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24)
2023(7202)
2022(6170)
2021(5854)
2020(4942)
2019(11173)
2018(11509)
2017(21177)
2016(12331)
2015(14171)
2014(14643)
2013(14148)
2012(13874)
2011(12679)
2010(13081)
2009(12508)
2008(12860)
2007(11872)
2006(10699)
2005(9893)
作者
(38494)
(31794)
(31616)
(30122)
(20604)
(15320)
(14496)
(12326)
(12273)
(11783)
(11127)
(11022)
(10536)
(10536)
(10377)
(9660)
(9493)
(9420)
(9305)
(9202)
(8494)
(7925)
(7896)
(7662)
(7390)
(7186)
(7081)
(7061)
(6682)
(6611)
学科
(45638)
经济(45568)
管理(31403)
(26679)
(23886)
企业(23886)
方法(19216)
(14518)
数学(14134)
数学方法(13841)
中国(13772)
理论(13505)
(11713)
(11512)
(11224)
(10546)
业经(10541)
金融(10538)
(10485)
贸易(10479)
(10177)
教育(9979)
(9643)
银行(9607)
(9289)
(9265)
(9012)
地方(8267)
(7068)
农业(6881)
机构
大学(189274)
学院(184355)
研究(69160)
(68033)
经济(66227)
管理(60513)
中国(53529)
理学(49929)
理学院(49159)
管理学(47909)
管理学院(47559)
科学(43476)
(42321)
(37316)
(35622)
研究所(33630)
(32989)
(30658)
中心(30565)
(29343)
师范(29005)
财经(27299)
北京(27043)
业大(26543)
农业(26041)
(24761)
(24572)
(24097)
师范大学(23436)
经济学(21019)
基金
项目(111159)
科学(85161)
研究(81220)
基金(78154)
(69391)
国家(68770)
科学基金(56243)
社会(48901)
社会科(46071)
社会科学(46057)
(42794)
基金项目(39845)
教育(39030)
(37483)
自然(35931)
自然科(35108)
自然科学(35089)
自然科学基金(34438)
编号(33615)
资助(33457)
成果(31648)
重点(25902)
课题(25246)
(24690)
(23182)
(22020)
(21308)
大学(20874)
教育部(20787)
科研(20748)
期刊
(84128)
经济(84128)
研究(61533)
中国(42744)
学报(36201)
(30651)
教育(30320)
科学(30170)
(28512)
大学(26885)
学学(24787)
管理(24377)
(22358)
金融(22358)
农业(20236)
技术(15474)
财经(15337)
(13276)
经济研究(12406)
图书(12238)
国际(12233)
(11605)
业经(11434)
(11348)
问题(11311)
(10757)
世界(9432)
(9313)
论坛(9313)
书馆(9311)
共检索到3028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禹钟华  祁洞之  
国际货币体系演化的根本决定因素在于大国间的博弈,而根植于异质文化间不同博弈理念的博弈才是更深层次的博弈。以中西方文化的比较而言,西方世界秉承零和博弈理念,谋求对世界的终极控制;中国所秉承的共济博弈理念,根植于并超越了中国传统文化基因,以"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为道义要旨,以当今意义的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谐、高效及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具有超国家、超文化的人类意义。因此,中国应该广泛宣传其博弈理念和人类理想,旗帜鲜明地占领人类学意义上的道德高地,努力构建自身文化理念主导下的国际货币体系:自由、民主、平等、高效、博爱、共济的服务型人类公共产品。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禹钟华  祁洞之  
本文以资本主义的发展作为背景,并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回溯了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化历程,并结合其与资本主义两者间的本质关系,分析了其内在演化逻辑,认为国际货币体系始终纠缠于公共产品属性和利益属性的矛盾之中,并与西方资本结合为一体,构建了以西方资本为主导的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在此基础上,对现时局势进行了多角度分析,针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未来构建,给出了带有中国思想特色的方案及原则。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朱孟楠  陈晞  
本文尝试运用单群体对称进化博弈模型解释国际货币体系的变迁及现行体系的形成。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以多群体非对称进化博弈模型为分析工具,深入剖析了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应采取的行为,得出人民币国际化应采取与国际货币"合作"的策略,并逐步在区域货币合作的基础上向国际货币合作推进。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萧松华  王春月  
本文指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储备资产分布过于集中、主要货币间汇率波动频繁剧烈、国际收支失衡难以调节、IMF协调作用不到位。博弈分析表明,现今国际货币体系的非均衡主要源于各国在相互动态政策博弈过程中政治经济实力对比而导致的原有均衡的变化。只有尽快改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体系政策博弈中的被动局面,改革IMF及现今汇率制度安排,加强国际间政策协调与合作,才能改变或消除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非均衡局面。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伏安  林杉  
全球性金融危机后,对现在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本文分析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及美元成为世界货币的历史演变;同时考察了日元的国际化进程无起色的原因以及日本进行的战略调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建设性方案。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翁东玲  张若谷  
国际金融危机过后,应该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各国的共识。中国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只有进一步加快推动东亚金融合作的步伐,进一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加强新兴经济体之间的经济金融合作,才能使中国以及广大的发展中各国在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才有助于国际货币体系克服自身的缺陷,减少金融危机的发生,有助于世界经济金融的稳定发展,从而为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朱纯福  
美元作为主权货币国际化,在适应并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其内在矛盾成为世界经济失衡、汇率大幅波动以及流动性泛滥的重要因素。解决美国主权货币国际化助推的贸易赤字、财政赤字和巨额债务问题,需要美国政府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的重大调整,还需要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大改革,从美元主导的单一货币模式转变为多元模式。美元、欧元以及正在走向国际化的人民币共同构成代表和主导北美、欧洲、亚洲等三大经济圈、覆盖全球经济体的国际货币体系。研究主权货币国际化的内在矛盾以及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发展路线的历史逻辑,对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具有理论和决策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崇仪  
一部国际金融发展史,也是国际货币体系变迁的历史.周新民教授主编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简称《体系论》)一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是一本系统研究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前景的.有理论深度、有特色的著作.在我国.以国际货币体系作为研究对象的专著较少,这本书的出版,填补了这方面的一个空白. 下面,拟对《体系论》作一评介. 一、国际汇率体制与本位制度改革的基本立论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卢露  
90年代,国际著名观察家断言,鉴于发达工业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经济态势更加明朗化,从而决定了国际货币结构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美元、德国马克、日元三足鼎立之势也将日渐明朗。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削弱,美元一统天下的国际货币体系将被三元货币体系所代替,美元在投资货币、国际储备以及国际清偿等方面的地位将有所下降。由于德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前列,促进了德国马克流通性迅速提高,随着欧共体市场一体化的发展,欧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威廉·R.怀特  
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缺乏使经常账户失衡的自动调节机制,还会形成资本从大国向小国大规模溢出的效应,是全球经济不平衡的根源。若不消除,全球经济失衡在未来可能引发经济危机。债权国和债务国都应该对此有充分的认识,采取共同行动完善国际货币体系,降低全球经济失衡的风险。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陆前进  
本文主要研究美元霸权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文章首先分析了美元霸权的几个特点,指出美国的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可以通过美元滥发来融通,美元的问题变成了世界的问题;其次考察了超主权储备货币体系的改革,指出超主权储备货币改革面临多重难题,现实的选择是建立多样化的国际货币体系;最后探讨了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指出我国应发挥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的作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人民币国际化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郑建华  
本文以国际货币体系为主要视角,回顾了美元国际化的演变过程,探讨了现有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三个方面的缺陷:美元道德危机、外围国的美元需求刚性以及全球性收支失衡等,进而分析国际货币体系主流改革方案的可行性,以此为基础提出观点:未来多元化的主权货币(而不是超主权货币)将构成主流国际货币,各主要货币将在全球贸易、投资以及储备等方面占据大量份额,并成为其他国家的货币锚。面对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的演变趋势,本文最后探讨了人民币国际化现存的优势和弱点,并表明人民币的国际化是一个长期培育过程。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余开祥  
承蒙周新民教授寄赠他主编的《国际货币体系论》新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读后获益匪浅,觉得很值得向关心世界经济、国际金融和欧共体问题的读者们推荐。该书有以下一些显著的特色: 首先作者是站在综览世界经济全局的高度来探讨国际货币体系及其改革问题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金融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国际汇率体制、国际货币本位制度、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以及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规律、地位作用及其全面改革等问题,专业性很强,但由于国际货币体系又与世界经济的整体密切相连,息息相关,因此作者把国际货币体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敏  
现存的国际货币体系建立在信用货币制度之上,浮动汇率制能较好地反映一国经济盛衰和国际资本的流动,但是多元化的国际储备货币不能代表各国经济利益,甚至可能加剧风险与经济的失衡。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建立区域性的货币同盟,形成多极化的势均力敌的国际储备货币更有利于国际间的公平竞争与合作,有利于贸易的自由和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从而促进全球经济的均衡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