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063)
- 2023(20577)
- 2022(17465)
- 2021(16297)
- 2020(13655)
- 2019(31230)
- 2018(31002)
- 2017(59465)
- 2016(32823)
- 2015(37300)
- 2014(37303)
- 2013(36634)
- 2012(33711)
- 2011(30476)
- 2010(30966)
- 2009(28566)
- 2008(28121)
- 2007(25258)
- 2006(22036)
- 2005(19692)
- 学科
- 济(131813)
- 经济(131659)
- 管理(91678)
- 业(90117)
- 企(73788)
- 企业(73788)
- 方法(58295)
- 数学(49820)
- 数学方法(49195)
- 农(38397)
- 中国(36688)
- 财(32735)
- 业经(30866)
- 学(30582)
- 地方(26932)
- 农业(25716)
- 制(24313)
- 贸(24160)
- 贸易(24147)
- 易(23389)
- 理论(22885)
- 技术(22593)
- 和(20673)
- 务(20269)
- 银(20250)
- 银行(20176)
- 财务(20170)
- 财务管理(20119)
- 融(19663)
- 金融(19657)
- 机构
- 大学(470949)
- 学院(469292)
- 济(183815)
- 经济(179722)
- 管理(178052)
- 研究(162263)
- 理学(153185)
- 理学院(151379)
- 管理学(148451)
- 管理学院(147599)
- 中国(118626)
- 科学(102786)
- 京(101467)
- 财(84076)
- 所(84056)
- 农(82216)
- 研究所(76722)
- 中心(72629)
- 业大(72413)
- 江(71134)
- 财经(67146)
- 范(65001)
- 农业(64625)
- 师范(64367)
- 北京(64278)
- 经(60857)
- 院(58521)
- 州(57126)
- 经济学(55383)
- 技术(52502)
- 基金
- 项目(315480)
- 科学(245704)
- 研究(230114)
- 基金(225367)
- 家(197897)
- 国家(196052)
- 科学基金(165781)
- 社会(142424)
- 社会科(134675)
- 社会科学(134635)
- 省(124366)
- 基金项目(119046)
- 自然(107391)
- 教育(106794)
- 划(105226)
- 自然科(104827)
- 自然科学(104794)
- 自然科学基金(102884)
- 编号(94822)
- 资助(92880)
- 成果(78586)
- 重点(71576)
- 部(69065)
- 发(68175)
- 课题(66632)
- 创(65177)
- 创新(60778)
- 科研(60159)
- 教育部(58586)
- 大学(58264)
- 期刊
- 济(205308)
- 经济(205308)
- 研究(137415)
- 中国(92533)
- 学报(79844)
- 农(76003)
- 科学(71759)
- 管理(64955)
- 财(64431)
- 大学(59669)
- 教育(58904)
- 学学(55716)
- 农业(52386)
- 技术(42832)
- 融(38657)
- 金融(38657)
- 业经(34084)
- 经济研究(32607)
- 财经(32511)
- 业(28350)
- 经(27880)
- 问题(26901)
- 图书(26015)
- 版(23973)
- 技术经济(23401)
- 科技(23048)
- 现代(21376)
- 理论(21317)
- 贸(21025)
- 商业(20653)
共检索到6959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李毅
以中国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原点,通过对日本的产业发展历史进程进行观察与比较,思考一个后起国家技术进步路径与他的国家现代化之间可能存在的逻辑联系,以及这类联系对后起国家、尤其是后起大国所追求的国家现代化具有的影响,可能是件有趣且有重要意义的事情。把具体的产业技术领域置于整体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去分析和看待,则可以使我们认识技术是在什么样的经济与社会条件下影响一国的国家现代化进程,尤其是通过什么途径施加影响的。以此借鉴日本的经验与教训,用符合国情和产业实际的技术进步路径,使之成为生产力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上所起杠杆作用的着力点,我们就有可能在从后起者向领先者的转变中,有力地推进中国的国家现代化。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杨丹辉
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后起国家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通过发展服务外包,发展中国家可以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外包目的地国家,印度在服务外包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文章分析了印度发展服务外包的模式及其局限性,在承接外包的推动下,印度利用全球化和信息化释放出的知识资源,带动软件和信息服务等行业快速发展,使印度产业升级突破了"农业→工业→服务业"的传统线性升级模式。印度的经验对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产业升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全球化 服务外包 产业升级 印度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毅
从当代中国经济转型的问题意识与恰当的比较借鉴,使得后起国家与大国视角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对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结束后经济转型的观察与分析显示,调整的过程即是后起国家纠正先前发展中的失误,回归到可持续发展正确轨道的过程,也是其认清产业发展的世界潮流,打造新的创新发展模式的过程。强烈的发展意愿驱动和恰当的产业路径选择,相辅相成、共同决定着后起国家的发展状况及其在国际经济中的位置。而恰当的产业发展选择对转型中的发展中大国而言,其意义并不仅限于某个产业的增值和比例的提升,而是为其打造经济强国确定一个强力的发展支点。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和处理发展工业与发展服务业的关系;在工业的发展上实行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的一盘棋战略;切实解决影响转型的产能过剩这一结构性顽疾;在把握国情、认清趋势基础上找准转型的突破口,则是中国借鉴日本、向制造强国迈进,在产业发展不同层面应当进行的选择。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袁礼 王林辉 欧阳峣
本文基于后发大国的内生技术进步框架,演绎不同创新战略下市场规模对技术进步路径和技术赶超的作用,发现在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相耦合的战略下,市场规模扩张将抑制经济体向技术前沿收敛,加深对模仿创新的依赖。在以自主创新替代模仿创新的战略下,市场规模对技术进步路径和技术赶超的影响存在非一致U形门槛效应,且技术进步路径转换的规模门槛滞后于技术赶超。为此,本文建议以技术赶超为基准,适时调整创新战略,释放创新的规模经济优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适应中国市场规模变化的选择,但因经济尚处于由超大转向超强的阶段,自主创新的贡献率会先降后升。
关键词:
技术追赶 市场规模 自主创新 创新战略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雷
预算制度是财政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建立现代预算制度也是深化财政改革的关键。作为一个现代化国家,美国在制度建设层面,最早建立了现代预算制度,以预算改革推动了国家治理结构的转型并根据国家治理的需要而不断调整,同时以法律的形式给予制度保障;在技术管理层面,从零基预算、绩效预算到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推动了预算管理水平的现代化,引领了预算改革的潮流,但是由于国家治理体系的内在缺陷,它又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曙光 徐余江
本文在工业史视角下,对新中国工业赶超历程和技术进步路径演化的三个阶段进行了系统回顾,并将中国工业赶超嵌入特定制度背景、经济体制与市场环境中,创新性提出"两类工业赶超"假说,深入阐释了"两类工业赶超"内涵与分析框架。基于这一假说,本文系统分析了从第一类工业赶超向第二类工业赶超过渡的动因、机制与历史经验,并结合中美贸易摩擦背景,提出了后发大国工业赶超和技术进步的新型举国体制与可行路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申俊喜
开展技术寻求型FDI是后起国家利用外部技术弥补本国技术缺口的普遍做法。它主要发生在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着眼于关联性较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具有向发达国家科技园区集中的倾向,大型企业集团是技术寻求型FDI的主体。目前我国许多地区已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迫切要求实现从被动利用外资企业技术溢出到主动"走出去"寻求技术的战略变迁。积极实施以产业集中为导向的产业组织政策,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加强研发投入,提升本土企业的学习能力,以及立足于高新技术产业,是促进企业"走出去"寻求技术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
技术寻求 FDI特征 政策调整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申俊喜 鞠颖
韩国作为典型的后起发达国家,其开展技术寻求型FDI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经验值得借鉴。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从被动利用外资企业技术溢出到主动"走出去"寻求技术转变,着力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并将发达国家的高科技园区作为的主要目标区域,同时不断提高逆向技术溢出的消化吸收能力,积极营造良好的政策支持环境。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李毅
面对大国博弈全面升级和新冠疫情叠加造成的全球产业链重塑,处于产业链条中心、并正在向高端攀升的中国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成为我们应对困境、实现强国战略的关键。与工业创新的认知相联系,以实现中国产业体系整体的创新为目的,把研究的焦点置于中日两国制造企业本原性创新动力的比较,将是一项有益的探索。从后起国家的角度,观察与分析一国在经济崛起、赶超和当代转型中的企业创新动力来源;使用演化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和认识市场需求变化与变迁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内在驱动作用,将对我们纠正现存的认识偏差,获得有关创新动力的发展经济学新认识有所帮助。同时在实践中借鉴日本成功企业的经验,通过最基本的生产与需求两大领域的活动与创新的有机融合,实现了创新自觉的中国制造企业,就有能力和有路径在保证产业链安全的基础上,快步向产业链的高端跃升。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袁礼 王林辉 张伊依
技术进步与要素禀赋的适配性是生产率增长的关键,文章从经济史和技术前沿视角,考察后发国家适宜性技术进步路径的选择机理及其经验证据。结果发现:当后发国家与先发国家要素结构互补且技术差距较大时,后发国家将选择符合自身禀赋结构的技术,通过"技术引进与要素积累交互推进"的方式推动技术前沿面外移;若技术差距较小,后发国家将选择"符合本国要素禀赋的自主创新"方式实现技术进步;当两国要素结构相似时,后发国家将选择"要素积累驱动技术引进"的赶超路径,通过要素积累缩小与先发国家要素结构的差距,实现引进的技术与要素结构的适配性后再引进前沿技术。
关键词:
适宜性技术 要素禀赋 技术差距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邢楠 袁礼 国胜铁
考察近代中国丝织业技术发展史,发现不同要素禀赋结构地区的适宜性技术进步路径选择不同。与先发国家具有相似要素禀赋结构的地区,选择以"要素积累驱动技术引进"的方式,通过要素积累缩小与先发国家要素结构差距的同时引进前沿技术;而与先发国家具有互补要素结构地区,为缩小技术引进的效率损失,则选择符合自身禀赋结构的技术类型,通过"技术引进与要素积累交互推进"这一循环往复的技术进步路径,推动产业技术升级。
关键词:
适宜性技术进步 要素禀赋 近代中国丝织业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许志晋 李斌
一种新的技术进步分析模型许志晋,李斌技术进步分析模型种种,如技术进步率法、索洛余值法、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法等等,各具特色,但也各有其局限性。基于静态投入产出理论建立的技术进步分析模型,是一种计算上简单易行、经济上意义明确的新的技术进步分析模型。投入产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晓芳 谢贤君 孙博文
文章从规模效应与拥挤效应、人力资本积累效应、要素匹配效应、竞争效应五个渠道分析了区域一体化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机制,测度长江经济带资本市场一体化指数,并运用长江经济带的经验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区域一体化有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第二,区域一体化主要通过经济规模效应、人力资本积累、要素匹配效应、劳动力与资本高效匹配、倒逼政府实施产业结构升级以降低劳动力的搜寻成本等路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同时也通过产生竞争效应降低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总体效应上,区域一体化对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具有正的促进作用;第三,区域一体化的技术进步效应在不同的经济区域之间存在异质性,这种效应在成渝经济区表现最强,长三角经济区次之,长江中游经济区最弱。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成新华 王晓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胡春阳 廖信林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社会主义改革的重要目标。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互联网+"的发展,政府原有的治理模式已经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顺应全球政治发展的趋势,也符合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财税改革的内在要求。"互联网+"时代,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面临着社会意识形态、主流社会价值观、政府科层制结构、信息安全、国家安全等诸多方面的挑战,社会舆情更具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互联网+"在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搭建起良好的实施平台的同时,也必然推动国家治理模式向多元共治、参与治理、网络协调治理等的嬗变,文章从国家治理的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结构和治理手段等方面分析"互联网+"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
关键词:
互联网+ 国家治理 治理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技术差距、创新路径与经济赶超——基于后发国家的内生技术进步模型
技术外溢效应还是“鲶鱼效应”?——FDI对于发展中国家本土技术进步作用的另一种实证解读
中国不同区域的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基于技术诱导理论与发达国家经验
日本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经验教训对中国的启示
发展中国家劳工标准的演进路径——对“社会倾销”指责的一种经济学解析
后发国家教育现代化的赶超陷阱与路径突破
科学技术进步的客观运行机制问题——现代科技发展中一个重要历史经验的反思
比较优势与落后国家的二元技术进步:以近代中国产业发展为例
发展性改造与功能性嵌入:现代乡村特色化发展的一种经验及路径解释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逆梯度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基于技术进步路径的理论与分析