易发展现状、特征及其地区差异,为数字贸易发展政策制定、数字贸易区域协同发展提供参考,文章基于国内外对数字贸易的定义并结合中国国情,界定数字贸易的概念和范围,构建数字贸易“两元三环三相”架构和产业体系,通过引入“数字贸易调整系数”对2007—2019年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采用核密度估计与Dagum基尼系数对全国及四大地区数字贸易发展的非均衡性、地区差异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数字贸易增加值及其数字产品、数字服务和数字平台三个组成部分整体呈快速上升趋势;广东、北京、浙江、江苏的数字贸易发展水平保持领先地位;全国数字贸易发展存在分化与不平衡现象,东部地区更为突出;地区间差异是中国数字贸易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韩兆安 赵景峰 吴海珍
研究目标:测算中国省际数字经济规模,并分析其特征、非均衡性和地区差异。研究方法: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研究发现:中国省际数字经济规模整体呈上升趋势,横向比较来看,省际数字经济主要集中在数字经济生产阶段,数字经济生产增加值占数字经济总增加值的比重超过50%;纵向比较来看,广东省、江苏省、北京市、四川省和上海市的数字经济规模常年保持领先地位。观测期内,省际数字经济非均衡性波动上升,且有一定的两极分化趋势,东部和中部地区两极分化趋势尤为明显。省际数字经济存在显著地区差异,区域间差异是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平均贡献率达60.01%;中部地区的差异主要来自组内,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差异则主要来自组间。研究创新: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构建数字经济测算框架并完成中国省际数字经济规模测算,进而采用Kernel密度估计和Dagum基尼系数对中国及三大区域数字经济的非均衡性和地区差异进行分析。研究价值:明确了中国省际数字经济发展现状、特征及地区差异,对数字经济政策制定、数字经济区域协同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规模测算 非均衡性 地区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晓钰 胡池群 韩源源
我国少数民族区域由于宽松的生育政策,人口自然增长较快,但就人口规模的空间分布而言,少数民族区域内部也会存在着空间非均衡性。文章利用新疆南疆三地州24个县1998~2013年人口规模发展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方法,对南疆三地州人口规模发展的空间非均衡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动态分布图直观地展示了南疆三地州人口规模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均衡特征,具体来看,克州地区和喀什地区人口规模发展水平较低,而和田地区人口规模发展水平高,并且呈现出波动发展趋势。第二,基尼系数测算及其分解结果表明:南疆三地州人口规模空间分布的总体差距呈波动趋势,地区间差距是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超变密度对南疆三地...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杰
一、调节非均衡的内质调节非均衡作为金融深化之取向,其"非均衡"有着特有的涵义,它并不意味着经济的宏观波动(或宏观非均衡).而特指经济在微观层次上的机动自如,由该层次合理或良性的要素流动(非均衡)释放可能造成宏观的波动不良冲动,并创造一种微观上的结构能量,推动经济的相对稳定发展.若要在宏观非均衡的前提下谋求金融深化,其结果往往是金融抑制.宏观非均衡的一般成因就是为了追求高速的经济增长而对相关要素进行总量强拉,使其在微观层次上失去流动性,并无法进行效益性配置,从而导致结构板结或扭曲.最终反作用于宏观层次,造成剧烈增长波动.金融作为同时握有货币(宏观)和资金(微观)两大转化要素的特殊机制,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汪涛 李红艳
本文认为均衡式改革将是中国新一轮改革的主要取向。从改革均衡性视角,全面介绍改革理论研究历程,提出了均衡式改革概念,阐述其内涵,探讨均衡式改革与非均衡式改革的适用条件,从必要性和紧迫性、可行性等方面分析推进均衡式改革的重要意义,并就改革如何从渐进式转向均衡式给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
均衡式改革 渐进式改革 有效改革组合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钟昌标 胡亮
一、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特征分析 中国市场取向的金融制度变迁,是从打破“大一统”的金融垄断体系,引入竞争机制开始的。其路径大致可描述为:突破银行业务禁区→恢复和分设国家专业银行→建立中央银行→开放金融市场→专业银行企业化→调整和集中→专业银行商业化→建立间接金融调控体系→强化和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其制度变迁过程与众不同,可以归纳为: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厉启晗
当中国经济总量可以和美国相比拟时,包括汇率决定理论在内的某些传统理论可能面临挑战。本文着重考虑了中国出口对于国际商品价格乃至美元购买力的影响,构建了一个两国DSGE模型,来重新估算当前中美两大经济体共存环境下中国的均衡汇率。研究发现,2011年以前我国均衡汇率在大部分时期存在正向偏离,即人民币存在升值压力,峰值出现在2005年的正偏离16%。从2011年末开始,人民币均衡汇率出现负向偏离并持续至今,名义汇率存在贬值压力,该负向偏离时点早于以往的研究。本文认为,如果忽视中国出口对国际商品价格的影响,可能使得人民币高估。
关键词:
均衡汇率 DSGE 两国集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